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沒有爸爸/媽媽?」

2024-10-08 14:43:30 作者: 寧十一

  單親父母在與孩子相依為命的生活中,需要面臨的往往不只是經濟的窘迫和外界的有色眼光,還要面臨孩子提出的「為什麼我沒有爸爸」「為什么小朋友都有媽媽,而我沒有」等令人心酸的問題。而當孩子問起這個問題時,單親家長的回答相當重要。

  8歲的小偉從小跟著媽媽長大,他從沒見過自己的爸爸。每當看到別的小朋友和爸爸一起打球、玩遊戲,他就非常落寞。

  開始,他會纏著媽媽問「我為什麼沒有爸爸」「我的爸爸去了哪裡」之類的問題,媽媽不是沉默,就是用「你爸爸在外地工作」「你爸爸走了」之類的話敷衍,或者乾脆說:「你還小,等你長大了自然就懂了。」如果小偉繼續深究爸爸在哪個城市工作,或者去了哪裡,媽媽就會轉移話題,不肯多說。

  

  久而久之,小偉默認了「爸爸不要自己」的事實,他開始恨爸爸,性格變得孤僻、自卑。

  很多夫妻要離婚了,總擔心孩子還小,告訴孩子會對他造成傷害,就使出渾身解數編造各種謊言騙孩子。事實上,孩子的內心很敏感,即便你不告訴他實話,他也會通過觀察而得出自己的結論。所以,最好選擇一個孩子情緒平和、雙方都在場的時候,大大方方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要分開了。也許孩子因為年齡的問題聽不懂,但總好過刻意隱瞞和欺騙。

  不要用「等你長大了就懂了」的話逃避正面回應,你可以回答:「雖然爸爸搬出去住了,但他還和以前一樣愛你。你什麼時候想見爸爸都可以,如果你想去爸爸那住一陣子,媽媽也不反對,因為爸爸永遠都是你的爸爸。」這樣才能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雖然分開了,但還會像以前一樣愛自己。

  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都不要敷衍和逃避。你的敷衍和逃避,只會讓孩子處於分離和焦慮的狀態,變得非常沒有安全感,進而對父母失去信任。因為你的逃避,孩子在未來處理人際關係時也會選擇逃避,表現得沒有信心。如果是離異家庭,請你明確告訴孩子,每個孩子都有爸爸媽媽,只是你的爸爸媽媽沒有住在一起。

  晶晶3歲了,媽媽把她送到了家附近的幼兒園。開始,晶晶每天上幼兒園都開開心心的。過了沒幾天,她放學時明顯有點情緒低落。

  媽媽問她怎麼了,她猶豫了一下問:「媽媽,為什麼我沒有爸爸?」

  原來,放學的時候,她看到有的小朋友是媽媽來接,有的小朋友是爸爸來接,她很困惑自己的爸爸在哪裡。

  由於離婚的時候晶晶還不到1歲,媽媽一個人也把她照顧得很好,從來沒有考慮她會問起爸爸的事。如今,孩子既然問了,就要積極面對。

  媽媽梳理了一下情緒,裝作若無其事地說:「晶晶觀察得真仔細,我們晶晶真是長大了,懂事了。誰說我們晶晶沒有爸爸呢,晶晶肯定有爸爸啊,只不過不和我們一起生活。」

  「哦,那他和誰一起生活呢?」

  「現在他有了新的家庭,但他非常愛晶晶,有空的時候,他就會來看我們的。」

  得到媽媽肯定的答覆,晶晶露出了笑容。媽媽趕緊轉移話題,討論晚上想吃什麼,然後和她手牽手一起回家了。

  一般來說,小點的孩子往往是注意到了自己與別的小朋友不同,才提出疑問。單親爸媽要讓孩子明白,家庭的模式不止有一種。如果身邊也有單親家庭,就可以舉例對孩子說:「你看,某某的爸爸也沒和他們住一起,對不對?每個家庭都是不一樣的,不管爸爸媽媽是不是住在一起,他們都非常愛自己的小孩。」

  也許大一點的孩子還會繼續深究「那你們為什麼離婚」。你可以回答:「我們在一起總是吵架,後來想想還是分開比較好,要不每天吵架好可怕啊。你也不想聽到爸爸媽媽老吵架對不對?」或者說:「爸爸媽媽感情出現了一些問題,也努力想繼續在一起,但還是失敗了。強行在一起只會吵個不停,那樣對你更不好。所以我們決定離婚了,但爸爸媽媽還像以前一樣愛你。」

  如果孩子繼續問,「為什么爸爸(或媽媽)都不來看我?」你不妨幽上一默,「我也不清楚耶!也許他被派到國外工作,又沒長翅膀,不能說飛就飛啊」,並跟孩子聳聳肩。你越幽默,孩子越容易釋懷!如果孩子流露出難過的神情,你可以說:「你先把對爸爸的愛存到手機里,等他出現了再給他。現在手機內存大,能存很多愛。」面對悲傷,教孩子笑著面對,才能避免悲傷鬱結於心。

  另外,年齡比較小的孩子會誤認為離婚後就再也見不到其中一方了,會非常難過悲傷,沒有安全感。所以,要明確告訴孩子,離婚後會有哪些變化和不變。比如,爸爸要搬出去住,或者說媽媽要搬出去住,搬去哪裡住,孩子跟誰住,以及跟不在一起生活的爸爸或者媽媽多久見一次面,會待多久,告訴孩子需要面對的變化,他就不會感到沒有安全感。

  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講講不變的是什麼,比如:「我雖然跟你爸爸離婚了,但你跟他的關係沒有變,他永遠是愛你的爸爸。」對孩子強調孩子跟爸爸或媽媽的親子關係沒有變化,爸爸媽媽愛孩子的心沒有變化,這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孩子的負面情緒。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