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回 痴丫頭誤拾繡春囊 懦小姐不問累金鳳
2024-10-06 00:49:14
作者: 西嶺雪
賈寶玉的學問與理想
曹雪芹寫寶黛,總是慣用反筆,明貶實褒,尤其對寶玉更是如此,甚至在寶玉第一次出時前有兩首《西江月》針貶之,說他:「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絝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完全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反面典型。
請記住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而這使得讀者也因此得出了一個錯誤結論,覺得寶玉不愛讀書,滿腹草莽,正如小廝興兒說:「他長了這麼大,獨他沒有上過正經學堂。我們家從祖宗直到二爺,誰不是寒窗十載,偏他不喜讀書。」
——然而當真這樣想,我們豈不同興兒一般見識,錯會寶玉了?
寶玉當真不喜歡讀書嗎?他的學問又到底怎麼樣呢?
第三回寶玉初見黛玉時,第一個問題便是:「妹妹可曾讀書?」然後才問名字,又引經據典地舉出什麼《古今人物通考》來,給黛玉取字「顰顰」;
後來見了秦鍾,感其人物俊美,也是先問他讀什麼書,而後才「二人你言我語,十來句後,越覺親密起來。」
只從這兩點,已經足可見出寶玉並不是不讀書,而只是在意別人讀的什麼書,尋找合乎自己頻道的知己而已。正所謂以文會友,道不同不相為謀。
書中正面描寫寶玉認真上學的,只有第九回《戀風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頑童鬧學堂》。
清早起來,寶玉來給賈政請安說要上學去,遭到父親一陣搶白。但賈政終究是在乎兒子的學業的,因此又特地叫了跟寶玉的李貴進來細問:「你們成日家跟他上學,他到底念了些什麼書!」聽李貴說是「哥兒已經念到第三本《詩經》」了,便又發話說:「那怕再念三十本《詩經》,也都是掩耳偷鈴,哄人而已。你去請學裡太爺的安,就說我說了:什麼《詩經》古文,一概不用虛應故事,只是先把《四書》一氣講明背熟,是最要緊的。」
可見,在賈政這樣的「正經人」眼中,《四書》才是真學問,《詩經》古文則都是哄人的虛應故事。因為古時考科學,《四書》是必考科目,更是八股依據。
然而寶玉偏偏在詩詞上還有些悟性,對於八股文章卻是深惡痛絕,遂給了人們一種不學無術的錯誤印象。
但也是在這第九回里,有一日賈代儒因有事回家了,留下一句七言對聯,命學生對了,明日再交作業。可見「對對子」也是學堂里的正經功課。
而寶玉在這方面顯然是強項,深得塾掌稱讚的,這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一回中可以充分見證。寶玉吟詩作對的急才相當驚人,非但出口成章,亦且文采斐然,像「繞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脈香」,「寶鼎茶閒煙尚綠 幽窗棋罷指猶涼」,「吟成豆蔻才猶艷 睡足荼蘼夢亦香」等,真是余香滿口,紙上生花,連飽學之士們也甘拜下風——雖然不免有恭維附和之嫌,但是賈政課子甚嚴,也忍不住點頭微笑,可見十分滿意。
游至蘅蕪苑,許多異草珍卉,眾人皆不認識,惟有寶玉指點說這是薜荔藤蘿,那是青芷紫芸,引經據典,如數家珍,不負了寶釵曾說他「旁學雜收」。
後來大觀園竣工,賈政就命人懸了那些對聯出來,雖然書中解說此舉是為了投元妃之好,使其知寶玉之長進;但同時也可以看出這些對聯相當拿得出手,足以為園林增輝。
接著元春命眾人各題一匾一詩,惟命寶玉獨作四首。黛玉悄悄幫他做了一首讓他打小抄,元春看後,喜之不盡,稱讚說:「果然進益了!」又特別指出黛玉替作的那首「杏簾在望」為前三首之冠,並因此命名「稻香村」。
元春可是不用跟寶玉說客氣話的,所以這裡是真心稱讚寶玉的長進,但同時也看出,黛玉的詩才還是要比寶玉高出一截子的,代作之詩一眼就能分出高下來。
後來賈寶玉搬入大觀園,曾作四時即事詩,在王孫公子間廣為傳誦,一時上門倩詩求畫者眾多。而此時,寶玉不過才十二三歲,已然能此,倘非生於豪門,縱在貧門薄宦之間,亦堪稱少年仲永了。
至於後文海棠社、菊花社、柳絮社多次較量,寶玉始終落第,但一則是薛林二人的確超凡拔群,二則多半是李紈給眾人面子,拿寶玉開涮罷了,不能當真。
而在外人面前,賈政與眾清客談論奇聞,找寶玉、賈環、賈蘭來當眾寫《姽嫿詞》之時,寶玉的表現則令人嘆為觀止。一篇長歌行寫完,眾人一邊念一邊贊,念完了「都大讚不止,又都從頭看了一遍。」賈政笑道:「雖然說了幾句,到底不大懇切。」——既然是「笑道」,可見已經很滿意。對賈政來說,沒有罵,就是夸,能笑一下,那已經是無上之譽。
第九回之後,書中很少再提寶玉上學的事,倒是專門寫到寶玉收拾了外書房讀夜書,但是因為沒有秦鍾做伴,多少有些掃興,所以也沒詳寫到底讀的怎麼樣,又讀些什麼書。
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語》中,襲人曾勸他:「你真喜讀書也罷,假喜也罷,凡讀書上進的人,只是在老爺跟前或在別人跟前,你別只管批駁誚謗,只作出個喜讀書的樣子來,也教老爺少生些氣……而且背前背後亂說那些混話,凡讀書上進的人,你就起個名字叫作『祿蠹』;又說只除『明明德』外無書,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解聖人之書,便另出己意,混編纂出來的。」
此處略一點寶玉性情,側面印證了寶玉不是不讀書,而是對於「讀書」有一套自己的選擇標準和評判道理。
當時寶玉在襲人的柔情勸誡下千誓萬肯,然而過後仍是照舊。三十二回中湘雲也曾勸他:「你就不願讀書去考舉人進士的,也該常常的會會這些為官做宰的人們,談談講講些仕途經濟的學問,也好將來應酬世務,日後也有個朋友。」
寶玉聽了立刻道:「姑娘請別的姊妹屋裡坐坐,我這裡仔細污了你知經濟學問的。」還說,「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帳話不曾?若他也說過這些混帳話,我早和他生分了。」
可見寶釵、湘雲所說的「仕途經濟的學問」在他眼中,都是些「混帳話」。
第三十六回中,於寶玉的性情理論再次皴染總結,說他「本就懶與士大夫諸男人接談,又最厭峨冠禮服賀吊往還等事」,「卻每每甘心為諸丫鬟充役」。
此處「充役」,指的應是調製胭脂膏子等等打打下手之事。每每寶釵等來勸,他反十分生氣,有個理論說:「好好的一個清淨潔白女兒,也學的釣名沽譽,入了國賊祿鬼之流。這總是前人無故生事,立言豎辭,原為導後世的鬚眉濁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瓊閨繡閣中亦染此風,真真有負天地鍾靈毓秀之德!」且將四書之外的書盡焚了。
此時距襲人之勸已過了三四年,可見寶玉越大反面越有了一番堅定的認識,誓要一條道走到黑了。甚至連古往今來的忠臣良將也非議起來,且有一番生死價值論:
「那些個鬚眉濁物,只知道文死諫,武死戰,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節。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諫,他只顧邀名,猛拚一死,將來棄君於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戰,猛拚一死,他只顧圖汗馬之名,將來棄國於何地!所以這皆非正死。……那武將不過仗血氣之勇,疏謀少略,他自己無能,送了性命,這難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兩句書汙在心裡,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談亂勸,只顧他邀忠烈之名,濁氣一涌,即時拚死,這難道也是不得已!還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於天,他不聖不仁,那天地斷不把這萬幾重任與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並不知大義。比如我此時若果有造化,該死於此時的,趁你們在,我就死了,再能夠你們哭我的眼淚流成大河,把我的屍首漂起來,送到那鴉雀不到的幽僻之處,隨風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為人,就是我死的得時了。」
可見寶玉一生事業,只是任性自然,得情之所鍾,也就不負此生了。正如杜麗娘在遊園時所唱:「我一生兒愛好是天然。」
緊接此回,探春便發帖邀集,提出建詩社之議。寶玉最為興奮:「這是一件正經大事,大家鼓舞起來。」
——原來這才是寶玉心中的正經大事。為眾人取號時,寶釵說他「天下難得的是富貴,又難得的是閒散,這兩樣再不能兼有,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貴閒人也罷了。」
果然能如此一生,又有何不可?
大多讀者以為寶玉喜愛女孩子只是多情好色,實則在寶玉心目中,女孩子乃是「天地鍾靈毓秀之德」,他愛的是女孩子身上最天然靈性的那部分。所以一旦女孩子們也滿口功名利祿之辭,也就染了男人濁氣,入了國賊祿蠹之流了。
但是美而可愛的女孩子,最好也還是要讀書的。
香菱為學詩而耽精竭慮,如痴如魔,寶玉感嘆:「這正是地靈人傑,老天生人再不虛賦情性的。我們成日嘆說可惜他這麼個人竟俗了,誰知到底有今日。可見天地至公。」
在他的標準里,香菱是個品貌兼優的好女子,但如果不讀書,就「虛賦情性」了,就「可惜」了,就「俗了」;如今到底開竅,要學詩了,就是「地靈人傑」,「天地至公」了。可見他有多麼在乎一個女子的學問。
因了他這話,寶釵笑道:「你能夠像他這苦心就好了,學什麼有個不成的。」寶玉便不高興,沒有接茬。因為寶釵說的跟他說的是兩回事。寶釵的學問,指的是仕途經濟,是理性的學問;而寶玉的苦心,則說的是詩詞歌賦,是靈性的學問。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寶玉視詩人化身的林妹妹為知己,對滿口理法的寶姐姐則始終敬有加,愛不足。
寶玉雖焚了書,並不是從此不讀了。第七十三回中,有一段關於寶玉功課的大盤點——書中說,趙姨娘的丫鬟小鵲來報信說趙姨娘在賈政面前吹了耳旁風,要他仔細明天問話。寶玉聽了,頓時發起愁來,只好臨時抱佛腳,理熟了功課,以備查考:
「如今打算打算,肚子內現可背誦的,不過只有《學》《庸》《二論》是帶注背得出的。至上本《孟子》,就有一半是夾生的,若憑空提一句,斷不能接背的,至《下孟》,就有一大半忘了。算起五經來,因近來作詩,常把《詩經》讀些,雖不甚精闡,還可塞責。別的雖不記得,素日賈政也幸未吩咐過讀的,縱不知,也還不妨。至於古文,這是那幾年所讀過的幾篇,連《左傳》《國策》《公羊》《谷粱》漢唐等文,不過幾十篇,這幾年竟未曾溫得半篇片語,雖閒時也曾遍閱,不過一時之興,隨看隨忘,未下苦工夫,如何記得。這是斷難塞責的。更有時文八股一道,因平素深惡此道,原非聖賢之制撰,焉能闡發聖賢之微奧,不過作後人餌名釣祿之階。雖賈政當日起身時選了百十篇命他讀的,不過偶因見其中或一二股內,或承起之中,有作的或精緻,或流蕩,或遊戲,或悲感,稍能動性者,偶一讀之,不過供一時之興趣,究竟何曾成篇潛心玩索……」
這段話明貶實褒,可見寶玉並非整天只讀茗煙孝敬的那些「飛燕、合德、武則天、楊貴妃的外傳與那傳奇角本」,正經書看得也不少,不但「四書五經」乃至史書古文都是讀過了的,連八股文也讀了,只是因為他讀書是為了興趣而不是為功名,所以各書讀得有深淺罷了。像《莊子》、《離騷》等那是隨手拈來,但是八股文章就沒什麼大研究了,且深惡其「不過作後人餌名釣祿之階」,再次表現他對功名利祿的厭惡,頗有魏晉之風。
其實,作者對魏晉風流的嚮往在書中是再三皴染不言而喻的,到吟詠菊花詩時已經集中爆發了出來,「一從陶令平章後」,「莫認東籬閒采掇」,「彭澤先生是酒狂」,「憶舊還尋陶令盟」,再三再四強調菊花與陶淵明的關係,可見作者有多麼崇拜訪陶淵明。
我們可以理解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為什麼卻不能容忍寶玉的性僻煙霞不慕功名呢?
海棠詩社,其實頗有點像魏晉時的「竹林七賢」。而林黛玉正是住在翠竹森森的瀟湘館,又「自幼不曾勸他去立身揚名等語」,所以寶玉深敬之,引以為知己。
綜上所述,可見寶玉不僅才情過人,而且旁學雜收,學問淵博,如果讀者僅從他「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就以為他不讀書沒學問,「腹內原來草莽」,可就真是「混帳話」了。
以為寶玉無才者,只能說明,你不是寶玉的知己而已。
滿盤皆輸賈迎春
迎春是我在十二釵中最同情的女子。
賈府四艷,「元、迎、探、惜」四春中,元春貴為皇妃,探春才幹出群,惜春雖小,卻性情狷介,自有主張,雖然落得出家為尼,「緇衣乞食」,畢竟也是得償所願。而二小姐賈迎春呢,卻性情懦弱,言語遲慢,才幹口齒遠不如眾姐妹,一生與人無爭競,卻偏偏命運不濟,是四春中最短命也是最苦命的。
迎春在書中出場不少,鏡頭不多,永遠只是做配角——
起詩社,她「本性懶於詩詞」,只好管出題限韻,卻又沒什麼主意,只知道抽籤決定;
猜燈謎,只有她和賈環答錯,賈環頗覺無趣,她卻只當作「玩笑小事,並不介意」;
行酒令,一開口就錯了韻;
螃蟹宴,大家賞花釣魚,她只拿根針在花陰下穿茉莉花兒;
園中查賭,別人都無事,惟有她的乳母被查出是首家;
抄檢大觀園,繡春囊的罪魁又是她的丫環司棋……
——真是好事沒她的份兒,倒霉事兒卻一件不落。難怪連下人也輕視她,欺負她,背後叫她「二木頭」,說她「戳一針也不知噯喲一聲」,賭牌輸了錢,敢拿她的頭釵去當,出了事,倒敢勒逼著她去向老太太求情。而她應付爭吵的辦法,就只是拿本《太上感應篇》充耳不聞。
且看第七十三回《懦小姐不問累金鳳》中的這一段「贖鳳案」:
平兒道:「若論此事,還不是大事,極好處置。但他現是姑娘的奶嫂,據姑娘怎麼樣為是?」當下迎春只和寶釵閱《感應篇》故事,究竟連探春之語亦不曾聞得,忽見平兒如此說,乃笑道:「問我,我也沒什麼法子。他們的不是,自作自受,我也不能討情,我也不去苛責就是了。至於私自拿去的東西,送來我收下,不送來我也不要了。太太們要問,我可以隱瞞遮飾過去,是他的造化,若瞞不住,我也沒法,沒有個為他們反欺枉太太們的理,少不得直說。你們若說我好性兒,沒個決斷,竟有好主意可以八面周全,不使太太們生氣,任憑你們處治,我總不知道。」眾人聽了,都好笑起來。黛玉笑道:「真是『虎狼屯於階陛尚談因果』。若使二姐姐是個男人,這一家上下若許人,又如何裁治他們。」迎春笑道:「正是。多少男人尚如此,何況我哉?」
庚辰本有夾批:「看他寫迎春雖稍劣,然亦大家千金之格也。」
——這評得不錯。迎春雖無能,卻不失大體,為人溫柔謙讓,與世無爭。她回應平兒的這番話,可謂是她人生原則的最集中體現——她做人處世的理想,就只是「八面周全,不使太太們生氣」。若說她不聞不問,其實不公平,她想得其實很多,既考慮到奴才們的利益,「我可以隱瞞遮飾過去,是他的造化」;也考慮到太太的反應,「沒有個為他們反欺枉太太們的理」;這其中,惟獨沒有考慮她自己的得失,「私自拿去的東西,送來我收下,不送來我也不要了」,寧可自己吃虧,但求息事寧人——不可謂不善良,不可謂不周全,不可謂不用心良苦。真真令人嘆憫。
迎春的苦命,是從出身就註定了的。雖然是侯府千金,卻自幼喪母,父親賈赦與繼母邢夫人又對她或是不聞不問,或是百般責難。這真是沒娘的孩子沒人疼啊。
關於迎春的出身,各本分歧不一:
甲戌本道:「二小姐乃赦老爹前妻所出。」
列藏本道:「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妻所生。」
己卯本道:「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女,政老爺養為己女。」
戚序本道:「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
庚辰本作:「二小姐乃政老爹前妻所出,名迎春。」
曹雪芹對這個賈府二小姐真是不公平,連她的出身問題都弄得這樣馬馬虎虎,莫衷一是。
可以肯定的是,庚辰本絕對是錯的,怎麼看,王夫人也是賈政的原配,不可能再另有一個「前妻」。迎春應該是大老爺賈赦的女兒無疑,要分辨的,只是正出還是庶出的問題。
在七十三回《懦小姐不問累金鳳》一節,邢夫人教訓迎春時,有一段對話,是全書惟一一次涉及到迎春的出身:
邢夫人見他這般,因冷笑道:「總是你那好哥哥好嫂子,一對兒赫赫揚揚,璉二爺、鳳奶奶,兩口子遮天蓋日,百事周到,竟通共這一個妹子,全不在意。但凡是我身上吊下來的,又有一話說──只好憑他們罷了。況且你又不是我養的。你雖然不是同他一娘所生,到底是同出一父,也該彼此瞻顧些,也免別人笑話。我想天下的事也難較定,你是大老爺跟前人養的,這裡探丫頭也是二老爺跟前人養的,出身一樣。如今你娘死了,從前看來你兩個的娘,只有你娘比如今趙姨娘強十倍的,你該比探丫頭強才是。怎麼反不及他一半!誰知竟不然,這可不是異事。倒是我一生無兒無女的,一生乾淨,也不能惹人笑話議論為高。」
這裡明明白白寫出迎春乃是「大老爺跟前人養的」,也就是戚序本所言「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同探春「出身一樣」。
然而探春之母趙姨娘雖不堪,王夫人卻肯疼惜她,同父異母的哥哥寶玉更對她視若親妹,她又擅機變、肯巴結,因而在賈府里很吃得開,還一度坐上管家之位;迎春卻錯在出生於不得賈母歡心的長子賈赦房中,自小死了親娘,嫡母邢夫人又是這麼一個貪財薄情之人,同父異母的哥哥賈璉又全無體恤顧惜之心,嫂子王熙鳳更是不關痛癢,也就難怪她的生命中那般缺乏溫情、沒有安全感了。
值得注意的是,邢夫人自稱一生無兒無女,可見非但迎春不是她的女兒,就連賈璉也非她親生之子。而從賈璉與鳳姐的談吐作派來看,賈璉怎麼都不可能是庶出,所以惟一的可能性就是:賈赦原配正室也就是賈璉之母早亡,邢夫人乃為續弦。也正因如此,管家大權才會落到了二房裡賈政之妻王夫人手上,這也正是邢夫人醋妒懷恨的因由。當然這些曲折,都是隱在正面描寫後面的家事情由,卻可以由蛛絲馬跡合理推出。
不過最有可能的,還是作者最初寫迎春這個人時,不及用心,只為了「原應嘆息」四字而順手起名,後來隨著情節發展,又借邢夫人之口說她是「大老爺跟前的人養的」,把她派成妾侍之女了。而各本歧誤也由此而生,不及統一。
真是不能不為迎春難過——連她在書中第一次露名的身世都出錯,她這個人的一生,又怎能不滿盤皆輸呢?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七十三回末探春等來至迎春房中的一段表現。
探春隔窗聽見僕婢吵鬧,已經心知肚明個中原委,進房後卻偏偏以退為進,捏著話柄兒問道:「誰和奴才要錢來著?難道姐姐和奴才要錢了不成?難道姐姐不是和我們一樣有月錢的,一樣有用度不成?」
這就直接切中關鍵,抓住重點,先派了王住兒媳婦一個罪名;待到住兒媳婦百般辯解,又不敢往鳳姐處自首,探春一邊笑著安慰:「我不聽見便罷,既聽見,少不得替你們分解分解。」一邊早使眼色命侍書請了平兒來。
要說這探春和迎春是姐妹,性情為人手段口才卻相差天壤之別;即便是手下的丫鬟,也是高低立現,侍書對探春的一顰一動心領神會,每每能給予完美配合,司棋卻只會給迎春打臉,不是大鬧廚房就是山洞偷情,真是越發讓人感慨。
且說探春正在審問王住兒媳婦,平兒進來,寶琴拍手笑道:「三姐姐敢是有驅神召將的符術?」
這時候眾人本來非常緊張,寶琴心無芥蒂,天真爛漫,卻只知道拍手玩笑;而黛玉也跟著她賣弄小聰明,湊趣說:「這倒不是道家玄術,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謂『守如處女,脫如狡兔』,出其不備之妙策也。」
兩人只顧說笑,寶釵趕緊使眼色,命她二人噤聲。因為探春這時候正在立威行權,替迎春伸張做主,不可取笑,在下人面前失了體統。此處寶琴的性格鮮明再現,雖然活潑機智,看人看事卻不及黛玉深入,審時度勢更不如寶釵深沉。
短短几十個字,探春、迎春、寶琴、黛玉、寶釵,五個人的性情城府分明立現。迎春是一慣的懦弱無為,探春是一慣的精明強悍,但永遠忘不了自己的庶出身份,時時刻刻提著「主子」「奴才」的身份說話,雖然霸氣卻無自信,寶琴是天真爛漫無心機,黛玉是冰雪聰明無城府。惟有寶釵卻是真正的識大體,有分寸,既能心中有數,又能處之泰然。相比之下,黛玉和寶琴,終究只是小孩兒心性罷了。
曹雪芹寫人至此,可謂極矣!
晴雯的自陷
前面多次說過,紅樓里的悲劇除了不可抗的外因大環境之外,內因多半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晴雯之死,亦不例外。
第七十三回中,因寶玉擔心賈政問書,連夜用功,卻理了這個愁那個,焦躁非常。恰好芳官從後門跑進來說:「不好了,一個人從牆上跳下來了!」眾人查了一回,遍無所獲,都說她看錯了。晴雯因見寶玉煩惱,正要想個主意讓他脫身,便命他趁機裝病,「只說唬著了」。遂傳起上夜人等,打著燈籠各處搜尋,吵嚷得無人不知,又故意的小題大做,喝令上夜的說:「別放狗屁!你們查的不嚴,怕得不是,還拿這話來支吾!才剛並不是一個人見的,寶玉和我們出去有事,大家親見的。如今寶玉唬的顏色都變了,滿身發熱,我如今還要上房裡取安魂丸藥去。太太問起來,是要回明白的,難道依你說就罷了不成。」
晴雯如此作張作勢,弄得眾人不敢則聲,只得又到處去找。自己又和芳官兩個親自出去討藥,驚動了王夫人,又是命人來看,又是給藥,又是吩咐各處上夜的人仔細搜查,又是叫查二門外花園牆外上夜的小廝們,滿園裡燈籠火把折騰了一夜。「至五更天,就傳管家男女,命仔細查一查,拷問內外上夜男女等人。」
事情就這樣越鬧越大,終於傳到了賈母耳中。賈母問起時,探春又說起園中上夜的人聚賭之事來。賈母遂說:「你姑娘家,如何知道這裡頭的利害。你自為耍錢常事,不過怕起爭端。殊不知夜間既耍錢,就保不住不吃酒,既吃酒,就免不得門戶任意開鎖。或買東西,尋張覓李,其中夜靜人稀,趨便藏賊引奸引盜,何等事作不出來。況且園內的姊妹們起居所伴者皆系丫頭媳婦們,賢愚混雜,賊盜事小,再有別事,倘略沾帶些,關係不小。這事豈可輕恕。」又命查了頭家賭家來,有人出首者賞,隱情不告者罰。
——本來只是一件極小的事,不提也就完了,偏因晴雯自作聰明要替寶玉擋災,竟然發展成了一件極大的事。這正是平兒說的:「得不了一點子小事,便揚鈴打鼓的亂折騰起來,不成道理。」晴雯的揚鈴打鼓,貽害非淺。從芳官這種二等小丫頭,一直吵到了賈母這樣的兩府頭號主子耳中,亦可謂始料不及矣。
然而這還不算,更奇的是因為賈母生氣,眾人皆不敢各散回家。於是賈母歇晌時,邢夫人便只好就近往園中逛逛,這就遇到了傻大姐,拾得了繡春囊。
邢夫人若是個省事的,壓下此事與鳳姐密議暗訪也就是了;然而她正是那個有心生嫌隙的嫌隙人,捏了這個滿錯兒,又豈肯息事寧人?遂密封了交與王夫人,有心出王夫人的丑。因為繡春囊事涉淫邪,這明白是指責王夫人:「你是榮國府當家的,竟然當出這些個男盜女娼來,有何顏面?」
王夫人吃了鱉,便又向鳳姐大興問罪之師,加之邢夫人陪房王善保家的煽風點火,繼續揚鈴打鼓地火上澆油,到底鬧出一場抄檢大觀園的慘劇來!而抄檢之中,第一個獲罪、且又死得最慘的,正是晴雯!
此時再聯想鴛鴦抗婚之舉,就越發替晴雯難過:抄檢大觀園前,王夫人已有嫌己之意,抄檢之日,王善保家的更是存心找茬。晴雯這時候應當已經知道有人給她設了陷阱,就該早早設法自保。
倘若她跟鴛鴦一樣,趕緊找賈母去哭訴表白,誓志明心,結果必然不同。她原本是賈母賞給寶玉的,賈母又對她的相貌手藝十分賞識,如果她賭咒發誓地說明自己清白無私,倘若別人不信,寧可回來仍舊服侍老太太,至少可以先躲過抄檢那關,將來的事再徐圖後計。
可是她偏偏沒有,而是一味賭氣,頂風硬上,直到把自己逼上了死路。
想來,若不是晴雯出主意說寶玉被唬著了,便不會驚動賈母;若非賈母細問,便不會有查賭之事;若沒有查賭的由頭,縱然邢夫人拾到了繡春囊,王夫人和鳳姐也不好為這個原因大行抄檢——因為這件事是不可以張揚出來的,只能暗中進行。
所以尋根問源,罪魁竟在晴雯自己;而歸根結底,獲罪的也是晴雯。這不正是黛玉占花名時抽到的芙蓉簽中所說的「莫怨東風當自嗟」麼?
難怪寶玉會為晴雯作《芙蓉女兒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