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心中有大愛,孩子胸中亦會有曠世豪情
2024-10-08 14:41:38
作者: 寧十一
學校組織學生觀看貧困山區的生活紀錄片,並倡導學生自願為那裡的孩子捐錢捐物,回家後孩子們把事情告訴了父母。其中一位父親斥責孩子說:「他們日子過得苦,我們過得就容易嗎?他們不缺胳膊不少腿的,用不著你操心,管好你自己就行了。」
父親給孩子灌輸這種「閒事莫管」的想法,也許只是希望孩子能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習上,又或者是出於保護心理,希望孩子能遠離是非。初衷是好的,但如果讓孩子只關心自己的切身利益,並限制孩子對外界事物的關注與關心,就可能會讓孩子變得自私狹隘。
美國著名文學批評家埃德蒙·威爾遜說:「愛如果為利己而愛,這個愛就不是真愛,而是一種欲。」
被私慾滋養的孩子,即便將來有高學歷,也難以有高情懷,就像泥潭裡的泥鰍,不會有嚮往大海的雄心,也沒有能生存在大海里的體魄,只知道拼命攪和著泥水防止自己曬乾。
心中有大愛有豪情的父親,才能培養出有愛心、有包容心,且有膽識與氣魄的孩子。
宋耀如先生一生致力於革命,他不惜傾家蕩產去支持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業,在那個戰亂時期,他不僅讓自己的兒子投身革命,連該養在深閨中的女兒都必須了解什麼是國家大義,什麼是民主主義。
他最先將自己的三個女兒送到國外留學深造,臨走時不忘囑咐:「爸爸要你們到美國去,不是讓你們去看西洋景,而是要將你們造就為不平凡的人。」
本章節來源於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
女兒們到美國之後,他經常寫信或送剪報,告訴她們自己的國家正在經歷的磨難,讓她們時刻謹記自己是中國人。
父親的家國情懷、大愛無私徹底激發了孩子們心中的熱血豪情,讓她們不再拘於一時的安樂,把家國興衰放在了第一位。
宋慶齡曾在衛斯理安學院的校刊上發表多篇關於中國人文地理的文章,目的是讓更多外國人了解中國。
宋靄齡在聽到他的歷史教授稱「你是個非常優秀的美國公民」時,毅然反駁:「我是中國人,我家祖祖輩輩都是中國人,而且永遠是中國人。」
宋美齡踏進衛斯理安學院校長辦公室說的第一句話是,她不會在這裡待太久。為了鞭策自己,她把一柄中國長劍掛在宿舍,時刻提醒自己是中國人。
後來宋慶齡嫁給了孫中山,宋美齡嫁給了蔣介石,宋靄齡嫁給了孔祥熙,開始了對中國政壇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影響。
愛國主義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要讓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從小就紮根於孩子心中。而孩子在父親那裡繼承的愛國情懷最牢不可摧,當孩子了解了中國歷史,謹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明白團結的力量,珍惜現在的和平,國家就會成為他人生路上的風向標,讓他成長為一個有思想有骨氣的人。
如果說一位父親熱愛國家是給了孩子力量之根,那麼父親熱愛社會,就是給了孩子接納與付出的勇氣。對社會充滿愛心的父親,必然心胸豁達,與鄰為善,看得到別人的付出,亦不吝嗇付出。孩子在這份熱情的感染下,也會對社會充滿熱忱,對人對事充滿自信,懂得付出奉獻,懂得在接受饋贈之時感恩。
在浙江蒼南寒風刺骨的夜晚,一個小男孩費力地拎著兩大袋子沉甸甸熱乎乎的食物,親自送到了救災前線的志願者手中。這些食物是孩子的父母做好後,由父親帶著他送去附近的各個站點。孩子的父親說:「這些志願者一整夜在這裡值守非常冷,我們希望他們能喝到一口熱湯,讓他們暖和一下身體。我們也希望這個舉動會對孩子的一輩子產生影響,讓他懂得感恩。」
這位父親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儘管人生充滿意外,但總有一部分人在替我們分擔,我們不可以躲起來坐享其成,就算力量薄弱,也要盡最大的力量參與其中,在接受饋贈的同時懂得去回饋。
一位喜歡融入社會並時常參加一些社會活動的父親,傳達給孩子的都是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當孩子感知到社會力量,感知到人心溫暖,這股暖流在滋潤孩子的同時也會讓孩子生出更大的情懷、擔當和格局,就不懼怕邁入社會,即便在經歷一些人生的不得已時,仍會對自己、對社會抱有希望。
說這麼多,只是希望大家明白:小愛是溪流,滋潤的只是己身;大愛是海洋,充擴的是心胸;而大愛是之於國、之於社會、之於大自然最純潔的愛。一位心中有大愛的父親,對祖國、對社會、對大自然時刻充滿敬畏與嚮往,他的生活將包羅萬象豐富多彩,他的胸懷與氣度也非常人能及。在這樣一位父親身邊生活和長大,孩子的人生想要平凡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