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拿得起放不下的大唐史·叄> 帝王心術:李治的雄起

帝王心術:李治的雄起

2024-10-08 18:54:08 作者: 九皋寒叟

  古往今來,帝王都是孤獨的,有猜忌心的,能讓他們放下猜忌的,唯有自己生命的結束。就算是臨死之前,李世民也不敢相信任何人,在臨終前的人事安排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三大勢力集團的身影: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勢力,也是李世民最仰仗的人。

  以李世、尉遲敬德、程咬金為代表的瓦崗軍勢力,他們雖然沒有在朝中擔任最核心的職務,可是在軍中的號召力卻不容小覷,有他們的存在,可以對長孫無忌形成一定的牽製作用。

  本章節來源於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

  以褚遂良、于志寧為代表的新晉政治勢力,這些人敢於犯顏直諫,不會被開國功臣的光環嚇到,可以對其他兩派形成牽制。

  三足鼎立,平衡了朝中的局勢,這是李世民死前能做的最好安排。不管是皇帝,還是父親,李世民做得已經夠好了。

  貞觀二十三年(649)五月二十六日,李世民在長安城南的行宮翠微宮駕崩。

  李世民的駕崩讓太子李治有點兒不知所措,他抱著長孫無忌的脖子痛哭流涕,悲痛欲絕。長孫無忌抹乾了眼淚,勸諫道:「太子殿下,皇帝將江山社稷交給了您,您怎麼可以效法凡人,只知道哭呢!」

  李治:「那我應該怎麼辦啊?」

  眼下,已經沒有任何皇子的勢力可以和李治抗衡,可為了穩妥起見,長孫無忌還是選擇了秘不發喪,並派了一支親信部隊護送李治先回長安城,自己則護送李世民的遺體秘密回到長安。

  政權交替的時候,人事安排永遠是一等一的重要,安排對了人,一切都會井然有序,安排錯了人,保不准鬧出許多么蛾子。彼時,沒有人知道李世民已經駕崩了,長孫無忌返回長安之後,以李世民的名義頒布了任命書:太子左庶子于志寧,擔任門下侍中。

  太子府少詹事張行成,擔任門下侍中。

  檢校刑部尚書、右庶子、吏部侍郎高季輔,擔任中書令。

  貞觀二十三年(649)五月二十九日,李治在太極宮太極殿為父親發喪,並宣讀李世民的遺詔,隨後登基稱帝,年僅21 歲,史稱唐高宗。

  貞觀朝已經成為歷史,隨著年富力強的新皇帝登基,一個偉大而嶄新的時代即將翻開歷史的篇章。從太子到皇帝,李治的身份完成了轉變,心態也有了變化,為了不讓自己出錯,李治時刻記著父皇對他的囑託。

  貞觀二十三年(649)六月初四,李治下詔:封疊州都督李世為特進、檢校洛州刺史、洛陽宮留守。所謂的檢校,其實就是你領著這個官職,不需要去履行職責。

  對李世來說,這是向權力中樞的一個過渡,既是對李世忠誠度和耐心的考驗,也是儘可能地讓李世對新皇帝感恩戴德。

  貞觀二十三年(649)六月初十,李治下詔:封長孫無忌為太尉、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二省事。長孫無忌苦笑不已,這孩子難道不知道尚書省是老爹留給李世的嗎?長孫無忌堅決辭掉了兼管尚書省的職責。

  貞觀二十三年(649)九月十三日,李治下詔:封李世為尚書左僕射。

  自此,李世民臨終前安排的託孤大臣全部到位。

  對李世民來說,最理想的狀態是這幫人互相牽制,可他沒想到的是,這種平衡並沒有持續太久。在權力的面前,所有的安排都是浮雲。

  長孫無忌是皇帝的舅舅,又是正一品的太尉,兼管中書省和門下省,毫無疑問是大家公認的大哥。李世是武將,帶兵打仗沒問題,可對朝廷的事情一無所知,更何況,幾個月前被李世民擺了一道,心裡還有怨氣,實在不想被李世民視為棋子,去幫著牽制長孫無忌。褚遂良嘛,雖然是中書令,可很快就倒向了長孫無忌的陣營,唯命是從而已。

  此後的一年,朝堂相安無事。

  然而,永徽元年(650)十月,尚書左僕射李世突然向李治遞交了辭呈,表示自己不幹了,想回家養老。究竟因為什麼原因,史書上沒有記載,可李世辭職的決心很大,任憑李治如何挽留,李世就是想走。

  李治無奈之下,只好改封他為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三品,相當於在朝廷掛了個虛職。一個月之後,中書令褚遂良被貶為同州刺史。

  事情是這樣的,監察御史韋思謙告狀了,說褚遂良利用手中的權力,壓價購買了中書省翻譯人員的田產。

  說白了,唐朝的公務員薪酬也不高,養一幫家人和奴僕,又得搞交際,不辦點兒田產,不搜刮點錢財,早就破產了。再者說,褚遂良和自己的手下交易田產,並沒有強買強賣,關韋思謙什麼事?

  不過,既然事情擺到檯面上了,那就得查啊。

  大理寺少卿張睿冊親自上陣,最後給出的判決就是,褚遂良和下屬之間的交易完全合法。有趣的是,韋思謙還是不依不饒,繼續狀告張睿冊利用國家法律的漏洞,為褚遂良辯駁,按罪應該處死,以儆效尤。

  這件事情說大可大,說小可小,就看李治如何裁決。有趣的是,李治在大理寺證據確鑿的情況下,還是把褚遂良貶為了同州刺史。

  李世民臨終之前,將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一起叫到跟前,並讓李治向他們二人行了禮,這就相當於承認褚遂良是託孤大臣。時隔一年,努力踐行李世民遺詔的李治,為何會主動打破平衡,先拿褚遂良開刀呢?

  這裡面有故事,有套路。

  很多人都說,李治是個平庸無能,毫無主見的皇帝,可歷史證明,從此時開始,李治的帝王心術和政治手段就開始顯露出來了。

  按照李世民的安排,長孫無忌、褚遂良和李世是相互制衡的關係,但是褚遂良卻違背了李世民的遺願,和長孫無忌越走越近,以至朝政完全被他們把持。再加上李世撂挑子不干,朝中的權力平衡徹底被打破。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治主動出手了。

  緊接著,李治把中書侍郎柳奭封為同中書門下三品,此人是李治大老婆王皇后的親舅舅,朝中的外戚擔當。至於尚書省,李治交給了于志寧、張行成,門下省則交給了高季輔,他們都是太子府的大臣。

  光徽三年(652)正月,李治下詔:封褚遂良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雖然掛著宰相的頭銜,但是和中書令比起來,地位不可同日而語。

  這一系列眼花繚亂的人事安排,透露著李治對長孫無忌的忌憚。

  咱們再來復盤一下過去的事兒。

  長孫皇后在世的時候,堅決不讓長孫無忌做大官,她究竟在忌憚什麼?李世民對長孫無忌的性格難道一無所知?李世民對大臣真的那麼信任嗎?那為何會如此對待李世?臨終之前,李世民接連兩次召見長孫無忌,第一次含淚無語,直到長孫無忌放聲大哭,悲痛欲絕,李世民才放他離開。

  其間,李世民對李治說了什麼,父子之間達成了什麼樣的默契?

  如果是猜想,很有可能是李世民提醒過李治,一定要防範舅舅膨脹的權力欲望,結合李治後來對長孫無忌的態度,眼下針對長孫無忌做出的人事安排,恐怕就是最合理的解釋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