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邁爾斯教授講世界歷史:世界通史(上)> 第四十一章 查理大帝與西部帝國復興

第四十一章 查理大帝與西部帝國復興

2024-10-08 17:50:00 作者: (美)菲利普·范·內斯·邁爾斯

  400.概述

  請記住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我們再次把注意力放回西方。在同盟者的幫助下,法蘭克人於圖爾戰役中擋住了薩拉森人的進攻,讓歐洲免於《古蘭經》的統治。加洛林王朝(第361條)第二位國王查理曼,或稱查理大帝。他的堂堂身影出現在此時的所有歷史事件當中;實際上,是他製造了這些事件,使其所處的時代成為了世界史的新紀元。

  401.查理大帝的戰爭

  查理在近半個世紀的漫長統治中,一直致力於開疆拓土,最後,帝國的版圖囊括了西歐的大部分地區。他發動了52次戰役,其中主要針對倫巴第人、薩拉森人和薩克森人。

  查理的第一次戰役是攻打倫巴第王國。該國國王狄西德里烏斯(Desiderius)正在困擾著教皇。查理曼將其領土攻占,並將這位不幸的國王關在了一個修道院裡,並將倫巴第王國著名的鐵王冠(22)戴在了自己的頭上。

  公元778年,查理集結兵力,對西班牙信奉伊斯蘭教的摩爾人發動聖戰。他越過庇里牛斯山,成功從穆斯林手中奪回了半島的整個東北角。這些為基督教世界奪回的土地成為了帝國的一部分,稱為「西班牙邊區」(Spanish March)。(23)

  但此時與查理交戰最多的還是異教徒薩克森人,他們是僅存的保留古老異教信仰的日耳曼部落。薩克森人不僅是在為自己的家園而戰,而且為自己的宗教信仰而戰;因為確立基督教的權威是查理企圖征服他們的目的之一。

  402.復興西部帝國(800)

  此時,一個看似很小的歷史瞬間,卻能極大地影響未來發展的蝴蝶效應值得注意。教皇利奧三世(Pope Leo III)呼籲查理幫助打擊羅馬內部的一個敵對派系,國王很快親自出現在教皇的都城,立即懲罰了教會和平的擾亂者。利奧三世感激涕零,對法蘭克國王作出的貢獻湧泉相報。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各種情況導致義大利人與君士坦丁堡皇帝之間的敵意越來越強烈。而就在此時,伊琳娜女皇(Empress Irene)為了自己登上皇位,廢黜了兒子君士坦丁六世,並刺瞎了他的雙眼。在義大利人看來,拜占庭王位出現了空缺,因為他們主張愷撒的皇冠不可以戴在女人頭上。在此情況下,教皇與其身邊的人自然而然地謀劃,將皇冠從異端、軟弱的希臘人頭上摘走,授予一位真正強大、正統、匹配的西部君王。

  此時,所有西部基督教的日耳曼人首領中,查理家族聲名顯赫,是年輕基督教同異教徒敵人英勇作戰的最強大的鬥士,推舉他一定毫無爭議。因此,公元800年,當查理在羅馬的聖彼得教堂參加聖誕節儀式時,教皇走近跪地的國王,把金冠戴在他的頭上,宣布他為「羅馬皇帝暨奧古斯都」(Emperor and Augustus,800)。

  教皇利奧三世此舉的意圖是想逆轉當年君士坦丁大帝遷都的行為,將皇庭從東部再轉回西部;但他真正實現的只是復興了西部帝國的皇帝世系,而這在324年前就被奧多亞塞給中止了(第335條)。

  西部帝國的復興是歐洲歷史上最為重大的事件之一。這賦予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與教廷所代表的普世教會的宗教理想相匹敵,並且打造了大部分中世紀歷史的「最偉大的政治理想」。

  403.統治者查理大帝

  查理大帝不能僅僅被視為一位武士,因為他最傑出的貢獻是作為立法者兼管理者來實現的,他卻始終如慈父般管理著帝國。他施政的特徵體現在了著名的《查理曼法令集》(Capitularies of Charles)中,其實這些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法律,而是涉及各種民事、宗教、公共、國內事務的法令、裁決與指示的彙編。其中有些是在定期會議期間收集整理的;而更大一部分則表達了查理以建議、意見或命令的形式將個人的觀點給予所需的首領或臣民。

  特別是在加冕為帝之後,查理對宗教事務的管理與對民事的管理一樣小心謹慎。他主持召集神職人員開宗教會議,在會上修訂教會教規,用慈愛的話語向修道院院長和主教們提出忠告、責備與勸誡。

  教育也是查理熱心關注的問題。只要繁忙的生活允許,他自己自始至終都是一位勤奮的學生。他從未停止學習,晚年還試圖學習寫作,但發現為時已晚。查理苦惱於周遭的極度無知,通過建立學校、由寺院的抄寫員通過謄寫增加和傳播書籍,不辭辛勞地教導世俗和宗教的臣民。查理從英格蘭請來當時最優秀的學者阿爾昆(Alcuin),並在他的幫助下組建了宮廷學校,皇子、朝臣以及皇帝自己都成了那裡的學生。

  404.查理大帝之死;他統治時期的成就

  查理在加冕稱帝僅14年後就去世了,時間為公元814年。研究中世紀的學者幾乎持有統一意見,認為查理大帝是從羅馬帝國的滅亡到15世紀之間最顯赫的人物。他的偉大正如其名,而他的名字則是一座屹立著的不朽豐碑,這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就是——查理曼。

  在查理大帝統治時期的眾多成就中,有以下兩個方面值得注意:

  第一,他為日耳曼做了愷撒大帝為高盧所做的事情,把這片野蠻之國帶進了文明的曙光之中,並將其打造成了新形成的羅馬-日耳曼世界的一部分。

  第二,查理將各種族的元素融為一體,構成他統治範圍內的多元社會。在他長期有力的統治時期,羅馬人和日耳曼人融合迅速。查理的確未能將龐大帝國中的各個種族團結起來形成一個永久的政治統一體,但卻在其中打造了後世永不斷裂的宗教、知識及社會紐帶。一言以蔽之,從此之後,便有了西部基督教世界。

  405.帝國分裂;《凡爾登條約》(843)

  查理大帝死後,其子虔誠者路易(Lewis the Pious,814—840)繼位。路易死後,激烈的爭奪在活著的諸王子之間再次爆發,無數人在殘酷的衝突中喪失了生命。最後,公元843年,他們簽訂了著名的《凡爾登條約》(Treaty of Verdun),將帝國瓜分:路易得到萊茵河以東的部分,即後來德意志的核心;查理得到羅納河(Rhone)及默茲河(Meuse)以西地區,後來成為法蘭西;而洛泰爾則保留了狹長的中間地帶,從北海到地中海縱跨歐洲,包括萊茵河下游的肥沃土地、羅納河谷及全部義大利,還繼承了皇帝的稱號。(24)

  這一條約非常著名,不僅因為它是歐洲國家中第一個大條約,而且作為分水嶺,在某種意義上催生了近代歐洲兩個偉大的國家——拉丁的法蘭西和日耳曼的德意志。就如著名的雙語《斯特拉斯堡誓詞》(25)(Oaths of Strasbourg)中所體現的那樣,生長於高盧,經過通俗拉丁語與日耳曼元素的結合,法蘭西語作為一門新的語言,成為羅曼語族的長子。

  公元962年,強有力的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Otto the Great)再次復興了帝國(已經有一代人未享有皇帝名號了),此時帝國稱為神聖羅馬帝國(Holy Roman Empire)。帝國的思想在後來的歷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詳見第四十五章)。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