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沒有原則的父母,教不出有教養的孩子> 不敏感,讓內心變得強大起來

不敏感,讓內心變得強大起來

2024-10-08 18:02:37 作者: 劉小軍

  孩子過早地「懂事」,習慣了說話前先察言觀色;別人的評價往往能將孩子打擊得崩潰大哭;寫作業慢慢騰騰,生怕字跡不工整或寫錯了受批評……這些都是孩子脆弱敏感的表現。如何才能讓孩子內心強大起來?

  張倩的女兒今年7歲了,她總覺得女兒有點兒「玻璃心」。

  女兒平時總會因為小夥伴的一句玩笑話大哭起來,動不動就和朋友絕交。在家裡的時候,就算女兒做錯了事,家裡的大人也不敢輕易批評她,一說她不對,她就傷心地掉眼淚。

  直到現在,張倩還記得女兒發生在幼兒園時候的一件事情,那天女兒尿褲子了,卻一直不敢告訴老師,直到放學回家,一進門就大哭,弄得張倩揪心不已……

  張倩的女兒動不動就哭,接受不了一點點批評和指責,這都是過于敏感、內心脆弱的表現。造成孩子這樣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氛圍的影響。有些孩子長期生活在動盪、不和諧的家庭中,逐漸養成了消極悲觀的性格,害怕受到指責,害怕和家長分離。為了討家長的歡心,他們總是會將真實需求隱藏起來,時間長了,就變得越來越敏感。

  還有些孩子之所以情緒敏感,是因為家長的高度關注和保護。家長人為地限制孩子外出,甚至切斷孩子和外界的一切聯繫,孩子的承受能力就變得越來越差。

  敏感的孩子非常容易察覺到外界的變化。若是幼兒園換了位新老師,孩子會表現得很不適應,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這都是不願接受新事物的表現。

  敏感的孩子往往表現得情緒化,與同齡人交往的時候,常常感到委屈、不安、焦慮,動不動就哭。他們特別害怕陌生人,家裡來了不認識的叔叔阿姨,便縮手縮腳不敢大聲說話。有的孩子會躲在自己的房間裡,家長怎麼叫都不出來。

  一些家長因過於害怕自己敏感的情緒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反倒變得「疑神疑鬼」起來。他們動不動就給孩子貼標籤,總在孩子面前擺出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可是這樣做很可能導致孩子深陷於陰影中,終生難以走出。

  

  曾有一位媽媽向育兒專家傾訴道:「我家兒子今年兩歲多,但是感覺他的性格有些孤僻內向,害怕陌生人,也從不讓不熟悉的人靠近他。」育兒專家回答說:「孩子才兩歲多,怕生很正常。這一階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千萬不要給孩子扣上性格孤僻的帽子。」

  另一些家長總想著要狠下心來去鍛鍊孩子,讓孩子直面外面世界的殘酷。他們認為孩子經歷得多了就能變得強大起來。然而,這種方式並不適合情緒敏感的孩子。

  敏感的孩子需要的是安全感,是溫柔的關心與呵護,而不是鍛鍊。了解孩子究竟遭遇了什麼,內心在想什麼,疏導孩子的情緒,才是最重要的。

  為了幫助孩子擺脫多疑敏感的心理,家長首先要做到放輕鬆,卸下積壓在心頭的重擔,別把自己的焦慮傳染給孩子。試著去避免以下的幾種思維模式:

  1.「一定要……」

  家長太要強,孩子卻可能因此變得脆弱起來。因為孩子不是超人,不可能每一次都能達到家長預想中的目標。家長在要求孩子一定要考好、狀態好、表現好、不出錯的時候,其實是在給孩子心靈堆積過多的「廢料」,反而會導致孩子患得患失,表現失常。

  2.「完蛋了……」

  平時一次小測驗、課堂表現都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家長表現得大驚小怪,原本是想引起孩子的重視,誰知適得其反,孩子一旦過度緊張,就會拿著放大鏡去審視自己的言行。久而久之,孩子只會習慣性地放大失敗的結果,一點點小事就可能擊潰他。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切記不要進行負面引導。比如說,一位女兒在參加校園活動後回家,媽媽無意中問道:「你今天跟誰玩得比較好啊?她沒有欺負你吧?怎麼看你不太開心?你們班女生沒有在背後說你壞話吧?」

  家長詢問孩子這些話題,是擔心孩子吃虧。但這些話卻會激發出孩子的敏感情緒。孩子若主動談起這些話題,懷疑別人對她不友好,家長不要順著孩子的話說,應該理性地分析,如果沒有直接證據,就不要將孩子的情緒向負面引導,而應該說:「這些都是你主觀的猜測啊,沒有經過證實。若是有人不喜歡你,你該問問他,也許根本沒有這回事呢。」

  其實,敏感是把雙刃劍。很多藝術家、作家都是內心敏感的人,正因為這份敏感,他們反而能夠體會到常人無法感知的哲理與美好。高敏感的孩子對於細節的感知力很強,更傾向於完美主義。同時,孩子情緒敏感還意味著他們往往更愛思考,思維能力更複雜、成熟。

  高敏感的孩子共情能力也很強,因感情豐富,他們長大後往往更具同理心。所以家長也無須過多擔心,努力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成長環境,懂得傾聽孩子的內心,平時多帶孩子接觸外界的新鮮事物,讓孩子的心情保持自如、舒暢。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