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宗李昂上位:人在家中坐,皇位主動找上門
2024-10-08 18:49:52
作者: 九皋寒叟
中國的王朝,似乎有一個共同特點:開國皇帝都是雄才偉略的英明之主,他們擅長開疆擴土,平定天下,勸課農桑,善待百姓。到了第三代和第四代,皇帝守成有餘,進取不足,談不上昏庸,也絕對談不上英明。越往後,皇帝的質量越差,無能、貪玩、昏庸、亡國之君成了後世對他們的一致評價。
歸根結底,還是帝王家的教育體系導致的。
比如,皇帝從小生活在宮中,他們想去接觸市井百態,增長閱歷的時候,有人告訴他們,太子是千金之軀,不能和街上的販夫走卒廝混在一起。他們想去天下各道巡查民生之苦的時候,有人告訴他們,太子是國之儲君,應該在深宮之中學習為君之道。他們想參與朝政的時候,有人告訴他們,太子侍奉皇帝應該以孝道為主,不應該表現出對權力的欲望,以免被老爹猜忌。
只能說,做太子真的太難了。李湛無奈,出生後缺少老爹的管教,身邊只有宦官陪伴。他能做的事情便只有找樂子,不讓自己的生活太過單調。
在李湛的眼中,沒有什麼比「玩」更能顯示自己的存在感。
比如,李湛會在三更半夜帶著小夥伴出去獵殺狐狸,如果收穫滿滿,皆大歡喜;如果空手而歸,身邊的人就會遭到毒打,宦官們都很忌憚李湛的任性。
比如,李湛喜歡摔跤,經常從禁衛軍和藩鎮軍隊選拔大力士,李湛甚至花費了一萬緡錢,讓宦官從民間招募大力士供他玩耍。
不僅如此,李湛還是許多娛樂項目的專利所有者。比如他發明了一種紙箭,裡面密封了麝末香粉,妃嬪們在一起玩鬧時,李湛向她們射箭,被擊中者滿身香味,宮中稱之為「風流箭」,當時有一種說法叫「風流箭,人人願」。
如此荒誕的德行,朝臣們都很頭疼。韋處厚、李程、劉棲楚、張權輿等人勸諫過,可全部慘遭無視,以至於朝臣後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能放任自流。
本章節來源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寶曆二年(826)十二月初八,李湛和往常一樣,帶著宦官出門打狐狸,一直到深夜才回。由於收穫頗豐,李湛心情大好,於是在皇宮擺上酒席犒賞大家,參加宴席的有劉克明、田務成、許文瑞、蘇佐明、王嘉憲、石定寬等二十八人。當天晚上,眾人喝得爛醉如泥,唯獨劉克明和蘇佐明等人心照不宣,少喝了幾杯。
酒至半酣,李湛的衣服被酒菜弄污,於是搖搖晃晃走到偏殿,準備換一身新衣服。此時,誰都沒有注意到皇帝已經獨自離開,更沒有想到李湛會自己去偏殿換衣服。大家都沉醉在美酒佳肴中不可自拔,劉克明使了個眼色,蘇佐明跟隨李湛進了偏殿之中。突然之間,殿中燈火盡滅,偏殿中傳出了慘絕人寰的哀號,隨後便是重重的倒地聲。眾人被突如其來的叫喊聲驚醒,趕緊去偏殿查看,結果發現唐敬宗李湛被人殺死在偏殿。
皇帝被殺,這可是特大事件,如果外朝追究起來,在場的宦官都逃不過懲罰。就在眾人六神無主,驚慌失措的時候,劉克明喊道:「皇帝被殺,我們也不想看到,為了家國天下考慮,應該先隱瞞消息,趕緊另立新主,穩定局勢。」
這種情況,宦官集團別無選擇,只能聽從劉克明的指揮。隨後,劉克明帶人來到翰林學士院假傳口諭,讓翰林學士路隋到內宮書寫詔書。
說白了,劉克明殺死李湛是為了自保,作亂的道路該走向何方,劉克明沒有想好,說是要擁立新君,劉克明也沒有考慮成熟。當時,劉克明想到了在朝中根基不深的絳王劉悟,此人是唐憲宗李純的六皇子,唐敬宗李湛的叔叔。
在劉克明等人的威逼利誘下,路隋寫下了李湛讓絳王李悟執掌軍國大事的遺詔,並連夜派人去給李悟送信,讓他趕來皇宮主持大局。
宮廷政變很正常,可要想提高政變的成功率,要麼挾天子以令諸侯,要麼掌握禁衛軍的指揮權,鎮壓所有反對派勢力。然而,天子是個死天子,兵權也不在劉克明的手裡,接下來的遊戲該怎麼玩?
寶曆二年(826)十二月初九,早朝時間,李湛並沒有出現在大家的面前。群臣已經習慣了李湛的缺席,大家正準備離去的時候,宦官前來傳旨,說是皇帝讓眾位大臣前往紫宸殿晉見。然而,朝臣趕到紫宸殿的時候,並沒有看見李湛,只見絳王李悟端坐在寶座上,揚言皇帝李湛突然病故,暫時由他主持大局。
如此蹩腳的表演,大臣們都覺得不可思議。
這幫朝臣都是閱歷豐富,經歷過爾虞我詐之事的老油條,看到李悟的嘴臉,他們就知道了背後的貓膩。只不過,大家誰也沒說破。只要李悟沒有登基稱帝,昭告天下,就只能算是過街的小丑,根本不用擔心。
李悟第一次公開亮相,並沒有受到大臣們的抵制,這讓劉克明頗受鼓舞。隨後,他將目光轉向了神策軍,想著謀奪軍權,實施下一步的計劃。
神策軍的現任首領分別是神策左軍中尉魏從簡、神策右軍中尉梁守謙。
神策軍中尉是執掌大唐禁衛軍的首領,名副其實的權臣。憲宗時期、穆宗時期,朝廷為了打擊藩鎮勢力,保護皇室的統治地位,神策軍中尉擁有和皇帝直接對話的權力,地位超然。後來天下太平,神策軍中尉慢慢失去了和皇帝聯絡感情的機會,取而代之的是能夠在外廷和皇帝之間傳遞信息的樞密使。樞密使既可以服侍皇帝,也可以幫皇帝處理非緊急的政務,很像明朝的司禮監掌印太監。
說白了,神策軍中尉掌握兵權,樞密使更得皇帝的信任。
現任樞密使分別是宦官王守澄、楊承和。
劉克明手握唐敬宗李湛的「遺詔」,在擁立新君上占了先機,四大宦官沒說什麼,可劉克明盯上了他們的權力,這就引起了四大宦官的警惕。平日裡,他們可能會在皇帝跟前爭寵,互不相讓,可對抗劉克明,他們的利益是一致的。
寶曆二年(826)十二月初九,四大宦官組織禁衛軍殺進宮中,清剿了劉克明的勢力,並誅殺了絳王李悟。他們用淋漓的鮮血再次證明,想要在宮闈中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必須靠實力說話。由於李湛只有17歲,子嗣還小,四大宦官決定擁立江王李涵為帝。李涵是唐穆宗李恆的二皇子,李湛的弟弟。
此時,宦官集團還沒後世那樣囂張跋扈,他們只是執掌兵權的野蠻人,暫時玩不轉朝廷的那些事。說白了,王守澄等人想要擁立江王李涵,必須走正規的流程,而且要得到朝臣的認可,因此需要在朝廷找個利益代言人。
王守澄選擇了翰林學士韋處厚。
王守澄:「韋大人,宮內局勢已定,我們該以什麼名義號令中外?」
韋處厚:「正名討罪,於義何嫌,安可依違,有所避諱。」
王守澄:「江王李涵該以何種方式登基為帝?」
韋處厚:「明天百官上朝時,先以江王教令的名義宣告天下,聲稱已經平定宮廷內部的叛亂,正式冊命江王即皇帝位。」
王守澄:「韋大人,新君登基的事情全都仰仗您了,事關朝廷的顏面,希望您能夠以大局為重。」
韋處厚:「分內之職。」
江王李涵正在家裡喝著小酒,突然門外一陣喧鬧,只見宦官帶著禁衛軍闖進府中,直接簇擁著李涵向大明宮而去。寶曆二年(826)十二月初十,李涵在以王守澄為首的宦官集團的擁立下,在大明宮紫宸殿接受宰相和文武百官的朝見。寶曆二年(826)十二月十二日,李涵(809—840)正式登基為帝,改名李昂,史稱唐文宗。
天子之位,就算殺父弒兄、陰謀政變也不一定能得到,李昂卻莫名其妙撿了個皇位,這確實是他的命數。擁有皇權,意味著擁有一切,生殺予奪的權力、地位尊嚴、美女、金錢,當然,還包括隨之而來的煩惱、膽戰心驚……
按理說,王守澄是李昂的貴人,本著投桃報李的心態,李昂應該對王守澄感激涕零。可事實恰恰相反,李昂做王爺的時候,就對宦官集團有很大的意見,他內心不認可這群人。更何況,李昂是爺爺憲宗皇帝的粉絲,宮中傳言是王守澄殺了爺爺,如今王守澄又殺了哥哥李湛。曾幾何時,李唐皇室的奴才搖身一變,成了主宰乾坤的劊子手?就算王守澄擁立他為帝,李昂也很難接受他。從登基開始,李昂的內心就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登基第一個月,李昂下達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政令:
釋放三千多名未擔任後宮職務的宮女。
按照元和年間唐憲宗李純的舊例,五坊使養的鷹和獵狗,除保留少數用於遊獵外,其餘一律放出。
度支、鹽鐵、戶部和州府每年供應宮中的日常用品,一律按照唐德宗李适規定的數額供給,不得增加。
裁減教坊、翰林院和宮苑總監下轄的一千二百名多餘人員。
停止唐敬宗李湛內廷諸司所轄宦官增加的衣糧待遇。
還有一道最振奮人心的政令:以後每逢單日,唐文宗李昂必定上朝,與宰相和文武百官商議軍國大事。
想想看,唐敬宗時期,李湛每個月才上兩次朝,文武大臣覺得自己沒有用武之地,於是開始懷疑自我價值。李昂上台,朝臣這才找到了主心骨。看到皇帝勤勉為政,他們一掃持續多年的悲觀情緒,對大唐的未來充滿了希望,才感覺到拿著一份工資並不是尸位素餐,好吃懶做。長安百姓聽聞後,更是爭相慶賀,畢竟有了好皇帝,大家才會有好日子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