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鹽政專營

2024-10-07 07:16:10 作者: 白銀長歌

  貞觀二年,久違的一場勝利李世民登基以來最好的一次消息。

  半夜,李世民在御書房接見了房玄齡和長孫無忌。

  兩人皆是李世民的弦骨之臣。

  「無忌,但說無妨。」

  看著手上的奏摺,長孫無忌臉上甚是激動。

  「陛下,這有了製鹽之法,百姓的食鹽問題可解。

  羌族被滅,少了內在的不安定因素,我們也可以更好地防患於突厥和吐谷渾。」

  長孫無忌的話,可以說講到了李世民的心坎上。

  當初他力排眾議,決定讓大軍前去討伐羌人正是這個意思。

  本書首發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一方面可以朝堂上的一些聲音,另外一方面,就是為了蠢蠢欲動的突厥和吐谷渾做準備。

  如今,接連兩個好消息從前線傳來,讓李世民有了一些想法。

  他是皇帝,掌握著整個大唐王朝,所看見的不僅僅是眼前的利弊,還有長遠的發展。

  為帝者,掌握著一個國家,何嘗不是在下棋對弈,身邊的所有國家和族群就是他的對弈者。

  「陛下,既然您還沒有放出去關於前線大捷的消息,是不是為了朝堂上的聲音?」

  聽到房玄齡提起朝堂上的聲音,拿起桌上的奏摺,李世民臉上閃過一絲怒色道:

  「這些世家門閥,一個個都覺得是他們給了朕這個位置,他們覺得這天下的江山是他們幫助我們李家,簡直該死!」

  李世民說到這裡的時候,臉上儘是無奈。

  世家門閥實在是影響力太廣了,尤其是朝中的大部分武將,還有他們在各地的影響力,使得李世民這個皇帝對他們也沒有辦法。

  李世民指著奏摺,本來臉上的無奈消失,面露喜色的李世民道:

  「他們不是說朕地位不正,不是說不給我李世民這個天子面子嗎?」

  「這次我就要讓他們看看,朕這個皇帝是不是天授?」

  其實上位以來,李世民一直都在想辦法提高朝廷對地方的影響力,加大對朝廷文官的選拔,為此李世民不惜將前朝皇帝楊廣的科舉制沿用。

  李世民愛才,更惜才,奈何這世上的讀書人不是和世家門閥有關係,就是他們的子弟,這讓李世民有些有心無力。

  如果朝堂上沒有了這些世家門閥的文官,那麼整個大唐就沒有辦法運轉。

  可是這些世家文官集合在一起,在朝堂上自成一系,自己頒布的法案命令,若是對他們有益他們就支持,若是損害他們的利益,便各個跳出來各種理由推諉,簡直該死。

  李世民問房玄齡道:

  「玄齡,這長安的鹽商一直都是在斐氏的掌控下,有了這製鹽之法,你說咱們是不是可以殺殺斐氏的威風?」

  斐氏屬於五姓七望之一,在長安掌控著鹽事的便是斐氏的分支,房玄齡聽到李世民的意思,當然知道,陛下這是想借著製鹽之法,好好敲打一番斐氏,也是想給五姓七望一個警告。

  就如同上面所記載的一樣,有了這製鹽之法,那些本來酸澀的礦鹽就能食用,甚至晾曬之法簡單。

  房玄齡沒有回答,而是建議道:

  「陛下,這鹽鐵之事,自古就是朝廷掌握在手中,也事關國家財政,您若是想給五姓七望一個教訓,臣認為犯不上。

  若是借著這個機會,將鹽政一權收回來,由朝廷來調配,倒是可行。」

  將鹽政收回,聽到房玄齡的話音,李世民眼前一亮。

  「玄齡言之有理,鹽政一事,事關天下百姓民生,確實該由朝廷來統一調配。」

  鹽業制度,由於鹽是重要的民生產品,所以鹽在歷朝歷代都會被廣泛重視。

  而且歷代鹽政也是統治者治國政策中最關注的一環。

  大唐作為重要的朝代之一,鹽政可以說是封建王朝中鹽政史上一個重要的關鍵時期。

  李淵建立唐朝時,所有的制度幾乎全部是沿襲自隋朝的,後期有或多或少的改進。

  鹽在唐朝初期是無稅的,因為隋文帝時經濟穩定,農業稅可以應付財政支出,所以將從北周以來的稅鹽取消了。

  唐朝建朝初期,雖然百廢待興,但是整個朝延也是節儉開支,所以也是以減稅減負為主,鹽業無稅也就如此地沿襲下來。

  雖說鹽無稅,但是對鹽業的管理卻是始終如一,並沒有放任自流。

  房玄齡知道食鹽作為生活必需品,具有需求剛性和排他性,由於其生產集中、消費分散的特殊屬性,易於被人為控制。

  在任何一個朝代,食鹽都是利潤很高的商品。

  房玄齡躬身道:

  「陛下,食鹽自從成為一種課稅收入,或直接徵稅。

  從春秋時期開始,官府對食鹽實施壟斷專營,鹽利從此成為國家稅收收入的重要來源。

  誰能夠控制資源的產權,誰就可以獲取收益。

  從變遷歷程上看,歷朝歷代實施的食鹽制度歸納起來有無稅制、徵稅制、專賣制和商賣制。

  歷代財政制度的變革,都受當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政治局勢和財政狀況的影響。

  從春秋時期管仲開啟民產官銷食鹽專賣起,食鹽這種資源就開始為當朝政府所控制和壟斷。

  漢時期,鹽鐵專賣對鹽的產、運、銷實現了完全控制。

  管仲、桑弘羊將食鹽專賣。

  也就是說,官府控制了食鹽的各個流通環節才是正確的鹽政。」

  大唐的財政收入繳納的方式主要是以均田制為基礎的租庸調製,此時鹽利占比較小。

  唐初的物價上漲,由於隋末高物價的影響,唐初的物價水平末能很快恢復正常。

  隋末以來社會上偽造的低劣錢幣太多,大唐在貿易中多改用布帛作交易媒介,雖然消除了貨幣貶值的因素,但另一方面,高祖為了掃滅群雄,統一全國,大規模用兵,致使社會生產仍然難以很快恢復,糧食價格也就居高難下。

  李世民聽著房玄齡的話,眼神中對於鹽政,收回鹽務專營之事更加上心。

  曾經有大臣在朝堂上說過:

  「武德之初,薦屬霜早,自關輔綿及三河之地,米價騰貴,斗米易一縑,道路之間,餒殍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