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營銷大咖:史官踩一捧一
2024-10-08 18:53:31
作者: 九皋寒叟
貞觀十六年(642)八月十四日,李世民召開朝會。
李世民:「臣子們,眼下朝廷的當務之急是什麼?」
諫議大夫褚遂良趕緊接話:「當今天下,四方安定,唯有太子和諸王的名分最為緊要。」
李世民:「你說得不錯。這段時間,不少人都在傳朕對太子李承乾不滿,想要扶持魏王李泰上位,這些人真是其心可誅!這樣吧,朝中論起忠正耿直的,沒人能超過魏徵,朕就讓魏徵做太子的老師,以此杜絕天下悠悠之口。」
本書首發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聖旨直接下達到魏徵的府中,請他出來做太子太師。
此時,魏徵已經重病在身,遠離了朝政,接到聖旨後,他感到受寵若驚。然而,他確實不想再出山,於是親自跑到宮中,想要請李世民收回成命。
魏徵這個二愣子,精明了一世,卻沒有明白李世民的真實意圖。
李世民無奈之下,只好打開天窗說亮話:「朕獎賞你,不是因為你有多大的功勞,而是為了太子一事。你也知道,周幽王和晉獻公廢嫡立庶,這才導致國家滅亡,漢高祖劉邦想要廢黜劉盈,呂后請出商山四皓,最終保住了太子之位。朕下詔封你為太子太師,正是為了絕天下悠悠之口啊。」
魏徵明白了,李世民想要靠他的名聲,幫助自己和李承乾渡過這個難關,於是在半推半就的狀態下,答應了李世民的任命。
遺憾的是,凡事只要和皇位沾上了關係,那就是不死不休的下場。魏徵不是神仙,就算他能出場,也沒有能力挽救李承乾的地位,更沒有能力改變李世民的心意。
何況,貞觀十七年(643)正月,魏徵就病重身亡了。
事實上,魏徵的出山並沒有讓質疑李承乾的輿論消失。相反,古人和我們一樣,喜歡搞八卦新聞,而且看熱鬧的絕對不嫌事兒大。
很快,長安城有了新的傳言:太子李承乾因為此前跌倒受傷,變成了瘸子,李世民嫌棄他這種形象不符合國君氣度,因此想讓魏王李泰做太子。
事實的真相是,李承乾的腿腳確實有傷,可並沒有變成瘸子,更沒有影響形象啊。只能說,無厘頭的八卦,古往今來都不曾斷絕。
貞觀十七年(643)正月,面對長安城的八卦新聞,李世民不得不站出來澄清:臣子們,坊間傳聞,太子的腿腳不靈便,魏王李泰又時常跟隨在朕身邊,這才有更換太子的說法。朕想說的是,太子雖然有腳疾,但是不影響行走,而且《禮記》上面也說了,如果嫡長子去世,應該立嫡長孫,太子的兒子已經有5 歲,朕終究不會以庶子取代嫡子,開啟皇子爭奪帝位的先例!
然而,李世民的話漏洞百出。
漏洞一:李世民已經三番五次假設李承乾去世,不管是作為父親,還是作為皇帝,李世民為何會如此糊塗,屢次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
漏洞二:李世民說服魏徵出任太子太師的時候,以周幽王、劉邦廢嫡立庶作為案例。問題是,李承乾和李泰都是李世民的嫡子,這有任何可比性嗎?
漏洞三:李世民在詔書中公開辯解,說不會用庶子代替嫡子,可並沒有庶子捲入到立太子的風波,這台詞豈不是驢唇不對馬嘴?
漏洞四: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直接破壞了嫡長子繼承皇位的制度,如今又和別人說要搞嫡長子、嫡長孫做皇帝的事兒,豈不是自己打臉?
說不清楚的事兒,必定有蹊蹺。
結合李承乾想殺于志寧,乳母遂安夫人指責孔穎達,李世民不願意和李承乾交流,李世民無底線寵愛魏王李泰,李世民惡意貶斥杜正倫等事,只能做出這樣一個結論:這裡面的水,實在是深不可測。
關於李承乾和李世民的父子糾葛,史書上隱晦的信息確實很多,咱們也不用著急下結論,畢竟後事如何,還是再多看看吧。
事實上,李世民的行為太明顯了,給人的感覺就是,李承乾完蛋了,李泰就是下一任的太子。李泰身為當事人,心裡也是這樣認為的。
李泰覺得,父皇如此待自己,肯定有莫測高深的理由,他本來就是嫡子,完全有資格問鼎皇位,只要李世民再力挺一波,太子之位就是囊中之物。
人世間主宰一切的帝王,這是多麼具有誘惑力的地位。李泰心動了。誰也說不清楚這種奪位的想法是什麼時候出現在腦海裡面的。
據史料記載,李世民曾經派黃門侍郎韋挺管理魏王府的事務,後來又讓杜如晦的弟弟,工部尚書杜楚客取而代之,二人先後都成為李泰的心腹。他們不遺餘力地為李泰聯絡朝中大臣,杜楚客更是隨身攜帶黃金珠寶,以此來撬開長安城中權貴的大門,目的就是灌輸魏王李泰如何聰慧,應當被立為太子。
在史學家的筆下,李承乾就是瘋癲的太子,可他並不糊塗,他對魏王府的一舉一動都了如指掌。李承乾看到弟弟李泰開始活躍起來,再加上李世民對自己越來越沒耐心,於是覺得有些後怕,擔心李泰和朝臣的勾搭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
李承乾找了個人,讓他假扮成魏王府典簽(府內開會,典簽是記載之人,可以掌握很多機密),寫了一封匿名信,將李泰籠絡大臣一事密奏給了李世民。
然而,令人震驚的事情發生了:李世民接到舉報之後,竟然毫無作為。他不相信這些舉報是真的,反而是派人去抓捕上書告密的人。
想想看,李世民一向對皇子要求嚴格,皇子生活作風不樸素,李世民都得責罵一番,如今李泰暗中收買朝中大臣,李世民居然不聞不問,這是什麼性質?
遺憾地說,李世民確實有些雙重標準,不管是自己的作風,還是對皇子的要求,都是如此。此時此刻,李世民信任的天秤已經徹底傾斜了,這種情況之下,叫李承乾如何去信任自己的父皇?
失去了父皇最後的信任,李承乾再也無法振作起來。他選擇繼續做一個失足少年,言行而且越來越離譜,越來越荒唐!
當然,史學家曾經評論過李承乾,說他是仁愛友善,對父親孝順的孩子,如今變得如此消極和愚蠢,這事兒總得把他給圓起來吧?於是乎,一盆子髒水直接潑向了李承乾,讓他徹底不能翻身。
史料是這樣記載的:李承乾就是一個極度貪玩,而且心機深沉的人。為了在外人面前裝出懂事的模樣,李承乾時常對東宮臣僚談論忠孝,有時候甚至在眾人面前流淚不已。每當大臣想要勸諫的時候,李承乾總是能夠揣測他的意思,然後上前行禮,面色凝重,正襟危坐,裝出一副仔細傾聽的模樣,隨後引咎自責。然而,李承乾一旦離開了別人的監視,便露出了真實面目。
有人說,歷史就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說得雖然很片面,很極端,可是在某些歷史舊事上還是經得起考驗的。
在史學家的筆下,春秋筆法,妙筆生花都不算什麼,還有什麼是他們做不到的?就拿李承乾來說,孝順是肯定的,可先前的都是表象,真實的李承乾就是個虛偽的人,孝順都是裝出來的,對大臣和善都是迎合的。這樣一來,李承乾從一開始就是個演員,這事兒不就全部圓過來了嗎?
問題是,為什麼就沒人去指責李世民的虛偽和雙重標準呢?這裡面的門道就不用多說了,想必有慧根的人都可以明白。
李承乾既然自暴自棄,肯定得找些事兒幫他實錘啊。
比如說,他對胡人的生活習慣非常感興趣,特地叫人製作了一個八尺高的銅爐和一個六隔大鼎,他嫌太子府的牛肉不好吃,因此招募了一些逃亡的官奴到民間去偷盜百姓家的牛馬,然後帶回太子府,和下人們一起食用。
李承乾似乎對突厥文化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他特地邀請精通突厥話的人到太子宮教他,沒事的時候喜歡穿上突厥服飾,並且讓身邊的僕人梳上突厥人的大辮子,穿上羊皮衣服,趕著一群羊在太子宮跑來跑去。
這還不算什麼,李承乾放著氣派恢宏的太子宮不住,特地叫人做了五個突厥人住的穹廬,在外面掛滿了突厥人的纛(dào)旗,自己身處其中,和他的僕人一起喝著馬奶酒,吃著烤焦的羊肉。
更有甚者,李承乾對身邊的人說:「我想體驗一下突厥可汗死去之後的葬禮,你們就按照他們的習俗給我演一遍!」李承乾說完就假裝死掉,躺在了地上。
在李承乾的訓練下,太子宮的僕人早已經成為一級演員,他們看到李承乾裝死,立即跪在地上號啕大哭,涕淚橫流,然後跨上戰馬,圍繞李承乾的「屍體」轉圈圈,完事之後,還拿刀假裝劃李承乾的臉部。
有一次,李承乾玩累了,突然坐起來,表情嚴肅地說道:「假如我有一天做了皇帝,一定要親自率領數萬騎兵前去狩獵,到時候解開頭髮,做一回真正的突厥人,委身于思摩,如果能夠在他的手下擔當典兵將領,我就心滿意足了。」
請注意,李承乾口中的思摩,指的是東突厥的貴族阿史那·思摩。
問題是,貞觀四年(630)東突厥滅亡的時候,阿史那·思摩就趕赴長安,做了李世民的右武侯大將軍,李承乾說自己想做突厥人,還委身于思摩。這樣的編劇功底,完全是把所有人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絲毫不給人面子啊。
別的事情先不說,李承乾說想做突厥人的小故事,可以說是史學家編出來的粗糙謊言,目的就是為了給李承乾潑髒水。有了這個例子,其他荒唐離奇、違背李承乾人設的小故事,其可信度就要大打折扣。
面對頑劣不堪的李承乾,李世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朝中大臣們對李承乾的行為開始覺得不可思議,難道你不想做皇帝了?你沒看見李泰正在得寵嗎?難道都沒有感覺到威脅嗎?群臣都暗自為李承乾本人捏了一把汗。
曾經被朝廷大臣視為最合適接班人的李承乾,在經歷了一番莫名其妙的波折之後,變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神經病,所有人都唾棄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