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刻效應:把握孩子的敏感期,改善親子關係
2024-10-08 13:32:59
作者: 鵬萬里
在自然界,有一種有趣的現象:野鴨、鵝及鴨子等動物的幼仔在其絨毛風乾後,馬上就具有行走能力,並把看到的第一個移動目標作為追逐的對象。
雛鴨最早看到的會動的東西是母鴨,所以會不自覺地跟著母鴨行走,這也是它保護自己生存安全的最佳方式。
本書首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這些雛鴨一生下來就追逐自己的母親是一種本能的反應,可現在發現,這其中還存在著這樣一條法則——印刻效應,即這些雛鴨最初只要看到任何移動的東西,不管那是什麼,都會跟著跑的。比如,那個運動物體是人,它就跟著人跑;是個玩具動物,它會連自己的母親都不看一眼,拼命地朝著玩具追去……
澳大利亞的比較行為學家勞侖茲指出:初生嬰兒從外界獲得的影響同樣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他說:「動物的學習(不僅限於人類的所有動物的學習),特別是剛剛誕生時的學習,都會出現印刻似的現象。」
勞侖茲所說的「印刻效應」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因為這也同樣適用於人類的嬰兒。
在人類發明電視機之後,很多嬰兒的「印刻效應」來自電視。嬰兒降生後一個半月左右,耳朵便能聽到聲音,眼睛也能看見東西了。如果這時就給他看電視,嬰兒的頭腦里就會刻上電視的印跡。嬰兒對母親的聲音反而會變得沒有反應,即使母親把看到的東西講給他聽或給他唱歌,他也會無動於衷。
這樣的孩子,會對母親的呼叫不予理睬。要扭轉這種狀況,則需要利用錄音機,事先錄好母親呼叫孩子的磁帶,然後反覆地放給孩子聽,漸漸地,母子對話的通道才會被打開,孩子也才會回應母親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