首頁> 其他類型> 拿得起放不下的大唐史·叄> 反「武」秀:裴炎的居心叵測

反「武」秀:裴炎的居心叵測

2024-10-08 18:56:02 作者: 九皋寒叟

  徐敬業的謀反雖然是小打小鬧,卻讓武則天如芒刺在背!

  說白了,廢黜李顯,架空李旦,大家還可以理解。可武承嗣安排七代祖宗的事情,這就說不過去了吧,武則天退步了,可仍讓人覺得居心叵測啊。

  武則天既然已經走到了這一步,就沒有再退縮的道理。想也不用想,李氏宗族、朝中勛貴、朝廷重臣一定會形成反撲!徐敬業只是第一批獻身者而已。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本書首發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誰來做第一個倒下的多米諾骨牌呢?

  各位可還記得,徐敬業在哪裡謀反的?揚州!

  當時,徐敬猷、唐之奇、駱賓王、杜求仁、魏思溫等人被貶到全國各地為縣令,卻不約而同地到了揚州。問題是,他們根本不可能在揚州碰面啊!因此,揚州謀反一事其實是有組織有預謀的,背後主使之人可能就是裴炎。

  唐人張鷟寫了一本《朝野僉載》,上面是這樣記載的:駱賓王是個極不安分的人,為了拉宰相裴炎下水,他提前炮製了一首歌謠:一片火,二片火,緋衣小兒當殿坐!

  前面兩句暗指「炎」字,緋衣小兒暗指「裴」,當殿坐暗指要當皇帝的意思。駱賓王寫完之後,將這首歌謠交給了裴炎老家的小孩子們,這一來二去,裴炎自然就知道了這件事。

  事實上,裴炎明白這首歌謠的意思,但總不能由自己說出口吧,他找到了當時最負盛名的駱賓王。裴炎給駱賓王送了許多禮物,可駱賓王就是不說話,後來又送美女和寶馬,駱賓王還是不肯說。有一天,裴炎邀請駱賓王欣賞古人畫像,駱賓王走到司馬懿的面前時,肅然起敬,來了一句:此英雄丈夫也!

  裴炎:「何故如此?」

  駱賓王:「自古火臣執政,多能謀奪社稷!」

  裴炎聞言暗中竊喜,接著問道:「但不知,前一段時間,我家鄉流傳的歌謠到底是什麼意思啊?」

  駱賓王假裝不知道:「什麼歌謠?」

  裴炎:「一片火,二片火,緋衣小兒當殿坐!」

  駱賓王聞言,當即起身離座,向裴炎拜了一拜:「歌謠說您是當今的人主啊!」

  裴炎沒什麼太大的能耐,駱賓王的幾句馬屁就將他拍得暈頭轉向,在駱賓王的遊說下,裴炎終於答應和他們一起反對武則天。

  魏思溫派人前去洛陽聯絡,相約監察御史薛仲璋配合他們奪取揚州城,殊不知,薛仲璋正是裴炎的親外甥,沒有裴炎的首肯,薛仲璋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會跟著一個同事去謀反吧!沒有預謀,這事兒誰信?

  可憐武則天,一直沒有懷疑裴炎對他的忠誠。

  徐敬業起兵之後,裴炎身為中書令,武則天最信任的宰相,態度卻讓人十分費解。裴炎的打算是讓朝廷儘量不要派兵鎮壓,為徐敬業拖延時間,武則天因為相信裴炎,因此還是耐著性子問他,究竟該如何應對眼下的亂局。

  誰料想,裴炎竟然說了這樣一番話:「皇帝已經成年,只不過沒有執掌朝政,地方上的小人物才起來造反,只要太后把權力還給皇帝,叛亂自然可以平定!」

  言外之意,這是我們攛掇的局,只要你太后識時務,我們可以讓這幫臭小子立馬解散。赤裸裸的威脅啊!

  很快,監察御史崔詧跳了出來,指控道:「裴炎是先帝的顧命大臣,手中大權在握,如果沒有私下的圖謀,怎麼會請太后還政呢?」

  話沒有挑明,可大家都已經明白了,裴炎是先帝留下來的輔政大臣,如果武則天交出大權,他就可以效仿長孫無忌,做當朝第一權臣了。不管裴炎是不是這麼想的,崔詧給大家的感覺就是這樣的。

  武則天:「左肅政大夫騫味道、侍御史魚承曄,立刻將裴炎收監!」

  凡是和謀反扯上關係的重臣,豈有生還的機會?在這個節骨眼,武則天自然不能忍受和她離心離德的大臣,就這樣,裴炎以謀反罪被判處斬刑。

  在我看來,裴炎死得一點都不冤枉。

  後來有人舉報,說裴炎給徐敬業寫了一封信,其中有「青鵝」二字,朝臣都不知其意,武則天認定,青指的是十二月,鵝指的是「我自與圖之」(古代的繁體字確實是這個意思)。

  《新唐書》也記載,裴炎原本打算武則天外出巡視的時候發動政變,逼迫武則天歸還大權,可天公不作美,臨行之前下起了大雨,武則天取消了外出巡視的計劃,這才讓徐敬業和裴炎等人的陰謀無法得逞。

  想問一個沉重的問題,武則天有任何安全感嗎?

  別看這幫大臣整天笑臉相迎,天知道腦子裡在盤算什麼壞事兒。也許有一天起床的時候,武則天發現大臣們握著屠刀站在她的床榻前。

  裴炎的背叛讓武則天本就不安的心更加緊張起來,她無意將他們鏟草除根,但是不給點兒教訓,這幫人遲早會騎到她的頭上作威作福!

  武則天決定了,借這個機會,狠狠地收拾一下反派勢力。

  門下侍中劉景先、中書侍郎胡元范二人,在武則天面前力保裴炎沒有謀反,並聲稱如果裴炎謀反,那他們也有謀反的嫌疑。武則天耐著性子向他們解釋,並給出承諾,相信他們不會跟著裴炎一同謀反,在屢次解釋無果之後,武則天將劉景先貶為吉州長史,將胡元范流放到瓊州。

  裴炎的侄子,太僕寺丞裴伷在朝堂上犯顏直諫,甚至威脅武則天,如果不還政給李旦,武氏家族將會有覆滅之日。

  裴伷是個幸運的人,如果在武則天執政後期,發出這種狂言的下場只有死路一條。然而,武則天對裴伷依舊是好言相勸,並讓侍衛將他帶出宮,不料裴伷絲毫不給面子,武則天被迫將他杖責一百,流放邊疆。

  武則天想要治理好國家,必須依靠文官集團,這恐怕是她屢次讓步的原因,但是對武官集團就沒那麼好的耐心了。

  左武衛大將軍程務挺鎮守西北邊關,手握重兵,徐敬業起兵之後,有人密告他和徐敬業手下的唐之奇、杜求仁交往頗深,裴炎被擒之後,程務挺又強行為他申辯。武則天為了剷除潛在的威脅,派遣左鷹揚將軍裴紹業前去將他誅殺,並將與程務挺交好的夏州都督王方翼流放到崖州。

  這些人都是有能力、有才幹的大臣,曾經受到武則天的重用,然而對武則天來說,朝局穩定大過一切,不理解武則天政治理想的人,就不能為她所容。

  客觀地說,執政初期的武則天,殺伐並不是很重,她只想震懾大臣,讓他們改變過於保守和陳舊的思想。不僅如此,武則天很想重用有才能的治世能臣,但偏偏是那些有才華的人站出來反對她,這種矛盾一直貫穿著武則天的整個執政生涯,以至於讓她痛苦不堪,最終走向了崩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