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保護是愛,還是傷害?

2024-10-08 13:56:53 作者: 曉平

  父母愛孩子,本能地想保護孩子,想盡辦法幫孩子規避生活中的傷害,傾盡所有為孩子規劃好未來。這本表現了父母愛孩子的心,可實際上,想法和行為總是出現偏差,自然結果也就偏離了最初的軌道。

  想要保護孩子,父母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最後這保護卻變成了干涉;想要保護孩子,父母始終把孩子護在羽翼之下,到頭來這保護變成了禁錮;想要保護孩子,父母就為孩子承擔一切問題和磨難,最終這保護反而讓孩子遍體鱗傷。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組成部分,都需要有自己的人生,需要走自己的路。所以,從孩子出生起,父母就需要讓他們學會自己走路、交際、學習、犯錯、進步,如此孩子才能不斷地進行自我完善,實現真正的成長。雖然每一步都離不開父母的幫助和支持,但這並不意味著父母要一味地保護、庇佑孩子,甚至緊緊地拴住孩子,避免他接觸外界的「挫折」和「危險」。

  表面上,這是保護孩子,但事實上,這是一種無形的禁錮和掌控,讓孩子永遠不能獨立、自由、自主。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很可能走向兩個極端:一是失去自己的思想和獨立意識,變得弱不禁風、心靈脆弱,不能也不敢走向社會,最終只能在父母的「懷抱」中度過一生;另一個可能就是強烈的叛逆,拒絕和父母溝通甚至接觸,凡事都與父母作對。孩子這顆叛逆的心就像是一顆定時炸彈,稍微遇到一些事情,就可能炸傷自己和父母。

  希希今年上初一,剛進入青春期,父母最擔心的就是他在青春期叛逆、學壞、犯錯。這確實可以理解,因為青春期的孩子變得更有主見了,喜歡和父母作對,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響,做事容易衝動。可希希父母卻做得有些過了,為了保護孩子,他們無時無刻不盯著他,幾乎讓孩子失去了自由。

  希希媽媽跟希希約法三章:每天放學後必須馬上回家,不能到處亂跑;交什麼朋友必須向父母報備,得到父母的允許後才能與其交往;周末不能隨便外出,不能隨意上網。

  為了能夠讓希希遵守規則,希希媽媽還特意給希希買了新手機,以便隨時了解希希的動向。希希是懂事的孩子,知道父母是為自己好,所以始終按照約法三章來做事。可有一件事,卻讓希希徹底改變了。

  一天,希希的同學過生日,便邀請了幾個要好的朋友一起聚會。希希媽媽聽說後,立即反對,覺得幾個十幾歲的孩子聚在一起很容易惹事,可耐不住希希的央求便答應了。不過,希希媽媽規定希希必須晚上9點半前回家,不能玩得太久。希希滿心歡喜地答應了。

  本章節來源於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

  可等幾個同學來找希希時,媽媽看到其中兩個孩子平時學習不好、愛惹事,就立即不同意希希去生日會了,擔心希希和這些「壞孩子」交往會學壞。結果可能而知,希希沒能參加同學生日會,還在同學面前丟了臉。希希憤怒地質問媽媽為什麼反悔。希希媽媽嚴肅地說:「不是和你說了嗎,不要和那些『壞孩子』來往!你怎麼就是不聽!」儘管希希多次解釋,可媽媽依舊不理解,最後他的臉上充滿了失望和難過。

  在此之後,希希發生了很大改變,不再聽話懂事,喜歡和父母對著幹;性格越來越孤僻,不和任何人交往;不參加任何活動,更不願意學習。看著孩子的改變,希希媽媽後悔莫及,不禁想:我都是為了保護孩子,可為什麼孩子會變成這樣?

  其實,希希的改變並不意外,我們不妨想一想:你十幾歲的時候,父母以保護的名義束縛你的自由,你會不會憤怒?以保護的名義對你嚴格管控,你會不會與父母「鬥爭」?你在父母面前沒有自由,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會不會覺得父母太霸道?

  從表面上看,希希媽媽是在保護孩子,可實際上,卻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所以,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別著急,問問自己和孩子,這些所謂的「保護」,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嗎?這些未來的規劃,真的是孩子喜歡的嗎?嘗試著放手,讓孩子走自己的路。即便開始他可能不適應,即便前方有困難,即便孩子可能會犯錯,都不妨讓孩子勇敢地去嘗試,做他們想做、喜歡做的事情,做他們應該去做的事情。

  父母總是不肯放手,以保護孩子的名義限制、干涉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始終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沒有考慮到孩子。先拋開孩子的叛逆,父母這樣的行為還是可能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大的隱患。過度保護,會讓孩子失去自主思考、自主解決問題的機會,從而失去獨立的能力、應有的責任心;過度的保護,會讓孩子脆弱不堪,缺乏勇氣和堅強,甚至內心如玻璃一樣脆弱,一旦遇到挫折和失敗就可能墮入深淵;過度的保護,還可能讓孩子壓抑天性,無法成就最好的自己……

  愛孩子,那就學會放手吧!讓孩子走自己的路、過自己的人生,他才能真正成長,並贏得屬於自己的精彩!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