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拿得起放不下的大唐史·貳> 有些創業,只有一次機會

有些創業,只有一次機會

2024-10-08 18:26:27 作者: 九皋寒叟

  自古以來,起義軍就像是一個創業公司,老闆提供平台,員工賣力創業。只要員工有才能,或者碰到大的機遇,就可以另起爐灶,創立自己的事業。畢竟,能夠笑到最後的不一定是老闆,而是有野心、有才華的員工。在黃巢的「公司」,就有一個這樣的人,此人名叫朱溫(又名朱全忠),後梁的開國皇帝。

  朱溫(852—912),戶籍宋州。父親朱誠,老實巴交的私塾先生,母親王氏,溫婉賢惠的傳統女人。據史料記載,朱溫出生的那天,朱家的茅屋上空突然騰起一陣紅色火光,鄉親們以為朱家著火,紛紛提著水桶前來滅火,等他們趕到的時候,一聲嬰兒的啼哭聲劃破長空,嬰兒就是朱溫。

  家中添丁,總歸是一件喜事,可朱誠卻高興不起來。畢竟,他沒有手藝,全靠微薄的教書收入維持家庭開支。朱溫出生前,朱家已經有朱全昱、朱存兩個男丁,想要養活一家人,朱誠的壓力非常大。朱溫出生後不久,老爹就因為積勞成疾,一命嗚呼,家中頂樑柱倒了,朱家母子的生活可想而知。由於王氏沒有謀生的手藝,只好委身到地主劉崇的家中打工,條件是包吃包住。

  本章節來源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王氏的願望很簡單,只希望三兄弟能平安長大,快樂做人。三個兄弟中,大哥朱全昱性格成熟,很早就承擔起了家庭的重任,朱存、朱溫屬於吊兒郎當,喜歡調皮搗蛋、爭強鬥勇的「壞孩子」,很不受大家的待見。

  朱溫年少的時候,好吃懶做,不事生產,經常被地主劉崇嫌棄。然而,劉家的老太太卻很喜歡朱溫,每逢朱溫闖了禍,老太太就會給朱溫撐腰。沒有了生存的壓力,朱溫才有更多時間練習武術,幻想著人生的大事。

  朱溫23歲那年,黃巢率眾起義,大唐風雲突變。朱溫尋思著,自己有兩把刷子,如果跟著黃巢混,豈不是可以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當時,朱溫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二哥朱存,立即得到了共鳴。黃巢攻打宋州的那年,朱溫兄弟正式從軍,後來跟隨黃巢轉戰浙西、福建、嶺南、江陵等地,又在攻打洛陽、潼關的戰役中立功,等黃巢進駐長安的時候,朱溫已經是起義軍中有頭有臉的將領。

  中和二年(882)二月,黃巢給了朱溫一個任務:攻取同州。黃巢承諾,如果朱溫能拿下同州,就封他做同州刺史。客觀地說,同州位於長安和河中軍鎮的中間地帶,戰略地位很高,這種任命證明黃巢確實很信任朱溫。事實上,朱溫沒有辜負黃巢,他轟走了同州刺史米誠,順利完成了任務。

  在亂世之中,能有自己的地盤,就有崛起的資本。遺憾的是,朱溫的地盤剛好在官軍收復長安的戰略地帶,朱溫還沒站穩腳跟,河中節度使王重榮的三萬官軍就趕赴到同州城下。兵力懸殊,戰力懸殊,朱溫很快就敗下陣來。求援信如同雪花般飛入長安,主旨只有一個,朱溫希望黃巢儘快發兵求援。

  朱溫可能沒想到,負責書信來往的左軍使孟楷看不慣他,於是截下了所有書信,以至於同州被圍,黃巢仍然被蒙在鼓裡。同州被圍,朱溫有兩個選擇:向左是力戰身死,做黃巢的忠臣;向右是投降朝廷,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事實證明,朱溫選擇了後者。原因其實很簡單,從小到大,沒有人告訴他如何忠君愛國,保持信義,他能做的,就是讓自己好好活著。中和二年(882)九月,朱溫處死了黃巢的監軍嚴實、大將馬恭,向河中節度使王重榮遞交了降書。

  朱溫是黃巢的大將,他的投降讓官軍士氣大振,唐僖宗李儇更是歡欣鼓舞,他立即下旨,封朱溫為右金吾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賜名為朱全忠。說白了,李儇希望朱溫永遠忠於大唐。然而,李儇真的想多了。朱溫是個務實主義的梟雄,他既然能背叛黃巢,就可以做大唐王朝的掘墓人。

  不可否認,朱溫投降朝廷,確實起到了模範作用。隨後,黃巢委派的華州刺史李詳、平盧留後王敬武等人相繼歸降了朝廷。慶幸的是,朝廷的高層沒有被眼前的假象迷惑,他們清楚,黃巢雖然在走下坡路,可仍然坐擁二十多萬起義軍,絕不是官軍能輕易剿滅的。更何況,各地的援軍都是投機分子,官軍主力獲勝,他們就會跟著渾水摸魚,如果主力失敗,他們又會變成牆頭草。

  面對這樣的局勢,宦官楊復光提了一個建議:召沙陀族的李國昌、李克用父子進關,作為剿滅黃巢的主力。據史料記載,楊復光雖然是宦官,卻胸懷大志,頗有韜略,他是堅定的主戰派代表,最得意的事就是招降了朱溫。

  李國昌,沙陀族首領,本名朱邪赤心。唐懿宗李漼統治時期,李國昌以鎮壓龐勛起義的功勞,被封為振武軍節度使。不過,李國昌骨子裡沒有遵奉朝廷、敬畏皇權的覺悟,在地方任上,時常掠奪百姓。唐僖宗李儇登基之後,唐軍將領李琢和吐谷渾都督赫連鐸聯手,將李國昌父子驅逐到陰山之下的韃靼部族。

  寄人籬下的這段日子,李國昌父子沒有灰心喪氣,他們厲兵秣馬,訓練出了一支彪悍勇猛的騎兵。因為沙陀騎兵身穿黑衣,遠遠望去和烏鴉一樣,因此被稱為「鴉軍」。黃巢進駐長安後,李國昌主動拋出橄欖枝,希望能幫助朝廷剿滅黃巢。不過,李儇拒絕了。畢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徵用李國昌父子,李儇恐怕會付出好幾倍的代價。中和二年(882)十一月,關中局勢陷入膠著,在楊復光的提議下,李儇終於答應一萬七千名沙陀騎兵入關支援。

  沙陀騎兵天下聞名,黃巢自知不敵,於是派遣使者帶著大批的金銀珠寶前去議和。彼時,沙陀騎兵的主帥是做事毫無底線的李克用。他收下了黃巢送來的金銀珠寶,卻又撕毀了黃巢的求和書。因為沙陀騎兵的加入,長安戰場的局面從平分秋色變成了官軍占優。

  中和三年(883)正月初一,李克用的部將李存貞在沙苑大敗黃巢的弟弟黃揆,取得了第一場勝利。中和三年(883)正月初二,李儇下詔,封李克用為東北面行營都統,楊復光為東面都統監軍使,陳景思為北面都統監軍使。

  請注意,這不是正常的論功行賞,而是有預謀的奪權。陰謀的背後,正是低調已久的宦官田令孜。在此之前,前線戰事膠著,朝廷完全看不到勝利的希望,如果田令孜插手太多,承擔的責任就會越多。如今,宦官楊復光建議沙陀騎兵入關,反攻長安的號角已經吹響,田令孜終於可以大展身手了。

  中和三年(883)正月初八,田令孜以中書令、諸道行營都統王鐸剿匪不力,楊復光舉薦沙陀騎兵有功為由,貶王鐸為義成軍節度使,貶副都統崔安潛為東都留守。同時,加封宦官西門思恭為神策右軍中尉,充任諸道租庸兼催促諸道進軍等使,同時散布輿論,說自從丟失長安以來,他跟隨皇帝任勞任怨,幫助收藏先帝畫像和無數國寶,為自己討了個神策十軍,以及南衙十二衛觀軍容使的頭銜。

  中和三年(883)二月十五日,華州城西三十里處的梁田陂,官軍和起義軍正面對峙,這是一場決定天下大勢的戰爭。為此,黃巢派出了大將尚讓、趙璋、王璠、林言,以及弟弟黃鄴、黃揆,外加十五萬主力部隊,朝廷也調集了數萬主力。

  第二天,雙方如約交戰,戰役從中午持續到晚上。客觀地說,起義軍都是低級步兵,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可以靠人海戰術取勝。然而,面對沙陀騎兵的無情衝鋒,起義軍雖有鬥志,卻顯得無能為力。每一輪騎兵衝鋒,都有大批的起義軍倒下,半天時間,戰場上就累積了三十里的屍體,空氣中瀰漫著血腥味。

  接下來的幾個月,黃巢組織了幾次反攻,都被官軍化解。中和三年(883)四月初八,黃巢戰無可戰,於是縱火焚毀了宮殿群,棄城而逃。李克用進城了,可他帶來的不是和平,而是毀滅。在李克用的默許下,沙陀騎兵猶如惡魔一樣,橫行在長安城的大街小巷,肆意凌辱著朝廷的子民,碾壓著大漢民族的自信。

  《舊唐書》中描述到:「自祿山陷長安,宮闕完雄,吐蕃所燔,唯衢廬舍。朱泚亂定百餘年,治繕神麗如開元時。至巢敗,方鎮兵互入擄掠,火大內(大明宮),唯含元殿獨存,火所不及者,止西內,南內及光啟宮而已。」

  長安城,唐朝首都,取名之初就被賦予了「長治久安」的寓意,可千百年來卻飽受戰火的蹂躪。也許,只有見證過盛世的繁榮,歷經亂世的摧殘,能夠在權力的更迭中不斷地崛起,才算得上真正的古都吧。

  逃離長安的時候,黃巢仍然有十萬將士,為了保存翻盤的資本,他命人在路上遺棄金銀珠寶,牽制官軍的追擊速度。中和三年(883)五月,黃巢對蔡州發動進攻,逼迫蔡州節度使秦宗權投降,隨後移師陳州。

  趙犨(chōu),陳州刺史,見識遠大,智商在線。他料定黃巢會經過陳州,因此提前讓周邊的百姓帶著糧食入城,同時深挖護城河,修繕兵器,嚴陣以待。彼時,黃巢發動了數次進攻,可陳州軍民嚴防死守,屢次瓦解了起義軍的攻勢。

  如果黃巢的智商在線,他應該迅速離開陳州。畢竟,他最好的選擇是打游擊戰,牽制官軍,造成朝廷的內亂,等待全國暴亂的到來。悲劇的是,因為趙犨打贏了黃巢,讓他很沒面子,以至於黃巢上頭了。隨後,黃巢命部隊駐紮在陳州城外,開始派人修建宮室,安置百官,似乎有把陳州當作大本營的意思。

  事實上,留在陳州也可以,可糧食從哪裡來呢?

  黃巢想了想,還是發揚起義軍的「傳統」,到老百姓家中搶劫吧。然而,起義軍轉了一圈才發現,百姓已經響應趙犨的號召,將糧食搬到了城中。可以想像,自己的智商被對手按在地上摩擦是什麼樣的扎心感受。為了泄憤,黃巢派人修了幾個叫「舂磨寨」的地方,隨後到處殺害百姓,將他們的骨頭扔到舂磨寨的大石磨里磨成粉,將骨粉作為士兵們的口糧。

  在陳州得不到糧食,黃巢便派軍隊掃蕩了許州、汝州、唐州、鄧州、孟州、鄭州、汴州、曹州、濮州、徐州、兗州。此時此刻,黃巢已經徹底站到了百姓的對立面,儼然是吸食百姓骨血的惡魔。

  客觀地說,如果黃巢離開陳州,低調行事,官軍可能以戰養戰,不會對他趕盡殺絕。然而,黃巢卻在官軍的眼皮子底下殘殺百姓,這誰能忍?隨後,李儇再次下詔,命李克用率領五萬大軍前去圍剿黃巢。

  中和四年(884)四月初三,在黃巢圍攻陳州將近三百天之後,官軍和起義軍再次爆發主力會戰。李克用擊敗敵軍大將尚讓,又在西華(今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擊敗黃巢的弟弟黃鄴。黃巢無奈,只能解了陳州之圍,向北退卻。

  中和四年(884)五月初八,李克用在中牟(今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追上黃巢,乘著黃巢北渡汴水的機會發動突襲,殲敵一萬。隨後,尚讓、李讜、霍存、葛從周、張歸霸等起義軍將領舉起了白旗。尚讓是黃巢最得力的親信,他的投降,代表黃巢的政權進入了死亡倒計時。中和四年(884)五月初九,李克用在封丘追上黃巢,一陣掩殺之後,黃巢的主力部隊徹底潰散。隨後,黃巢帶著一千名將士逃奔兗州。

  說白了,雙方都是騎兵,如果說戰鬥力有差距,奔跑的速度卻是旗鼓相當,如果李克用繼續追擊,他沒有追上的把握。再者說,不分晝夜的追擊會讓沙陀騎兵疲憊不堪,李克用思慮再三,決定率軍返回汴州,稍做休整。

  中和四年(884)五月十四日,李克用到達汴州,駐軍在城外。彼時,汴州的扛把子正是朱溫,他以東道主的身份邀請李克用進城,隨後給他接風洗塵。大家都是軍人,說話豪爽,辦事利落,席間氣氛融融。然而酒到半酣,李克用開始放浪形骸了,比如吹捧自己幫助朝廷平叛,以功臣自居,還貶低官軍將領,說他們無能,無意間讓朱溫等將領失了面子。總而言之,酒宴過後,朱溫的心裡五味雜陳。

  李克用是皇帝請來的幫手,身份擺在這兒,而且他確實打敗了黃巢,就算說幾句吹牛的話,也是無可厚非的。按照正常套路,朱溫完全可以忍下來。然而,就在當晚,朱溫、汴州將領楊彥洪等人對李克用發動了突然襲擊。

  因為沙陀騎兵沒有設防,組織不起任何抵抗,連同監軍陳景思、沙陀將領在內的三百餘人被殺身亡,李克用逃出生天。事實證明,這件事背後的總策劃就是朱溫,如果給他的軍事行動冠名,「摘桃子」可能是最合適的。

  中和四年(884)六月十七日,窮途末路的黃巢被外甥林言刺殺,黃氏一門的首級被送往成都,持續九年時間的黃巢起義宣告落幕。客觀地說,黃巢能夠打進長安,是因為大唐帝國的腐朽,可他坐不穩龍椅,卻是因為自己的原因。

  根源一:黃巢出身黑社會家庭,奉行「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理念,如果遇到利益衝突,黃巢的第一選擇永遠是暴力,而不是充滿智慧的博弈。歷史證明,地方軍閥、地方官員都曾向黃巢拋出過橄欖枝,可黃巢自我作死,讓這些中立的勢力,潛在的朋友全部變成了敵人。

  根源二:黃巢是個富二代,和農民不是一個階層,根本無法理解老百姓的苦楚。表面上看,黃巢是農民起義軍的領袖,還建立了大齊政權,可他卻從未出台過「惠民利民」的政策,哪怕是表面功夫,黃巢也懶得做。相反,黃巢最喜歡搶劫老百姓的財富和糧食,甚至還有屠殺百姓,將百姓骨頭磨成粉末的劣跡。打著起義軍的名號,幹著強盜的惡行,還能指望百姓衷心擁護嗎?

  根源三:黃巢經歷了失敗的科舉,對讀書人、朝廷官員有深深的痛恨,屠殺長安士子、朝廷官員就是明證。古往今來,起義軍領袖都喜歡招攬謀士,為自己出謀劃策,可是在黃巢的軍中,我們看不到任何文人謀士。正因為如此,黃巢的執政、作戰才沒有戰略高度,只能搞一場孤軍奮戰的創業。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