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拿得起放不下的大唐史·叄> 立後本是皇上家務事,權臣為何如此緊張?

立後本是皇上家務事,權臣為何如此緊張?

2024-10-08 18:54:46 作者: 九皋寒叟

  永徽六年(655)九月初三,神秘男人李世出現了。

  這位老兄能在朝堂超然存在,還是有他的資本的。

  軍功自然不必說了,能打的仗,能勝的仗,幾乎是一場不落,凌煙閣也有他的一席之地。性格嘛,人狠話不多,總給人一種神秘而強大的感覺。人品嘛,李世對錢財、田地和美女都不感興趣,很難抓到他的把柄。政治智慧嘛,李世能夠歷經三朝,而且被三代帝王聯手誇獎,足以說明問題了。

  總而言之,李世的存在讓李世民也很畏懼。

  李世的到來,讓李治頗為欣慰。

  李治試探性地問道:「英國公,朕想立武昭儀為皇后,但是褚遂良執意反對,就因為他是先帝的顧命大臣,朕就要放棄自己的決定嗎?」

  李世清了清嗓子,聲如洪鐘地說道:「陛下,立誰為皇后,那是您的家事啊,又何必去問一個外人呢?」

  其實,李世的話很沒有營養。

  本章節來源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李治難道不清楚,立誰為皇后應該由他說了算?

  李治的想法是:他既想立武則天為皇后,又想讓文武大臣都贊成他的決定,至少有那麼幾個真正的股肱之臣可以支持他。換句話來說,李治想要繼承父皇李世民廣開諫路的清明風氣,不想被人說成是獨斷專權的暴君。

  李世呢,難道他就沒看出李治的小心思嗎?

  李世太聰明了,甚至有些聰明過頭。

  他既不屬於關隴勢力,也不屬於李治的勢力,更不屬於寒門的勢力,幫與不幫,其實對他沒有太大的影響。

  如果李世和長孫無忌搞到一起,旗幟鮮明地反對立武則天為皇后,那將成為皇帝和武則天的敵人,這不符合他的利益。

  如果他支持李治和武則天,李治能夠取勝還好,如果李治的態度搖擺不定,最後被關隴勢力鎮壓了,李世將會成為這場鬧劇的犧牲品。

  如果長孫無忌也支持武則天,就算李世在旁邊幫腔,李治只會記得長孫無忌的恩德,李世還是會淪為可笑的陪襯。

  歷史證明,過早的暴露自己的態度,真的會很被動。

  眼下,形勢已經很明朗了:李治想和關隴勢力撕破臉皮,而且決心很大!雙方都不想輕易地妥協,局面非常膠著,需要有人勸架!

  在最合適的時機,李世做出了最完美的表態:你們都別鬧了,這是皇帝的家事,我好歹是顧命大臣,我都不想插手皇帝的事兒,你們折騰什麼勁?

  言外之意,李世還是兩不相幫,既不指責關隴集團的陰暗面,給他們留了面子,又不旗幟鮮明地支持李治,不落拍馬屁的名聲。

  李世的表態讓李治全身舒暢,立武則天為皇后的決心也更加堅定。與此同時,武則天的外圍勢力也開始遙相呼應,比如,禮部尚書許敬宗聲稱:就算是民間的莊稼漢多收了十斛麥子,還想著要換個老婆呢?何況天子要立皇后,那些多管閒事的人,真正是豈有此理!

  這一聲吶喊,直接奠定了許敬宗的人生巔峰之路。

  永徽六年(655)九月初三,李治下詔:將褚遂良貶為潭州都督!

  直到此時,皇權獲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很奇怪吧,關隴勢力的帶頭大哥長孫無忌幹嗎去了?

  在這件事情當中,長孫無忌並沒有和李治正面交鋒。從表面上看,李治想要立武則天為皇后,長孫無忌等人反對武則天做皇后,邏輯非常簡單。

  問題是,李治將武則天納入後宮,長孫無忌沒有反對;李治將武則天封為昭儀,長孫無忌還是沒有反對;可李治想讓她做皇后的時候,關隴集團的代言人紛紛站了出來,仰著驕傲的頭顱開始說不!

  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到底在反對什麼,在堅持什麼?

  越是不起眼的事情,背後的利益糾葛越是複雜。

  長孫無忌很清楚,武則天做不做皇后,真的不重要。

  他和李治,有兩個矛盾必須解決。

  矛盾一:長孫無忌想要輔政大權,李治想要徹底的皇權。

  矛盾二:長孫無忌想要結黨弄權,李治想要瓦解他們。

  問題是,在長孫無忌的輔佐下,李治不也可以開創盛世嗎?

  確實可以,可局勢已經不容許李治再這樣下去了。

  可以拿兩件事來說一說。

  第一件事:長孫無忌處理房遺愛一案,實在是太霸道了。

  高陽公主、房遺愛陰謀造反,長孫無忌收拾他們也就罷了,可圍繞著皇室內鬥,趁機搞政治運動就是長孫無忌的不對了。

  江夏王李道宗,唐朝宗室,貞觀名臣,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早年的李道宗性格確實有些跋扈,也屢次受到朝廷的懲處,可後來性情大改,選擇過起了深居簡出的生活,並沒有參與到謀反案。而史書給出的解釋就是,李道宗和長孫無忌、褚遂良關係不睦,所以遭到了清洗。

  受傷的人還有駙馬都尉執失思力、宇文節。

  這也就罷了,李治很想留下荊王李元景、吳王李恪的性命,可能是擔心承受屠戮宗室的名聲,也可能是他們並沒有深度參與謀反。然而,長孫無忌卻絲毫不顧李治的感受,拿起屠刀便送他們上了西天。

  殺人是表象,剷除異己才是長孫無忌的本意。清除潛在威脅是藉口,不拿李治當皇帝才是長孫無忌的權力認知啊。長孫無忌做的一切,就是為了讓自己成為無冕之王。遺憾的是,這很快就成了現實。

  第二件事:朝廷的權力格局。

  永徽元年(650)左右,宰相班底是這樣的:長孫無忌: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

  李世: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三品。

  柳奭:中書令。

  高季輔:侍中。

  宇文節:侍中。

  于志寧:尚書左僕射。

  張行成:尚書右僕射。

  褚遂良: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韓瑗: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來濟: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永徽六年(655),宰相班底是這樣的:長孫無忌: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

  李世: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

  于志寧: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

  褚遂良: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

  韓瑗:侍中。

  來濟:中書令。

  崔敦禮:中書令。

  短短數年的時間,長孫無忌通過房遺愛謀反案、後宮爭寵案,已經慢慢控制了大唐權力的最高決策層。這份七人大名單中,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來濟占了四席,于志寧部分中立,部分擁護長孫無忌的決策,至於崔敦禮,曾經為長孫無忌出頭,強硬拒絕了李治要留荊王李元景、吳王李恪性命的決定。

  一句話,李治的皇權,何時才能夠回歸?

  對李治來說,李世民創下的貞觀盛世是他一生都無法仰望的高度,但是他是有獨立思想的皇帝,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想要開創自己的盛世。登基之後,李治的第一個年號就是永徽,可見他的政治期望!問題是,李治想要有自己的事業,就必須擺脫貞觀一朝的盛世陰影,擺脫長孫無忌的控制。

  還有個問題也很有趣:高宗一朝,究竟有沒有關隴集團和寒門士族的鬥爭?

  答案肯定是有的。

  政治集團之間的鬥爭,除了政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更多的其實是皇位繼承人的爭奪權。說白了,皇后如果是關隴集團的人,名下的太子就是他們的,如果太子做了皇帝,這幫人就可以繼續圍繞著「親戚」搞皇權遊戲了。

  不過,關隴貴族集團從北朝開始,一直延續到唐朝,在隋文帝、隋煬帝、李世民的打壓下,已經走向了沒落。換言之,關隴集團是存在的,可勢力畢竟不如從前,與其說誰是關隴集團的勢力,不如說誰不是他們的勢力!

  很顯然,武則天不屬於關隴集團,不能代表他們的政治利益,這就是長孫無忌等人反對的根本原因。

  第一次內部會議上,褚遂良聲稱王皇后是李世民給李治親自挑選的皇后,先帝的態度非常明顯,王皇后是自家人,必須要善待。

  第二次內部會議上,褚遂良開始讓步,聲稱如果李治不喜歡王皇后,可以再娶一個豪門望族的女人為皇后,武則天確實不適合。

  長孫無忌清楚,這一次鬥爭,其實是利益集團之間的鬥爭,大家可以暗地裡搞死對手,可許多事情都是拿不上檯面來說的。

  想想看,如果長孫無忌說:雉奴,你不可以打壓豪門望族,應該讓我們這些人掌握朝廷的權力,這該是多麼滑稽和可笑!因此,長孫無忌自始至終都選擇不發一言,只是讓褚遂良在前面放高射炮而已。

  當褚遂良頂撞皇帝,險些被殺頭的那一刻,長孫無忌看到了李治的決心。他心裡清楚,這件事情究竟是誰理虧在先,究竟是誰的居心更加叵測。

  當李世出面,一語定乾坤的時候,長孫無忌意識到,這件事情的轉機已經不大,武則天問鼎國母之位已成定局。

  隨著褚遂良被貶,騎牆派的倒戈,寒門士子的搖旗吶喊,以關隴集團為代表的豪門望族開始節節敗退,只等李治和武則天最後的裁決。

  這場政治鬥爭,有勝利者,有失敗者,也有犧牲者。

  勝利者將會開開心心領取他們的戰利品。失敗者,自然要為這場世紀豪賭付出最慘痛的代價。至於犧牲者,也要為自己站錯了隊而後悔!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