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2024-10-08 17:54:29
作者: (美)菲利普·范·內斯·邁爾斯
805.帝國弱點的暴露
儘管此時的拿破崙對外看起來如日中天、強大無比,但是他從奧斯特里茨戰役開始後的巨大影響力已經走過巔峰,開始走下坡路了。有很多因素造成了他帝國的脆弱和預示著其迅速解體。整個法蘭西的建立和存在都是依靠著他個人的能力,而其能否永遠持續則完全依賴於他的生命和權力的持續。
另外,拿破崙的大陸封鎖政策給歐洲沿海國家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和損失,在整個歐洲大陸範圍內逐漸引起了不滿。
還有,拿破崙的窮兵黷武幾乎讓整個國家的男性損失殆盡,後來部隊裡只能招募尚未成年的男子,而這些孩子根本無法承擔拿破崙東征西討的戰爭負擔和疲勞。為了支付戰爭開銷和開展公共建設,拿破崙徵收繁重的賦稅,這也造成了整個帝國巨大的痛苦和不滿。
再有,拿破崙對庇護七世的粗魯和不公的處理令整個天主教和他疏遠,各地的虔誠的天主教徒對他也產生了極大的憤恨。
與此同時,被罷黜的王公和削職的貴族們自然也是對拿破崙建立新的政體和權力體系心懷仇恨,他們一直等待著機會來重新奪回自己失去的權力和特權。
原來將拿破崙當作法國自由平等思想的化身,當他推翻舊的王位,剝奪貴族階層的種種特權時鼓掌歡迎的平民階層和曾經的大批追隨者們在拿破崙實行帝國統治、建立帝國法庭之後也開始反對他,尤其是拿破崙拋棄約瑟芬同最受歐洲憎恨的皇室之一聯姻更是將這些人變成了他的敵人。
806.摧毀拿破崙帝國的新力量:民族國家
戰勝拿破崙帝國,將歐洲從拿破崙的暴政中解脫出來的活躍力量是民族愛國主義情緒——這種情緒在被瓜分的國家、附庸以及獨立被受到威脅的國家中都被激發了出來。法蘭西帝國威脅要成為歐洲民族國家的墳墓。面對這種威脅,各國的愛國主義熱情被喚醒。我們已經看到西班牙人民的反抗,後邊我們還將看到德意志和俄羅斯爆發的類似反抗。
807.普魯士重生
愛國主義運動在普魯士得到了最熱情的體現。在耶拿戰爭中慘敗的普魯士成為法蘭西帝國的附庸,遭受了各種屈辱和摧殘。這喚醒了德意志內部沉睡已久的愛國熱情。這種愛國熱情的增長受到了各種因素的刺激和指引,其中科爾納(K?rner)和席勒(Schiller)還有其他詩人的愛國詩歌點燃了成千上萬德意志人心中對祖國的激情。
教育成為加速民族覺醒和重生的另一個手段。1808年,哲學家費希特(Fichte)在柏林發表著名的演講《告德意志民族書》(Addresses to the German Nation)。自從路德發表他的《致德意志基督教貴族公開書》以來再也沒有如此打動德意志人民心靈的演講了。費希特認為公共教育是唯一可以促進德意志民族道德和政治覺醒的手段。德意志青年必須接受教育為國民福祉無私奉獻並享受為祖國犧牲的快樂。整個德意志的教育和哲學領域都被這種精神所感染。成千上萬的德意志年輕人感受到對國家和國土前所未有的熱愛。
與此同時,詩人、哲學家和教師都通過他們的呼籲和研究方法在普魯士社會創造了一種新的精神,傑出的愛國政治家施泰因男爵(Baron vom Stein)和哈登堡親王(Prince von Hardenberg)實行的社會和經濟改革喚醒和影響到了普魯士人民大眾。
當時普魯士2/3的人口是農奴。施泰因的主要思想是國家的力量存在於人民的愛國熱情之中,但是他的遠見告訴他「愛國者不能出自農奴」。於是他實施了解放農奴,給農奴以公民權的政策。
通過著名的《解放法令》(Edict of Emancipation),農奴制被廢除了。這項法令,由於其深遠意義,獲得了與林肯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of Abraham Lincoln)以及亞歷山大二世(Emperor Alexander II)頒布的解放俄羅斯農奴的法令同等重要的歷史地位。
隨著農奴制的廢除,將普魯士人民劃分為不同階層的等級特權也被廢除。很多城鎮獲得了地方自治,為人民代表參與國家管理鋪平了道路。
在施泰因和哈登堡進行社會改革的同時,戰爭部長沙恩霍斯特(Scharnhorst)按照法國模式對普魯士軍隊進行重組。過去普魯士軍隊在耶拿戰場上遭受恥辱失的利是因為它主要是由農民和無能而又傲慢的貴族組成的。當時士兵哪怕稍有冒犯就會遭受鞭刑。新軍隊是由自尊自愛的公民組建而成,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國民軍隊,接受統一的軍事管理。
這些改革對人民精神的影響是巨大的。它們促進了普魯士政治和道德的重生。普魯士在隨後的解放戰爭中成為了德意志民族的領導者,而這個時刻正在逼近。
808.拿破崙入侵俄羅斯(1812—1813)
德意志和歐洲其他地區大起義的導火索是拿破崙入侵俄國時降臨在他頭上的厄運。各種因素交織,削弱了法俄兩國的友誼並破壞了沙皇和拿破崙之間的同盟,但是雙方相互失去信任並彼此疏遠的主要原因還是拿破崙的大陸封鎖政策。這一政策給俄國的貿易帶來巨大損失,沙皇最終拒絕執行拿破崙的敕令,並加入了反法同盟。
拿破崙決心像對待其他歐洲國家一樣用武力逼迫俄國俯首稱臣。從所有的附屬國召集軍隊後,拿破崙便率領這支大軍穿過俄羅斯邊境,這是名副其實的「大軍」——人數達到40萬。在斯摩棱斯克(Smolensk)做了單獨的抵抗後,俄羅斯軍隊並沒有正面迎戰,而是向俄羅斯腹地撤退,而國家遭到了向前推進的敵人的破壞。最終,在距離莫斯科只有70英里的博羅季諾(Borodino),俄軍停止撤退,開始與敵軍展開浴血奮戰。這場戰鬥血流成河,雙方的傷亡達到了7萬人,俄軍的抵抗終於被摧毀,法國入侵者終於勝利地進入莫斯科。
但是拿破崙卻驚訝地發現莫斯科城內的居民已經撤離,他在俄國沙皇空蕩蕩的克里姆林宮(Kremlin)安營紮寨兩天後,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同時燃起了奇怪的大火。大火燒了整整5天,直到莫斯科城市大部分地方都被燒為灰燼。
拿破崙此時的局勢十分危急。他原本以為法國軍隊一旦進入莫斯科,亞歷山大很快就會乞和。但是亞歷山大對拿破崙的答覆是,只要還有一個法國士兵站在俄國的土地上,他就不會和拿破崙進行談判。
懷著沙皇會很快放棄自己的決定的希望,拿破崙又在已經被大火燒毀的莫斯科城停留到10月中旬,隨後拿破崙下令撤退。這次延誤是一個致命的錯誤,導致了歷史上最大的悲劇。在撤退之前,法國軍隊的隊列覆蓋了距離帝國邊境一半的地方,可怕的冬天襲擊了他們。未帶禦寒衣服的士兵們遭受了惡劣天氣的折磨和摧殘,成千上萬人被活活凍死,每個軍營的營火周圍都堆放著成堆的死屍。有時候一夜之間就有200到300名士兵喪命。而游弋在法國撤退大軍周圍的俄羅斯農民和哥薩克騎兵(Cossacks)日夜騷擾著法國人,幾千法國士兵為此喪生。
法軍在渡過別列津納河(the river Beresina)時也是損失慘重。渡過別列津納河之後不久,拿破崙意識到他帝國的命運需要他出現在巴黎,於是他將剩餘的軍隊交給自己的元帥們率領,自己急忙返回巴黎。
法國及其盟軍在這場災難般的戰爭中死亡的人數高達25萬人,而俄羅斯軍隊的死亡人數據估計大致相同。
809.解放戰爭;萊比錫戰役,「民族會戰」(1813年10月16日—19日)
拿破崙的好運和他的「大軍」都被埋葬在俄羅斯的皚皚白雪中。他在俄國遭受的慘痛失利,再加上在西班牙的巨大損失,給歐洲各國帶來了信心,他們認為是時候摧毀拿破崙了。第六次反法同盟組建起來,它包括俄羅斯、普魯士、英國、瑞典和後來加入的奧地利。
拿破崙為準備最後一戰付出了巨大努力。1813年春天,他集結一支新的部隊,人數超過30萬,但裡邊招募了大量的我們應該稱之為男孩的未成年人。拿破崙的軍隊先後在呂岑和包岑(Bautzen)同俄羅斯與普魯士聯軍交戰,拿破崙在這兩個戰場上都取得決定性勝利。但是奧地利隨後加入了聯軍,在薩克森的萊比錫(Leipzig),拿破崙受到了反法聯軍的猛烈進攻。這場著名戰役捲入了如此多的國家,在歷史上得名「萊比錫國家會戰」(Battle of the Nations)。戰鬥持續了3天,拿破崙戰敗並被迫撤回法國。
聯軍開始向法國邊境全面進攻。拿破崙竭力阻擋聯軍的入侵,但是徒勞無功。巴黎向聯軍投降(1814年3月31日)。隨著反攻無望,拿破崙最信任的將軍們背叛和拋棄了他。法國元老院,在曾經擔任拿破崙外交大臣的著名外交官塔列朗(Talleyrand)的授意下,發布了廢黜皇帝的法令,恢復波旁王朝的統治。拿破崙被迫退位,並被流放到位於地中海上的厄爾巴島(Elba),在那裡他被允許保留皇帝的稱號,身邊保留少許跟隨他多年的士兵。但是厄爾巴島對於曾統治半個歐洲的拿破崙來說似乎有點太小了,所以我們對拿破崙的不滿不應該感到驚奇。
810.「百日王朝」(1815年3月20日—6月29日)
應法國元老院的邀請,路易十六的弟弟現在加冕成為路易十八(Louis XVIII)。反法同盟為這位新波旁王朝的國王安排了一份條約(113),而反覆無常的塔列朗作為路易十八的代表與同盟談判。這份條約讓法國回到了1792年的邊境線。
按照之前的承諾,路易為法國制定了一部憲法,但是他的權力卻不受任何限制。他稱自己為「根據上帝的恩典作為法國和納瓦拉的國王」。他總是暗指自己開始統治的這一年是他統治法國的第19年,這樣就等於完全忽略了法蘭西共和國和法蘭西帝國的統治。這引起了人們的警覺,因為他似乎懷疑自路易十六退位和被處死以來這段歷史的有效性。一些人擔心革命的所有成果都被抹殺,開始渴望拿破崙的回歸,而這種願望導致到處都在流傳拿破崙將帶著春天的紫羅蘭回到法國。
1815年3月,歐洲各國代表齊聚維也納重新設置被法國「洪水」毀掉的地標和邊境線。有消息傳來,說拿破崙已經逃離了厄爾巴島來到了巴黎。開始時,會議代表們還不相信,只把它當成是玩笑,但後來還是艱難相信了報導的真實性。
利用對復辟的波旁王朝的普遍不滿,拿破崙決心大膽恢復自己的皇位。他帶領大約800名衛兵在法國南部的一個港口登陸,發表了極具鼓動性的演說後,拿破崙立即向巴黎挺近。在前往巴黎的途中,拿破崙受到了熱烈歡迎。一個團又一個團的軍隊忘記了最近向波旁國王的效忠誓言,迅速加入了拿破崙的隊伍。他的舊部更是興高采烈。(114) 內伊元帥(Marshal Ney)被派去捉拿皇帝並保證把他裝在籠子裡帶到巴黎。然而,當他看到自己的老長官時,便立即投入到他的懷抱,並以自己的寶劍和生命作抵押。路易十八被軍隊拋棄而無能為力,當拿破崙逼近巴黎的城門時,他捨棄王位,倉皇逃走。
拿破崙渴望與歐洲各國達成和平協議,但是歐洲各國卻認為只要拿破崙坐上法國王位,歐洲大陸就無法保持和平。第七次也是最後一次反法同盟集結軍隊對抗「歐洲和平的破壞者」。
拿破崙希望在反法同盟的軍隊聯合起來之前將他們各個擊破,於是他率領一支13萬人的大軍迅速進入比利時,目的是摧毀那裡的威靈頓公爵率領的英國軍隊和布呂歇爾(Blücher)率領的普魯士軍隊。他先遭遇並擊敗了普魯士的軍隊,隨後在滑鐵盧迎戰英國軍隊(1815年6月18日)。
滑鐵盧戰役無須多說,法國軍隊與英國軍隊激戰一整天也沒有決出勝負,隨著夜幕降臨,威靈頓渴望布呂歇爾或者深夜的到來。這時,布呂歇爾帶領3萬普魯士軍隊扭轉了戰局。著名的禁衛軍寧死不降,(115) 發動了最後一次進攻後,把迄今為止所向披靡的方陣留在了失守的陣地上。
拿破崙被迫第二次退位,(116) 而路易十八也第二次登上他不穩定的王位。(117) 拿破崙逃往海岸,希望在那裡乘船前往美國;但是英國警覺地封鎖了那裡,拿破崙被迫向英國柏勒洛豐號戰列艦的長官投降。拿破崙說:「我來了,像地米斯托克利一樣來了,將自己投進英國人民友好的懷抱。」
但是沒有人會相信:如果讓拿破崙獲得自由,或者是只要他還在,即使被嚴密看守,歐洲大陸未來的安全和平靜就不能得到保證。一些人甚至敦促將拿破崙作為反叛者和逃犯交給路易十八處死。但是,最終的決定是將拿破崙流放到南太平洋上的聖赫倫那島(Island of St.Helena)。就這樣,拿破崙由英國士兵押送到聖赫倫那島並嚴加看管,直至1821年去世。
根據流放期間同伴的描述,拿破崙最後幾年的事跡是歷史上最讓人憐惜的遭遇之一。他在52歲時去世。作為一個軍事天才和統帥,他比歷史上其他任何一個人給世界留下的印象都要深刻,占據的位置更為廣大。「他的偉大無人可及!」(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