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劫後餘生清東陵

2024-10-06 05:12:31 作者: 岳南

  就在末代皇帝溥儀離開天津靜園,偷偷跑回大清帝國愛新覺羅氏的發祥地——中國東北部的白山黑水之間,並在日本軍國主義勢力的扶持下,成立偽滿洲國後,日本方面出於籠絡溥儀和監視長城沿線、控制華北地區的目的,自1933年始,便以守護清東陵為公開名義,將偽滿洲國兵、「日本憲兵隊」開進東陵地區駐紮,並成立了「東陵地區管理處」等機構,並由這個機構全面負責清東陵防護、祭祀等一切事宜。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這個名義上護陵,實際上卻是一個特務機構的組織才解體。日本軍隊和偽「滿洲國」兵駐守的十三年裡,除了舉行一些簡單的祭祀之外,客觀上對清東陵的現狀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

  景陵殘碑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並將軍隊撤出清東陵後,因時局動盪不安,當年圖謀盜陵而被孫殿英部擊潰的馬福田、王紹義殘部,在外流竄多年後,又突然捲土重來,欲實現當年那個未竟的夢想。只是這次馬福田沒有露面,由王紹義具體組織實施。這王紹義經過十幾年的養精蓄銳,勢力似乎比當年大得多,為匪做盜的經驗也越發豐富。他率領一千餘眾,攜槍扛炮,借著月黑風高,向清東陵撲來,並一口氣盜掘了康熙的景陵、咸豐的定陵、同治的惠陵、慈安太后的定東陵等四座帝後陵寢。地宮中的棺槨被劈,屍骨被拋,珠寶幾乎被盜搶一空。在盜掘康熙帝的景陵時,由於四周流水不止,王紹義指揮兵匪和隨從的一幫流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動用炸藥和炸彈,耗時三個晝夜才在寶頂的側角直著打開了堅固異常的地宮,當匪眾們進入地宮時,發現裡面存積了比乾隆陵地宮還要多的污水,根本無法靠近棺槨。王紹義等匪眾沒有採取當年孫殿英盜墓時用抽水機抽出積水的辦法,而是在一個當地大盜墓賊的指點下,紮起幾個木筏,順水劃入後室的棺槨前,揮刀揚斧,總算將已浮在水面上的棺槨劈開,並將大部分珍寶盜出。

  在景陵地宮盜出的所有珍寶中,最為知名的是康熙帝生前最為看重的心上之物——九龍玉杯。據史典記載,此杯為白玉質,長方體,長6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有蓋。四角各有二龍戲珠,把手為一條龍,共為九條龍,故稱作「九龍玉杯」。其用料白玉細膩無瑕,半透明,所雕雲龍工藝精巧,活靈活現。更為奇特的是,只要盛滿酒水,就可從杯外看到九條蛟龍翻轉飛騰。此物堪稱寶中之寶。傳說康熙年間,一代名盜楊香武為取得俠盜圈內的霸主地位,曾三進紫禁城,想盜取九龍玉杯,但終未成。不過,隨著楊香武三盜九龍杯的驚險故事在社會上的演義和流傳,這件酒杯更是身價倍增,秘不可測。康熙後的歷代名盜,都把盜取九龍杯看作終生追求的最高目標,盜術修煉的最高境界。可惜,由於康熙生前對九龍杯防護甚嚴,死後又帶進景陵地宮,一代又一代的名盜只能望陵興嘆。

  被砸毀的石獅以自身形象,向世人訴說著過去的滄桑歲月(作者攝)

  此次在盜掘景陵前,有一個在匪眾內部地位僅次於王紹義的田姓匪首曾和王紹義有約:「盜開景陵,我啥也不要,只要康熙爺的那件九龍玉杯還在,我僅要此一件足矣。」景陵地宮的棺槨被劈開後,匪眾果然找到了當年紫禁城的那件鎮城之寶——九龍玉杯,田姓匪首如願以償。

  當王紹義率匪眾打開同治帝後惠陵的地宮大門,將屍體從劈開的棺槨中拖出來時,只見那位倒了一輩子霉的同治皇帝只剩一把枯骨。當年為殉情吞金而死的皇后阿魯特氏,雖已死七十多年,屍身竟保存完好,如同剛剛逝去一般鮮活。匪眾將金銀珠寶搶奪一空,揚長而去。而當王紹義等匪眾志得意滿獰笑著撤離清東陵地區後,當地的一夥歹徒又趁混亂之機,高舉燈籠、火把紛紛擁進尚未封口的惠陵地宮。歹徒們看到地宮的珍寶已被搶劫一空,再無其他可掠,便將那位赤身裸體的同治皇后阿魯特氏,用刀剖開肚子,只為了搜尋七十年前她殉情時吞下的那一點點金子。

  王紹義率部盜陵事件發生後,中共冀東區黨委、薊縣公安局、八路軍冀東第十五軍分區及第三專署,當即派軍警進入東陵地區,對盜陵匪眾進行打擊和搜捕。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共捕獲匪眾三百多人,其中有六名罪大惡極的匪首,被押赴景陵大碑樓前槍決示眾。遺憾的是,這次盜陵的最大匪首王紹義卻逃之夭夭,直到五年後,才被當地公安部門捕獲並槍決。

  雖然這次盜陵事件很快平息,但隨著國民黨軍隊的進攻,東陵地區又很快亂騰起來。1946年,國民黨軍隊開始進入玉田、武清等縣區,駐守馬蘭峪和清東陵的中共軍隊很快奉命開赴前線作戰,清東陵地區再成真空狀態,並越發混亂不堪,致使一夥又一夥賊心不死的歹徒,再次圖謀盜掘陵寢,並開始小規模地實施盜掘。到1949年,當地新立村一個叫鄭存的流氓,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貪慾,開始聯絡一夥歹徒,有組織、有計劃地實施大規模的盜陵行動。從1949年1月至1950年2月,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先後盜掘了惠陵、昭西陵、定東陵、定陵、惠妃陵、孝陵等近十座陵寢,儘管有些陵寢此前已被匪徒們盜過不止一次,但他們還是從一些陵寢中盜取了大量珠寶。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

  自孫殿英部於1928年首次大規模地盜掘清東陵後,至1950年2月的二十二年中,清東陵地區的所有帝後陵寢,除順治皇帝的孝陵由於傳說裡面沒有珍寶而沒被打開地宮外,其他陵寢地宮全部打開並被盜掘一空。陵中的珍寶除極少一部分回繳到人民手中外,絕大部分在軍匪、歹徒的手中,或變賣,或藏匿,或被毀,或遺失,至今下落不明。

  新中國成立後,於1952年成立了清東陵文物保管所。1961年,國務院把清東陵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逐年撥發專款對陵寢建築進行維修和保護。1978年,清理整修後的乾隆裕陵地宮對外開放,1979年,清理整修後的慈禧、慈安兩陵對外開放。隨後,裕陵妃園寢、景陵皇貴妃園寢及咸豐帝的定陵相繼開放。曾經輝煌無比又悽慘無比,歷盡劫難和屈辱的清東陵,在經歷了一個個月黑風高、鬼哭狼嚎、群魔亂舞的漫漫長夜之後,總算迎來了一個新的黎明。

  1997年2—3月 採訪於清東陵

  1997年3—7月 一稿於明十三陵北新村

  1997年11—12月 二稿於北京花園村

  2011年4月15日 於北京亞運村修訂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