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明貪狼星> 第511章:宗室之亂(上)

第511章:宗室之亂(上)

2024-05-05 21:09:14 作者: 三悔人生

  順天府很快就動了起來,雖說不上是聲勢浩大,但也絕對沒有瞞著誰,可以說該知道的不該知道的都知道這次的調動。

  倒不是陳循不小心,只是他不擔心,也不在意罷了。

  雖然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說法,但這種說法也不是全對的,最起碼在朱瞻壑這裡出現了比較大的改變。

  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句話其實算得上是舟水之論的延伸,作為普通人,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想到的可能是只有你真心愛民,百姓才會擁戴你,你才能坐穩江山。

  

  但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句話的核心其實是民心,剖析開來就是兵力。

  得民心者,兵源充足,才有爭霸天下和坐穩江山的資本,如果你不得民心,你就沒有足夠的兵力,何來的資本爭霸天下和坐穩江山呢?

  你是皇帝又如何?沒人給你賣命,你自己提著刀上陣殺敵嗎?就算是你勇猛到宛如楚霸王再世又有什麼用?

  可是,朱瞻壑不同。

  他不得民心是沒錯,如今大明百姓沒幾個希望他能做皇帝的,因為在百姓心中他是個暴戾的人,如果成了君主,那也一定會是一個暴戾的君主。

  但他得將心。

  從征討中南半島開始,朱瞻壑就沒有動用過中原的兵力,頂多也就是調用幾個將領,這還是在西政歐洲之後的事情。

  中原的百姓因為朱瞻壑的這個決定享受了十幾年的安穩是沒錯,但百姓享受,不代表所有人都享受。

  試問朝中的將領們,有誰在談到錢勇三人、李彬和沐家等人的時候不眼紅?

  要知道,在大明,如果沒有特殊情況的話,封爵的唯一途徑就是通過戰功,而且還得是社稷之功。

  其次,他們都是武將,本來就被文臣壓一頭,雖然吳王一脈接掌大明之後文臣被狠狠地打壓了,但也就是和武將持平罷了。

  還是那句話,打天下得武將,治天下還是得文臣。

  文臣可以通過政績來提升,但他們武將沒有戰功怎麼提升?

  最後,除了武將,底層的士兵也渴望著晉升。

  秦末陳勝吳廣的起義雖然是謀劃的,但他們有句話說的很好: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哪怕是最底層的士兵,也是希望能夠向上爬的,就算是不為了榮華富貴滔天權勢,為了讓家人的生活富足一些也得努力。

  然而,中原內部十幾年都沒有戰事,雖然對外戰爭不斷,但朱瞻壑卻從不動用中原的士兵。

  所以說,要真鬧翻了臉,先不說皇帝一脈能夠得到多少將領的支持,就說兵力上可能也不會有多少。

  這樣一來,對於陳循來說可操作性就很高了。

  反正橫豎是立於不敗之地,那倒不如大大方方的,讓天下人都看到,也知道你這次的調動是有原因的,而非空穴來風。

  到時候說不定還會產生一些輿論上的幫助。

  吏部。

  「陳尚書。」

  埋首於公文的陳循有些迷茫地抬起頭,自從太皇太后張氏被毒殺一事發生後,太皇太后就一直在休養,所有的事情就落到了陳循這個內閣首輔兼禮部尚書的身上。

  所有的事情都必須經過他點頭,然後送到朱瞻垐那裡。

  因為這肩上的擔子突然加重,他已經快七天沒回家了。

  于謙的到來讓陳循迷茫了許久,因為此刻已經入夜了,按理來說百官都已經回家,不會有人再來找他了。

  「於尚書?」陳循很快就反應了過來,輕輕地緩了口氣,搓了搓臉讓自己精神起來。

  「於尚書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嗎?怎麼還沒回家?」

  「的確是有重要的事情,但不是沒有回家,而是回了家後又回來了。」于謙見陳循起身,他也抬步走了進來,還揚了揚手中五城兵馬司的通行證。

  「世子殿下的回信來了。」

  ……

  于謙的一句話比搓臉什麼的好用多了,陳循立馬就精神了起來。

  其實按理來說,朱瞻壑的回信不應該先到于謙的手中,而是應該先到陳循這個內閣首輔的手中,但這次的事情有些許不同。

  這次朱瞻壑的回信是先走的海路,畢竟海路比陸路快,哪怕是八百里加急也不行。

  不過在抵達通州之後,消息就以最快的速度送入京中,這時候用的就是八百里加急了,因為消息到的時候已經是日暮,而一般的消息是不能在夜裡進入順天城的。

  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把消息送進京城,那一般就只有兩個途徑:戶部和兵部。

  戶部掌管天下錢糧,是有特殊權力的,如果在遇到有災情的情況下,基本上不管什麼情況都會開綠燈的。

  兵部就不用多說了,和戰爭相關的事情就是天大的事情,自然是怠慢不得。

  一般來說,八百里加急送的,不是極其重大的災情就是戰爭相關的消息。

  至於為什麼不送到戶部而是兵部,則是因為夏原吉的年紀。

  已經是古稀老人了,在明知道是朱瞻壑回信的情況下,肯定是不會麻煩夏原吉的。

  「怎麼樣?」

  在來吏部之前,于謙並未打開朱瞻壑的回信,送到陳循手中的時候就連信封上的火漆都是完好的。

  「世子殿下的決定和我們所料的大差不差,只不過在北方布防上有些許的差別。」

  陳循一邊說著,一邊將信放到了于謙的面前。

  于謙拿起信看了起來,信上的內容雖多,但每天都要批閱不少公文的于謙還是很快就看完了。

  正如陳循所說,朱瞻壑的安排和他們之前商議的大差不差,只不過在預防朱瞻墉、朱瞻墡進京「勤王」一事上,朱瞻壑的決定和他們有些不太一樣。

  在信上,朱瞻壑交代說要將吳管者從涼州調回來,派往原兀良哈三衛那邊鎮守,防止朱瞻墉和朱瞻墡被孫若微的信蠱惑,糾集兵力南下,威脅順天。

  至於京中,則是讓已經是中軍都督府左都督的李彬鎮守,讓英國公張輔協助。

  不過這麼一來,由吳管者鎮守的涼州就沒有將領了,不過朱瞻壑也安排了人去涼州接替吳管者的工作,只不過這個人選有些讓人意外。

  李彬的兒子,李賢。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