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朱元璋的反應

2024-10-08 18:31:01 作者: 簡栩

  作為從開局一個碗,進而創立一個強盛王朝的傳奇帝王,朱元璋這一路上走來見識過無數的能人異士。

  這其中不乏有和剛才朱標所描述的那個姓胡傢伙相似的聰明人。

  

  而於朱元璋而言,他對自己身邊的聰明人,往往都沒有什麼好感。尤其是那種越為人所稱道的聰明人,他往往越不待見。

  從投靠紅巾軍開始,朱元璋這一路走來,遇到的兩個最為出名的聰明人,便是青田先生劉伯溫以及濠州名士李善長。

  這兩個人在朱元璋之後崛起,並最終將整個天下收為囊中的這一進程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甚至可以說,對於當時的大明而言,這兩位的作用絲毫不比當年的蕭何與亞聖張良要弱。甚至於這兩位在大明王朝逐漸穩定下來之後,他們的人生軌跡,也和當年的蕭何張良頗為相似。

  劉伯溫在天下平定之後,就多次上書致仕,請求回老家頤養天年。而李善長雖然放不下這一份官場上的名利,但他也使用了各種手段來自污。

  就比如他那個最為著名的七十歲高齡迎娶十六歲小妾的故事,充分說明了在洪武大帝的掌控之下,他手底下的這些官員活得多么小心謹慎。

  年逾古稀卻迎娶一二八芳齡女子,這樣行為在封建社會,並不是不可能發生。但像李善長這般,明知道做出這種事情一定會惹人非議,卻還要大張旗鼓的進行宣揚,這其中所隱含的心思卻再明顯不過。

  而另外一位青田先生,他的下場則比李善長要悲慘許多。作為朱元璋在征戰天下中後期最為倚仗的智囊,青田先生劉伯溫在這期間所使用的各種計謀和策略,甚至被後人神化成了幾乎是和姜太公和諸葛丞相一般神通。

  隨著傳奇故事的一步步演變,到最後青田先生儼然有了一種算命行當祖師爺的感覺。

  「累察乾象,多效謀猷。」這是朱元璋親自給予劉伯溫的評價。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在民間享有盛譽的大功臣,放在朱元璋眼裡,卻一直都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甚至於在開國之初分封功臣的時候,可以說是立下不世功勳的劉伯溫,最終非但在漫天公侯的分封大會中,只落得個「誠意伯」這樣的伯爵,更為讓人不解的,則是這位很明顯為大明立下天大功勞的大功臣,在朱元璋欽點的三十六名開國功臣中,竟然排在最後一位。

  要知道,甚至是汪廣洋這樣一位自從朱元璋打下應天之後,便一直在遠離中樞位置任職的人物,都可以排在青田先生的前面。

  無論朱元璋平時嘴上說著劉基對於自己有多重要,這份分封功臣的名單,都充分表明了朱元璋對於這位代表著浙東勢力的領頭人,內心深處隱藏著深深的不滿與忌憚。

  而劉伯溫最終也沒有獲得和張良一樣的瀟灑結局,他每一次上書請求致仕,都被朱元璋給攔了回來。直到洪武八年,已經病重到不能自由活動的劉伯溫,這一刻才被允許返回青田老家。

  回家後不到兩個月,這樣一位神奇的人物,便最終魂歸天際。

  大明立國之初的第一智囊,劉伯溫的下場充分說明了朱元璋對於「聰明人」的厭惡。

  也因此,當他這個時候聽到自己治下的王朝,竟然又冒出了一個「聰明人」,他第一時間便動了殺心。

  甚至若不是考慮到這個傢伙如今已經被關在了詔獄之中,朱元璋可能當即就下令,把這個傢伙先收押起來打一頓再說。

  「能給自己侄子培養出這樣一套思想來,可見這個胡惟庸謀逆的心早已不是一天兩天。」朱元璋陡然將這個事件又上升了一個高度。

  「父皇,且勿著急,若這小子只有上面這些狂悖且言之無用的言論的話,那今日兒臣也不會因為這點事情,跑到乾清宮來叨擾父皇。」

  看到自己父皇已經快要失去耐心,朱標當即開口勸道。

  「也就是你,敢在咱面前這般說話,換作旁人,這時候早就到詔獄吃鞭子去了。」被自己兒子這樣一說,朱元璋方才的怒意也暫時壓了下去。

  「正是因為整個朝堂之上,沒有人敢與父皇說這般說話,兒臣這才更要時時勸解父皇,這是作為臣子的義務,更是作為兒子的本分。」

  面對自己皇帝老爹的揶揄,朱標非但沒有感到惶恐,反倒覺得自己更應該在這個時候以皇子的身份和父皇對話。

  「行了,有話直說就行,咱父子二人之間,沒必要整的跟猜謎似的。說說吧,咱倒想聽聽,這個傢伙究竟還有什麼樣的驚天言論,竟然能把朕的太子都陷到裡面去。」

  毫無疑問,朱元璋是位無比威嚴的君王。其實把觀察的維度拉長到整個周秦漢唐,朱元璋對待臣子的態度,都是最為嚴厲的那一批。

  別人整頓吏治,都是抓大放小,能起到震懾朝野的作用就足夠了。當年商鞅變法的時候,秦孝公下令在渭水邊一次斬殺700多鬧事老氏族,就已經被後世斥為暴戾。

  而洪武大帝殺起官員來,其果決與嚴厲遠超自古以來的任何一位君王。一個系統從中央的三品大員,到地方上幹活的九品芝麻官,乃至衙門裡的沒品沒級的胥吏們,也難以從風暴中脫逃。

  這裡面涉及到一次性全要行刑的上下官員,數量甚至過萬。也因此在大明廣大官員的心中,當今聖上的威嚴根本容不得一絲質疑。

  這個世界上唯二能讓朱元璋放下帝王威嚴,暫時做回一個普通人的,就只有馬皇后以及當朝太子朱標。

  看到自己父皇終於停下了手上的公務,一直站在桌案另一側的朱標這個時候才湊近到了朱元璋的案頭,從一旁文火溫著的銅壺裡,給朱元璋添上了一杯新茶。

  做完這些事之後,朱標這才搬來一把椅子坐在了老朱的正對面,開始繼續講述自己在詔獄裡聽來的那些消息。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