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暖思淫慾:人治理想敗給了人性
2024-10-08 18:08:00
作者: 九皋寒叟
寫到這裡,筆者覺得這段歷史非常沉重。
隋煬帝對待百姓究竟是苛刻,還是寬厚?
興建土木工程不假,徵調百姓服役也不假,死了無數百姓也是事實。然而,每次工程開始之前或者完畢之後,隋煬帝都會下詔免除老百姓多年的賦稅,在江都如此,在東突厥如此,準確地說,走到哪兒都是如此。
一征高句麗時,隋煬帝知道有些農民長期在外服役,家中可能會缺少糧食,或者被地方官員惡意搜刮,因此下令撥付國庫的糧食給那些無糧之家,至於家裡的田地沒人耕種,隋煬帝也曾詔令人口多的家族幫助男丁稀少的家族。
隋煬帝心細如髮,施政過程無不掌握尺度,注意百姓的情緒。這是昏君和暴君會做的事嗎?征伐高句麗確實勞民傷財,可事實擺在面前,隋軍的損失並不慘重,相比於隋朝強盛的國力,這實在算不上什麼。
隋煬帝大興土木,因為工程繁重而累死的民工有多少,戰場上戰死的將士有多少,充其量不過百萬。遺憾的是,隋末農民起義、軍閥混戰帶來的死傷有多少?
兩千多萬,這是多麼恐怖的數字。
有時候真的很難明白,軍閥們打仗是為了天下蒼生著想,還是為自己家族的利益,為天子之位而努力奮鬥。他們衡量百姓幸福與否的標準究竟是什麼?百姓的家庭都毀滅了,還有什麼幸福可言,還有什麼蒼生可言呢?
說白了,這幫人打著為國為民的旗號,乾的都是利己主義的事兒,實在不值得拿出來批判亡國之君,或者標榜自己的聖賢。
客觀地說,隋末天下大亂,征伐高句麗是導火索,繁重的徭役是主要原因,這些都毋庸置疑。問題是,朝廷讓你多服了徭役,你就要起義?
起義也就罷了,可這些人把隊伍拉起來之後,一沒有打著推翻暴政的旗幟,二沒有為老百姓謀福利,整日裡打家劫舍,搶劫行商客旅,這算哪門子事?這也就罷了,宣布造反不滿三個月,這些人就登基稱帝,稱王稱霸,到處爭奪地盤,殘殺無辜百姓,這也是朝廷逼的?
在山東起義的張金稱等人,根本沒有打著反對暴政的旗號,而是號召老百姓逃避隋朝的徭役,說得更直白些,就是號召大家偷懶。張金稱造反之後,專門搶劫百姓和行人,純粹就是盜匪行徑。更令人憤怒的是,張金稱攻克平恩(今河北省邯鄲市邱縣)之後,居然下令屠殺了一萬多名真正意義上的平民老百姓。
有時候,我們總覺得手無寸鐵的百姓是戰爭的受害者,喜歡開啟上帝視角去質疑統治者的決策,喜歡從道義上指責統治者,這本來就是不公平的。
古往今來,立場不同,得出的結論就會截然相反。
隋末還有一個現象:起義者多如牛毛,可都是奔著稱帝而去。
大匪首劉元進,自以為相貌非凡,率眾起義造反,無奈根基都還沒打穩,就著急忙慌的在吳郡稱帝,吃相著實很難看。至於朱燮和管崇,要不是劉元進的存在,恐怕又會多出兩個稱帝的名額。
平民百姓宋子賢,自稱彌勒轉世,聚眾鬧事。
僧人向海明,自稱彌勒轉世,公然稱帝。
土匪劉迦論,自稱皇王,建元大世。
胡人劉苗王,率眾造反,自稱天子。
王須拔,自稱漫天王,國號燕。
楊玄感倉促起兵,兵敗的前一刻,想的事情就是登基稱帝。
這些可能都是大家很少知道的,再說幾個名號響噹噹的。
西秦霸王薛舉、薛仁杲父子,建立西秦政權,稱帝。
河西大涼王李軌,建立大梁政權,稱帝。
劉武周,勾結東突厥,稱帝。
河北最大的軍閥竇建德,稱帝。
王世充,起初還在輔佐越王楊侗,瀕臨崩潰之際果斷稱帝,國號鄭。
貴族蕭銑,在岳陽稱帝,國號為梁。
李子通,在江都稱帝,國號為吳。
林士弘,在豫章稱帝,國號為楚。
梁師都,勾結東突厥,稱帝,國號為梁。
輔公祏,在丹陽稱帝,國號為宋。
像劉黑闥(tà)、高開道、徐圓朗這些頭上掛著某某王的起義軍首領,不計其數。
這些事情發生在同一個時期,多麼的稀奇古怪。隋煬帝施政錯誤確實會引發暴亂,可是這能解釋起義者集體稱帝的現象嗎?不管有沒有受到戰爭波及,太多人稱王稱帝,這種邏輯恐怕到哪兒說都會站不住腳吧。
事實的真相是,南北朝以來社會倫理喪失殆盡,儒學傳播幾乎一塌糊塗,士民們除了宗教,幾乎毫無信仰可言。但凡遇到一絲絲的機會,這些人就會起來鬧事,爭奪天子之位。除此之外,律法也是隋末暴亂的根由。
客觀地說,隋末百姓並不是到了必須造反的邊緣,而是他們造反,乃至稱帝的成本實在是太低了。說白了,隋煬帝的仁政讓他們對權力毫無畏懼可言。
中國的帝王都喜歡以「王」和「霸」的理念來治理國家,以仁德收買人心,以武力和懲罰來威懾民眾,可隋煬帝卻想要改變慣有的遊戲規則。
隋煬帝以為,他給百姓營造寬鬆的生存環境,大肆減免賦稅,讓老百姓都富裕起來,有飯吃有娃抱,家裡有錢糧,地里有田產,老百姓就不會想著造反。隋煬帝想要達到人治的極致,可他還是小覷了官僚集團和百姓對他理想的認可度。
人心都很現實:飽暖思淫慾,這是亘古不變的人性鐵律。
社會也很現實:沒有懲罰就沒有威嚴,就不會讓百姓有所畏懼。
在沒有懲罰的世界,即便是最輕的懲罰,也會讓大家無所適從。
楊玄感叛變之後,隋煬帝捫心自問,自己還是太天真,太寬厚了,身為孤家寡人,就應該利用「王」和「霸」兩種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威,因此舉起屠刀殺了數萬人。說白了,王世充在江南屠殺降卒一事,完全符合隋煬帝的新胃口。
隋大業九年(613),王世充剿滅江南的叛軍後,隋煬帝通令全國:為盜者籍沒其家。
這道聖旨的信息量非常大。
所謂籍沒其家,就是沒收你的所有財產,如果你家裡沒錢,沒收的哪門子家財?如果你是無家可歸,食不果腹之人,又何來的家產?
在此之前,朝廷對盜匪沒有懲處,你可以在外面殺人越貨,可以有個安穩的家(在當時,盜匪像是一種正當職業)。如今不一樣了,只要發現你是盜匪,或者有盜匪的嫌疑,官府就抄你的家,沒收你的財產。
聖旨下達之後,地方官員嗅到了其中的致富機會,因此立刻動了起來。
據史料記載,地方官府的剿匪工作非常順利,真正的盜匪被抄沒家產,真正的良民也被抄沒家產,富人的家產被洗劫一空,盜匪聚集的現象不但沒有受到控制,反而越來越多(時群盜所在皆滿,群縣官因之各專威福,生殺任情矣)。
原本是一場打壓盜匪橫行的政治運動,逐漸演變成平民百姓抵制地方官府掠奪財富的情緒大暴動。大隋啊大隋,你前途堪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