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拾柒 晚唐的皇帝不好做 唐宣宗:傻子光叔,有點傳奇
2024-10-08 18:50:34
作者: 九皋寒叟
會昌六年(846)三月二十六日,光王李怡(後來改名為李忱)在大明宮登基稱帝,時年36歲,史稱唐宣宗。在唐朝的皇帝中,李忱算是最富傳奇色彩的一個。
做王爺的時候,大家都把他當傻子,他自己也覺得自己是傻子。做皇帝後,李忱變成了「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的聖明君主,還得到了「小太宗」的高級稱號。
只能說,傳奇人物的背後,必有傳奇的故事。
李忱的母親是鎮海節度使李錡的侍妾鄭氏,李錡謀反失敗後,鄭氏成為郭皇后(唐憲宗李純的皇后)的侍婢,偶然的一次機會,鄭氏懷上龍種。由於鄭氏為人低調,又有李純關照,最終生下李忱,母子過了一段平安日子。可好景不長,李純因為服食丹藥暴斃,鄭氏母子徹底失去了庇護。
唐穆宗李恆比較厚道,上台後給兄弟們都封賞了爵位,李忱的頭銜便是「光王」。李忱雖然是天皇貴胄,可他生母出身卑微,造就了他不自信的性格。唐文宗李昂執政後愛玩,經常拉著王爺們尋歡作樂,每次大家侃侃而談,李忱總是一言不發,目光呆滯。李昂最喜歡調戲李忱,他甚至拿出彩頭,說哪個王爺可以博光王一笑,就可以獲得重賞。即便如此,李忱絲毫不為所動,堅持將自己的傻裡傻氣進行到底。那個時候,諸位王爺都覺得李忱的一輩子也就這樣了。
在皇室,李忱是敬宗、文宗、武宗的叔叔,也被稱為「光叔」。
唐武宗李炎登基後,經常帶著王爺們出去玩耍,大家打打鬧鬧,嬉笑怒罵,李炎一眼就能將他們看透。然而,李炎卻捉摸不透光叔的心思,他隱約覺得,光叔呆滯的目光背後,有一道無底深淵,準備隨時將世間萬物吞噬。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人只有面對未知事物時,才會真的覺得可怕,李炎就是這種感覺。
此後,各種「意外事故」頻頻降臨到李忱身上,要麼是和皇帝一起玩馬球時突然從馬上墜落,要麼在宮中走著走著,突然摔得鼻青臉腫。
有一年冬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唐武宗召集諸王一起飲酒作樂,完事之後已是深夜,大家各自回宮,光叔卻再一次從馬背上摔下來,昏倒在冰天雪地之中。此時,街道上大雪紛飛,很快便將倒在地上的李忱覆蓋,如果不出意外,這位天潢貴胄將會以無比悽慘的方式離開人世。然而,路上來了一隊巡視的士兵,順道將李忱給救了下來。第二天,李忱照例出現在大家的面前,雖然鼻青臉腫,四肢無力,但卻並無大礙,就連武宗皇帝也要佩服光叔的頑強生命力。
唐昭宗時期的宰相韋昭度在《讀皇室運錄》里講了個故事,說李炎曾經派了四名太監將李忱偷偷綁到永巷(關押宮中女性罪犯的地方),藏匿在廁所中,準備讓李忱自生自滅。有個叫仇公良的太監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於是主動請纓:「陛下,他在廁所里這麼多天都沒死掉,不如將他交給奴才吧。」
李炎點點頭,算是默認了。
誰料想,仇公良將李忱撈了出來,偷偷用運送糞便的車將他送出宮。隨後,李忱開始了流亡生涯,根據民間史料記載,李忱隱姓埋名,跋山涉水,最後來到浙江鹽官(今浙江省海寧市西南)的安國寺。方丈齊安同情李忱的遭遇,於是替他落髮為僧,賜法名瓊俊。隨後,唐武宗發動「會昌滅佛」,經濟和社會原因肯定是主要的,但是有沒有不可告人的秘密,這是歷史給我們的想像空間。
二百多年後,蘇軾途經此處,追憶唐宣宗李忱的這段傳奇人生,於是寫了首詩:「已將世界等微塵,空里浮花夢裡身。豈為龍顏更分別,只應天眼識天人。」
數年之後,李忱做了皇帝,下令恢復幾乎被唐武宗滅掉的佛教,並賜已經去世的方丈齊安「悟空國師」的諡號,將安國寺擴建,取名為齊豐寺。
《舊唐書》在《宣宗本紀》的結語中,透露了這樣一段話:「獻文皇帝器識深遠,久歷艱難,備知民間疾苦。」話說得很隱晦,但「久歷艱難,備知民間疾苦」,如果李忱沒有特殊的經歷,史官恐怕也沒有必要多此一舉。
據史料記載,李炎病危後,宦官仇公良、馬元贄秘密將光王李忱接回長安,擁立為大唐太子。登基大典當天,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當時,宰相李德裕遞上冊封李忱為天子的詔書,表示李忱登基稱帝順應天意。這種時候,李忱應該面無表情,接受冊封。然而,李忱卻對身邊的宦官小聲嘀咕道:「剛才那人是不是朝廷的李太尉,他看我一下,我就覺得毛骨悚然。」
一件小事,傳遞了兩個關鍵的信息:
信息一:李忱不認識李德裕。
如果李忱長期生活在長安,應該和李德裕打過照面,可他不認識李德裕,說明李忱可能長期身在外地,說明傳奇的人生經歷可能是真的。
信息二:李忱聽過李德裕的惡名,內心無法掩飾厭惡之感。
被皇帝討厭的後果,只能是被迫出局。
會昌六年(846)四月初一,唐宣宗李忱上朝聽政。
會昌六年(846)四月初二,李德裕調任荊南節度使,保留宰相頭銜。
會昌六年(846)四月初四,貶工部尚書、判鹽鐵轉運使薛元賞為忠州刺史,貶薛元賞的弟弟、京兆少尹薛元龜為崖州司戶,他們都是李德裕的親信黨羽。
貶李德裕的原因很簡單:政治生態需要平衡,如果你吃肉,必須允許別人有喝湯的權力。悲劇的是,李德裕上台後,將牛黨成員清洗一空,自己搞起了一言堂,還大肆扶持黨羽。舉個例子來說,給事中韋弘質上書朝廷,聲稱宰相的權力已經很大,不適合再掌管戶部、度支、鹽鐵三司的事情。然而,李德裕卻指責韋弘質是卑賤之人,必有高人在背後指點,於是強行將他貶官。
想想看,新皇帝上位,怎麼可能不拿他開刀?
會昌六年(846)八月,李忱一日之內連下五道聖旨:
牛僧孺調任衡州長史。
李宗閔調任郴州司馬。據史料記載,李宗閔剛剛接到朝廷的調令,還沒有離開府衙便一命嗚呼。
潮州刺史楊嗣復調任江州刺史。
昭州刺史李珏調任郴州刺史。
恩州司馬崔珙調任安州長史。
會昌六年(846)九月,李德裕調任東都留守,不再保留宰相頭銜。大中元年(847)三月,李德裕調任太子少保。大中元年(847)十二月,李德裕調任潮州司馬。大中二年(848)九月,李德裕調任崖州司戶。最後一貶,李德裕已經到了天涯海角,貶無可貶。
大中三年(849)十二月初十,李黨領袖李德裕在無盡的悽愴與蒼涼中溘然長逝,終年63歲。臨終之前,李德裕登上崖州城頭,最後遙望了一眼北方的天空,留下了一首絕命詩《登崖州城作》:
獨上高樓望帝京,鳥飛猶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
說不盡的淒涼與彷徨。有理由相信,在李德裕的心中,仍然裝著他的政治抱負,如果再給他一次機會,他還是會選擇現在這樣的路。
可喜可賀的是,宣宗一朝,再也沒有你方唱罷我登場的鬥爭,李德裕被貶,李忱自始至終也沒有起用牛黨成員。牛李黨爭,從唐憲宗開始,經歷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持續時間長達四十餘年。然而,隨著李德裕的去世,牛李黨爭終於戛然而止。大唐帝國,即將迎來新的高光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