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憲宗的厚望餵了狗:淮西戰場遭敗績
2024-10-08 18:45:02
作者: 九皋寒叟
元和九年(814)十月到元和十年(815)九月,淮西之戰持續了一年時間。
朝廷占據絕對的優勢,而淮西的兵源、後勤卻到了極限,這種情況下,前線依然沒有實質性突破,朝廷還死了一個主戰派宰相,這讓李純非常窩火。前線雖然有十六路大軍,可真正有責任心的只有兩個人,李光顏和嚴綬。
嚴綬不是進攻型的選手,可他很會管理屬下,在河東節度使任上,嚴綬就出了不少成績,深得李純的信任。可偏偏到了淮西,嚴綬變得一事無成。可以這樣說,嚴綬率軍駐紮了一年時間,奉行的原則就是不主動打仗,不主動支援,朝廷派人前去催戰,他就藉口說時機未到,大軍不可輕戰。
不打仗也就罷了,嚴綬沒事的時候,就用錢財賞賜軍士,收買人心,造成府庫枯竭。嚴綬知道自己罪責難逃,於是專心與宦官結交,為自己尋找退路。
那麼問題來了,嚴綬是怎麼想的?
史書沒有給出解釋,可所有跡象表明,嚴綬在淮西的表現,與他先前的表現有雲泥之別。換句話說,嚴綬不想替朝廷攻打淮西。深究其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如果打下淮西,中央朝廷對藩鎮的態度將會更加強硬,李純徹底剷除藩鎮的存在也是有可能的,可這無利於嚴綬,也無利於十六路大軍主帥。
因此,在淮西戰場,各路主帥非常默契,就是不願賣力進攻。
元和十年(815)九月初五,李純下詔,封玄武軍節度使韓弘為淮西諸軍都統,相當於征伐淮西的最高主帥。韓弘駐紮在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李純起用他,就是擔心他被吳元濟策反,對朝廷萌生異志,所以希望用兵權來拉攏他。
李純沒有想錯,這位老兄對權力有著狂熱的迷戀,晉升為大軍統帥,韓弘的心情十分美好,可他想的不是如何快速掃平逆賊,而是拖延戰局,作為自己和朝廷談判,並且壯大自己實力的籌碼。說白了,韓弘想玩以戰養戰的遊戲。
還有比這更可笑的事情嗎?
韓弘的第一個目標:拉攏李光顏。
早在汴州的時候,韓弘就選了很多姿色出眾的少女,花費重金對她們進行培養,打造了一批能歌善舞,吹拉彈唱功夫俱全的美女軍團。
為了收買李光顏,韓弘從其中挑選了一個絕世美女,並用珠寶玉石、金銀翡翠將她裝飾一番,隨後派遣使者將她送到了李光顏的軍中。在韓弘看來,才子佳人,英雄美女,堪稱世之絕配,李光顏沒有理由拒絕。
軍營之中,李光顏正在和屬下對酒當歌,使者領著這位美女進入軍帳。霎時間,其沉魚落雁,冠絕今古的容貌就驚呆了在座的所有將士。
使者一看,有戲。
誰料想,李光顏淡淡地說道:「韓相公同情我客居他鄉,賜給我漂亮歌伎,我蒙受韓相公的恩德,誠然開心。但是,我這裡有數萬戰士,他們丟下家庭,遠道而來,整日在刀光劍影中求生,難道我能夠獨自享樂嗎?」
說著說著,李光顏的眼淚就流了出來。
屬下們聞弦歌而知雅意,紛紛低頭哭泣,場面格外震撼。
哭完之後,李光顏便自掏腰包,準備了厚重的禮物讓使者帶回,包括韓弘精心挑選的美女也一道送回。李光顏囑咐道:「替我多謝韓相公。我已決心為國效命,立誓不肯與忤逆的賊人共存於世間,就是死了,也不會有二心。」
韓弘原本是有機會崛起的,就因為錯打了小算盤,過早暴露自己的目的,導致李純對他失去了信任。元和十年(815)十月初三,李純下詔,任命戶部侍郎李遜為襄、復、郢、均、房等州節度使,負責大軍的後勤保障,任命右羽林大將軍高霞寓為唐、隨、鄧等州節度使,主要負責進攻。很顯然,朝廷的將領才值得信任。
李純緊急調兵遣將的時候,河北突發變亂,狼煙四起。
搗亂的主角是王承宗,他看到李純在淮西忙得焦頭爛額,於是放縱兵士劫掠附近的軍鎮,試探性地挑戰朝廷的底線。王承宗相信,以朝廷的財力和軍力,現在只能收拾淮西的吳元濟,不會輕易對河北開戰,所以才這麼有恃無恐。
悲劇的是,王承宗也錯打了算盤。
朝廷確實沒能力打河北,可周邊的軍鎮,比如幽州、滄州、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等地的節度使一直覬覦成德的地盤,而且這些人看王承宗非常不爽,早就想出手教訓。王承宗剛剛跳出來,請戰的奏摺便如雪花般飛向長安。
李純樂了。這麼多年的苦心經營,終於收到了成效。
李純正想下詔的時候,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張弘靖進諫,說淮西的局勢未定,把戰火燒到河北恐怕會引起災難,希望李純三思而行。張弘靖還威脅李純,如果不答應他的請求,就辭官歸田。
李純:「好,保留同平章事的頭銜,去做河東節度使吧。」很顯然,李純的態度非常堅決,誰敢阻止他的征伐大計,誰就站在一旁做觀眾。
元和十一年(816)正月十四日,李純下詔,集合幽州、魏博、昭義等地大軍,征討成德節度使王承宗!一時間,大唐陷入兩線作戰的危險局面。李純在豪賭,他輸不起這個戰爭,他已經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各地的節度使身上。
元和十一年(816)二月十九日,昭義節度使郗士美奏破成德兵,斬首千餘級。
元和十一年(816)二月二十三日,盧龍節度使劉總奏破成德兵,斬首千餘級。
元和十一年(816)二月二十五日,魏博節度使田弘正奏敗成德兵,拔其固城。
…………
一直到六月初,河北、淮西傳來的都是捷報,每次要不是拔城攻寨,就是斬敵首級,李純已經看到了大唐中興的希望。然而,元和十一年(816)六月初十,右羽林大將軍高霞寓突然傳來戰報,說自己在鐵城全軍覆沒,僅自己孤身一人逃了出來。
李純徹底傻眼了,各路大軍都在上奏捷報,眼看著淮西的吳元濟已經成為秋後螞蚱,怎麼會突然就翻盤?
李純可能不知道,河北戰場,幽州、魏博、昭義節度使對王承宗恨之入骨,所以選擇狠狠地打,自然取得了勝利。而淮西戰場上,李純所託非人,凡是給朝廷上奏的捷報都是經過修飾的戰報,往往會把殺敵一百人,自損三百人說成殺敵一千個人;兩軍交戰,對方先撤退了,就算是官軍大勝。
也就是說,前線的將軍都在粉飾太平,虛誇戰功。
消息傳到長安,舉朝震驚,大臣們紛紛上書請求皇帝罷戰,不要再重演唐德宗李适時期的悲劇。一時間,李純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關鍵時刻,主戰派的宰相裴度站了出來,上奏道:「勝負乃兵家常事,朝廷需要做的就是選拔優秀的將才送往前線,並做好後勤保障工作,不能因為一場戰役的失利就讓皇帝撤軍,那朝廷還有什麼威嚴?」
不得不說,裴度的話說到了李純的心坎上,朝中如果多幾個像裴度這樣的主戰派,打起仗來哪有那麼費勁。
元和十一年(816)六月初十,李純下詔,貶高霞寓為歸州刺史。
打吧!削藩之戰,無論如何也得繼續打下去。
隨後,李純任命河南尹鄭權為山南東道節度使,以荊南節度使袁滋為彰義節度,前線觀察使。李純每一次換人,都對這些節度使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給自己帶來好運,為大唐的中興帶來好運。
然而,一直到十一月,天氣逐漸轉寒,前線依舊沒有傳來任何捷報,李純開始坐不住了。討伐淮西的軍隊有十萬之多,除了蔡州、申州和光州,周圍全部在朝廷的掌握之中,朝廷幾乎是以整個中原的財力去打淮西啊。李純真希望自己能夠有一雙翅膀,可以飛到前線去看看這些將領到底在幹什麼。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一個很沉重的話題。李純為了打淮西戰爭,下放了多少權力,起用了多少節度使,給予了他們多少信任,可換回來的是什麼?
隱瞞軍情,虛報戰績的奏摺。
亂作一團,毫無期盼的戰局。
各自為戰,自私自利的將軍。
前線的將領靠不住,朝中的大臣又都是軟柿子,李純能倚靠誰?在宦官、文人集團、武將之間,李純最初選擇了文人和武將,可事實擺在眼前,他們根本靠不住,最後只能相信宦官集團。唐朝宦官崛起,這恐怕就是最根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