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日本無條件投降(求月票!)
2024-05-05 20:11:12
作者: 任鳥飛
…
鳥羽法皇十分期待李存能降下慈悲之心放過日本!
可李存又怎麼可能容忍日本的京畿地區將日本島一分為二,讓大乾王朝無法盡得日本這座金銀島上的所有金銀不說,將來還會因為日本的京畿地區的攔截,幹什麼都不方便。
更何況,據李存所知,日本這些年已經開採出來了大量的金銀,而這些金銀全都在京畿地區,只要乾軍能打下來日本的京畿地區,大乾王朝立即就能擁有足夠眼前使用的金銀。
這種情況下,大乾王朝若是收手,不能說是入寶山空手而歸,可總歸是差了不少,難免讓李存留下遺憾。
還有就是,「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這個簡單的道理,李存又怎麼會不知道?
所以,鳥羽法皇派來的使臣,全都讓李存給扣下了,李存用實際行動來告訴前線的將士:「日本朕志在必得!」
洪武二十三年七月一十九日。
由東海水軍都統制盛爭親自指揮東海水軍突然出現在四國島土佐地方的沿岸。
土佐守護大驚失色,斷定乾軍又要像之前一樣強行從土佐地方攻打四國島。
土佐守護趕緊調兵遣將準備應戰。
事情果然跟土佐守護預料的差不多。
巳時。
東海水軍突然向土佐地方的幾個可登陸之地同時發起密集的炮擊。
另外,東海水軍還放下了數千艘小船,上面坐滿了南路乾軍右路軍的將士。
——他們貌似又準備搶灘登陸。
這段時間,日本方面在節節敗退的同時,不僅組織起大量地日本的武士、僧兵、預備役,還動員全國軍民在所有能登陸的地方修建堡壘和其它防禦設施。
這些能登陸的地方中就包括四國島土佐地方。
在這裡,日本人修建了兩十多公里長、一丈多寬、口徑最大的紅衣大炮都轟不碎的石壘,以阻止乾軍登陸,日本人為之命名「乾寇防壘」。
而且,戰爭是最容易讓人成長的。
經過這一個來月的殘酷戰爭的洗禮,在付出了不知多少生命的代價之後,日本方面多少已經開始適應乾軍的一些戰法了。
比如,日本人已經無師自通的研究出來,靠挖地洞來躲避乾軍的炮擊。
加上搶灘登陸戰地難度實在太大,以至於這麼多天,老將王稟都沒能打下四國島。
對此,王稟怒髮衝冠,覺得這是奇恥大辱!
所以王稟今天對奪取四國島勢在必得。
跟盛爭商量,王稟提議今天,由他來親自統一指揮東海水軍上的紅衣大炮。
對於王稟將手伸到了他們水軍的碗裡,老實說,盛爭是有些不快的。
但南路乾軍被擋住北上的腳步已經小一個月時間了,再要是突破不了,李存要是降下聖旨,他們這些高級指揮官,全都難逃責罰,關鍵這也太丟人了。
考慮到這些,在王稟願意立下軍令狀的情況下,盛爭便將東海水軍的炮擊權給了王稟。
戰爭一開始,在王稟的指揮下,東海水軍的數千門大口徑的火衣大炮,就對土佐地方進行覆蓋打擊,讓日本人連頭都不敢露一下。
同時,王稟派出他兒子王荀擔任先鋒,率領三千敢死隊,冒著炮火,搶灘登陸。
很快,王荀就帶著這三千敢死隊,在炮火的掩護下,登陸成功,然後將著日軍的陣地衝去。
這時,王稟命令炮火停下來。
聽見炮擊結束,日軍全都鑽出地洞,等到王荀率領的三千敢死隊衝到乾寇防壘前,數萬日軍抽出武士刀鬼叫著衝上來,不畏生死的與乾軍打近身白刃戰。
很快,雙方就膠著地廝殺在了一起。
這時,乾軍在武器上的優勢,已經凸顯不出來了,最後也就是一些乾軍將士拉響自己身上的炸藥包或者轟天雷,一換多。
但在日軍方面的人海戰術前,這樣的犧牲,顯然用處也不大。
雙方只能是進行著最原始的廝殺。
這便是四國島一直沒有被攻打下來的最主要原因。
無它。
日軍仗著其是主場作戰的優勢,淨搞不畏生死的人海戰術,抵消了乾軍的很多戰力。
這就跟當初方臘他們戰勝宋軍的方法差不多。
而今天日軍顯然是低估了此戰的指揮者王稟的決心。
看到這熟悉的一幕,又見王荀他們似乎又不敵了,王稟沒有像之前那些,鳴鑼收兵,或者是運動添油戰術,繼續派人搶灘登陸,按照日本人的節奏,跟日本人拼消耗,而是神情無比堅定地說:「狹路相逢勇者勝,覆蓋打擊,開炮!」
隨著王稟一聲令下,跟大乾王朝的陸軍沒有多少羈絆的東海水軍的炮兵,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地再次對岸上膠著的乾軍和日軍進行覆蓋打擊。
看到岸上的乾軍將士被炮火誤傷,甚至是直接炸死,王稟老淚縱橫,他死死地盯著冒著炮火,還奮勇殺敵的王荀,像是在對別人說,又像是在對他自己說:「世人只知我乾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乃是因為我乾軍武器先進,卻忘了我乾軍將士比任何敵人都更不畏懼生死。」
王稟的話,讓在場之人,無不動容,尤其是當他們看到一顆炮彈在原本大殺四方的王荀不遠處炸響,等黑煙過去,王荀的身影就不見了之後。
這一瞬間,王稟讓人肅然起敬。
王稟的身體晃了一晃,然後他一拄戰刀穩住了身體,接著故作平靜的繼續指揮戰鬥。
見此,乾軍將士無不效死命!
要知道,王稟連自己的獨子都能送上前線挨炮擊,這時候誰要是敢觸王稟的霉頭,肯定得被王稟立斬於陣前,其家老小隻怕也會受其畏敵不前的影響。
——這在大乾王朝可是最丟人的事。
不得不說,王稟獻祭自己獨子的做法,雖然讓人頭皮發麻,但也真的是巨管用。
在王稟的這種不惜同歸於盡的打法之下,土佐地方的日軍再也抵擋不住乾軍的進攻了。
下午未時一過,日軍的防線徹底被乾軍擊潰,乾軍在岸邊成功建立起來了橋頭堡。
接著,乾軍用他們乘坐的小船建立防護帶,並不斷擴大防護帶,然後更多的乾軍將士登陸,防護帶隨之越來越長,也越來越堅固。
土佐守護見此,命令日本武士射火箭燒乾軍的小船防護帶。
不過,日軍的反應還是慢了半拍——在小船防護帶被燒完之前,已有上萬帶足了火器的乾軍將士登上了四國島,他們將虎蹲炮架好,一字排開,然後在東海水軍艦隊上的紅衣大炮的配合下,粉碎了日軍的一次又一次攻擊。
不過——
雖然乾軍有犀利的火器,可日本人也有堅固的乾寇防壘。
所以,在乾軍登陸了後,雙方還是進行了一場類似於攻城的血戰。
此戰一直打到天明,日軍仍然死守乾寇防壘,不退一步!
直到聞訊趕來的李顯忠親率三萬精銳從王稟部的後面殺出,才徹底擊潰了日本人的心理防線,最終釀成日本人的全面潰敗……
戰後,乾軍幾乎全員出動尋找王荀的屍體。
王稟對王荀生還已經不報希望了,他只是下了一道將所有參與抵抗的日本人全部屠殺的命令,就一個人回到他的中軍大帳,將他自己關在裡面,嚎啕大哭……
李顯忠並沒有阻止為了戰勝敵人親手埋葬了自己獨子的王稟,而是默默地接過了指揮權,一邊調兵遣將清剿四國島上的殘餘日軍,一邊親自率領主力向本州島方向追擊。
岳雲搶在眾軍之前,甚至搶在潰敗了的日軍之前,到達四國島通向本州島的關隘,並趁守軍不備將這道關隘攻破。
隨後,乾軍浩浩蕩蕩的從四國島殺向了本州島……
不久,南路乾軍右路軍便在廣島登陸,然後從後面殺向長門和周防。
南路乾軍的左右兩路大軍前後夾擊長門和周防,西門鎖鑰豈有不破之理?
一日後,本州島的門戶對乾軍完全敞開……
值得一提的是,王荀的命是真大,他在那麼猛烈的炮擊下竟然沒死——後來,乾軍將士在打掃戰場時,從遍布屍骸的死人堆中將全身是傷卻還有一息尚存的王荀給挖了出來。
當然,這也是因為王荀的幾個親兵死死將他壓在了身下保護住了他的要害部位的緣故……
……
京都的日本公卿貴族得知,四國島和周防、長門全部都被乾軍給攻破了之後,集體大驚失色!
有人建議鳥羽法皇向乾軍投降。
有人建議調京畿、關東地方的武士、僧兵以及預備役馳援京都。
還有人密議,將鳥羽天皇等敢於抵抗大乾王朝攻打的人捉了獻給大乾王朝,以求平息這場戰爭。
等等……
鳥羽法皇的政治手段還是比較狠辣的。
聽到風聲後,鳥羽法皇先下手為強將那些想將他捉起來獻給大乾王朝的人全都清理掉,然後將京畿、關東地方的武士、僧兵以及預備役全部都調到關內(也就是東海道鈴鹿(後世的三重縣)、北陸道不破(後世的岐阜縣)和東山道愛發(後世的福井縣)三關以西),然後北線據三關而守,南線則囤積重兵守衛各個要道。
與此同時,鳥羽法皇繼續派出使節跟大乾王朝商量稱藩納貢一事。
這次,鳥羽法皇也不提割讓哪裡了,只說想留下近畿地區頤養天年。
近畿地區在日本本州中西部,東鄰中部地方,西接中國地方,南瀕瀨戶內海、大阪灣和太平洋,北臨若狹灣和日本海,正好將日本南北切斷。
試問,李存怎麼可能讓日本公卿貴族占據這片要地?
更何況,他們手上還有幾十萬日本武士、僧兵以及預備役,嚴重危害大乾王朝的日本的安穩。
所以,都已經打到了這種程度,接下來不管鳥羽法皇提出來什麼樣誘人的條件,李存都得一口氣滅了日本,然後徹底占領日本。
因此,面對日本人的再三求和,李存就是不接這個話茬,一心跟日本進行總決戰。
不久之後,北路大軍也已經到了三關之下,作出叩關之勢。
也不知是不是巧合,乾日兩軍最終的決戰之地竟然是傳說當中的那須野。
那須野(後世栃木縣那須郡周邊),一塊巨石之上,乾軍和日軍一共打了三場。
第一場,南路乾軍剛到那須野。
當時,南路乾軍只有五萬多人馬。
在那須野領主須藤権守貞信的提議下,鳥羽法皇準備趁南路乾軍立足未穩,將南路乾軍擊敗,進而取得談判籌碼。
因此,鳥羽法皇命令編成討伐軍,任命三浦介義明、千葉介常胤和上總介廣常為將軍,陰陽師安倍泰成為軍師,派遣三十二萬由日本武士和僧兵組成的大軍出征那須野。
南路乾軍雖然只有五萬多人馬,但大部分是馬軍,而且還有不少重甲騎兵以及純火器軍隊。
而日本方面,出動的雖然也是主力部隊,可這些主力之前已經是被南路乾軍擊敗過數次,然後補充的預備役,戰力早已大大降低了。
說到這裡,有人可能會問,日本到底有多少兵力,這前前後後,差不多已經弄出上百萬大軍了吧?
其實,日本各地方的武士加到一起一共也就三四十萬,之所以能弄出來上百萬兵力,主要是因為鳥羽法皇將僧兵聚集起來,又組織各個地方招募六十五歲以下的男子充當預備役。
在佛教傳入日本之後不久的七世紀(相當於初唐時期),當時的日本天皇就下令禁止食用牛、馬、犬、猿、雞。
經過兩百年的反覆強調,到了九世紀以後的平安時代,日本的公卿貴族就已經養成了基本不吃肉類的習慣。
而到了鳥羽法皇上一代的白河法皇時期,白河法皇覺得光是不吃肉還不夠虔誠,又頒布了一項加強的法令,進一步禁止食用魚蝦貝類,也就是,除了素食什麼都不准吃!
與白河法皇比起來,中國歷史上那位因為崇佛而亡國的梁武帝(最早制定了僧侶不得食葷戒律的那個皇帝)簡直都算不上虔誠,因為梁武帝只是讓僧人們吃素,而白河法皇卻弄到了全民食素的程度……
白河法皇之所以如此虔誠,除了因為他本人信佛以外,還因為日本佛教在九世紀後取得了國教的地位,佛教寺院到處林立,寺院不僅代表一股巨大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力量,甚至取得了絕對的統治地位,白河法皇正是靠著這些寺院的支持,才成為日本的最高統治者,而且一統治就是幾十年。
白河法皇死後,鳥羽法皇繼承了這一切,同樣得到了寺院的支持。
總而言之,這個時代的日本,有十幾萬甚至超過二十萬的僧兵。
而且,一些宗派的僧兵進攻另一些宗派的寺院,會把它們洗劫一空,毫無憐憫可言,所以日本的僧兵其實已經變得與世俗封建主的武裝分子無異。
另外,這個時代的日本已經有近千萬人口。
單從人口數量上來看,日本在世界各國都是名列前茅的。
因此,各地方的預備役加起來有個大幾十萬,是很正常的。
不過——
日軍的兵力雖然不少,但兵員素質可就差遠了,不說那些臨時招募的預備役,就算是那些僧兵,戰力其實也很有限。
日本武士要好一點,但因為身體素質、配合默契程度、裝備上的差距、戰法上的先進程度、敢戰精神等等方面,三個日本武士勉強也就能跟一個乾軍士卒打平。
所以,儘管兵力連日軍的六分之一都不到,可李顯忠還是果斷跟日軍決戰。
最後,三十萬日軍毫無懸念的被五萬乾軍擊潰。
這一戰,三十萬日軍只逃回去了不到七萬,日本人的血將那塊巨石都染紅了,後來人們管這塊巨石叫做「殺生石」。
第二場。
很快,鳥羽法皇又傾巢而出的組織了數十萬武士和僧兵,並去請全國各地的高僧大師前來助戰。
這時,由王稟所率領的援軍已到,乾軍的數量增加到了八萬。
反觀日本方面,雖然日本武士、僧兵、預備役傾巢而出,但總體實力和戰鬥意志其實還不如之前那一場。
結果不言而喻,乾軍又大勝了日軍。
到了第三場時。
北路乾軍趁著三關空虛,一舉奪取了三關,前來與南路乾軍匯合。
至此,乾軍的數量第一次超過十萬。
而鳥羽法皇則給京畿地區能拿得動武器的人全都分發了武器,想要殊死一搏。
結果,乾軍一輪炮擊,這些根本就不會打仗的人,就立即化作鳥獸散,接下來就是一場單方面的大屠殺……
洪武二十三年八月十五日,鳥羽法皇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皇室、宗室皆被裝船送往大乾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