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外甥不好當
2024-10-08 18:09:09
作者: 九皋寒叟
隋開皇元年(581),楊堅從北周皇族手裡謀奪權力,建立了大隋帝國。彼時,李淵已經16歲,可頭上只有一個唐國公的頭銜,可謂是孑然一身啊。
怎麼樣,七姨夫,看在七姨媽的面子上,要不給我封個大官吧?
如果是在北周,憑李淵的家世背景,混個高官還是毫無壓力的。
因為宇文泰依靠武川鎮軍人起家,所以對這個大家庭非常重視,該有的地位,該有的賞賜,一個都不能少。至於後世子孫,也都是按照宇文泰優待關隴集團的國策去執行的。說白了,大家都是吃大鍋飯的,鬥爭歸鬥爭,沒必要計較那麼多。
就拿李昞來說,15歲的時候,繼承了隴西郡公的爵位,北周皇室給他加封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等職,後來還外放為安州總管,沒過幾年,直接把柱國大將軍的稱號還給了他。隋開皇元年(581),李淵15歲,也眼巴巴地等著北周的封賞呢。
遺憾的是,七姨夫上台之後,世界就變了,一切都變了。
七姨夫表示,北周的政治鬥爭太頻繁了,他確實可以繼續玩下去,可這種政治遊戲太要命,太刺激了,七姨夫的小心臟完全受不了啊。
七姨夫是個正常人,龍榻之側,絕對不允許其他人鼾聲如雷。
楊素、蘇威、高熲等人,都是大隋的開國功臣,可楊堅是如何對他們的?
國公爺的頭銜,基本上是貴族的標準配置,絕對少不得。至於其他的實權職務,你們還是憑能力慢慢熬吧!尤其是楊素,從尚書右僕射升到尚書左僕射,幾乎奮鬥了十年之久,最後還是搭上了楊廣這趟列車,這才完成最後一級跳。
一切,都因為楊堅在玩權力制衡的遊戲。
在楊堅的時代,兵權和朝堂的實權,你只能要一樣。
楊素、高熲之流,在朝堂上呼風喚雨,青史留名,可手中畢竟沒有兵權,即便是征伐陳朝,也是回家後立即上交兵權,不可有半點遷延。而貴族李穆、史萬歲、韓擒虎,這些人在戰場上風流無敵,顧盼自雄,頭上也有柱國大將軍、某某主管的頭銜,可是在朝堂卻沒有半點地位。
關隴集團的貴族們,出將入相的時代結束了,你們基本上可以洗洗睡了。這便是隋文帝楊堅登基之初立下的國策,不過只有他一個人知道。
對於小淵的前途規劃,七姨夫很猶豫,他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置小淵。要不,你戴著唐國公的帽子孤獨終老?獨孤皇后表示,老公,別太過分了,李淵好歹也是我姐姐的孩子,自家人啊,該照顧的還是得照顧。
鑑於這點兒血緣關係,隋文帝下達了一項任命書,將李淵調到長安宮城,擔任千牛備身,讓他入了朝廷的禁衛軍編制。
千牛備身,其實很好理解。千牛指的是千牛寶刀,皇帝隨身攜帶的佩刀,不過,由皇帝親自攜帶佩刀很不方便,形象也不夠灑脫,所以就把刀交給了身邊的衛士保管,衛士的另一種叫法是備身,所以替皇帝拿刀的衛士就叫千牛備身。
在隋朝的禁衛軍體系中,千牛備身一共有十二人,他們拿著千牛寶刀,形象非常威武,基本上由國公爺的後代組成,這些人往上數三代,必須是根正苗紅的權貴後裔,而且武藝得高,膽氣也得豪邁,不能給皇帝丟臉的同時,也不能把千牛寶刀砍向隋文帝本人。
還有十二個人拿著御用刀箭的,稱為備身左右,是皇帝的儀仗隊。在尚武的年代,皇帝很在意出行的排場,身邊的人必須得拿著武器,這才覺得有面兒。不像後世的清朝,皇帝天生對禁衛軍沒有信任感,所謂的御前帶刀侍衛,只不過是空有頭銜,不值一提。
還有六十個戍衛侍從,稱為備身,這些人是戰鬥群體,如果皇帝遇到刺殺,他們需要先去戰鬥,千牛備身護衛皇帝快速離開。再加上他們的首領大將軍,這些人基本上就是隋文帝貼身護衛的人員,相當於後世的警備部隊了。
千牛備身,很榮耀嗎?
如果我是平凡的老百姓,你把我招進宮裡做千牛備身,我一定感恩戴德,用性命來報答你的知遇之恩。問題是,小淵是食封千戶的唐國公啊,李氏家族的繼承人,需要開枝散葉,發家致富,很忙的,怎麼能給你站崗呢。
無獨有偶,李密也在宮裡站過崗,貌似怨氣也很大。歷史規律告訴我們,給隋文帝站崗的人,一個把大隋江山鬧得天翻地覆,一個直接霸占長安城,翻身做了主人,這還不包括沒進入我們統計的其他官二代。
李淵究竟給七姨夫站了多少年崗,誰也不知道。直到有一天,楊堅找大外甥談話,說要把他外放到譙州(今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做官,職位是刺史。
瞧瞧,貴族就是不一樣啊,第一次外放就做了州刺史,多大的恩典啊。
對不起,隋朝初年的地盤不是很大,卻有好幾百個州郡,一千多個縣城,平均算下來,一個州只能管二至五個縣城。李淵呢,稍微走運一點,因為譙州下設渙縣、永城縣、山桑縣、蘄縣四縣,不過按照總面積算下來,李淵的譙州刺史也只是比如今的縣長大那麼一點點,比地級市的市長要小那麼一點。
更何況,譙州在安徽,和長安隔著十萬八千里,還處於待開發的階段,實在不是什麼肥缺,如果旁人不知道,還以為李淵被發配到了邊疆呢。
這一切,都源於楊堅的謹慎和猜忌。即便是大外甥,也得經過他的考核,只要你沒有二心,以後再提拔你。那接下來,小淵應該做什麼官呢?
隋文帝表示,自己還沒有想好。總之,中央朝廷的官職,李淵碰不得,軍隊的官職,李淵想都別想。
楊堅做了二十年的皇帝,可李淵的履歷卻慘不忍睹:千牛備身、譙州刺史、隴州(今陝西省寶雞市隴縣)刺史、岐州(今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刺史。總而言之,在七姨夫的時代,李淵基本上是原地踏步,這種情況,很像是李淵得罪了某位當朝大佬,被人無端打壓,以至二十年來都沒有寸進。
可想而知,李淵對七姨夫一家能有什麼好感。
閒來無事,李淵喜歡對天長嘆,他覺得自己的人生全都是灰濛濛的,而陰影的根源就是七姨夫,就是他一手遮天,讓自己的仕途原地踏步了二十年。
李淵始終搞不懂,七姨夫為什麼要整他,難道是嫉妒自己比他帥?
更讓人煩悶的是,李淵居然拿七姨夫毫無辦法,人家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啊,做千牛備身的時候,好歹可以和七姨夫撒撒嬌,說上幾句話,如今發配到刺史的崗位,當真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啊。
據史料記載,小淵一度對人生產生了絕望。有理由相信,小淵曾經採取過自殘的行為,或者自暴自棄的方式來對待自己。可就在這時,他遇到了一位頗有來歷的相面大師,此人名叫史世良。
相面這個行業,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奇特的非物質遺產。
根據人的五官外貌、言談舉止,居然可以預測出人的生死福禍,還可以看出來別人是不是有做皇帝和大臣的命,難道相面的教科書上都有明確的記載,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命運嗎?可令人諷刺的是,相面的人可以預測別人的生死和前途,可就是猜不中自己的未來。
史世良:「這位同學,大師給你瞧一瞧,看一看!喲,你這人骨骼清奇,必定會成為一國之主啊,還希望你能自愛,不要忘記鄙人之言啊!」
後世武俠書上的套路:某人骨骼清奇,是江湖百年來罕有的練武奇才,經過某某大師調教,或者掉進不知名的山洞,再出來就是身懷絕世武功的大俠。可以看出,北宋以前,骨骼清奇的人基本上能做皇帝;北宋以後,骨骼清奇的人只能成為武學大家,混得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史世良的話很好理解,李淵自暴自棄,對自己有點兒不負責。
根據史書上的記載,李淵在做譙州、隴州和岐州刺史的時候,基本上毫無建樹,就算是李氏家族的後人想要包裝他,也找不出任何個人先進事跡。不管是朝野同僚的評價,還是老百姓的民意風評,李淵的名聲都低迷到了極點,即便是按照朝廷正常的官員考核體系,李淵也很難升官。
也許在李淵的心裡,像他這種達官子弟、功勳名將之後,根本就不需要從基層開始歷練,七姨夫的一句話就可以讓他飛黃騰達,可七姨夫的消極態度,讓李淵倍感失落和絕望,這才選擇自暴自棄。
史世良是個很好的激勵大師,尤其是一國之主的期許,就像是純正的進口雞血,讓李淵頓時就嗨了起來。說實話,在那種情況下,李淵想做皇帝,門兒都沒有,可在皇帝的基礎上稍微打個折,做個宰相還是有可能的吧。
李淵:老子決定了,重新振作起來,振翅翱翔吧。
隋仁壽四年(604),李淵的人生迎來了第三個春天(如果說繼承唐國公爵位是第一春,娶了竇氏是第二春),七姨夫在仁壽宮駕崩了。
李淵實在是悲傷不起來,七姨夫啊,既然你對我無情,也別怪我……不講究了,大外甥該吃吃,該喝喝,一刻也不會為你而停止。
聽人說,繼任的是自己的表弟,晉王楊廣。
說起表弟楊廣,李淵對他的記憶還停留在青澀的少年時期。那時候,大家都生活在長安城,因為是表親的關係,所以會經常走動。
在李淵的記憶中,楊廣是個外貌清秀的少年,沒事的時候喜歡讀書,極富文采,對人也是彬彬有禮,深得長輩們的喜歡。後來,七姨夫做了皇帝,表弟奉命前往江南平叛,順手撈了一筆政治資本;再後來,楊廣做了并州總管;再後來,楊廣又做了揚州大都督;再後來,李淵也記不太清了。
隋仁壽四年(604),楊廣35歲,李淵38歲。
準確地說,李淵和楊廣已經分別了二十年,這些年來,兄弟倆沒有正兒八經地坐下來暢談過人生和理想,對方是個什麼德行,只能通過長安貴族圈子裡的傳說得知。不過,令李淵興奮的是,楊廣就是因為對父母孝順,這才搞到太子之位的,一個對父母孝順的人,人品至少不會太差吧,難道還會比七姨夫不給力?
不得不說,楊廣還是很夠意思的,剛做皇帝沒多久,就給李淵下達了一道任命詔書:岐州刺史李淵,調任滎陽太守(今河南省鄭州滎陽市),即日起赴任。
什麼?還是平級調動?小表弟還要繼續搞我?
不不不,不能這麼消極,看待問題還是得從好的方面出發。
比如,小表弟還是記得我的,這就是好事啊!比如,做官就怕待在一個地方不動,只有動起來,才會有更多的機會。再比如,表弟剛上台,不敢做太大的動作,所以先幫我刷刷資歷,相信過不了多久,我就能回長安工作了。
悲劇的是,李淵的希望徹底落空了。調任滎陽太守的詔令確實由楊廣簽批,可讓大表哥回長安的事兒,楊廣似乎從沒有想過。
接下來的幾年,李淵的官職就動過一次,從滎陽太守變成了樓煩太守,從距離來看,貌似有讓他開發邊疆的趨勢。
李淵徹底憤怒了,楊廣表弟,你和七姨夫完全就是一路貨色啊。老子受夠你們了!
憤怒歸憤怒,這事兒確實不能怪楊廣。想想看,楊堅打壓關隴集團的政策,楊廣能不清楚?如今身為大隋的皇帝,人事任命自然要為帝國利益考慮。不僅如此,比起老爹,楊廣改革進取的精神,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能夠讓李淵繼續擔任大隋的太守,已經算是很大的恩典了。
在樓煩太守的崗位上,李淵依舊是一事無成,楊廣找了個機會,用一紙詔書將李淵直接調回了京城,讓他先後擔任了殿內少監、衛尉少卿二職。
殿內省,下設尚食、尚藥、尚衣、尚舍、尚乘、尚輦六局。說白了,是皇帝的生活管家,負責皇帝吃飯、穿衣服、出行工具的具體事務。殿內省一把手是殿內監(正四品),李淵擔任殿內少監(從四品),只能算部門跑腿的二把手。
三十年前,李淵是千牛備身,負責皇帝的安全保衛工作,兜兜轉轉了一圈,李淵發現,自己居然又回到了原點。七姨夫一家,太欺負人了!
衛尉寺呢,又是個什麼玩意兒?
衛尉寺主管朝廷的武器庫、儲存儀仗和帳幕等物資。一把手是衛尉卿(從三品),李淵擔任衛尉少卿(從四品),官職很高是不是?對不起,和李淵平級的少卿大人還有兩個。也就是說,李淵啥也不是。
很多人都說,李淵的級別是從四品,已經很高了。
問題是,隋朝和唐朝的官職還不太一樣。
李世民後來取消了尚書令,尚書左、右僕射也不太管事,最高級別的宰相也就是侍中、中書令。普通的六部侍郎,加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頭銜,就可以飆到正三品,和宰相們平起平坐,所以說,唐朝的正四品算是很高的級別。
隋朝的尚書令是首席宰相,正一品,尚書左右僕射是從二品,六部尚書是正三品,六部侍郎是正四品,這幫人都是大隋王朝最核心的官員。遺憾的是,六部尚書才是管事的人,比如楊素、高熲之流全都掛著尚書頭銜,至於六部侍郎,基本上沒有話語權,只能算是跑腿辦事的,更何況李淵這個級別的官職。
李淵的從四品,完全是照顧皇帝的顏面,不能再低了。
還有一點說出來也很打擊人。隋朝的刺史和郡守是什麼級別?
上州是正三品,中州是從三品,下州是正四品,也就是說,李淵做刺史的時候,頭上好歹是從三品的官帽,可到了殿內省、衛尉寺,不但失去了封疆大吏的頭銜,官職還往下調了一級。
這買賣做的,虧到家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