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加減法
2024-10-08 15:01:00
作者: 金文
千萬別讓自己的工作變成孫悟空的頭,砍掉一個長出兩個,越砍越多,越長越多。
這是一個忙碌的社會,每個人都像走馬燈一般,和工作奮戰,和時間奮戰,以至於連停下來思考一下的空間都沒有。「我很忙」這是我們平時最常說到或聽到的一句話。是的,因為工作做不完,因為想做的事太多,所以我們就心急火燎地、匆匆忙忙地做每一件事。
但問題是,我們的「心急火燎」、我們的「匆匆忙忙」是有用功嗎?能帶來我們想要的更快、更好的成果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樣會使我們陷入工作越做越多的加法邏輯。
事例一
有位市場營銷部經理曾經犯過這樣一個錯誤。由於時間比較緊,他在審核GG公司回傳的最終樣稿時不仔細,對於GG中提供的服務部電話號碼錯誤沒有及時更正。GG播出了,錯誤也隨之浮出了水面。
錯誤雖小,但影響極大,如果不採取補救措施,將會完全阻隔顧客跟公司的交流溝通,甚至還會給顧客留下不負責、不真誠等極其惡劣的負面印象。
本章節來源於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
發現問題之後,這位經理忙作一團,一邊打電話給GG公司,讓其暫停GG的播放,一邊安排手下人員前往GG公司監督錯誤的改正,同時還要寫報告向上級領導檢討自己的失職……他忙了大半天才把這件事搞定,又不得不加班來彌補被耽誤的工作。
事例二
一位經理交代秘書寄出兩封問候函,分別給公司正在洽談中的兩位合作夥伴。因為這兩家公司是相同性質的,所以經理決定通過寄問候函來加深對對方的了解,以做出最後的取捨。
很不幸,秘書太忙了,每天堆積如山的工作使得她無法小心謹慎地做好每一件事,結果,她把兩封信裝反了。這件事的後果可想而知,當兩家公司負責人知道那位經理腳踏兩條船後,在進行合作評估時,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放棄此次合作。
為了做出對錯誤的彌補,那位可憐的秘書接連一星期不間斷地給兩家公司負責人打電話解釋、說明。但任憑秘書如何費盡心機、死纏爛打,對方始終沒有表示明確的合作意向。
在正常情況下,工作應該是處于越做越少的減法邏輯中,做完一件,少一件(排除在工作進行過程中產生的新任務)。比如,你有三件工作,那麼做完一件,就剩兩件;做完兩件,就只剩下一件……
可是,大多數像走馬燈一般的工作者,往往是每做完一件事,因為錯誤,又多出兩件需要處理的事;或者是解決了舊問題,又產生了新故障,在一團忙亂中又造成了新的工作錯誤,惡性循環的死結越纏越緊。他們的工作就像孫悟空的頭一樣,砍掉一個長出兩個,越砍越多,越長越多。
此刻,他們已經偏離了工作的正軌,進入了工作越做越多的加法邏輯中。結果是輕則自己不得不手忙腳亂地改錯,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重則返工檢討,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或形象損失。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這是我在參加工作之後不久,一位領導告訴我的一句話。同時,它也是上述兩個案例帶給我們的啟發。後來我又發現,「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是著名管理學家克勞士比「零缺陷」理論的精髓之一。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是最快捷、最划算的工作之道。如果第一次沒做好,浪費了做事情的時間不說,還要花費時間返工。同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也是使我們的工作進入良性的減法邏輯的有效方式。否則,我們的工作就會進入惡性的加法循環——做完一件多兩件。
所以,盲目的忙亂毫無價值,必須終止。再忙,也要在必要的時候停下來思考一下,用腦子使巧勁解決問題,而不盲目地拼體力交差。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把該做的工作做到位,這正是解決「忙症」的要訣。
你還忙嗎?當然忙!但希望是忙著創造價值,而不是忙著製造錯誤或改正錯誤。只要在工作完工之前想一想出錯後帶給自己和公司的麻煩,想一想出錯後造成的損失,就應該能夠理解「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這句話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