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多名讀書人命喪長安
2024-10-08 18:26:21
作者: 九皋寒叟
李儇能幹出荒唐事,那是因為他貪玩,可他畢竟是皇帝,讓他放棄長安,去蜀中避難,這就有點踐踏他的底線了。因為帝王尊嚴的驅使,李儇拒絕了田令孜的提議。廣明元年(880)十一月十三日,李儇下詔,任命田令孜為總指揮,飛龍使楊復恭為副使,徵調兩千八百名弓弩手,由田令孜的親信張承范率領,前往潼關鎮守。
請記住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論軍隊的戰鬥力,神策軍肯定是最高的。不過,神策軍的問題也是最大的。比如長安的紈絝子弟向宦官行賄,將名字掛靠在軍隊籍冊,平日裡享受神策軍的待遇,卻從不上場打仗。這一次,朝廷徵調他們到前線,以至於很多將士抱頭痛哭,不少人甚至逃離軍隊,或者花錢讓窮苦百姓頂替自己。
一直到十一月二十五日,張承范才集結完軍隊。啟程當天,張承范向李儇辭行,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道:「黃巢數十萬大軍扣關,前線將士浴血奮戰,可如今陛下卻連糧餉也不發給我們,士兵們真是心寒啊。」
李儇淚流滿面,不是他不發,而是朝廷已經沒有多餘的糧食。為了安撫張承范,李儇說道:「愛卿,你先前往潼關據守,朕的支援馬上就到。」歷史證明,這就是一個謊言。謊言的背後,是不忍直視的政治虛偽。
李儇調集禁衛軍,確實是為了帝王的尊嚴,可尊嚴也分為兩種:一種是覺得尊嚴就是立足之本,需要不惜一切代價去維護;還有一種是面子工程,說白了,李儇如果直接去蜀中,那就是一無是處的昏君,可如果先派禁衛軍抵抗,向天下人展示他抵抗的態度,然後再前往蜀中,那就是逼不得已的自保。
廣明元年(880)十一月二十七日,禁衛軍來到華州城,刺史裴虔餘調任宣歙觀察使,華州軍民全都逃入華山,城中空空蕩蕩。幸運的是,張承范在官倉中找到了千餘斛糧食,將士們飽餐一頓,隨後趕赴潼關。兩千八百名禁衛軍,究竟能逆轉局勢,還是做官軍的炮灰?誰也無法預料。
再看看黃巢,氣勢如日中天,大軍所過之處,軍紀嚴明,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擁戴。西進的路上,黃巢放出話來,他只想教訓朝廷,如果地方官員不想惹麻煩,儘量別做出頭鳥,只要官軍不主動進攻,他就視而不見。在黃巢的輿論攻勢下,地方官吏毫無作為。廣明元年(880)十一月十七日,黃巢攻破洛陽,東都留守劉允章率領官員迎接黃巢入城,好好地侍奉了一番。
廣明元年(880)十二月初一,黃巢大軍來到潼關之外。
據史料記載,起義軍遍布山野,旌旗蔽天。黃巢萬萬沒想到,當初在長安城說出的「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如今竟然變成了現實。
潼關之外,官軍和起義軍正面交鋒,雙方往來衝突,勢均力敵。戰鬥從中午持續到晚上,因為一個意外,局勢終於被改變了:禁衛軍肚子餓了,戰鬥姿勢開始走樣,戰鬥決心慢慢消失,最終不敵起義軍,退守到潼關之內。
為了穩住軍心,張承范將輜重和錢財全部分給將士,同時向朝廷告急,希望李儇派遣重兵防守潼關。在奏摺中,張承范言辭切切,不無埋怨之意:臣離京六日,甲士未增一人,饋餉未聞影響。到關之日,巨寇已來,以兩千餘人拒六十萬眾,外軍飢潰,蹋開禁阬。臣之失守,鼎鑊甘心;朝廷謀臣,愧顏何寄。
廣明元年(880)十二月初二,黃巢正式對潼關發動攻擊。起義軍讓百姓用泥土填滿壕溝,隨後一把大火,將潼關燒得七零八落。廣明元年(880)十二月初三凌晨,潼關失守,張承范帶領殘兵逃回長安。博野鎮、鳳翔鎮的軍隊也準備退守到長安渭橋(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
自古以來,潼關就是易守難攻的關隘,可黃巢只花了一天時間就拿下潼關,這究竟是將士們的問題,還是朝廷的問題?講道理,誰也說不清楚,可將士們明白一件事:朝廷不給錢糧,將士們只能餓著肚子打仗。
東渭橋附近,一支新軍迎面而來,遠遠望去,他們穿著華麗的裘皮大衣。據史料記載,這是田令孜剛剛招募的部隊,奉命前往潼關。博野鎮、鳳翔鎮的將士見此情形,胸中的怒火噴薄而出,大聲咆哮道:「老子在前線浴血奮戰,這些狗東西居然穿著裘皮大衣招搖過市,毫無作為,憑什麼?」士兵們怒火上頭,於是搶劫了田令孜的軍隊,隨後做起了黃巢大軍的嚮導。
潼關失守,軍隊譁變,一連串的變故讓田令孜膽戰心驚。他擔心受責,於是給李儇洗腦道:「正因為宰相盧攜舉薦高駢,高駢消極作戰,黃巢才死灰復燃,如今高駢率領大軍鎮守淮南,卻毫無作為,盧攜難辭其咎。」
廣明元年(880)十二月五日,剛剛上朝,李儇就罷免了盧攜的宰相,隨後任命王徵、裴澈為相。當天晚上,黃巢的前鋒開進長安城,盧攜服毒自殺。至於李儇,則是在田令孜的安排下,帶著五百名禁衛軍偷偷離開了大明宮,隨行的只有幾位親王,以及受寵的嬪妃,至於朝中文武百官,李儇把他們都留給了黃巢。
安史之亂後,長安失守,皇帝出逃已經成為一種常態。老百姓得知消息,不再向西跪拜,而是在第一時間衝進大明宮,搶劫金銀珠寶。
傍晚時分,黃巢來到灞上(今陝西省西安市東邊,灞水之上),大將柴存領兵進城,正式宣告了對這座古都的占領。直到此時,朝廷已經無力回天,尚書左僕射張直方帶著數十名官員前去迎接黃巢,給足了面子。
據史料記載,進城的當天,黃巢乘坐著用黃金裝飾的軟轎,猶如皇帝一樣風光入城。將士們全部披散著頭髮,身穿紅絲錦繡的衣裳,身後鐵甲騎兵跟隨,輜重車輛塞滿道路,浩浩蕩蕩綿延數十里,陣仗非常龐大。彼時,百姓對朝廷已經失望透頂,當黃巢進入長安的時候,百姓夾道歡迎,群情熱烈。
多年以前,黃巢科舉考試屢屢掛科,一氣之下離開長安,心中對朝廷充滿了怨憤,對讀書人充滿了敵視。如今,黃巢率領數十萬大軍殺回長安,看著朝廷官員匍匐在自己腳下,看著芸芸眾生仰視自己,這種感覺旁人是無法體會的。
進京之後,黃巢對長安百姓宣稱道:「俺們起兵就是為了老百姓,不像李唐皇室那樣百般欺辱你們,你們儘管安居樂業,俺們絕不侵犯你們。」
對老百姓而言,亂世之中,平安無事就是他們最大的願望。
既然老大表了態,小弟們也得拿出點實際行動。巧的是,打了多年的仗,將士們都成了財大氣粗的富豪,他們看到貧窮的百姓,經常會施捨錢財,仿佛自己就是無欲無求的聖誕老人,這種施捨活動持續了好幾天。遺憾的是,欲望掩蓋不了人的本性,善意也掩蓋不了階級的本性。
說到底,起義軍的核心將領都是強盜土匪,綠林好漢。黃巢雖然招收了許多老百姓,可他們從軍的本意都是為了發家致富。想想看,錢財都是他們用命換來的,憑什麼施捨給素不相識的百姓?施捨活動持續了幾天,黃巢大軍突然翻臉,他們搶劫百姓、商人,焚燒坊市,屠殺無辜,長安街頭屍體滿地,猶如人間地獄。據史書解釋,他們痛恨朝廷,所以犯下滔天罪行。然而,這樣的說法解釋不了無數老百姓被殺的事實。究其原因,這是邪惡的本性在驅使。
廣明元年(880)十二月十一日,黃巢屠殺了留在長安的李唐宗室。第二天,黃巢入駐大明宮。廣明元年(880)十二月十三日,黃巢在大明宮含元殿登基稱帝。這一天,黃巢登臨丹鳳樓,意氣風發地頒下赦書:定國號為大齊,改年號為金統。同時,黃巢下詔,唐朝三品以上的官員全部停任,四品以下的官員繼續保留官位。
黃巢處理前朝舊臣的原則很簡單:凡是黃巢厭惡的,一律處死;凡是不在第一時間歸附黃巢的高級官員,一律處死;凡是想背叛黃巢的,一律處死。
比如宰相豆盧璩、宰相崔沆、尚書左僕射於琮、尚書右僕射劉鄴、太子少師裴諗、御史中丞趙濛、刑部侍郎李溥、京兆尹李湯,黃巢進京後,他們選擇了逃亡。後來,黃巢將他們擒拿,隨後全部處死。比如服毒自殺的宰相盧攜,黃巢因為痛恨他,於是命手下掘了他的墳墓,當眾鞭屍。比如左金吾衛大將軍張直方,第一時間投降黃巢,就因為藏匿大唐的官員,被黃巢砍了腦袋。
新的朝廷,大將尚讓擔任太尉、中書令,趙璋擔任侍中,崔璆、楊希古擔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孟楷、蓋洪分別為尚書左右僕射、知左右軍事,費傳古擔任樞密使,太常博士皮日休擔任翰林學士。
廣明元年(880)十二月二十日,長安的動盪臨近結束,黃巢下詔:凡是大唐的官員,只要到宰相趙璋的府邸報備官位和姓名,就可以恢復官職。
客觀地說,如果黃巢想坐穩江山,最好的選擇不是逗留長安,誅殺朝廷的官員泄憤,而是派遣精兵追擊唐僖宗李儇,要麼斬草除根,要麼挾天子以令諸侯。很遺憾,不管是安祿山,還是黃巢,都沒有走這條路。也許,他們有自己的迫不得已;也許,他們僅僅是目光短淺,沒有看透局勢的發展。
黃巢逗留長安的時候,李儇騎著寶馬日行百里,一路狂奔。鳳翔境內,節度使鄭畋聽說李儇御駕親臨,急忙帶著糧食前去迎接,並請求李儇留在鳳翔主持大局。不過,李儇認為鳳翔離長安太近,沒有答應鄭畋的提議。
臨行前,李儇傳下旨意,他先趕赴興元府(今陝西省漢中市)避難,命鄭畋主持平叛,授予鄭畋便宜行事的大權。如果老天爺眷顧李儇,他會留在興元府主持大局;如果官軍失利,李儇就只能退守到成都。
客觀地說,李儇的選擇沒有問題。於公,鄭畋不是他的嫡系,如果鄭畋臨陣反戈,李儇的安全得不到保證。於私,李儇確實怕死,只能不停地逃亡。廣明元年(880)十二月十八日,李儇一行到達興元府,隨後號召天下兵馬入京勤王。
事實上,各地的軍鎮暫時沒有動靜,最先動起來的是神策軍。想當年,唐朝的權宦們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將神策軍的地盤擴展到鳳翔、河中等地,沒想到陰差陽錯,神策軍竟然成了李儇反攻的第一支生力軍。反觀官軍大元帥高駢,李儇逃跑的時候,屢次給他發信求援,可高駢卻隔岸觀火,拒不發兵。說白了,唐朝的皇帝信任宦官,只因宦官能給他們文臣武將給不了的安全感。
興元府,李儇正在等待各地的援軍消息,可手下告訴他,除了一支神策軍趕赴鳳翔外,各地的軍鎮毫無動靜。迷茫、無助、絕望的情緒纏繞在李儇的心頭。就在此時,田令孜的哥哥,西川節度使陳敬瑄的使者到達興元府,使者就帶了一句話:如果皇帝願意,可以到成都暫避鋒芒。
中和元年(881)正月二十八日,李儇到達成都。
蜀中,古稱天府之國,物資充足。從長安到蜀中需要穿越秦嶺和大巴山,山高谷深,道路崎嶇,確實是易守難攻。安史之亂後,成都的戰略地位就被李唐皇室重視起來,朝廷設置了西川、東川、劍南西道三個轄區,三大節度使要麼是皇帝的親信,要麼是宦官的親信。總而言之,蜀中就是李唐皇室的後花園。
不管是自私也好,有預判也罷,田令孜確實走對了這步棋,這為李儇提供了立足之地,也為後來的戰略大反攻奠定了基礎。有了成都的錢財和戰略物資,李儇底氣十足,他大肆封賞了官員和將士,重新激發了官軍的鬥志。
站穩腳跟後,李儇再次下詔,任命鄭畋為京城四面諸軍行營都統,涇原節度使程宗楚為副都統,前朔方節度使唐弘夫為行軍司馬。除此之外,不管是少數民族的軍隊,還是漢族將士,只要立下大功,鄭畋可以先用空白告身進行封賞。
那麼問題來了,在這期間,黃巢在幹什麼?
很遺憾,史書沒有明確的記載。可以肯定,在黃巢的眼裡,官軍不堪一擊,官軍將領都和高駢一樣,自私自利,不顧朝廷安危。黃巢不相信朝廷可以在短時間內組織起一支和他抗衡的軍隊,直到鄭畋撕毀他的招降書,並統領一支由五萬神策軍組成的大軍向他宣戰後,黃巢才如夢方醒,派遣大將尚讓前去平亂。
中和元年(881)三月,黃巢的五萬大軍開赴鳳翔。不過,鄭畋提前埋伏了一支奇兵,交戰之前,官軍舉著雜亂無章的旗幟,稀稀拉拉地站在山坡上迎敵。這是示敵以弱的戰術,可尚讓覺得鄭畋是個文官,不懂行軍打仗,於是草率地發動進攻。一場惡戰之後,兩萬義軍將士暴屍荒野,屍體連綿數十里,景象慘不忍睹。
回到長安後,手下告訴尚讓,酸腐書生在尚書省的門口寫了幾首文采飛揚,卻又極具嘲諷意味的詩作。尚讓看到詩詞後,羞愧到無地自容,為了泄憤,他命人挖掉了尚書省值班官員的眼睛,隨後下令搜捕全城,將會寫詩的讀書人擒拿歸案。據史料記載,因為幾首詩作,三千多名讀書人命喪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