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動的青春:不由自主的故意對抗
2024-10-08 13:37:41
作者: 曉丹
周五,在某中學舉行的一次家長會上,很多家長紛紛提出,自打孩子上了中學後脾氣就開始變臭,父母說的話孩子根本就不願聽也聽不進去,甚至有時故意和父母對著幹。
「女兒以前一直乖巧懂事,特別聽話。可自從上了初中後就變了,總是把我的叮囑當作嘮叨,多說幾句她就覺得很厭煩,經常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出來。我做的這一切都是為她好,結果她並不領情!」
「我兒子今年13歲,也是這樣的,之前不僅聽話,學習成績也好。可自打今年開始,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作業也不認真做了,經常偷偷逃課去網吧上網,我苦口婆心地勸導他、監督他,可根本於事無補,他反而專門和我對著幹。吃飯時讓他喝點湯,他偏偏不喝;讓他不要挑食、葷素營養要均衡,他偏不吃青菜;讓他做完作業再去玩,他偏要一邊玩兒一邊做作業,總之,我們怎麼說他都不聽,我真是「恨鐵不成鋼」,再這樣下去,可如何是好!」
生活中可能有不少的父母都和故事中的這些家長一樣,內心充滿了疑惑:為什麼孩子小時候那麼乖巧聽話,可到了初中階段卻變化這麼大,不僅脾氣大還容易犯倔,總要和自己對著幹呢?這具體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其實孩子逐漸出現這些行為,恰是他們「青春叛逆期」的一種表現。一般來說,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主要會經歷以下三個叛逆期:
3~4歲的幼兒叛逆期;
7~8歲的兒童叛逆期;
12~18歲的青春叛逆期。
剛上初中的孩子正處於「青春叛逆期」的階段,他們渴望能夠獨立自主,脫離父母的管轄和控制,不受束縛的自由成長。此時,如果父母處處管著他們,事事干預他們,他們便會用自己的方式來反抗父母的安排與決定,與父母對著幹。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
其實,作為父母,除了要關愛孩子的生活需求外,更要用心去感受孩子心理成長所帶來的變化,給孩子正確合理的引導。最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父母的教育方式能適應孩子的所需,而不應該是讓孩子來迎合父母的教育方式。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接觸的事物與知識面也是不同的,父母千萬不要認為在孩子小時候你對他採取的教育方式,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你依然可以採取這種教育方式去教育他。畢竟,對於小孩子而言,很多事情是身不由己的,他們無法反抗和拒絕父母的安排與決定;但當孩子長大後,他們便有能力對父母的安排說不,也有膽量去違抗父母的決定和安排了。面對孩子的抵抗,父母的內心通常會恐懼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可憐天下父母心」,相信天底下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只是往往在教育中採取了錯誤的方式方法。父母一味地責罵、訓斥只會讓青春期孩子的心裡充滿反叛情緒,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父母若想要青春期的孩子不再和自己對著幹,不妨試著從這階段孩子的心理特點和成長變化兩方面入手,去改變孩子容易躁動的情緒。
1.把命令改為商量
不要總是採取一副命令式的口吻來告訴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對孩子的事情應該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可以試著這樣問孩子:「你有什麼想法呢?你打算從哪方面入手呢」?在了解了孩子的想法與觀點後,再引導孩子進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斷,對錯誤部分提出修改意見並與孩子探討、溝通,徵求孩子是否願意做出改變,比如可以問孩子:「你認為爸爸媽媽的意見對你有幫助嗎?願意採納嗎?」孩子也是有一定認知和判斷能力的,如果父母的意見與建議確實有效可行,相信孩子也是願意採納並接受的。在這樣和諧平等的交流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也會越來越融洽。
比如,周末休息時孩子想去找朋友玩耍,父母可以與孩子進行商量:要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去交往,並對遊玩的時間、地點、人物做一個基本的概述,讓父母知曉孩子的情況,如果中途有什麼變化必須及時通知父母,以免父母不了解情況而焦慮擔心。父母在給予孩子空間自由、讓孩子自己去體驗成長的同時,也要告知孩子「言出行、行必果」,不能隨意破壞原則,答應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父母要做好孩子堅強的後盾,支持和幫助孩子,讓孩子在一種幸福的環境中快樂地成長,唯有如此,孩子的心靈才不會離父母越來越遠。
父母應學會以一種商量的方式來解決孩子成長中所遇到的問題,哪怕商量的最終結果是失敗也沒有關係,它至少增加了親子關係的溝通和交流,為日後彼此距離的拉近、家庭教育的實施奠定了基礎。父母千萬不要錯誤地以成人的思維方式去處理孩子的問題,不然到最後不僅問題得不到解決,還容易失去與孩子交流的機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
2.不妨讓孩子吃點「苦頭」
「青春叛逆期」正是孩子擁有主觀意識的關鍵時期,犯錯是在所難免的,所以,父母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一點虧,不要過多地干預和束縛孩子的手腳。
比如,有的孩子在寒冷的大冬天,「要風度不要溫度」,堅持要穿裙子,不穿毛衣、棉褲、棉鞋,父母阻攔無效後也不用太心急,大不了就讓孩子挨凍好了,等孩子真正凍感冒了,吃過苦頭了,他自然就能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當孩子歷經了失敗,吃過苦頭後,他便不會再對父母的意見與建議不加考慮地一概拒絕了。
總之,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必須明白:支持比壓制更受孩子歡迎,商量比命令更容易讓孩子接受。所以,只要孩子的想法合理安全,父母就應該放心大膽地給予孩子更多的支持與鼓勵,讓孩子更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