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別跟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青春期悲觀:對人生的解讀進入了誤區

青春期悲觀:對人生的解讀進入了誤區

2024-10-08 13:38:59 作者: 曉丹

  青春期,是孩子成人前的「預備班」,各種關於自己、關於社會的信息接踵而至,讓孩子應接不暇。此時的他們需要不斷地思考自己和未來,但是有很多孩子在此時開始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後想做什麼,能做什麼,對自己的人生解讀進入了誤區,讓自己深陷悲觀的泥潭。

  蘭蘭今天又跟媽媽吵架了,不知道怎麼了,最近蘭蘭和媽媽吵架越來越頻繁,她總是忍不住想和他人吵架,心裡難受極了,她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為什麼都不理解我!

  雖然我已經上初中了,但是也才十三歲啊,還沒有長大,憑什麼我就要讓著妹妹?明明今天是她的錯,媽媽憑什麼要責罵我?

  考試的時候是同學抄襲我的,老師為什麼不相信我,說是我作弊?

  

  我只是喜歡聽鹿晗的歌,想放鬆下心情,為什麼要沒收了我的MP3?為什麼說我聽歌就會影響學習?

  我覺得自己好悲催,也好無奈,這樣活著有什麼意義……

  寫著寫著,小蘭已經是滿臉淚水。

  通過蘭蘭的日記,我們可以看出她是個悲觀的孩子,如果她的父母此時不能及時發現,並多給她一些理解、鼓勵、關愛和幫助,蘭蘭可能會在悲觀的情緒中越陷越深,後果將不堪設想。

  青春期是孩子壓力最大的時期,比如學習的壓力、交友的壓力、父母的壓力以及面對未來的壓力等。面對這些壓力,如果孩子不懂得調解,那麼很容易會產悲觀厭世的情緒,有的孩子甚至會覺得活著太辛苦而產生輕生的念頭。根據某調查研究顯示,自殺死亡的人數要遠遠高於交通意外死亡的人數,而在自殺人群中,青春期的孩子占有很大的比例。

  所以,當你的孩子產生悲觀厭世的情緒時,家長要及時發現,並幫助孩子擁有對人生的積極嚮往,從而走出悲觀。

  那麼,家長要如何引導孩子走出悲觀,擁有積極的人生觀呢?有因必有果,想要幫助孩子走出悲觀,了解青春期孩子樂觀和悲觀的內心世界是關鍵。

  美國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曾在《教出樂觀的孩子》一書中闡釋了樂觀孩子與悲觀孩子在遇到不好的事或者挫折時不同的內心世界,主要有三個方面。

  (1)永久性。當遇到不太好的事情時,樂觀孩子會認為這只是暫時的,以後會好起來;悲觀的孩子則會把「不好」不斷地放大,認為這件不好的事會永遠存在,甚至會越來越糟糕,而自己什麼也做不了,什麼也改變不了。

  (2)普遍性。當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樂觀的孩子不會被打倒,也不會因為一次挫折而否定自己。

  熊琳琳就是一個樂觀的孩子,某次期中考試的語文成績很不理想,但她並沒有因此否定自己的學習能力,反而激勵她總結自己的不足,並為之努力;而班裡的另一個孩子陳洋同樣沒有考好,他開始懷疑自己,覺得自己不是學習的料。

  (3)個人化。當發生壞事時,有的孩子不會認為所有的錯都在自己,會在他人或外部環境上找原因,這樣的孩子樂觀,有自我認同感,對自己充滿信心;而悲觀的孩子,總是怪罪自己,認為發生任何壞事,都是自己的原因,這樣的孩子自尊心很強,他們把所有的錯誤攬在自己身上,對事情愧疚,很容易產生悲觀的想法。

  可見,永久性,普遍性和個人化三方面因素決定者孩子是樂觀還是悲觀。當你發現你的孩子有悲觀傾向時,一定要及時引導,不要等到孩子形成悲觀人格時才追悔莫及。具體怎麼引導,希望以下幾點方法能對你有所幫助:

  1.不要過高的要求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是學習能力發展、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也是學生生涯的最關鍵階段,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在這個時期能好好學習,為將來打好堅實的基礎。雖說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沒有什麼不妥,但是對孩子的要求和期望應該切合實際,否則必然會讓孩子承受巨大的壓力,同時因無法達到既定目標而感到沮喪、失落,長此以往,孩子必定會產生壓抑、悲觀的情緒,從而不再為學習努力、為興趣奮鬥。因此,父母應該結合實際,對孩子提出適當的要求和期望,讓孩子能通過努力達到目標,從而建立自信,形成樂觀向上的情緒。

  2.幫助孩子發泄不良情緒,培養孩子樂觀健康的心態

  自認為無所不能的青春期孩子,其實是沒有什麼生活經驗的,一旦遇到自己無法擺平的事情,就會感到挫敗,長此以往,會變得沮喪、失落,如果不能及時的發泄這樣的不良情緒,孩子很有可能會陷入悲觀的情緒里不可自拔。嚴重者會喪失對生活的追求,選擇輕生。

  因此,當父母發現,孩子有狂躁或沉默不語等表現時,一定要及時引導孩子,幫助孩子發泄心理的不良情緒,讓孩子從不良情緒中走出來。父母可以給孩子一些身心上的慰藉,為孩子安排一些活動,比如讓孩子選擇一兩件自己喜歡的事物,給孩子放一些輕鬆的音樂,帶孩子出去旅遊,陪孩子一起做戶外運動等。當孩子感受到快樂時,自然會忘記煩惱和沮喪,不良的情緒也會隨之消失,剩下的只會是積極樂觀的情緒和心態。

  3.發現苗頭要及時預防干預

  如果孩子出現絕食、狂躁、臥床不起、沉默不語、站在樓頂觀看風景等行為時,家長就要注意了,這就是他們悲觀的「信號」,一旦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家長要及時採取合理的預防干預措施。通常孩子出現以上這些不正當的行為時,家長應該密切觀察、仔細留心他的變化,必要時還應該追蹤孩子的一舉一動,防止孩子做出輕生的舉動。

  此外,家長應該多與孩子溝通交流,這樣也可以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防患於未然。同時,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感受到家的溫暖,意識到無論自己遇到什麼問題和挫折,都有父母作為堅實的後盾。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起的友誼橋樑,會讓孩子遇事與父母商量,自然會免受悲觀情緒的侵蝕,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

  4.為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正確的人生觀對青春期的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不僅關係著孩子的身心健康,還影響著孩子的未來。想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將孩子內心的悲觀樹苗連根拔去,家長首先要讓他知道生命的可貴以及生活的意義。孩子只有在得到有關人生意義與價值觀的教育,認識到生命的價值後,才會珍愛生命,才會養成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才會勇敢地面對生活、面對未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