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地說教,感動的只有自己

2024-10-08 13:54:00 作者: 曉平

  每個時代,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都不同。從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不打不成才」「不打不知悔改」,但現在,主流的教育方式是說教,是和孩子講道理。但是,很多時候,你被自己說得道理感動了,孩子卻無動於衷。

  父母選擇用說教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可以肯定的是,父母當時是理智的,是希望孩子能夠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不是屈服於父母的拳頭之下,被迫地承認錯誤。所以,父母說的每一個理由,每一句話,都是極具道理的。如果說教沒有發揮作用,那麼就要思考,說的這些道理是否建立在孩子的感受上。

  

  相信每位父母都經歷過學生時代,很多時候,老師在講台上聲情並茂地講著大家都懂的道理,老師被自己感動了,我們自己卻無動於衷,其中原因是因為老師沒有走進學生的內心,所有的說教不過是一場自導自演。同樣的,當你對孩子聲情並茂地說教時,你是否走進了孩子的心裡呢?如果沒有,那麼對孩子來說,你的說教也是一場自導自演。

  在《西遊記》里,唐僧是溫和的,孫悟空是桀驁不馴的。唐僧會時常對孫悟空說教,當他的說教建立在理解孫悟空的感受之上時,孫悟空會感動不已,會聽從說教;當唐僧的說教建立在不理解孫悟空的感受之上時,孫悟空會很氣惱,會拒絕聽從。愛說教的父母,調皮搗蛋的孩子,與唐僧和孫悟空沒有區別。所以,當你的說教能走進孩子的心裡,你就能感動孩子,能取得教育效果,而當你的說教沒能走進孩子心裡,你感動的只有自己,而孩子卻是一臉木然的。

  巧巧是個漂亮的女孩,她什麼都好,就是學習成績不太好。在巧巧讀低年級時,她考得不好,父母並沒有多在意,因為他們認為,很多孩子都是厚積薄發的,然而讀高年級時,她的成績依然不好。

  就在不久前,巧巧經歷了小升初的第一次模擬考,三門成績都在及格邊緣,成績在班級里排在了下游。在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特意叮囑巧巧的父母要多關注巧巧的學習。也是這一次,巧巧的父母開始關注起孩子的學習。

  巧巧的父母沒有選擇同巧巧一起學習,沒有以這樣的方式來幫助她提高學習成績,而是選擇用說教的方式,讓巧巧好好學習。

  巧巧的爸爸媽媽會時常對她說:

  「巧巧,你要好好讀書,只有考上一個好學校,你才能有出息。你看隔壁的鄰居叔叔,他就是考上了名牌大學,才有現在的好工作。」

  「巧巧,爸爸媽媽掙錢很不容易,工作非常辛苦,你一定要好好學習啊!」

  「巧巧,每次參加你的家長會,別人家的父母都非常自豪,我和你爸爸卻很不好意思,因為你考得不好。所以,你下次一定要考好,讓你爸媽也自豪一下。」

  「巧巧,你要將心思放在學習上,不要整天想著玩。」

  ……

  每一次,巧巧的爸媽說教時,都情感外露,連自己都被薰染感動,但他們這些話在巧巧的心中卻掀不起波瀾,甚至他們說得越久,巧巧的心裡越發不耐煩。

  巧巧不想提高學習成績嗎?當然是想的。可事實卻是,她每天學習到很晚,習題也做了很多,但就是在考試的時候考不好。尤其是每次聽到父母說那些大道理時,她就更不能集中精力去學習,考試也發揮得很不好。因此,她特別反感父母的說教。

  其實,我們走進巧巧的內心深處,會發現她的心裡藏著一股濃濃的委屈。她的委屈是父母光看到了她的學習成績,沒有看到她在學習上的付出與努力。她不希望聽父母說那些讓她好好學習的大道理,她更希望聽到的是,父母對她認真學習的態度的肯定,以及對她的信任和鼓勵。

  孩子有做得不好的地方,父母說教是對的。但當你的說教沒有取得相對的教育成果時,就要想一想自己的說教是不是出了問題。

  通常來說,父母在說教孩子時,容易犯這樣幾個錯誤:

  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同樣一件事,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會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很多時候,父母認為孩子做錯了的事,在孩子看來,他們是沒有錯的。所以,當你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說教孩子,這註定是一場雞同鴨講。

  沒有將自己與孩子放在同一高度上。父母是孩子的長輩,這不可否認,但如果擺足了長輩的姿態來和孩子說教,就會令孩子產生距離感,如此又怎麼會令他們聽進去說教呢?

  說教時往往會擴大孩子的錯誤。很多時候,父母為了讓孩子認識到事情的錯誤,往往會將事情說得很嚴重。但父母需要明白,你的孩子並不是三歲稚童,他們有辨別是非的能力。所以,當你選擇將事情擴大後說教時,孩子的內心是不忿的,聽不進你的說教也在情理之中。

  只顧著說教,忘了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孩子做錯了事或沒有做好某件事時,很多時候他們已經認識到錯誤,或是已經盡力去做了。但父母在說教時,往往將注意力放在了孩子的錯誤上和失敗上。你需要知道,孩子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你的肯定和鼓勵,而不是你那無休止的說教。

  父母說教,其實就像是在演繹一場電影,當這場電影是孩子喜歡的,他就能將這場電影看完,並有所感觸,當這場電影不是孩子喜歡的,那麼他一分一秒也看不進去。所以,父母在說教孩子時,一定要先走進孩子的內心,當你的說教是建立在與孩子感同身受的基礎上時,孩子才能聽進去。

  因此,父母在說教時,應該這樣去做:首先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其次在說教時要將自己放置在和孩子同等的高度上,最後是不擴大問題,以肯定和鼓勵的方式來說教。每一位父母都需要明白,只有走進孩子內心的說教,才能感動孩子。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