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再談開海禁
2024-10-08 18:34:12
作者: 簡栩
「你這個討巧的回答,倒也還算是給朕寬了心。」朱元璋聽完徐達的話之後先是一愣,隨即也想明白了其中的關節。
這件事重要的並不是自己兒子們是怎麼想的,而是在於朝廷到底想獲得一個怎麼樣的未來。
畢竟現如今這幫皇子們依舊還是朝廷中的一員,至少在跟幡帝的利益團體打成一片之前,他們也終究還是會站在朝廷的角度上。
「可是俗話說得好,請神容易送神難。讓藩王們走的時候很容易,但想讓他們再回來,卻不是後世皇帝一句話就能辦到的事。」
朱元璋心裡很清楚以自己的威望,這幫小兔崽子根本不敢有任何抗命的想法。
可是他終究會有老去的那一天,也終究會成為宗廟裡的一個牌位。
到那個時候藩王們能不能再聽朝廷的話,卻也不是他能夠做得了主的。
他對自己有著十足的信心,對自己選出的太子朱標也有著十分強烈的信心,可是對於自己那些字兒還不認識幾個的小孫子們,他卻沒有能力看穿他們的未來。
「正是出於這般憂慮,所以我覺得,這個胡軻所言的十年之期便是一個非常合適的期限。」徐達說道。
「怎麼個合適法。」朱元璋這個時候也做了一回捧哏。
本章節來源於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
「依陛下如今龍精虎猛的樣子,再加上太子殿下的賢德睿智,至少我大明目前兩代之內,能夠給予這些藩王五十年以上適應這個政策的時間。
只要在陛下的威嚴之下,監督他們切實的從這個位置上交替上幾次,那麼現如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終究會成為慣例。」
此刻徐達已經完全放開了,說起話來也顧不得什麼大逆不道的話語。
人就是人,哪怕貴為聖上也終有殯天的那一日,對於征戰一生,見證了無數屍體的徐達來說,生死並不是什麼僭越的話題。
「果然還得是自己的老兄弟,若是放在旁人來,都不說他能對這問題提出什麼看法,單就一想到朕年事已高,再牽扯到太子繼承皇位這種敏感的話題,他們立刻就得蔫兒下去。」
朱元璋的語氣中既有對朝臣們的失望,也有對現狀無奈的哀嘆。
身處帝位之後他才清楚,這稱孤道寡到底是如何一種讓人痛徹心扉卻又難以自拔的矛盾感受。
「他們這般做,想的也都是要顧及君父的感受,當著陛下的面,自然沒有多少人敢如此放肆說話。」徐達這個時候淡淡的替其他人轉圜了一句。
「既然話已經說到了這裡,那咱們就再議議那姓胡的小子說的開海禁一事。」
雖然只是君臣兩個人之間極為倉促的對話,但和徐達交了底之後,朱元璋此刻心裡已經接受了胡軻的想法。
接下來要做的便不再是這般大而化之的粗略討論,一旦皇帝下定決心去做一件事,那麼便需要手底下三省六部的各位堂官,一起來將其中的細節完善。
大的方針已然在朱元璋心裡敲定,可具體應該怎麼實施,卻終歸還是要交給自己手下人去做。
也因此朱元璋心裡有底之後便不再繼續跟徐達議論此事,然而說起了下一個話題。
「海禁一事,牽扯重大。臣如今統領北方軍務,工作的重心一直在北平周圍,對於東南沿海的事情雖有耳聞,但卻了解的並不太多。」
徐達又一次給出了一個明顯不能讓朱元璋滿意的回答,但這一次他卻並不是之前那般的敷衍以及尋找退路,而真的是他對於此事缺乏了解。
在信息了解不足的情況之下,作為一名大將軍的徐達,憑著職業經驗,自然是不願意輕易的在自己不懂的事情上面指手畫腳。
「朕知道讓你說這件事,多少有些難為你了,可是還是那句話,朕今天叫你過來不是想聽朝堂里的中書省右丞相有什麼看法,而就是想聽聽你這位老兄弟的心裡話。
你有什麼想法儘管放開說就是,咱保證不會難為於你。」
朱元璋能從一個小小的兵頭做到如今堂堂的洪武大帝,『體恤下屬心中所想』便是他成功路上一個絕對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即如此,那臣就斗膽說了。」
「有話但說無妨。」朱元璋側過身來,原本被他擋了個大半的月光,此刻也終於灑過一些落在了徐達的身上。
「此策雖然聽上去極為美好,但若真就要做起來卻並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且不說藩王就藩之後,如何才能在缺乏地方大組配合下,在衛所之外開展別的業務。
單就臣這麼些年征戰的經驗來看,在內河裡面修築碼頭、建造戰船便已經是一件耗資巨大、耗時糜長的龐大工程。
遠的且不說,但就咱們於鄱陽湖與陳友諒大戰一番之後,所損失的戰船便是一個天文數字。
其後若不是元庭指揮不當,千里迢迢又給咱送了一批過來,其後咱們與張士誠決戰之時,在水軍之道還真就不是鹽幫出身張士誠水軍的對手。」
作為大明的第一功臣,徐達的功勞不僅在於一生勝多敗少、給予敵人造成了極大的打擊,同時他這個大明戰神更是一舉參與了,朱元璋前期幾乎是所有的軍事行動。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大明一統天下的過程當中,徐達的地位就和當年秦始皇手下的王翦父子差不多。
無論是最開始的時候參加義軍,還是後來與陳友諒以及張士誠的大戰,再加上最後在中原大地上驅除韃虜、將大明的統治一口氣推到了長城以外,徐達都在其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而當年的王翦、王賁父子,更是在秦始皇吞併六國的偉業中,他們父子倆就滅掉了六國中的趙、楚、魏、燕。
除卻被咸陽守軍滅掉的韓國,以及最後被蒙恬兵不血刃拿下的齊國之外,滅六國的不世之功,竟然大部分都是出自他們父子倆之手。
正是因為徐達參與過大明絕大多數的事物,也就使得他在談及這件事情的時候,也能給出自己非常合理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