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里格曼效應:永遠對絕望說「不」
2024-10-08 13:27:37
作者: 鵬萬里
1975年,心理學家塞里格曼做了一個實驗。他把狗分為兩組:一組為實驗組,另一組為對照組。
程序一:先把實驗組的狗放進一個籠子裡,這個籠子是狗無法逃脫的,裡面還有電擊裝置。給狗施加電擊,電擊的強度控制在能夠引起狗的疼痛,但不會傷害它的身體的範圍之內。實驗者發現,這些狗在一開始被電擊時,拼命掙扎,想逃脫這個籠子,但經過再三的努力,發覺仍然無法逃脫後,掙扎的程度就逐漸降低了。
程序二:隨後,把這些狗放進另一個籠子,這個籠子由兩部分組成,中間用隔板隔開,隔板的高度是狗能輕易跳過去的。隔板的一端有電擊,另一端沒有電擊。當把它們放進籠子時,實驗者發現它們除了在頭半分鐘驚恐一陣子之外,此後一直臥倒在地接受電擊,那麼容易逃脫的環境,它們卻連試也不試一下。
而把對照組中的狗,即那些沒有經過第一程序實驗的狗直接放進後一個籠子,卻發現它們能全部逃脫電擊之苦,輕而易舉地跳到安全的一邊。
後來,塞里格曼又重新設計了兩組實驗:
1.讓狗在接受「無法擺脫的電擊」實驗之前,先學會如何逃脫電擊。方法是先把它們放到可以逃避電擊的籠子裡,當它們接受電擊時,只需輕輕一跳,就可以免受電擊的痛苦。等到狗學會輕易地從籠子一邊跳到另一邊時,再按照前面介紹的實驗程序,對它們進行實驗,結果發現它們很不容易絕望。
2.改用那些在自然環境中生長的狗做實驗,進行同樣的處理,發現它們也不容易陷入絕望之中。
後來有許多學者採用其他動物進行重複實驗,均得到了與之相同的結果。這就是「塞里格曼效應」。
在現實生活中,那些長期經歷失敗的人,那些無依無靠的人,當他們發現無論如何努力,無論幹什麼,都以失敗而告終時,就會覺得自己根本控制不了整個局面,精神支柱也會隨之倒塌,鬥志進一步喪失,最終會放棄一切努力,並陷入深度的絕望中。
因絕望而悲觀、消沉,整天借酒消愁,甚至想一死了之的人比比皆是。要想遠離絕望,就必須有成功的體驗,有自由的空間,有豐富的生活閱歷,這些都能幫你從生活的各種磨難中學到應對挫折的技能和信心,從而堅定自己的信念,永不放棄自己的希望,最終走上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