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拿得起放不下的大唐史·貳> 白馬驛,驕傲文臣的墳墓

白馬驛,驕傲文臣的墳墓

2024-10-08 18:27:34 作者: 九皋寒叟

  滅了王師範後,朱溫必須直面昔日的盟友:宰相崔胤。

  崔胤是一位標準的政客,為了政治利益,他可以和任何勢力合作,也可以出賣任何盟友。彼時,崔胤給朱溫寫了一封信:李茂貞最近蠢蠢欲動,咱們不能不防啊。您只給長安留了一萬精兵,這肯定是不夠的。剛好朝廷禁衛軍有編制,陛下的意思是招募新兵,充實禁衛軍,這樣您征討敵人也沒有了後顧之憂。

  寫完信之後,崔胤把它交給了朱溫的親信李振。為了顯示自己的無私,崔胤設宴招待李振,誇他祖上是朝廷功臣,希望李振以後也能做朝廷的中流砥柱。

  

  崔胤的一番話把李振的牙都快酸掉了。李振人到中年,不過是一介白衣,在朱溫的提攜下一路青雲直上,如今朱溫如日中天,他如何會背叛?李振將信轉交給朱溫,同時說了一句話:崔胤居心叵測,絕對不能再留。

  朱溫自然不會把崔胤的軍隊放在眼裡。畢竟,汴州軍是嗜血如命,銳不可當的職業軍隊,而禁衛軍只是一群草包。

  朱溫呵呵一笑:「他想干,那就讓他干吧。」

  得到朱溫的允許後,崔胤大喜過望,於是迅速張貼布告,招募士兵。並且讓資深將軍鄭元規擔任副使,讓他負責新兵的操練。

  天復三年(903)十二月,一件意外的事,更加堅定了朱溫誅滅崔胤的想法:在一場馬球比賽中,朱溫的侄子朱友倫不慎落馬,一命嗚呼。

  朱溫鬱悶了,打個馬球還能摔死?

  在朱溫的布局中,朱友倫坐鎮長安,除了掌管軍隊,另一個職責就是監視李曄和群臣。朱友倫無辜去世,很難讓他沒有想法。隨後,朱溫派人秘密處死了朱友倫身邊的小夥伴,嚴令暗哨打探崔胤的最新動態。

  天祐元年(904),新年伊始,百司開印。因為崔胤操練軍隊的進展比較順利,李曄召集了一次宴會,期間君臣推杯換盞,其樂融融。就在宴會即將結束的時候,一個宮女急匆匆地進來,遞上了朱溫剛剛送來的一個奏摺:陛下,宰相崔胤在朝中獨攬大權,排除異己,還暗中與六軍諸衛副使鄭元規、威遠軍使陳班等人密謀,打算將陛下劫往異地,希望陛下能秘密處死崔胤等人。

  宴會不歡而散,李曄獨自回到後宮,神情落寞。

  很顯然,這是朱溫的無理取鬧,可朱溫有軍隊撐腰,就算是無理取鬧,李曄也得回應。眼看著禁衛軍成了氣候,大唐中興有望,就因為朱溫的一句話,李曄就要輕言放棄嗎?一夜過後,李曄下了一道詔書:任命崔胤為太子少傅,貶鄭元規為循州司戶,貶陳班為溱州司戶。也就是說,李曄保留了禁衛軍。

  接到詔書,朱溫只是訕然一笑,不置可否。畢竟,在鐵血強權的面前,任何的詔書、權力、身份都是浮雲。天祐元年(904)正月十二日,朱溫包圍了崔胤的府邸。沒有任何的交流,沒有任何的抵抗,朱溫鏟滅了崔胤、鄭元規、陳班滿門。自六朝以來,繁衍不息的清河崔氏,一門數百人同時被殺。

  天祐元年(904)正月二十六日,在朱溫的脅迫下,李曄東巡洛陽。

  彼時,朱溫命部將張廷范拆毀長安的宮室、官署及民間房舍,取出木材,拋入渭河之中,順黃河漂浮東下,長安自此成為一片廢墟。天祐元年(904)正月二十八日,李曄到達華州,百姓扶老攜幼,站立在道旁,大聲呼喊萬歲。李曄痛哭流涕道:「不要再喊萬歲了,從此以後,朕恐怕再也不是你們的君主。」

  有理由相信,李曄知道今日之辱避免不了,可真正面對這種殘酷的現實的時候,才明白那種無力和絕望。此時,他順口吟出了一首《思帝鄉》:

  紇干山頭凍殺雀,何不飛去生處樂。

  況我此行悠悠,未知落在何所?

  李曄當然知道他要去洛陽,但是問的這個「何所」,或許是對自己無法掌控自己命運,只能無奈漂泊的一種哀怨吧。

  天祐元年(904)四月十六日,洛陽的宮殿群建造完畢。

  客觀地說,為了建造洛陽,朱溫確實花費了心思,可對李曄來說,自己就像是金絲雀,一旦進了這個牢籠,就再也沒有翻身的可能。為此,他想盡一切辦法拖延時間。李曄告訴朱溫,何皇后剛生了孩子,希望十月份再啟程。

  司天監王墀也奏道:「今年秋天星象會有大變,不利東行。」

  這段時間,李曄頻繁聯繫地方藩鎮,收買人心,朱溫心知肚明。然而,挾持李曄進入洛陽已成定局,不容李曄反對。為了減少阻力,朱溫開始調派軍隊,強行給李曄收拾行李,逼迫他啟程。同時,命人誣陷醫官使閻祐之、司天監王墀、內都知韋周等為李曄出謀劃策的近臣,將他們全部處死。

  李曄到達谷水(今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的時候,朱溫將李曄的兩百多名擊球供奉、內園小兒全部縊殺,換上了自己的人馬隨行護衛。

  洛陽宮光政門,李曄當場下詔,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天元年,將陝州改名為興唐府。隨後,朱溫逼迫李曄下詔:除了宣徽兩院、小馬坊、豐德庫、御廚、客省、閣門、飛龍、莊宅等九使外,其餘的內宮職務全部廢除。這樣一來,李曄身邊的親信再次減少,取而代之的則是朱溫的親信。

  昔日,朱溫給世人的感覺是彬彬有禮,心胸寬廣,可這幾件事情辦下來,儼然一個獨夫民賊、暴虐惡匪。天祐元年(904)六月,李茂貞、王建、李繼徽等人宣布討伐朱溫,李克用、楊崇本、李克用、劉仁恭等軍閥紛紛響應,各路義軍整裝待發。

  不過,朱溫毫不畏懼。他心裡清楚,這幫軍閥表面上同仇敵愾,內心卻互相使壞,很難成大事。倒是唐昭宗李曄,整日和地方藩鎮搞曖昧,絲毫沒有亡國之君弄花賞月、飲酒作樂的覺悟,這可急壞了朱溫。

  為了一勞永逸,朱溫打算斬草除根。

  天祐元年(904)八月十一日,李曄與何皇后、後宮嬪妃在殿內休息,樞密使蔣玄暉率兵衝進宮門,說有緊急軍情上奏。宮人前去開門,看到門外甲士林立,嚇得花容失色,還沒等她反應過來,自己就被砍倒在血泊之中。

  彼時,李曄正在休息,聽說軍隊闖宮,本能地起床尋找退路。然而,偌大的宮殿早就被圍了起來,李曄只能繞著殿中的柱子躲避追兵。然而,禁衛軍已經殺紅了眼,他們二話不說,直接將李曄砍倒在廊柱之下。

  李曄是個優秀的皇帝,無奈歷史走到這裡,已經是一種定局。就算李曄孜孜不倦的努力,也無法改變這一切。幸運的是,雖然李唐亡國了,可因為李曄的出色表現,還是贏得了後世的尊敬,這對他來說也算是一種安慰吧。

  歷史證明,深宮政變,朱溫是幕後總導演。不過,安排好劇本之後,朱溫就啟程前往長安,打算和李茂貞開戰。得知李曄遇害的消息,朱溫假裝震驚萬分,呼天搶地,大聲地咆哮道:「奴才們害死我了,讓我千秋萬代蒙受惡名。」

  只能說,論唐末影帝,非朱溫莫屬。

  天祐元年(904)八月十二日,蔣玄暉假造詔令,宣稱昭儀李漸榮、夫人裴貞暗中刺殺了李曄,已經被禁軍處死。為了讓世人相信他,蔣玄暉還編造了豐富的細節,比如李曄與昭儀李漸榮在後宮玩遊戲,因為李漸榮屢次玩輸,心情不好,於是將李曄灌醉,將其殺死。瞧瞧,不僅甩鍋,還把李曄說成了不會讓著女人的男人。

  慶幸的是,歷史可能被修改,但無法被顛倒。

  說白了,參加政變的有上百位軍人,大家雖然都拿著朱溫的工資,可部分人並沒有泯滅人性。尤其是李漸榮等人忠心護主的一幕,讓他們自慚形穢。在青樓和酒肆里,這些軍人發泄不滿,最終將實情說了出來。

  天祐元年(904)十月初三,朱溫返回洛陽,匍匐在李曄的靈柩上,痛哭流涕。隨後,朱溫宣傳此事他毫不知情,都是手下人幹的。他一定會將此事查個水落石出,為李唐皇室討回公道。巧的是,朱友恭、氏叔琮等人正好在洛陽幹了一票搶劫案,朱溫便拿他們做了替罪羊。

  李曄已死,李唐宗室便成了朱溫最後的障礙。

  天祐二年(905)二月,朱溫在洛苑九曲池擺下宴席,邀請李曄之子濮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州李禋、遂王李禕、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瓊王李祥、景王李祕等人赴宴。在宴席上,朱溫強行將他們灌醉,隨後沉屍九曲池。

  下一個目標,自然是反對朱溫的朝臣。

  朱溫出身卑賤,小時候沒有讀過書,更沒有尊師重教的習慣。他的童年,全部在寄人籬下、自謀生路的日子中度過。說白了,這樣的經歷很容易養成兩個特點:直接務實,不喜歡繞彎;嫉妒,或者仇視讀書人。

  據史料記載,有一年夏天,天氣特別炎熱,朱溫和手下幕僚在一棵柳樹下乘涼,談論著一些閒事。剛好旁邊有一群書生也在閒聊,不過他們談論的是天下大事,朝廷綱常。朱溫聽了幾句,覺得迂腐之極,於是站起身來,指著這棵柳樹說道:「你們看,這種柳木很適合拿來做車轂。」

  讀書人看到朱溫儀仗威嚴,猜想他是個大人物,於是跑過來附和。誰料想,朱溫當場斥責道:「書生就是喜歡阿諛奉承,極其虛偽,車轂只能以榆木來做,柳木如何做得?」說罷,朱溫就殺死了在場的所有讀書人。

  如果朱溫不喜歡讀書人,完全可以轉身離去,可他偏偏殺了,而且株連了一群無辜的讀書人。客觀地說,朱溫做得有點過,如果用心理學來解釋,根源可能在於,在古代社會,讀書是少數人的特權,比如門閥子弟,或者書香世家,能讀書意味著自己身份高貴,讀不起書,意味著你的階層就是比別人低。

  如果所料不錯,朱溫其實對讀書有過憧憬,可家世偏偏讓他沒有這個機會,遊歷社會,浪蕩江湖雖然能開闊他的眼界,卻也在不斷證明一件事,朱溫就是在這個社會的最底層掙扎,身份就是要比別人要低。這種仇恨的發酵,自然成為朱溫屠殺讀書人的原動力。而接下來的事情,似乎更加證明了這一點。

  在新的朝廷,核心宰相是裴樞、崔遠、獨孤損、柳璨四人。

  其中,柳璨出身貧寒,白天的時候,柳璨以砍柴為生,到了晚上,點燃一堆樹葉,靠著火光讀書,通過勤奮好學,終於考中了進士。因為出身寒門,學識又高,柳璨得到了李曄的賞識,最終被提拔為宰相。不過,柳璨生性輕浮,不善於處理職場的關係,導致宰相崔樞、獨孤損、崔遠逐漸疏離了他。孤身奮戰的感覺讓柳璨很累,朱溫得勢後,柳璨果斷投靠了他。

  和王李福有個師傅叫張廷范,戲子出身,精通音律,深得朱溫的賞識。張廷范表示,自己想做太常卿,希望朱溫能幫忙。朱溫便和柳璨打了個招呼,希望他幫忙運作一下。誰料想,在一次會議上,宰相裴樞公然諷刺道:「張廷范是有功勞的大臣,用藩鎮節度使來安置他豈不是更好,何必讓他掌管禮樂呢?」

  說白了,裴樞諷刺朱溫任人唯親,不想給他面子。

  朱溫聽說後,咬牙切齒地說道:「裴樞對我有意見可以當面說出來,我原以為裴樞個正人君子,說話不會拐彎抹角,沒想到竟然是這種人。」

  隨後,朱溫擼掉了裴樞、崔遠、獨孤損的宰相之職。

  朱溫的幕僚李振也是個讀書人,年輕的時候,李振屢次參加科舉考試,可就是不中。人到中年,李振放棄了科舉之路,因此對讀書人產生了偏見。此時,李振向朱溫進言道:「這幫官員為人輕浮,確實不適合治理朝政,大王如果想圖謀大事,必須先除掉他們。」對此,朱溫深以為然。

  天祐二年(905)六月初一,朱溫秘密下令,將已經被貶的裴樞、獨孤損、崔遠、陸扆、王溥、趙崇、王贊等人悉數誅殺。過了幾天,朱溫將柳璨、李振舉報的三十多位朝臣集體拉到滑州白馬驛,此地瀕臨黃河,李振恨恨地說道:「這些人自稱為清流,應該把他們都扔到黃河,讓他們成為濁流!」朱溫哈哈大笑,隨之將他們沉到黃河,史稱這次屠殺大唐舊臣的事件為「白馬驛之禍」。

  白馬驛之禍後,朱溫又將矛頭對準了他看不慣的門閥:司空裴贄已經退休,仍然被貶為青州司戶,隨後被賜死;前司勛員外郎李延古,也就是李德裕的孫子也在被打擊的名單之中;已經退休的太子賓客柳遜、泥水令獨孤韜、長水縣令崔仁略、密縣縣令裴練等人相繼被朱溫給收拾了。

  還是那句話,朱溫討厭讀書人,所以他可以輕易地舉起屠刀。不過,對讀書人、門閥子弟斬草除根,其實說明了一件事:朱溫想要稱帝了。為了讓稱帝大典順利而且莊嚴隆重,朱溫必須剷除所有潛在的反對勢力。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