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比倫的通天塔真的存在過嗎?
2024-10-08 17:18:53
作者: 趙越
古巴比倫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它曾有兩處讓人嘆為觀止、心馳神往的景觀:一處是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一處是古巴比倫通天塔。這兩個地方現在都已不復存在,只能在《聖經》和其他史料中看到隻言片語。因此,人們不禁會產生疑問,古巴比倫通天塔究竟是真的存在過,還是只是在書中出現的古老傳說。
古巴比倫通天塔也叫巴別塔,在希伯來語中,「巴別」是「變亂」的意思,並非一個含褒義的詞語。也有人將「變亂」一詞解釋為「巴比倫」,稱那座城叫「巴比倫城」,那座塔叫「巴比倫塔」。在古巴比倫語中,「巴別」或「巴比倫」都是「神之門」的意思。同一個「巴別」一個表示神聖的「神之門」,一個則表示含貶義的「變亂」,這著實有點讓人費解。但出現這種情況,也是有其原因的。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滅掉了猶太王國,拆毀了猶太人的聖城耶路撒冷,焚毀其神廟,將國王連同近萬名臣民擄掠到古巴比倫,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巴比倫之囚」。猶太人在巴比倫多半淪為奴隸,為尼布甲尼撒修建巴比倫城,直到70多年後被波斯的居魯士大帝所拯救。亡國之恨讓猶太人刻骨銘心,他們雖然不能在行動上做出什麼實質性的反抗,但可以用自己的思想表達憤怒。於是,古巴比倫人的「神之門」在猶太人眼裡充滿了罪惡,遭到了詛咒。
而《聖經》中關於巴別塔的傳說大概是這樣的:
上帝用來懲罰世人的大洪水過後,天上出現了第一道彩虹。上帝走過來說:「我把彩虹放在雲彩中,這就作為我與大地立約的記號,水就不再泛濫,不再毀壞一切有血肉的活物了。」此後,大地上的人都講一樣的語言,用一樣的口音。諾亞的子孫越來越多,便逐漸向東遷移。在示拿地(古巴比倫附近),他們看到了一片平原,便定居了下來。
一天,有人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怎麼知道以後不會再有諾亞時代的洪水將我們淹死,就像淹死我們祖先那樣?」「這有彩虹為證啊。」有人回答道,「當我們看到彩虹,就會想起上帝的諾言,他說永遠不會再用洪水毀滅世界。」「但是沒有理由要把我們的將來以及我們子孫的前途寄托在彩虹上呀。」另一個人爭辯說,「我們應該做點什麼,以免洪水再發生!」於是,他們彼此商量說:「來吧,我們要做磚,把磚燒透了。」於是他們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他們又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大地上。」
由於大家語言相通,同心協力,建成的古巴比倫城繁華而美麗,高塔直插雲霄,欲與天公試比高。
此舉驚動了上帝!
上帝發現自己的誓言受到了懷疑,便決心懲罰這些忘記約定的人們,就像懲罰偷吃了禁果的夏娃一樣。
請記住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他看到人們這樣齊心協力,統一強大,心想:如果人類真的修成宏偉的通天塔,那以後還有什麼事幹不成呢?一定得想辦法阻止他們。
於是,他悄悄地離開天國來到人間,改變並攪亂了人類的語言,使他們因為語言不通而分散在各處,而那座塔也半途而廢了。
帶有神話色彩的古巴比倫通天塔最終沒有建成。
但後來備受稱讚的「巴別塔」,按照歷史記載,是真實存在過的。它一般指那波帕拉沙爾父子修建而成的那一座。尼布甲尼撒二世之父那波帕拉沙爾建立了新巴比倫王國後,開始重建巴別塔,他在銘文中寫道:「巴比倫塔年久失修,因此馬爾杜克命我重建。他要我把塔基牢固地建在地界的胸膛上,而尖頂要直插雲霄。」馬爾杜克是古巴比倫城的主神,以神的名義修建此塔十分的名正言順。
這座塔建成後,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公元前460年,在塔建成150年後,古希臘著名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遊覽古巴比倫城時,對這座已經受損的塔仍是讚嘆不已。根據他的記載,通天塔建在許多層巨大的高台上,這些高台共有8層,愈高愈小,最上面的高台上建有馬爾杜克神廟。牆的外沿建有螺旋形的階梯,可以繞塔而上,直達塔頂;塔梯的中腰設有座位,可供歇息。據19世紀的考古學家科爾德維實際的測量和推算,巴別塔的塔基邊長約為96米,塔和廟的總高度也在96米左右。巴別塔是當時巴比倫國內最高的建築,在國內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它,人們稱它「通天塔」。
在古巴比倫人看來,巴比倫王的王位是馬爾杜克授予的,祭司是馬爾杜克的僕人,巴比倫的人民需要得到他的庇護。為了取悅馬爾杜克,巴比倫人將巴別塔作為禮物獻給了他。在巴別塔里,每年會定期舉行大規模的祭祀活動,全國各地的人都要趕來朝拜。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載,塔的上下各有一座馬爾杜克神廟,分別稱上廟和下廟。下廟供有神像。上廟位於塔頂,裡面沒有神像,但金碧輝煌,由深藍色的琉璃磚製成並飾以黃金。古巴比倫人按照世俗生活的理想來侍奉他們的主神。大殿內只有一張「鋪設十分豪華」的大床,床邊有一張飾金的桌子。(美索不達米亞的貴族跟古希臘羅馬的貴族一樣,也是躺著進食。)廟裡只住著一位專門挑選出來陪馬爾杜克尋歡作樂的年輕貌美女子。祭司們使人們相信,他們的神會不時地來到廟裡並躺在這張床上休息。只有國王和祭司們才能進入神殿,為馬爾杜克服務,並聽取他的教誨。據希羅多德記載,神像和附屬物品一共用去800塔蘭同的黃金(約合現在的2400萬美元)。
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認為,巴別塔除了奉祀神明外,還有另外兩個用途。其一是尼布加尼撒二世以神的莊嚴來顯示個人的權威,以求永垂不朽;其二是討好祭司們,讓他們幫助自己控制城邦人民的思想。當時美索不達米亞對神明比較崇拜,祭司階層不僅在意識形態上影響著人民,而且掌握著大量土地和財富,拉攏他們十分有必要。
希臘的歷史學家還認為,巴別塔還是一個天象觀測台。新巴比倫人篤信占星術,他們認為一顆星辰就代表一個神明,他們的主神馬爾杜克就是木星。希羅多德認為巴別塔中的祭司們躺在床上,除了侍奉主神馬爾杜克外,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觀測星辰。人類早期的天文學知識直接產生於宗教和巫術中,而掌握這些知識的多是祭司階層。古巴比倫人取得了當時世界上最傑出的天文學成就,這座塔似乎功不可沒。可惜的是,因為巴比倫人的反抗,這座塔連同古巴比倫城都被波斯的薛西斯一世給徹底毀掉了。
神話傳說雖不可信,但根據歷史資料的記載,巴別塔應該是真實存在過的。雖然它已不復存在,但它卻反映了當時巴比倫人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作為一個神話和歷史遺蹟,確實應該長久地為後人所景仰和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