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改革先驅,吳起比商鞅差在哪兒
2024-10-08 16:59:02
作者: 冷兵器研究所
大秦的一統天下,始自商鞅變法。而在商鞅之前,楚國也曾有過吳起變法。那為什麼吳起變法就人亡政息,而商鞅變法最後卻能幫助秦國統一天下呢?
戰國初期,秦、楚共同的敵人晉國被韓、趙、魏瓜分,史稱「三家分晉」。不久之後,魏國率先進行變法,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而此時的秦國和楚國正深陷內憂外患之中。秦國在陰晉之戰中賠光了秦穆公以來的家底,楚國則是在春秋末開始實行了封君制,結果反而導致了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因此,秦楚兩國若想改變內憂外患的局面,就必須效法魏國,實行變法。這就有了吳起在楚國的變法,以及秦國在商鞅入秦前的變法。
吳起在楚國變法之前,曾經在魏國待了很長的時間。他在魏國時曾協同李悝等輔佐文侯改革,使魏國成為戰國前期頭等的強國。擔任西河守後,吳起即著手整頓吏治,選拔和重用廉潔奉公的人才,隨後開始訓練軍隊,為保衛西河建立了一支精銳的「魏武卒」。由於西河兵精糧足,陰晉之戰打得秦國不敢向東擴張勢力。來到楚國以後,吳起曾直接輔佐楚悼王從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史記·吳起列傳》記載:「楚悼王素聞吳起賢,至則相楚。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鬥之士。要在強兵,破馳說之言縱橫者。」
這句話中,「明法審令」,廢除世卿世祿,就是指加強楚國的封建集權統治。吳起為悼王制定了一套政治法令,並向全國頒布,使貴族、平民百姓盡皆知曉,而後強制推行貫徹。法令規定分封的貴族只要傳了三代的,一律收回他們的封爵和俸祿,並廢除王室、公族的譜籍,取消其世卿世祿的世襲特權;把他們遷到地廣人稀的邊遠地區開墾荒地,撤銷其官爵,沒收其封地。「捐不急之官」就是指實行精簡,整理財政,繁榮和發展楚國的封建經濟。「要在強兵」指組建一支能征善戰的常備軍。這支軍隊經治理,要成為一支比起「魏武卒」毫不遜色的勁旅。吳起的變法使得楚國很快重新強盛了起來,不僅王權統治得到加強,社會經濟有所發展,楚軍的戰鬥力也大大提高,楚國一度成為戰國前期僅次於魏國的又一軍事強國。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吳起遂從前線返回。此時楚國的舊貴族乘機糾集勢力,並暗調封國的私卒潛入都城,包圍王宮,發動叛亂,並以亂箭射死吳起。由於吳起臨死前趴在楚悼王屍體上,所以繼任的楚肅王把朝著吳起和楚悼王屍體射箭的貴族以「造反」的名義或處死或流放或削位,從這方面講,吳起變法還是給楚國加強王權起了一定作用。
根據《史記·六國年表》記載,秦簡公七年(前408年)實行了「初租禾」。初租禾其實就是類似井田制的土改。由此可知,秦國在很早就開始實施了土地改革。初租禾實行24年之後獻公即位,隨後又開始了一連串的改革:
一、廢除殉葬。《史記·秦本紀》:「獻公元年(前384年),止從死。」廢除「從死」這一落後的制度,不僅是獻公掌國後,更是秦國歷代更改的第一項宗法制度。人祭、人殉這樣的制度自古以來就有,這種違背「傳統」的制度,居然在秦國被廢除了。對這種違反人性的貴族葬製做出否定,此舉對於秦獻公爭取民心也將起到相當大的作用;同時這也體現出秦國的王權是非常牢固的,因為秦國貴族居然沒人出來反對。
二、遷都櫟陽(劉邦後來還在這裡修了宮殿)。《史記·秦本紀》記載:「獻公二年(前383年),城櫟陽。」櫟陽地處肥沃的渭北平原東部,石川河繞城北和城東後南流,這一帶當時農業資源豐富,可屯多處良田。《史記·貨殖列傳》評價棟陽說:「北卻戎翟,東通三晉。」櫟陽無疑成為秦國東進的前沿基地。
三、改革經濟。《史記·秦始皇本紀》後附《秦紀》記載:「獻公七年(前378年),初行為市。」這表明當時秦國社會穩定後經濟獲得發展,商品交換開始活躍,將此舉同《史記·六國年表》所載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年)「初行錢」一事聯繫起來看,秦國經濟正是從戰國中期這個時候開始迅速走向繁榮的。
四、改革人口戶籍。《史記·秦始皇本紀》後附《秦紀》記載:「獻公十年(前375年),為戶籍相伍」,徵調兵丁,安排徭役。這項舉措和之前簡公時的初租禾,以及之後孝公時的「制轅田,開葉陌」前後呼應,是秦國完成由村社制向自耕農制轉化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是秦國社會制度大變革的重要內容之一。
秦國在開始變法之後,於獻公十九年(前366年)開始了東進,這年秦軍敗韓魏聯軍於魏地宅陽。獻公二十一年(前364年),伐魏,與救魏的趙軍戰於石門,斬首六萬,周天子派使者赴秦賀獻公。二十三年(前362年),伐魏,戰於少梁,獲勝,俘虜了率兵的魏國太子,並攻占了龐邑。此外,《後漢書·西羌傳》還記載此時的秦國「兵臨謂首,滅狄源戎」。
到了秦獻公二十四年,獻公卒,孝公即位。秦孝公元年(前361年),商鞅剛好30歲,這年,孝公頒布招賢令,隨後商鞅入秦。終於,秦國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變法。
秦國變法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商鞅是在秦簡公、秦獻公變法的基礎上對秦法再次「改良」,而且秦貴族勢力難以構成對王權的威脅,像晉國的三家分晉、齊國的田氏代姜,在秦國絕對不會發生。相較而言,吳起在楚國的變法更多的是推倒一切、重新再來的「變革」,而吳起死後,「變革」就半途而廢,秦楚兩國的差距其實從這個時候就拉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