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天生的皇家「戲精」
2024-10-08 18:31:28
作者: 九皋寒叟
隋大業十三年(617)五月,李淵下定決心對王威和高君雅動手了。
李淵是個謹慎的人,他不清楚太原城究竟有多少人是真心投靠,多少人是和他虛與委蛇,多少人是對他虎視眈眈。為了保險起見,李淵並不想直接動手除掉王威和高君雅,而是定下了一條精彩絕倫的妙計。
隋大業十三年(617)五月十四日的夜晚,李淵暗中發出一道軍令,讓長孫順德從興國寺調出五百名士兵,再加上李世民的一批人馬,讓他們埋伏在晉陽宮城之外。
這一切,進行得神不知鬼不覺。
隋大業十三年(617)五月十五日的清晨,李淵起得很早,他派人請來了王威和高君雅,說是有要事商議,二人端坐在堂內,準備聆聽李淵的指示。就在此時,堂外突然闖進來一個人,定睛一看,是太原鷹楊府司馬劉政會,說是有緊急軍情向李淵匯報。
李淵:「劉司馬,有何緊要的軍情啊?」
劉政會看了看王威二人,然後很誇張地示意李淵,希望他能屏退左右。
李淵顯得不耐煩了:「劉司馬啊,有什麼事情不能當著王大人和高大人的面說?非搞得這麼神神秘秘?」
劉政會:「唐國公,事關王大人和高大人,還是您一人知道為好。」
本章節來源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
於是,劉政會跑到李淵的身旁,在他的耳邊說起了悄悄話:「王威和高君雅私通突厥,引得突厥騎兵前來寇關。」
李淵故作驚訝地吼道:「什麼?豈有此理!」
眾人一看,情況有些不對,急忙問發生了什麼事兒。
李淵:「哼!王威和高君雅居然和突厥人私自勾結,意圖獻上太原城。」
這屎盆子扣的,真的是不講道理啊。不過,朝廷有規定,私通敵國是掉腦袋的大罪。一時間,群情激憤,大有把王威和高君雅大卸八塊的氣勢。
李淵:「拿下王威和高君雅,先押進大牢,待情況查明,再給予處置。」
王威:「唐國公,我等被人誣陷了啊,一定是想要造反的人借刀殺人。」
瞧瞧,死到臨頭,還不知道誰要弄死他。
如果認為造反的人不是李淵,說明王威和高君雅是十足的蠢貨。
如果認為造反的人是李淵,說了也白說,說得越多,越顯得蠢。
李淵會手下留情嗎?如果是在軍營辦公,李淵可以直接送上一刀,解釋的理由很簡單,咱是武將,砍人腦袋是職業習慣,手快了而已,對不起。看得出來,李淵穿著文人的衣服,還是不敢太囂張。
當時的形勢完全是一邊倒,滿堂的幕僚和將軍,沒一個人替王威和高君雅辯護,大家目送他們二人進了監獄,只能在心裡默默致敬。
可憐的監軍大人,住進暗無天日的牢獄,和外界隔絕一切聯繫,又沒有人替他們上訪,落得什麼樣的下場,還不是李淵的一句話?
有趣的是,就在王威和高君雅被關押後的第二天,晉陽城(今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迎來了一批貴客:數萬名全副武裝的突厥騎兵,他們一字排開,從晉陽城的北門而入,逡巡一圈之後,從東門飛奔出去。
李淵的反應很奇怪,他並沒有下令進攻或者防禦,而是讓裴寂和劉文靜率領一部分士兵鎮守在晉陽城門之上,城內不設任何旌旗,嚴令士兵站好自己的崗,不得東張西望,坐看突厥騎兵進出城門。
隨後,李淵傳令給前來投奔他的土匪頭子王康達,命他帶著一千多名親信埋伏在北門附近,等突厥軍隊快要離開晉陽城時,出去狠狠地戳一下。
隋大業十三年(617)五月十六日中午,突厥騎兵差不多都已經穿城而過,王康達率領手下的兄弟沖了出來,打算將突厥人嚇個半死。誰料想,突厥騎兵毫不示弱,當即調轉馬頭前來求戰,一番惡戰之後,王康手下八百多人當場陣亡。
王威、高君雅和突厥人勾結一事,純屬誣陷,關於這一點,所有的史書都沒有避諱。問題是,突厥人在第二天侵犯晉陽一事,究竟是冥冥之中的巧合,還是李淵和突厥人暗中勾結?恐怕只有李淵自己知道。
想想看,李淵等人早已經探得消息,可晉陽城為何會城門大開?突厥人向來喜歡錢財,可此次前來,為何會不帶走一片布帛?突厥人嗜殺,可這一次變得溫潤如玉,除了殺死前來交鋒的將士,基本沒有屠殺百姓,也沒有放火鬧事。這難道不蹊蹺嗎?
即便如此,突厥人還是把那些不知情的官員們嚇得半死。
驚嚇、怒火,全都因王威和高君雅而起啊。
果真是叛徒啊!該死啊!害人精,還留著做什麼!
一時間,群情激憤,熱烈異常,大家都在討論,什麼樣的死法比較適合王威和高君雅。那些對李淵持懷疑態度的官員,也開始轉變心態,他們紛紛進言,希望李淵能夠誅殺王威和高君雅,為戰死沙場的將士償命。
李淵表示,他片刻工夫都不想耽擱。王威和高君雅幾乎是在第一時間被人弄死在大牢之中。心腹大患已死,李淵也該正式登場,鎮虎軀,散王霸了。
李淵:「各位同僚,當今天下,盜匪橫行,十個土匪頭子就有九個稱王稱帝。我李氏一門深受陛下隆恩,本想和大家一起為皇室效力,剛好要起兵勤王,王威和高君雅卻猜忌我擁兵自重,想要給我定罪。起初,我只是懷疑他們私通突厥,可沒想到,突厥人竟然這麼快就興兵來犯,這是老天爺讓我弄死他們啊!我李淵在此保證,一定會想辦法趕走突厥人,還太原城一個安寧。」
事實上,李淵不需要主動去趕。突厥人此番前來,並不是為了攻城略地,他們在晉陽城外待了幾天,估摸著撈了點好處之後便揚長而去。
剷除了內奸,趕走了外患,實在是可喜可賀啊。據說,太原城中的官員們成群結隊,重新拜了李淵這個碼頭,恭賀他雄霸河東。
李淵也要去拜一拜別人的碼頭,這個碼頭不是別人,正是北邊的東突厥始畢可汗。據史料記載,李淵給始畢可汗寫了一封信,大致的內容如下:
始畢可汗,你因何而來,又因何而去?如今天下,分崩離析,黎民百姓因此遭殃,如果咱們這些人不做點兒好事的話,上天豈不是會譴責我們?和你說實話吧,我打算率領大軍平定天下,並把大隋陛下從揚州接回來,到時候,兩國繼續和親,豈不是美事一件?不錯,當今聖上確實和您鬧翻了,可隋文帝對您還是挺好的,這份恩情,您應該還記得吧?如果您能夠支持我,答應不侵犯我的百姓,我平定叛亂所得的子女和錢財,全都給可汗送去!
李淵寫完信之後,封題改為「某啟」。
啟在文言文里,有匯報思想,表明心跡的意思,李淵的姿態很低。
李淵把信給大家看,可幕僚們不答應了,他們覺得突厥人都是野蠻人,不懂中文的奧妙。李淵可以把「啟」改成「書」,然後多送點金銀,大家各取所需。
李淵呵呵一笑,得意地說道:「你們不懂啊,自從國家動亂,逃亡到突厥的讀書人不在少數,他們對中原的禮節可是非常清楚啊。我這樣寫都擔心別人來指責我,更何況用『書』。屈於一人之下,伸於萬人之上,『啟』這個字不值千金,我千金都給了他們,又怎麼會吝嗇這一個字呢?」
溫大雅曾經說過,李淵素來有經世濟民之心,待人也是不分貴賤,只要見過一面,就可數十年不忘,只要看一眼山川河流,就知道它們的意義所在。溫大雅肯定有溢美之嫌疑,不過從此事還是可以看出來,李淵對人心的把握,對細節的琢磨,確實是高於常人,能夠成就帝王霸業也不足為奇。
始畢可汗得到書信之後,果然如李淵所說,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劉武周之流,畢竟不是始畢可汗的對手,他的投靠求榮,只能換來始畢可汗的重用,不能贏來他的尊重。李淵就不一樣了,他曾經戰勝過突厥騎兵,是始畢可汗的強勁對手,這樣的人,始畢可汗還是很尊敬的。
隨後,始畢可汗召集臣僚,將李淵的意思轉達給了大家。
突厥人七嘴八舌,集思廣益。有人說,楊廣被困雁門郡的時候,嚇得跟孫子似的,李淵一到,我等便畏之如神,李淵明顯就是人主。有人說李淵占據太原,幕僚如雲,實力雄厚,日後必定會平定天下,我們可以答應他的請求,得一些錢財了事!有人說,李淵如果把楊廣從揚州迎回來,按照楊廣的臭脾氣,肯定會先殺了李淵,再來找我們突厥人算帳。
總而言之,突厥高層達成了基本共識:只要李淵給他們送錢送美女,突厥人就不在後方給他捅刀子。不僅如此,始畢可汗還在信中提了另外一件事兒,如果李淵繼續做大隋的臣子,突厥人必定會不依不饒,如果李淵自己做天子,突厥人必定會全力以赴地為他提供幫助。
不得不說,始畢可汗真的是敞開心扉在交流啊。
有了突厥人的鼎力支持,李淵長舒了一口氣,雖說折了點兒錢財和人口,畢竟抱了個大腿嘛。可李淵讀到信的結尾時,徹底顫抖了,簡直是瑟瑟發抖啊。
很明顯,在始畢可汗的眼裡,李淵造反就是奔著皇位而去的!問題是,哥有這麼庸俗嗎?好,就算是這樣,那也不能把這層窗戶紙給捅破了嘛,知不知道,我為了保護這層窗紙,演了多少戲,騙了多少人,費了多大的勁啊。
最可惡的是,始畢可汗居然赤裸裸地要求李淵做皇帝。
羞死了,羞死了!一向以厚臉皮著稱的李淵,這回也有點掛不住了。可以想像得到,李淵的心裡肯定在咒罵,始畢可汗這小子,一點兒政治智慧都沒有,害得我還得在同事的面前裝腔作勢一番。
李淵不得已,只能將始畢可汗的書信公之於眾,說道:「大家聽好了啊,我身為大隋的臣子,應該遵守臣子的本分。所謂君辱臣死,我大興義兵,本來是為了匡扶皇室,至於和突厥人聯合,更是為了平息戰火,可他們反而威脅我,讓我做皇帝,我怎麼能聽他的話呢?我不幹了……」
李淵說得理直氣壯,大義凜然,甚至有了生氣的前兆,以至於幕僚們都有點快要相信,李淵真的是要匡扶皇室了!不過,有些幕僚還是很清醒的,主子這是在做戲給人看呢,就和受禪之前,權臣必須要三辭三讓是一樣的道理。
主公,好演技,為你點個讚。
戲飈完了,火候也差不多了,必須得有人站出來,趕緊為領導救場啊。
李淵最重要的兩位謀臣,裴寂和劉文靜,聞弦歌而知雅意。
劉文靜,你職位低,你先上吧。
劉文靜苦哈哈地勸道:「唐公啊,興國寺的士兵們早就在私下議論了,說如果唐公不做皇帝的話,大家都不願意跟隨您了。」
李淵內心得意揚揚,卻板起臉來教訓道:「你們都是大隋的臣子,如今卻勸我謀朝篡位做天子,氣節何在啊?」
一個怎麼夠,再來一個,戲要演得逼真,戲要飈得恰到好處。
裴寂出馬,直接放出了大招:「主公,倘若伊尹一心忠於夏桀,呂尚死命追隨商紂,哪裡還有商湯和周武王的天下。為人臣子者,應該不拘小節,審時度勢啊,如今咱們雖然不缺士兵,可缺戰馬啊,既然突厥人向咱們示好,咱應該立即行動,先找他們搞一批強壯的戰馬再說。」
這轉移話題的能力,當真是一流中的一流。
裴寂說的都是事實,李淵可以不做皇帝,但是這幫兄弟跟著你,不是來喝米湯的,也不是為了撈點工資養活老婆孩子的。說到底,他們想跟著你干一番大事業,飛黃騰達,光宗耀祖啊。
不管是起兵造反,還是入京勤王,咱得把基本的裝備搞到手吧。自古以來,中原就缺乏優質的戰馬,如今李淵打不出人海戰術的優勢,如果再不給部隊裝備一批優質戰馬,起兵之後還怎麼玩兒,難道等著死翹翹嗎?
裴寂的一番話,就像是重磅炸彈,立刻就在人群中引起了熱議。
畢竟,這是性命攸關的大事。
最終,大家得出的一致結論:戰馬確實是個好東西!
好了,戲也做足了,台階也給了,該造的輿論也都弄好了,咋辦?
有本事你再飈一輪,看裴寂和劉文靜還去哪兒給你找台詞去!
李淵沒有答應,也沒拒絕,也不想再飆戲,他離開了會場。臨走之時,李淵扔下了一句話:辦事不依照舊例,很少有成功的(事不師古,鮮能克成),你們再好好想想,看看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