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文藝復興
2024-10-08 17:50:36
作者: (美)菲利普·范·內斯·邁爾斯
526.文藝復興的定義
「文藝復興」一詞狹義上指中世紀末期在義大利興起的對古典文學、學術和藝術的新熱情,以及由此在15和16世紀期間給歐洲帶來的新文化。
本書首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527.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誘因
宗教改革始於德意志,政治革命起於法蘭西,文藝復興源於義大利。文藝復興起源於義大利的一大原因是義大利的舊文明與新文明之間的斷裂不像西歐其他國家那樣徹底。義大利人在語言和血統上比其他新興民族更接近古羅馬人。從確切意義上講,義大利城市本身就是古羅馬帝國的碎片;半島的土地上到處都覆蓋著古羅馬建造者留下的遺蹟。這些輝煌的過往提醒著每一個敏感的靈魂,在布雷西亞的阿諾德(Arnold of Brescia)、維拉尼(Villani)、里恩佐(Rienzi)和彼特拉克的傳記中都有體現。
528.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兩個階段
此次運動包含兩個截然不同卻又緊密相關的階段:(1)古典文學與學術的復興;(2)古典藝術的復興。文學與學術復興階段是關注的要點。復興運動的這一特點被專門稱為「人文主義」(Humanism),而其提倡者則被稱為「人文主義者」(Humanists),因為他們對研習經典即人文科學或稱「更人類的文學」很感興趣,以此抵抗「神類文學」,即構成舊有教育的神學。
529.文藝復興的先驅但丁
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托斯卡納人的名望」(the Fame of the Tuscan People),1265年出生於佛羅倫斯。1302年,他被佛羅倫斯人放逐,並在朋友的宮廷學習「攀爬庇護人的樓梯」有多難。1321年,但丁長眠於拉韋納,其墓地至今仍是人們瞻仰的勝地。
正是在流放的這些年裡,但丁寫下了不朽詩篇,因其快樂的結局,所以自己將其命名為《喜劇》(Commedia);他的崇拜者稱之為《神曲》(Divina Commedia)。《神曲》被稱為「中世紀的史詩」,是中世紀時期生活和思想的縮影。但是,雖然本質上但丁站在正在逝去的中世紀時期看待這個世界,但是在深遠意義上他仍是即將到來的新時代的先知——文藝復興的先驅。他對古典文化深有感情。但丁親切地談到他把維吉爾(Vergil)當作自己的導師,學到了給他帶來榮耀的優美風格。但丁對古希臘-羅馬文化的近代態度在其自由使用古典作家的作品中有更進一步的體現;他在偉大詩篇中引自古典來源的說明材料幾乎同引自希伯來和基督教的一樣廣泛。
530.首位人文主義者彼特拉克
首位也是最偉大的人文主義者是彼特拉克(Petrarch,1304-1374)。了解彼特拉克就是了解文藝復興。彼特拉克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階段的首位也是最偉大的代表。他是充分認識與欣賞古典文學的出類拔萃、賞心悅目及文化價值的首位學者。他對古代作家的熱情是一種崇拜,投入了極大的時間和辛勞,收集了200卷經典寫本。在這些最上等的拉丁寶藏中,有一些西塞羅(Cicero)寫給阿提庫斯的書信,是他自己在維羅納(Verona)的一個古老圖書館中發現的,並虔誠地手抄下來。他不懂希臘語,但在收集拉丁寫本的同時也收集希臘寫本,其中包括柏拉圖的16部著作,以及從君士坦丁堡得來的荷馬珍本;因此,正如他本人所表述的:第一詩人兼第一哲人與他同在。
彼特拉克對古典作家的熱情蔓延開來,導致孩子的父親責備他誘使自己的兒子從學習法律轉向了閱讀經典及拉丁詩作;但彼特拉克引發的這場運動無法被阻止。時至今日,他給予人文研究的推動力在文學與學術中仍有影響。
531.搜尋古代寫本
義大利學者首先關注的是將現存的古代經典從被湮沒的危險中拯救出來。正如現今的古文物研究者在巴比倫王國(Assyria)的土丘上挖掘東方古代文明的遺蹟一樣,人文主義者們為了獲得古典作家的古代寫本,也遍尋修道院與教堂的圖書館,翻遍歐洲的各個偏僻角落。
珍貴的寫本經常在發現時就已處於令人羞愧的被忽視狀態,且已殘破不堪。有時在潮濕的小屋裡已經霉變,又或在修道院的閣樓上落滿灰塵。人文主義者此時搜尋古代作家的著作為時已晚,但卻為世界挽救了無數珍貴的手稿,如果再疏忽一段時間的話,可能就永難挽回了。
532.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如何促進了文藝復興
15世紀降臨於東羅馬帝國的災難極大地推動了人文主義運動,特別是有關希臘文學與學術的運動。君士坦丁堡於1453年被奧斯曼人占領,但半個世紀前,蠻族的可怕攻勢導致希臘學者向西部遷徙,這些逃亡者帶來了許多不為西部學者所知的珍貴古希臘經典寫本。義大利人對一切希臘事物的熱情使得許多流亡者被任命為學校和大學的教師與講師。因而,此時羅馬發生的一切又是羅馬共和國晚期的重複:希臘天才們又一次征服了義大利。
533.印刷術的發明
15世紀後半葉,活字印刷術幸運的及時問世,對義大利的人文主義運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哈勒姆認為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發明。
通過雕刻石頭或木版進行印刷的方法似乎同文明一樣古老;中國很早就採用這種方法進行印刷了。這門技藝似乎在中世紀後期的歐洲再次興起了。在15世紀上半期,許多整書都是用雕版印刷術印製而成的了。但木版印刷耗時且價高。這項技藝後來被德意志美因茨人(Mainz)約翰·古騰堡(John Gutenberg,1400—1468)發明的稱之為活字的可移動字母所革新。已知的最早使用活字印刷的書籍是1454年和1456年之間在美因茨由古騰堡和福斯特的印刷廠印製的拉丁文版《聖經》。這一技藝迅速傳播,在15世紀結束前,而單單威尼斯市就已有200多家印刷廠,歐洲各國的印刷廠都開足了馬力,以修道院謄寫員做夢都想不到的速度印製書籍。
534.藝術復興:美術四傑
義大利人被喚起對古典時代的新感情不止使其接受了希臘-羅馬的文學與哲學,還有藝術。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後一階段在這裡只能稍加提及。
在建築上,其實就是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建築風格的復興。所有的柱、窗、門都是羅馬式的穹頂和圓拱,希臘式的額枋或橫樑;取代了哥德式尖角的門拱成為了此時的主要風格。文藝復興時期最為雄偉的建築之一便是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73)聖彼得大教堂的宏偉穹頂是米開朗基羅的傑作。
但文藝復興時期最具為典型的藝術是繪畫。義大利文藝復興美術四傑: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代表作是畫於米蘭聖瑪利亞修道院牆壁之上的《最後的晚餐》(Last Supper);拉斐爾(Raphael,1483—1520),最受喜愛的藝術家,所繪製的聖母像(Madonnas)為世界瑰寶;米開朗基羅(74)(Michelangelo,1475—1564),以絕妙的壁畫而著稱,代表作為羅馬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的《最後的審判》;提香(Titian,1477—1576),(75) 威尼斯畫師,擅長肖像畫,他將同時代的許多著名人物活靈活現地保存了下來。
早期義大利畫家的選材主要源於基督教,繪畫作品代表了所有中世紀時期有關死亡、裁判、天堂和地獄的理念與想像,幾乎覆蓋了所有義大利教堂、宮殿和民房的牆壁。後期的藝術家受到了古典復興更大的影響,將異教同基督教的主題與思想自由地結合,從而能夠成為比其文藝復興運動中的前輩更為真實的代表,更重要的是導致了異教和基督教文化的調和與融合。
535. 古典復興對於教育和大眾文化的影響
古典復興革新了教育。在其影響之下,希臘和拉丁語言與文學的大學教授職位此時不僅在新學識激勵下的新大學,而且也在老大學設立起來。經院教學方法逐漸被所謂的古典教育制度取代,並一直主導各個學校和大學,直到現代科學研究的到來。
古典復興不僅賦予歐洲完美的文學典範,而且還有大量寶貴的知識。(辛辛那提大學)前任校長伍爾西(Wolsey)表示:「古文明中所蘊含的永恆價值對於這個世界來說不可或缺,也永遠不能或不願或缺。這些被帶入生命之流,並成為集所有時代的美與真於一身的文化發展的真正助力。」
(1) 這一衰落是西羅馬帝國瓦解之前文明沒落的延續。——《古代史》,第二版,第548條。
(2) 至於民族,現代的人類學家統稱其為「北歐人」。
(3) 新波斯帝國即薩珊王朝(224—651),也稱波斯第二帝國,是最後一個前伊斯蘭時期的波斯帝國,疆域涵蓋現今伊朗、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等國家和地區。——譯者注
(4) 本書中涉及的東部、西部、南方、北方,除特殊說明外,均指歐洲的各部分。——譯者注
(5) 墨洛溫王朝這一稱呼源自其族早期首領墨洛維。
(6) 沃登即為上文提到的奧丁,是其在古英語中的表述,北歐神話的主神,為眾神之王;托爾是雷神,相傳為奧丁之子。——譯者注
(7) 參見比德,《英吉利教會史》,第2章。尊者比德(Bede the Venerable,約673—735)是一位虔誠博學的諾森布里亞修道士,在其所有的著作中,有一本無價之寶名叫《英吉利教會史》。
(8) 斯堪地那維亞人、東斯拉夫人、匈牙利人皈依基督教的故事不在本部分的討論範圍內,會在後文講述。
(9) 《哥林多前書》,第7章,第32、33節。
(10) 《路加福音》,第14章,第26節。
(11) 《馬太福音》,第19章,第21節。
(12) 永恆之城是羅馬的別名,公元前一世紀羅馬詩人提布盧斯首次使用。羅馬也被稱為世界之都。——譯者注
(13) 彼得便士,是直接而非通過地方教區向羅馬天主教會進行的捐款,始於撒克遜時期的英格蘭,並迅速傳遍歐洲。1871年,時任教皇庇護九世正式確定其為教會世俗成員對羅馬教廷的一種經濟支持形式,近代教皇將其作為一種慈善形式。——譯者注
(14) 詳見第四十章。
(15) Iconochist一詞意思是「聖像破壞者」。
(16) 神裁法在所有的原始民族中都有應用,希伯來人也有採用神裁法的證據,見《民數記》,第5章,第11—31節以及《約書亞記》,第7章,第16—18節。大衛與哥利亞的搏鬥,就是對天國審判的一種申訴,具有司法決鬥的基本要素。以利亞對巴力先知的考驗中也有神裁法的存在。希臘人也是如此,例如,在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中,看守說道:「準備好拿起滾燙的鐵、走過熊熊的火吧。」
(17) 此處主要指通過義大利城市,尤其是威尼斯的連接,在幾乎整個中世紀時期都與君士坦丁堡保持著密切的政治和商業聯繫。
(18) 首任哈里發是穆罕默德的岳父艾布·伯克爾(632—634),其後分別是奧馬爾(634—644)、奧斯曼(644—655)和阿里(655—661),後三位均被刺身亡。阿里是最後一位所謂的正統哈里發。
(19) 歐洲從阿拉伯獲得科學知識的來源被如下詞彙所承載:鍊金術、酒精、蒸餾器、代數、鹼、年鑑、方位、化學、萬靈藥、天頂和天底。那些阿拉伯主要城市在多大程度成為中世紀世界的製造中心,通過這些地方給各種織物及其他物品起的名字便可窺其一斑:棉布一詞來自底格里斯河畔的摩蘇爾、錦緞來自大馬士革、紗布來自加沙。大馬士革和托雷多的刀片說明了阿拉伯冶金工人的熟練程度。
(20) 阿拉伯記數法中使用的零以外的數字,似乎都借用於印度。
(21) 摩爾王宮即阿爾汗布拉宮,又稱「紅宮」,建於1354—1391年,是阿拉伯式宮殿庭院建築的優秀代表,1984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譯者注
(22) 據說該王冠由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受難的一顆鐵釘融入鍛造而成。
(23) 查理率領他的得勝之師翻越庇里牛斯山回國,其後衛部隊在穿越龍塞斯瓦列斯峽谷時,被野蠻的山地居民加斯科尼人所阻截,在他返回救援之前已全軍覆沒。本事件的詳情未有官方記載,但很久以後,與英雄羅蘭的傳奇事跡聯繫起來,形成了法蘭西北部游吟詩人最喜歡的故事和詩歌主題(第508條)。
(24) 依此劃分之後,即為東法蘭克王國(843—962)、西法蘭克王國(843—987)和中法蘭克王國(843—855)。——譯者注
(25) 該誓詞是由路易和查理在《凡爾登條約》簽訂之前的公元842年所發的友誼與互信之誓言。該誓詞存有古日耳曼語和新羅曼語兩種文本。這為這些語言提供了最為古老的現存文本。
(26) 冰島成為了斯堪地那維亞世界的文學中心。冰島之於北歐種族就如希俄斯島之於早期希臘人。在這裡出現了一類吟唱詩人,或稱吟遊詩人,在採用書寫之前,他們通過口頭保存並傳播了北方民族的故事或傳說,即薩迦。到13世紀中葉,這些古老的神話詩歌和傳說被結集成《老埃達》或《詩體埃達》以及《新埃達》或《散文埃達》。這些北方民族的詩歌和傳說在北大西洋荒涼島嶼的冰雪之中保存於世,是現存早期日耳曼文學記錄中最令人矚目、也最為重要的部分,忠實地反映了北歐人的信仰、禮儀、習俗及海盜王的狂熱冒險精神。
(27) 阿爾弗雷德是唯一獲得「大帝」稱號的英格蘭君主。他之所以獲得這個榮耀,是他作為立法者和學術贊助人的貢獻。他所編纂的法典為英格蘭法律體系奠定了基礎。阿爾弗雷德還讓自己成為翻譯者來培育學識,這才有了英格蘭散文文學的發端。「無數卷散文書籍填滿了英格蘭的圖書館,」格林寫道,「始於阿爾弗雷德的譯著,加之他統治時期的編年史。」 此處提及的《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可能從阿爾弗雷德統治時期開始有計劃地編纂,詳細地按照時間記錄事件,一直持續到1154年。這本史書由不同地區的修道士保留,形成了早期英格蘭歷史方面最為寶貴的資源。
(28) 小塊采邑所有者不允許行使統治權中的某些重要職權。因此,估計10世紀時法蘭西有7萬采邑所有者,但其中只有一兩百人擁有「鑄幣、徵稅、立法、司法」的權力。——基欽,《法蘭西史》,第1卷,第191頁。
(29) 拉丁詞「homo」(人),衍生出「homage」(效忠)。
(30) 有一些自耕農,以及城鎮中大量的自由工匠、商人和居民,真正奴隸的數量很少,幾乎在10世紀末之前就消失了,要麼被解放,要麼被升到農奴的最低等級,這是邁向自由的進步。在著名的《末日審判書》(第432條)中記載,英格蘭只有約25000名奴隸。
(31) 諾曼人即將征服英格蘭之前先在義大利南部站穩了腳跟。他們在那裡建立了一個封建國家,這個國家最終囊括了西西里島。國家的第四位君主為羅伯特·圭斯卡德(卒於1085年),他將諾曼的名聲傳遍了地中海地區。這一諾曼國家最終成為了一個王國,一直延續至12世紀末的1194年。
(32) 賢人會議,意為「智者的會議」,是王國的高層會議。這個早期國民大會的遺留就是現在議會上議院的雛形。
(33) 因此有了「Curfew」(宵禁)這個詞,couvrir即cover(覆蓋),加上feu即fire(火)。
(34) 《哥林多前書》,第2章,第15節。
(35) 《耶利米書》,第1章,第10節。
(36) 聖職買賣指的是買賣教會的聖職,這一罪名來源於「行邪術的西門」想通過給彼得金錢以購買受聖靈的力量。參見《使徒行傳》,第8章,第9—24頁。
(37) 神職人員和修道士仍然保留了名義上的選舉權,但通常選舉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形式而已。典型案例詳見第459條。
(38) 此言部分參引《詩篇》,第45章,第7節,「你喜愛公義,恨惡罪惡。所以神就是你的神,用喜樂油膏你,勝過油膏你的同伴」。——譯者注
(39) 善堂騎士團,或稱聖約翰騎士團,因最初由耶路撒冷聖約翰醫院的修道士於約1130年建立而得名;而聖殿騎士團,因修士會的一座建築位於所羅門聖殿遺址附近或之上而得名。這兩個騎士團的目標都是照顧生病和受傷的十字軍戰士、款待基督教朝聖者、守衛聖地,一直為十字架而戰。善堂騎士團是修道士在其原有的修道誓約之外附加騎士誓約;而聖殿騎士團則是在騎士誓約的基礎上附加宗教誓約。因此,它們將不和諧的修道士理想與騎士理想結合在了一起。
(40)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由一位雄辯的修道士、克萊爾沃的聖伯納德鼓動發起,然而並未取得什麼重要的戰果。
(41) heretic、infidel、pagan這三個詞均表示不信仰基督教的異端人士,如不同時出現,則視上下文翻譯為「異端」或「異教徒」,但其實各有側重:heretic指信仰與基督教相對的異教信仰之人;infidel多指沒有宗教信仰之人;pagan則多指信仰世界主要宗教以外的宗教之人。——譯者注
(42) 風車主要在尼德蘭使用,用於將低洼之地的積水泵出,從而成為創造荷蘭的重要工具。
(43) 亨利·裕爾上校談到馬可·波羅的旅行及其作品的影響之時表示:「他的書最終給了地理研究的激勵,以及在地球東極豎起的燈塔,都有助於為匹敵共和國的偉大兒子……指明了目標。他的作品至少是將新世界拖到我們眼前的幸運鏈的一環。」——《〈馬可·波羅之書〉導讀》,第103頁。
(44) Begging Friars(乞食修會、乞食修士)一詞源自fratres / frères,意為brethren(兄弟)。
(45) 托缽修會沒有長期完全依賴「志願體系」作為支撐。他們開始更為自由地解釋自己的絕財誓言,並認為當他們把自己獲得的財產交到教皇手中時,就已經履行了自己的義務,而他們自己只是單純享有使用權。新的宗教組織逐漸進入了修會中最富有的行列。
(46) 詳見第458條,該筆款項業已拖欠。
(47) 教廷的「巴比倫之囚」導致的另一個災難性的後果就是造成了義大利對教廷的不滿,使得其與教廷之間公開決裂。從1378年起,對立雙方各自選舉一名教皇,一個在阿維尼翁,而另一個在羅馬。這是天主教會大分裂(1378—1417)的開端。一代人後,天主教世界才再次團結在一個屬靈領袖的統治之下。
(48) 此處「她」指代被引文字上文所描繪的「羅馬天主教」。——譯者注
(49) 散論《蘭克教皇史》。
(50) 該稱呼通常指代蒙古人種的北方分支,即芬蘭人、匈奴人、匈牙利人、蒙古人或韃靼人、突厥人等。這些民族中的一些已經通過同西部的白種人或者同東南部的中國人的民族融合進而發生了變化,但其語言仍能體現出他們之間的親族關係。
(51) 源自奧斯曼一世(Othman I,1288—1326),或Osman,該詞不僅源自Ottoman,還源自奧斯曼人最喜歡用在自己身上的Osmanlis。
(52) 加尼沙里軍團,奧斯曼蘇丹的禁衛軍、皇家衛隊,第一隻歐洲常備軍。又譯耶尼切里軍團、新軍、蘇丹親兵等。——譯者注
(53) 阿夫拉西亞普是波斯歷史傳說中的人物名字。
(54) 該詞源自古日耳曼語「hansa」,意為「同盟」或「聯盟」。
(55) 建造教堂的熱情在12和13世紀尤其高漲。首先採用的建築風格是以圓拱和穹頂為特徵的羅馬式;但在12世紀即將結束之時,此風格被以尖角的門拱、細長的尖頂和豐富的裝飾為特徵的哥德式建築所取代。
(56) 在英格蘭的郡縣鄉村地區,最先或幾乎最先形成了這一階層。然而在歐洲其他國家,直到晚些時候,農民階級才加入這一等級。
(57) 在英格蘭,城鎮首先被要求派代表參加議會是在1265年(第487條);法蘭西的第三等級代表同貴族和神職人員首次並肩而坐是在1302年(第505條);在阿拉貢和卡斯蒂利亞的城鎮代表允許參加議會分別在1133年和1162年;德意志的自由城鎮代表在定期會議中獲得席位是在亨利七世統治時期(1308—1313)。
(58) 教學專業化在教育史上有著重要意義。「中世紀時期的人們開始將人類知識作為一個分支」,康帕亞說,「因而為近代科學鋪平了道路,值得尊敬。」中世紀大學裡學院的數量並不固定,通常有四個:神學院、醫學院、法學院和人文學院或哲學院。文科課程包括現今的文理課程,為其進入其他三個專業課程的學習做準備,但大多數學生只是到此就打住了。
(59) 有些專家否認薩萊諾大學是大學,但它確實是大學,只是沒有長期保持獨立存在,成為1231年成立的那不勒斯大學的醫學系。
(60) 在上述情況中至少有兩例,推動力主要源於想要把現有的學校建設成為真正的大學並賦予其強大的特性的情況:一位是博學的法學家伊納留(1070—1138),給博洛尼亞大學帶來了最早的聲望;還有偉大的哲學家阿伯拉爾,在其推動下產生了後來的巴黎大學。非洲人康斯坦丁(卒於1087),與薩萊諾大學的早期歷史緊密相關,是一位傳奇人物。
(61) 在博洛尼亞大學,解剖學的學習最為先進,每名學生每年都會見習一次解剖。
(62) 教皇利奧十三世(1878—1903),本書修訂再版時間為1902年,此時該教皇仍在位。——譯者注
(63) 轉引自埃德曼,《哲學史》,第1卷。
(64) 近代演繹科學原理即弗朗西斯·培根提出的歸納法,是從觀察和實驗的事實材料出發,通過排除法來發現周圍現實的各種現象間的因果關係的一種推理方法。——譯者注
(65) 免役稅是在個人兵役減免時需要支付的金錢。
(66) 約翰的繼任者亨利三世也遵從本條款中關於稅賦的規定,直到《大憲章》簽署約100年後,只能通過議會向人民徵稅的大原則才得以完全建立。
(67) 雅各是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先祖。《聖經·創世記》中記載雅各為躲避其兄以掃的怒氣,前往哈蘭,途徑路斯一地,天色已暮,遂枕石而睡。他夢見天梯,上帝重申了與其祖先的誓約,將其所臥之地賜予他和他的後人。雅各醒來便立所枕之石為柱,獻祭於上帝,並命名此地為伯特利,意為上帝之屋。——譯者注
(68) 接下來的兩個重大事件是1347年英格蘭占領加來和1356年的普瓦捷戰役,後者對於法蘭西來說就是第二次克雷西戰役,此役之後,雙方於1360年簽訂了《布雷蒂尼和約》。
(69) 該條約為1420年簽訂的《特魯瓦條約》。
(70) 1381年,英格蘭農民揭竿而起,要求廢除農奴制,但起義被殘酷鎮壓了。
(71) Langue d』Oc(歐西坦語)和Langue d』Oil(奧依語)這兩個術語源自其各自使用「是」這個詞時的差異,在南部語言中為「oc」,而北部為「oil」。
(72) 這些史詩代表了西歐文明的三要素:日耳曼、凱爾特和古希臘-羅馬,而正是十字軍東征帶來了東部地區新鮮的故事和傳奇。
(73) 其他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傑作包括:位於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位於巴黎的羅浮宮,以及位於西班牙的埃斯科里亞爾建築群。
(74) 米開朗基羅既是畫家,又是建築師與雕塑家。他是唯一一位可以同古希臘的偉大雕塑家比肩的近代雕塑家。他迫使雕塑做出不習慣做的事情——使用繪畫的情感語言,即他通過高超的技藝,為大理石注入了本必以繪畫表達的思想與情感。
(75) 如果繼續列舉義大利的著名畫家,至少包括以下幾位:契馬布埃(約1240—1302)和喬托(1276—1337),為復興的先驅;弗拉·安傑利科(1387—1455),科雷喬(約1494—1534),丁托列托(1518—1594)以及委羅內塞(約1530—1588),都為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