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一步,滾動人生的雪球
2024-10-08 15:00:16
作者: 金文
人生的雪球是滾大了還是融化了,往往取決於一個人是否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多走了一步。
我們的行為能給公司帶來什麼價值?是不是把任務完成了就創造了價值?在開始每一件任務的行動之前,我們都別忘記思考一下,上級下達這個任務的最終目的是什麼?這個目的又能為公司帶來什麼樣的價值?然後,瞄準目的、抱著對價值負責的態度去執行。
本章節來源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講到這裡,我突然想起曾在網上看到過的一個關於俄羅斯人種樹的諷刺性故事:
三個俄羅斯人奉命執行種樹的任務,其中一個人負責挖坑,一個人負責放樹苗,還有一個人負責填土。
有一天,只有兩個人到場,但這並沒有對他們的工作產生絲毫的影響。
只見他們一前一後照常工作,前面那個人拿著鐵鍬挖坑,後面那個人依然有條不紊地用鐵鍬往坑裡填滿土,就這樣幹了好長時間。
一個在路邊休息的過路人很是奇怪,於是走過去問他們在幹什麼。後面那個人回答說:「我們在執行種樹的任務啊。本來是三個人的,但負責放樹苗的人生病請假了……」
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可笑的情況,就是因為栽樹的人走入了任務的陷阱。
所謂任務的陷阱,就是指表面化地、死板地執行上級的指令和既定的程序,而不明白任務背後應有的價值。
像俄羅斯人種樹那樣的極端情況可能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會出現,但在實際工作中,也不乏這樣一類人:他們工作很努力、很敬業,可是結果總不能令人特別滿意。
愛若和布若差不多同時受僱於一家超市,開始時大家都一樣,從最底層干起。可不久,愛若受到總經理的青睞,一再被提升,從領班直到部門經理。布若卻像被人遺忘了一般,還在最底層混。終於有一天,布若忍無可忍,向總經理提出辭職,並痛斥總經理用人不公平。
總經理耐心地聽著。他了解這個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少了點什麼。缺什麼呢?他忽然有了主意。
「布若先生,」總經理說,「請您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麼可買的。」
布若很快回來,說,剛才集市上只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一車大約有多少袋?多少斤?」總經理問。布若又跑去,回來說有十袋。「價格多少?」布若再次跑到集市上。
總經理望著跑得氣喘吁吁的布若說:「請休息一會兒吧。你可以看看愛若是怎麼做的。」說完叫來愛若。
愛若很快從集市回來了,匯報說,到現在為止只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有十袋,價格適中,質量很好,並且帶回了幾個讓經理看。他又說,這個農民過一會兒還將弄幾筐西紅柿來賣,價格還算公道,可以進一些貨。考慮到總經理可能會要,他不僅帶回了幾個西紅柿作樣品,還把那個農民也帶來了,正在外面等回話呢。
總經理看了一眼紅了臉的布若,說:「請他進來。」
愛若由於比布若多想了幾步,於是在工作上取得了成功。布若就是一個典型的墮入任務陷阱的人。上級命令他做什麼,他會盡心盡力地去做。至於能否給公司帶來價值,他就不知道了。但愛若不一樣,他知道經理的最終目的是為超市購入物美價廉的新鮮蔬菜,這才是此次任務的真正價值。而「到集市上去」只是實現這個價值的一個環節而已。
人生的雪球是滾大了還是融化了,往往取決於一個人是否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多走了一步。
人與人的差距可能初始時只有那麼一點點,但日積月累就會越拉越大。所以,我們要善於觀察、學習和思考,發現差距及時總結,方能迎頭趕上。如果僅僅一味苦幹奮鬥,埋頭拉車而不抬頭看路,那結果常常是原地踏步,明天仍舊重複昨天和今天的故事。一個人如果現在不活在未來,未來就會活在過去。
能否明白任務背後的價值、走出任務的陷阱就是布若和愛若的最大差別所在,這同時也是員工能否獲得老闆賞識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