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高句麗:擱淺
2024-10-08 18:29:25
作者: 九皋寒叟
在遼東折戟沉沙,隋煬帝灰心喪氣了嗎?
沒有。不僅沒有,鬥志還更加昂揚。
前線將士不給力,讓他顏面盡失,隋煬帝暴跳如雷了嗎?
沒有。不僅沒有,他還很寬容。
回到洛陽之後,隋煬帝組織了一場高層軍官的閉門大會,對第一次征伐高句麗失敗的原因進行了深入骨髓的總結。得出的結論如下:
請記住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第一,隋煬帝自己的心態不端正,太好面子。
楊廣發動戰爭的核心目的是讓大隋國威傳揚四海,讓高元心甘情願地舉國投降,俯首稱臣。基於這樣的戰爭宗旨,隋煬帝徹底改變了「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軍事規則,剝奪了前線主帥的軍事指揮權,犯了兵家之大忌。
客觀地說,在戰場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隋煬帝卻反其道而行之,非得讓高句麗將士有無數次滿血復活的機會,這才導致遼東城下的屢次慘敗,錯失了無數次擒獲敵軍首領的機會。
就我個人來看,隋煬帝應該為第一次高句麗戰爭的失敗負一半的責任。
第二,糧食供給出現了系統性的問題。
隋朝確實不缺糧草、被服和兵器,隋煬帝也是做了充分的準備,在瀘河、懷遠兩鎮設立糧倉,而他則直接站在了百萬雄師之後,親自上陣督戰,力保前線將士沒有後顧之憂。然而,誰又能想到前線的將士竟然會因為一己之私,將糧食偷偷掩埋,以至於關鍵時刻只能喝西北風?主力大軍正是在缺糧的情況下,這才沒有堅定對平壤的進攻策略,致使高句麗守軍鑽了空子。
我覺得隋煬帝應該為這樣的事情負責。
第三,軍隊人數很多,可士兵的戰鬥值堪憂啊。
此次征戰,隋煬帝調集了一百一十三萬大軍,可深入到高句麗腹地的只有三十萬人左右,至於其他的軍隊,悉數留在了遼東城。
問題的關鍵在於,隋朝實行的是府兵制度,缺陷太明顯了。
想想看,朝廷需要打仗的時候,地方官員才前往老百姓的家中做動員,讓他們暫時放下鋤頭,將身份轉變為軍人。問題是,在府兵制度之下,農民的絕大多數時間都獻給了自己的家庭,賺錢養家掙產業,生孩子納小妾才是他們人生的終極追求,至於當軍人,只是他們的業餘生活而已。
沒有長時間的專業軍事訓練,如何保障軍隊的作戰能力?
沒有頻繁的戰爭和實戰經驗,如何能鍛造軍人最可貴的堅韌和毅力?
我們在前線看到的是什麼?
宇文述等人在平壤城下稍微遇到點挫折,數十萬大軍就直接惶惶如喪家之犬。
這就是府兵制度的缺陷。
當然,坑隋煬帝的不僅僅是農民兄弟,朝廷的中高層將領也是半吊子水平,需要為兵敗承擔一部分責任。大隋的兩代帝王費盡苦心,想要削弱門閥士族的政治影響力,可歷史的現狀卻跟不上他們的改革節奏,在當時的情況下,朝廷的大將軍幾乎都是清一色的貴胄子弟。
不是說貴胄子弟就不能出人才,而是人才梯隊的建設跟不上,搞來搞去,朝廷就這麼幾個大將軍,沒有新鮮的血液啊。在這樣的體制下,如何能夠培養出具有統帥能力,可以睥睨群雄的高級將領、超級帥才?
隋軍在遼東城兵敗之後,隋煬帝氣急敗壞,親自前往前線,將所有將領喊來訓了一頓話,指責他們是一幫不懂軍事,只知道享樂的紈絝子弟。遺憾的是,隋煬帝還必須得靠他們完成征伐高句麗的大業。
楊廣鬱悶的心情,隔著歷史的長河都能感受得到。
隋煬帝從遼東回來之後,便立即著手準備第二次高句麗戰爭。
關於糧食供給和戰鬥力的問題,隋煬帝對症下藥,保證不會再出錯。
隋大業九年(613)正月初二,隋煬帝下詔,讓天下精兵再度集結在涿郡,並在遼東古城設置糧倉,同時招募了大批的驍果衛。
遼東古城位於遼寧省丹東市境內,靠近鴨綠江,隋煬帝此舉直接將糧倉轉移到高句麗的國境線上,徹底解決了前線缺糧的問題。在軍力布置上,隋煬帝除了徵調府兵外,還特地組建了一支名為驍果衛的特種作戰部隊。
據史料記載,驍果衛將士主要來自關中地區,他們身強力壯,驍勇善戰,裝備騎槍和馬刀,身穿血色的明光鎧甲,頭戴赤金豹頭盔,左臂上刺有血鷹,在後世聲名鵲起,令人聞風喪膽。
至於將領問題,客觀地說,隋煬帝很難去改變什麼。軍中高級將領都是既得利益者,隋煬帝在沒有培養出好的接班人之前,不可能將他們一擼到底。
不過,隋煬帝特地下了一道詔命,要求只要是大隋的勛略,就不能兼任朝廷的文武實職,如果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御史應該馬上彈劾。至少,隋煬帝已經意識到了朝中人才凋敝的嚴重問題。
隋煬帝思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提拔宇文述為大軍主帥。
隋大業九年(613)二月,他特地下詔:宇文述在前線兵敗,主要是因為糧食問題,並非他作戰能力存在缺陷,因此重新起用宇文述,並加封他為開府儀同三司。
隨後,隋煬帝再次下詔:
越王楊桐和戶部尚書樊子蓋留守東都洛陽。
代王楊侑和刑部尚書衛文升留守西京長安。
至於隋煬帝本尊,則帶著宇文述和楊義臣兩位主力大將輕裝前往遼東。
楊義臣是鮮卑人,父親尉遲崇,後來被隋文帝賜姓楊。據史料記載,楊義臣曾經參加過隋朝對突厥,鎮壓漢王楊諒,以及隋煬帝西征吐谷渾的戰爭,是隋朝不可多得的且英勇善戰的將軍之一。
隋大業九年(613)四月二十七日,隋煬帝一行渡過遼水,逼近遼東城。
為了保險起見,隋煬帝採取了兵分四路的策略:
他率領驍果衛進攻和牽制遼東城。
宇文述和楊義臣帶兵前往平壤。
左光祿大夫王仁恭出扶餘道。
右驍衛大將軍來護兒率領水軍從海上登陸,趁機謀奪平壤城。
隋煬帝二征高句麗,具體發兵多少,史書上沒有明確的記載,但可以肯定,和第一次相比,陣仗小了很多,也低調了很多。令人欣慰的是,隋煬帝二征高句麗帶著明顯的復仇心理,他希望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拿下高句麗,一雪前恥。
遼東城外,隋煬帝下達了最重要的一道軍令:此次征伐高句麗,諸位將領可以見機行事,不必受任何束縛。言外之意,單兵作戰、孤軍深入、屠城、斬盡殺絕,看你們的心情,朕只要最後的結果:讓高元跪在朕的面前告罪。
這樣一來,前線主帥的能力得到了完全釋放。
為了拿下遼東城,隋煬帝發動了雲梯攻城、挖掘地道、衝車破城等兇猛的攻城手段,並親自坐鎮監督。大軍攻城的時候,隋煬帝特別關注了新募的驍果軍將士,看著他們登上雲梯,賣命衝殺,隋煬帝倍感欣慰。城破之後,隋煬帝下令嘉獎了驍果軍,並提拔了一批作戰勇猛的將士充當自己的親兵。
與此同時,另外一路也傳來了好消息:王仁恭帶著屬下出扶餘道,在新城(今遼寧省撫順市順城區境內)遭遇到高句麗的數萬大軍,王仁恭毫不示弱,只用了一千多人,便將對方打得不敢出門。
此次征伐高句麗,大隋占盡優勢,拿下平壤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悲劇的是,老天爺卻和這個悲劇的帝王開了一個致命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