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從容,做一個不焦慮的孩子
2024-10-08 18:02:31
作者: 劉小軍
「媽媽,我心情不好。」
「你小小年紀知道什麼是心情不好嗎?」
「媽媽,朋友都不和我玩了。」
「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一邊玩會去,一會兒你就活蹦亂跳了。」
……
這樣的對話在很多家庭中時時上演。孩子都是無憂無慮的嗎?孩子的情緒,是否真的不值一提?當然不是。其實,孩子的憂慮是切實存在的。只是因為有些家長一味地站在大人的視角去俯視孩子的世界,想當然地以為孩子都應該是快樂的。
大人們不得不為掙錢養家而奔波不停,瑣碎的家務事、兒女的教育問題讓家長們忙得焦頭爛額。孩子雖然不需要承擔這些,但孩子也有孩子的煩惱。
孩子的心結若無法解決,會越積越多,就會和家長一樣,患上名為「焦慮」的情緒病。當孩子產生憂慮的時候,就需要家長及時介入,為孩子提供科學的疏導和幫助。
孩子到底在憂慮些什麼?孩子的憂慮跟他們年齡和所處環境的改變有關。處於嬰幼兒階段的孩子在與媽媽分離之後,往往會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鬧,大人們怎麼哄都無用。
這其實是「分離焦慮」惹的禍。分離焦慮常常發生在學齡前兒童身上,它指的是孩子與最親近的人分開時產生的一種焦躁不安的情緒反應。
等孩子到了青春期時,他們一般擔心的問題都與學習、考試有關,包括自身生理、心理的變化,與朋友之間的相處等。再大一些的孩子開始為學校里、社會上的一些負面新聞憂心忡忡。隨著孩子視野的開闊,他們焦慮的問題會變得複雜起來。
為了幫助孩子克服焦慮情緒,家長要嘗試去做以下幾件事:
1.讓自家孩子多與同齡小朋友接觸。
等孩子一歲的時候,家長不妨增加孩子與同齡兒童接觸、玩耍的概率,比如多帶孩子去遊樂園等地方。
2.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增加和孩子短暫分離的次數。
當然,前提是要確保安全。比如說帶孩子去奶奶家後,家長先躲起來,觀察孩子的反應。這都是消除孩子分離焦慮的辦法。
3.對孩子的日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這能讓孩子產生受重視、被支持的感覺。當孩子沉浸在痛苦中時,家長應默默陪伴在一邊,這能讓孩子對戰勝困難產生篤定感。
4.對孩子說「我們來一起解決問題。」
孩子若對某件事感到焦慮,家長不妨引導並幫助孩子找出問題的答案。明智的家長會遏制住直接幫孩子處理問題的衝動,為孩子好好剖析問題的實質,跟孩子一起制定解決方案。
5.保證孩子的睡眠,別給孩子過度施壓。
孩子情緒出現反常的時候,家長再貿然給孩子增添壓力,無疑會加劇孩子的焦慮情緒。告訴孩子要用平和的心態應付來自生活、學習中的壓力,同時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睡眠。閒暇時候,帶著孩子做一些戶外活動,紓解孩子壓抑的心理。
牛牛的爸爸發現兒子這段時間總是悶悶不樂的,連吃飯的時候都在嘆氣。
一天晚上,爸爸拉著牛牛坐在沙發上談心。爸爸一番旁敲側擊,才弄清事情的原委。原來牛牛和同桌鬧彆扭了,同桌便聯合其他小朋友將牛牛孤立了起來。
爸爸下意識地想要向幼兒園老師打個「小報告」,或者聯繫同桌的家長「告狀」。但他還是壓下了這份衝動。爸爸和牛牛討論了一晚上,終於得出了一個解決方案。第二天放學回家的時候,牛牛興高采烈地說:「爸爸,我們的方法起效果啦。您說的對,之前的事是我不對。我早上一到教室就去和慶慶道了歉,我們和好啦。然後慶慶和大家也都向我道了歉……」
「最好的教育其實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家長若是一遇到壓力就情緒崩潰,或者只能看到生活中陰暗的一面,孩子就更無法從容起來。
孩子焦慮時,如果家長不斷嘲諷、嘮叨,只會讓孩子感到越來越壓抑。溫馨的陪伴、無條件地支持能讓孩子緊繃的情緒鬆弛下來。家長應該要有意識地向孩子強化正能量,多和孩子討論開心的事情,積極引導孩子分享過往的成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