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論文的份量

2024-10-09 00:53:33 作者: 咬文嚼紙

  實驗室的產品雖然出來了,但是產品要量產、要商業化銷售還是要提高產品的良品率、生產效率,降低產品的成本。

  這段時間實驗室的技術人員就會在這方面下工夫,不斷地優化生產工藝,讓產品更低的成本價格和更高的良品率面對市場。

  而這段時間蕭江也有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撰寫論文。

  通過這段時間的觀察,蕭江覺得這次招募的所有員工之中,楊凌在材料和半導體方面都非常有天賦。

  所以撰寫論文的事情,他和楊凌合作撰寫。

  當然核心方面的技術是由蕭江主筆,楊凌更多是算是輔助方面的作用。

  

  蕭江要撰寫的論文總共分為3篇。

  第1篇論文是石墨烯材料。

  因為蕭江發現在這個時代,石墨烯材料根本就沒有問世,所以別說什麼氧化石墨烯氧化鈦半導體材料了,你能夠把石墨烯材料給搞出來,都已經驚艷整個世界了。

  第2篇論文是氧化石墨烯氧化鈦材料的半導體屬性。

  而第3篇論文則是新型半導體的應用,包括內存的應用和作為存儲工具的應用。

  這三篇論文發表出來,那就奠定了新型半導體材料的學術基礎和理論基礎。

  等待那個時候氧化石墨烯氧化鈦材料得到行業的認可就是順理成章了。

  新型材料石墨烯的論文蕭江在重生以前是看過的,而且現在實驗室的數據就擺在那裡,所以寫起來是相當的輕鬆。

  石墨烯作為一種新型的材料,不僅有很好的半導體屬性,也有很好的熱導等屬性,在工業科技和通信領域都有著不錯的表現。

  蕭江僅僅用了三天的時間就把論文撰寫完畢。

  第1篇論文就是《二維平面石墨烯材料的製備方式以及其屬性的研究》

  在發論文的時候,蕭江也是認真的考慮過到底應該發表在什麼雜誌上。

  因為發表論文必定能夠獲得貢獻值。

  以蕭江對系統的了解,將論文發表在影響因子比較重的雜誌和期刊上所獲得的貢獻值會大一些。

  所以蕭江首選的雜誌是國外的《自然》《科學》等。

  蕭江將論文翻譯成英文版本之後,按照《自然》的投稿地址發送了過去。

  蕭江已經從江州理工大學肄業,所以只能以個人的方式進行發表。

  個人發表論文和通過學校或者是著名的科研實驗室發表論文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

  個人發表的論文的難度非常大。

  很多學術性期刊的編輯可能看都不會看。

  但如果以通過學校的名義或者是實驗室的名義發表論文出去,期刊雜誌社反而會比較重視,會認真地研讀。

  蕭江準備試一試。

  當然也不會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再加論文投送給《自然》雜誌的同時也送給了國內知名的材料學術期刊《複合材料》。

  《複合材料》是燕京工業大學主辦的也算是國內關於材料學的頂尖論文學術性期刊。

  蕭江在撰寫論文的同時,臨江縣的工廠也在馬不停蹄地按照蕭江給予的方式提高材料的成品率,以降低成本。

  一周後,蕭江完成了第2篇論文《氧化石墨烯氧化鈦的物理和化學性質研究》

  區秋打來電話關心蕭江近期的情況,同時也告知蕭江5月底世界大學生人工智慧大賽的第2輪比賽將會開始了。

  這一次比賽的主辦地點是燕京。

  區秋還是希望蕭江能夠抽出時間過來參賽。

  蕭江當然是滿口答應下來。

  半導體材料這邊的問題解決了,蕭江也輕鬆了不少,剩下的工作交給楊凌和李大川他們把工廠盯著就行了。

  說完正事之後區秋還是很關心蕭江的情況。

  她說道:「我前段時間在學校的論壇上看見有人攻擊你成立的公司,現在你們那邊的情況怎麼樣?」

  如果是面對別人,蕭江肯定是不願意分享自己已經取得的成果。

  但是打電話過來的是最關心自己的區秋。

  蕭江也很誠懇的說道:「秋秋,如果不出意外我應該是找到了一種新的半導體材料。」

  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區秋無比的震驚。

  別人說這話,區秋以為是吹牛,但是蕭江說這話,區秋肯定相信他。

  「新的半導體材料?」

  蕭江肯定說道:「是的,這種半導體材料的可塑性非常強,不僅可以用於生產簡單的內存或者是硬碟。未來應該還可以用於雕刻晶片。」

  「它的材料更輕穩定性更強,運算速度更快。」

  區秋說道:「做硬碟同時也可以做內存?」

  這個屬性超出了她的認知。

  蕭江說道:「是的,做硬碟的時候其存儲原理和內存相同,只是斷電之後依舊能夠存儲數據。」

  「所以我說他的可塑性非常強。」

  區秋球球的聲音有一些顫抖,她不可思議的說道:「如果剛剛你說的話屬實……那麼蕭江,你恐怕會改變整個人類的科技史。」

  「現在的研究成果到哪一步了?」

  蕭江毫不隱瞞地說道:「實驗室的材料已經生產出來了,現在我正在寫論文,很快這個材料就會面向市場。」

  區秋發自內心地為蕭江感到開心。

  「發表論文方面有沒有什麼困難?需不需要我幫忙?」

  論文如果有區秋的幫忙當然非常的好。

  但是區秋幫忙就意味著會借用江州理工大學的名義,這樣的人情,蕭江明顯是不願意再欠了。

  他便說道:「我已經給國內外著名的期刊發了論文的相關郵件,目前來看沒什麼問題,如果有需要,到時候我再來求助你。」

  區秋沉默一會兒之後,說道:「我周末來找你。」

  區秋說這話的聲音,明顯比剛剛要低了多少不少,而且非常的柔和,她心撲通撲通跳著,等待著蕭江的回應。

  蕭江也算是閉關了幾個月了,大腦和精力的透支遠比體力透支要讓人疲憊和難受。

  如果區秋能夠過來探望自己,大家一起喝一喝茶,吃一些美食,那當然是令人愉快。

  蕭江爽快答應了下來說道:「臨江縣還有一些不錯的特色菜,上次你來的時候比較匆忙,這一次我帶你去嘗一嘗。」

  ……

  英國,倫敦《自然》雜誌總部。

  《自然》子刊《自然材料學》的編輯和往常一樣,審查著收到的論文。

  電子化時代到來以後,大部分的論文都是以電子郵件的形式發送過來。

  自然作為全球影響力最大的學術性期刊,成為了很多全世界各大高校以及科研單位最喜歡發表論文的地方。

  當然《自然》的編輯對收到的論文是有自己三六九等之分的。

  認為一流的論文一定是來自美國英國,歐洲各大高校和實驗室。

  這些論文編輯基本上簡單地看一眼,符合投稿要求就會過初審,然後交給專業的人士進行覆審。

  而二流的論文則是來自新加坡日本韓國以及拉丁美洲的地方,這一些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如美國和英國發達,同樣其學術水平也不如歐洲和美國,但是隨著近幾年這些國家的發展,學術水平還是有顯著的提高。

  針對這些論文,編輯會詳細地查看對於符合要求的也會通過交給覆審去審核。

  而三流的論文就是來自夏國大陸地區以及第三世界的國家。

  這一些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很低,學術發展水平更低了,而且學術造假非常嚴重。

  所以針對這一些國家和地區發過的論文,自然雜誌的審核編輯會嚴格的審查,先不看內容,只要你投稿的格式有一些不符合規範都直接給你斃掉,甚至都不給你通知直接扔進垃圾桶然後刪除。

  即便過了初審,覆審也是非常的嚴格。

  所以夏國大陸地區投稿的論文過稿率非常低。

  夏國那邊投稿的人數也不是很多,畢竟大家的學術水平有限,也知道投過來的稿件大部分都過不了。

  還不如去尋找難度更低影響力稍微低一點的學術性期刊。

  《自然材料學》審核編輯德克森看到了郵箱中有一個驚悚的標題的論文——二維平面材料石墨烯的生產製備方法和其物理以及化學性質的研究。

  看到這篇論文之後德克森內心一驚,因為對石墨烯材料已經探討了二三十年,但是一直到今年都沒有被製備出來。

  有很多所謂的科學家都宣布自己製備出了石墨烯,但實際上經過詳細的查看之後,也不過是一些結構和石墨烯完全不相同的立體碳晶而已。

  德克森對這篇論文這個是相當的重視,他準備點開詳細查看一下。

  可是看到郵件的來源居然是夏國大陸地區,德克森的內心就有一些疑惑了。

  他第1個反應就是這篇論文並不是真實的,又是夏國人搞的學術造假。

  最後他再詳細地查看論文的撰寫者以及來源的學校或者是科研機構,發現論文居然是以個人的名義撰寫相關的,並不是來自夏國的任何一家學校或者是科研機構。

  一般研究此類前沿材料的科研工作者在自然雜誌這邊掌握的全球的頂級科學家人才庫裡面都是有備案的。

  要麼是某個高校任職,要麼是在某個研究所搞研究。

  但蕭江這個名字實在是太陌生了。

  而且在自然發表論文需要填寫比較詳細的個人信息。

  比如你的姓名、性別以及年級工作或者學習單位等等。

  當德克森看到蕭江的年齡之後,更是無語。

  20多歲的年輕人搞出了石墨烯材料,這不是開玩笑是什麼?

  不過本著自己的職業精神德克森還是很耐心地打開了論文。

  他簡單地看了一下。

  感覺不太理解。

  自然審核編輯按照不同的子刊分類,也是由不同專業人士來任職。

  所以在材料方面的編輯是材料學方面的專家級人物。

  德克森覺得看著現在的論文有難度,更是認為他的這篇論文不符合邏輯。

  再加上蕭江是個人投稿,更不靠譜。

  在點開論文5分鐘之後,德克森將這篇論文定為不予通過,涉及學術和實驗過程造假一類,扔進垃圾箱。

  如果是美國或者是歐洲人發過來的論文,那麼德克森肯定會予以回復告訴對方他具體的拒稿原因。

  但是針對夏國這種國家發來的論文,沒有必要進行任何的回覆。

  這就是所謂的學術鄙視鏈。

  所以蕭江發送給自然雜誌的論文石沉大海。

  而與之相反的是燕京複合材料學術期刊編輯部,也是燕京工業大學材料工程學院編輯部的責任編輯,來自燕京工業大學材料科學院的副主任劉濤也在審核論文。

  《複合材料》期刊一直致力於把自己打造為全球材料學的頂尖雜誌。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受制於夏國材料科研水平比起世界一流水平還是有較大的差距。

  即便《複合材料學》雜誌在國內的影響力不錯,但是在國際上那就聲音弱得可憐,影響因子也比較低。

  投過來的論文也大部分都是國內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通過的論文,論文的質量也是參差不齊。

  這就導致了如果《複合材料》雜誌的編輯想提高論文雜誌的質量,那麼你所通過的論文數量就不夠。

  你如果想保證定期發刊,那麼你的論文質量一定要下降。

  這兩者就是悖論。

  不過今天劉濤打開郵箱的,發現了1篇論文,讓他非常感興趣的是這是關於石墨烯材料的論文。

  恰好燕京工業大學也在研究石墨烯材料,並且在石墨烯材料的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和世界的先進水平比較接近,但是就差那麼臨門一腳。

  劉濤看著論文越看越驚心,整個身體不由得發抖,汗毛全部都豎了起來。

  這篇論文完整地闡述了石墨烯的製備過程,設備原理以及所展現的驚人的化學和物理性能。

  其製備過程就是當初燕京工業大學設想的製備過程,但是其製備的方式要比燕京工業大學工業大學當初試驗的更加精確更加有效。

  這一下劉濤激動了,他身體顫抖地,把郵箱裡面的這一篇論文小心翼翼的保存在電腦上。

  然後給系主任也是學校的博士生導師教授國內材料學專家何廣坤打了個電話。

  「老何,你在幹什麼?」

  何廣坤正準備給學生們上課,說道:「準備去上課呢。」

  如此激動人心的事情,劉濤一刻都不想耽誤。

  他立刻說道:「你能不能先請個假,不要上課了,趕緊來我的辦公室,有個重要的事情要跟你說。」

  這話一出倒是把何廣坤給弄糊塗了。

  何廣坤說道:「什麼事情這麼著急,我上完課回來說不行嗎?」

  劉濤非常著急地說道:「的確是很著急,我這邊在審核覆核雜誌投稿論文的時候,發現了一篇關於石墨烯製備方式以及相關物理和化學性能的論文。我剛剛看了一下,論文邏輯清楚,理論知識紮實,實驗過程完美,論文的作者很有可能已經研究出了真正意義上的是石墨烯材料。」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