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軍事裡的中國史> 《姜子牙》的背後:武王伐紂真沒那麼簡單

《姜子牙》的背後:武王伐紂真沒那麼簡單

2024-10-08 17:00:28 作者: 冷兵器研究所

  繼《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後,動畫電影《姜子牙》上映後同樣收穫了很高的票房與反響,但與其精良的製作相比,頭重腳輕的故事劇情則招致了很大爭議,其中,電影對於武王伐紂的正義性提出質疑,而這種質疑其實從古至今都很普遍。那麼,商周易代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其實,我們從《封神演義》中就能感受到作者許仲琳的懷疑。在他筆下,助商的截教固然有很多人殘忍濫殺,不是善類,但助周的闡教也道貌岸然令人噁心。書中對於紂王的描寫充滿了千年來的模式化抹黑,對於周文王、周武王的套路化吹捧,則不由得讓人懷疑根本是反諷。由於那個時代離我們太過久遠,當時真相究竟如何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但我們仍然能憑藉一些吉光片羽拼湊出歷史的圖像。事實上,很多人自以為了解的真相,其實只是第一層。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第一層真相就是紂王不是昏君。其實在《論語》當中,子貢就說過:「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顯然,紂王殘暴得無以復加的形象,是西周以來一代代渲染醜化的結果。甚至連毛澤東也曾評價說:「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第一層並不需要太多辨析,而第二層真相則是:紂非昏君,但大商當滅。

  歷史上,商朝沒有明確的疆域邊界,而是通過輻射其霸權來統治,其都城也數次遷移。願意接受商庇護的邦國,就是「商聯邦」的一員。晚商政治發展開始成熟,商王世襲朝嫡子化發展,祭祀階層和貴族開始從政治上被排擠,小臣開始崛起,這是商亡過程中與周勾結者甚多的原因。

  先商的強權是建立在征伐諸夷的基礎上。春秋的攘夷概念,其實在商代就已經有雛形了。商朝的王權之強大,在於與蠻族鬥爭,捍衛文明,因此得到各邦尊奉。

  《易經》說:「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結合甲骨文,這是指商王武丁、婦好夫婦攻打河套一帶的蠻族鬼方的戰爭。鬼方當中甚至有一些白種人群落,在商朝遺址中經常能找到白種人被獻祭的骨骸。

  然而這絕不是說商王的直屬領地能夠延伸到河套那麼遙遠的地區。商王是為了保護邊境上的邦國而發兵征討侵犯華夏民族的鬼方、土方等蠻族,承擔天下共主的義務,捍衛華夏文明。其行軍路上,所有邦國都需要提供糧食物資補給。而到了晚商,其用兵方向注重於東南而偏廢西北,實質上則是商國力衰退的明證。由於貴族祭祀階層占有越來越多的土地人口,商中央對於出兵支援周邊邦國漸漸力不從心。而東夷人口不斷增加,既形成了對商王畿的威脅,也使得商王能夠通過征討東夷獲得奴隸,改善財政,紂王的東征戰略只是繼承父親帝乙的既定國策。

  由於商不再有能力出兵抵禦西北方向的蠻族,邊境的小邦不得不逐漸抱團,形成周這樣的區域性強權。在帝乙時代周就曾經起兵反商,商不能平定,只能議和告終,甚至學界有帝乙與周人和親的觀點。《易經》中有「帝乙歸妹」的記載,亦即帝乙把女兒嫁了出去,「妹」指少女,並非兄妹之「妹」。顧頡剛將之與《詩經·大明》中描寫的周文王姬昌成婚之事聯繫起來,認為帝乙將女兒嫁給了姬昌,從而使商周聯姻。

  不過,也有學者對此提出了質疑,認為兩者無關。《史記》就說「帝乙立,殷益衰」,而紂王才具有限,改革也並不能挽救帝國的頹勢。面對新生的周,衰朽的商被取而代之是順天應人的事情。

  到這裡,有人會覺得紂王無辜,大商無罪,值得同情。那讓我們進入真相的第三層,回去觀看那個血腥的時代。

  河南鄭州二里岡及其附近的遺址中,很多房基下面都發現有奴隸的屍骨,尤以小孩居多。1955年在第五文物區,發現171號坑內的奴隸雙手反綁,手指、手臂和腳趾全部被砍掉,殘忍至極。

  商代人殉之風極盛,不僅遠遠超過他們為了捍衛文明而擊敗的那些野蠻民族,在世界範圍內可能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讓奴隸殉葬時,往往斬首、斷其手足,令其屈曲而埋,也有活埋的。貴族死後陪葬車馬,經常拿車夫一起陪葬。那是一個足以令人嚇出一身冷汗的時代,對奴隸而言可以稱作人間地獄。固然,很多奴隸來自被討伐擊敗的蠻夷部族,但也有很多源於商聯邦內部的內戰,甚至因債務、犯罪等原因導致的平民淪為奴隸。這樣看來,大商亡得實在不冤。

  我們就此進入更加可怕的第四層真相。《牧誓》中說:「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昏棄厥肆祀,弗答;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俾暴虐於百姓,以奸宄於商邑。今予發,惟恭行天之罰。」紂王的罪過竟然包括「昏棄厥肆祀」,也就是不認真殺人祭祀祖先!武王光伐紂就祭祀了幾百人,包括他親自動手的。戰爭勝利後更是祭祀了很多次,「乃夾於南門用俘,皆施佩衣衣,先馘入」「武王在祀……乃以先馘,燎於周廟」,一次就用鼎煮上百人。

  當然,我們也不宜溢美紂王善待奴隸,畢竟武王伐紂一次性解放了數以萬計的奴隸,遠多於被他殺害的數量。事實上商後期祭祀衰退是國力削弱的結果,在紂王的祖父文丁、父親帝乙時代殺人祭神就大為減少了,征伐所得的奴隸作為勞動力,而變得較以前更受重視。奴隸社會實在是個人命賤如草的時代。屠殺奴隸在自命代表正義的周王眼裡,竟然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在那個時代的價值觀中,奴隸本身就沒有基本的生命權。

  最後,讓我們在感嘆中進入第五層真相吧!周武王伐紂時聲討紂王不認真祭祀,但由於戰爭需求,他也不得不解放了大量商王擁有的奴隸。商末期對於勞動力的重視意識終究在周朝延續下來,隨著周公旦作周禮,人祭人殉在周朝快速減少,歷史向著文明的方向走去。到了春秋時代,秦穆公死後實行人殉導致賢士紛紛遠離秦國。

  而曾經禍害了商朝又投奔周朝的舊貴族祭祀階層們,在周成王時代的三監之亂中也遭受了巨大打擊,削弱這一階層正是周朝得以享受百餘年強盛的基礎。然而或許是由於生產力發展使得貴族階層擴張變得更容易的原因,周的貴族階層膨脹速度遠快於商代。到了西周末期,周厲王也像紂王一樣力圖改革,卻因失敗而蒙受污名,歷史正是這樣循環下去的。

  我們再來談一談姜子牙。姜子牙名姜尚,出身東夷,曾經在紂王的宮廷中為官,後來代表東夷中的一些部族與周結盟,姜尚的女兒邑姜嫁給周武王成為王后,生下了晉國的開國君主唐叔虞。令人驚訝的是,滅商之後,更多東夷部族站在了商殘餘勢力一邊反對周朝。周公旦平定三監之亂後就發動二次東征,平定了許多東夷部族。而姜尚則從武王時代開始就在東夷地區獲得了更多領地,成為齊國先祖,齊國成為周王朝插入東夷地區的一根強力楔子,並在討伐東夷各部的過程中繼續發展壯大,最終成為東周強國。

  很顯然,東夷各部並非鐵板一塊,且在晚商幾代君主的討伐中進一步被分化,形成親商派系。姜尚無疑是出身親商派系才可能被紂王所任用,其選擇助周僅能代表少數幾個東夷部族的立場轉變。

  那麼,應當如何客觀評價紂王這個亡國之君呢?

  固然,寵信妲己只是商朝歷代女性干政的傳統(參考武丁與婦好),嗜酒、喜好奢華也是商朝歷代的作風。但紂王的作為也不宜高估,因為他的很多改革舉措在其祖父與父親時代就已經開始。商朝末期,雖然殘忍的殺人祭神減少,但似乎也丟掉了祖先的尚武風氣,商王親征越來越少。紂王雖然有勇武之名,但可能極少甚至從未親自征討過外敵,難以通過強大的軍功提高威懾力,最後困死朝歌。顯然,比起另一位亡國之君夫差,紂王能力差得太遠了。他沒能力解決商朝末年的危局,反而讓國內矛盾在他的統治下越發激化,亡國也就絲毫不奇怪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