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唐小村長> 第110章 車夫

第110章 車夫

2024-10-04 21:45:49 作者: 憶魚

  莫力達瓦旗是素有「大豆之鄉」的美譽。1978年,全旗糧食總產量突破1億斤。1983年被國家商業部確定為商品糧生產基地縣。1989年,跨入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的行列。2002年,莫力達瓦旗糧食總產量達到12.42億斤,是1978年1.37億斤的9.07倍,是1958年0.859億斤的14.46倍,是1949年0.575億斤的21.6倍。2005年,莫力達瓦旗生產糧食16.3億斤。

  2005年,黑龍江省36個達斡爾族村的總播種面積達到36107公頃,其中種植糧食作物26881公頃,產糧113729噸;種植綠色特色經濟作物6831公頃,產量為8729噸;實現農業收入17062萬元,約占全年總收入的39.16%。[1]

  畜牧業

  2005年,黑龍江省的達斡爾族村共飼養奶牛34142頭,飼養肉牛9351頭,飼養生豬41100頭,飼養肉羊40343隻,生產商品鮮奶74546噸,生產肉類3119噸,完成牧業產值19021萬元,占全年總收入的43.66%。在黑龍江省農村達斡爾族的經濟結構中,畜牧業收入已經遠遠超過農業收入而居第一位,莫力達瓦旗2004年,牲畜存欄114.5萬頭(只),大鵝飼養量達120萬隻。2005年,全旗牧業年度牲畜存欄達到了200.3萬頭。[1]

  工業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達斡爾族的工業經濟從無到有,由小變大,莫力達瓦旗的工業到1958年,發展土糖、印刷、木工等10餘家作坊式的工業企業。改革開放以後,莫力達瓦旗的地方工業生產領域擴大到食品加工、化工、建材、印刷、釀造、冶金、電力供應、供水、供熱等諸多行業,工業企業增加到40多家,湧現巴特罕、豆都、蒙興、蒙鵝等龍頭企業,培育出巴特罕啤酒等產品,工業資產總額增加到4億多元。建立了巴特罕工業園區、紅彥工業園區,2005年,全旗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6.23億元。[1]

  旅遊業

  改革開放以後,以商貿、餐飲、娛樂、旅遊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獲得發展。達斡爾族聚居的嫩江兩岸,山川秀美,景色宜人,具有發展旅遊業的區位優勢和特色資源優勢。有中國達斡爾民族園、金長城遺址、清代古墓、莫力達瓦山、拉哈新村等旅遊景點,其中金長城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文化

  社會結構

  「哈拉」是達斡爾族的氏族組織,是以父系血緣關係為紐帶而結成的社會集團。每一個「哈拉」都有自己的聚居地,例如,「郭博勒哈拉」居住於精奇里江下游支流布丹河流域,「敖拉哈拉」聚居在精奇里江中游支流提拉登河流域等。屬於同一「哈拉」的人,均具有血緣關係,因而嚴格禁止通婚。各「哈拉」均有民主選舉的「哈拉達」(氏族首領),管理氏族內部事務。清朝末年,達斡爾人以「哈拉」為單位進行集體狩獵活動,是氏族組織共同生產、平均分配習俗的殘存。[1]

  隨著生產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哈拉」的規模日趨廣大,於是,一個「哈拉」又分為若干個「莫昆」。「莫昆」是達斡爾族的父系家族組織。每一個「莫昆」都有自己獨自的名稱,如「烏力斯莫昆」、「郭博勒莫昆」、「畢日揚莫昆」等。同一「莫昆」的人居住在同一個村落或相鄰的地方,在生產和生活方面有互相幫助的義務,也有收養孤兒、贍養孤寡老人的義務。所有「莫昆」內的成年男子都有權參加「莫昆」會議,它是家族的最高權力機構,負責選舉或撤換「莫昆達」(家族長)、商討家族內部生產和生活上的大事,處罰違反習慣法的家族成員等。[1]

  無論是「哈拉達」還是「莫昆達」,都是在為族人盡義務,沒有任何報酬,也不脫離勞動。元明清時期,中原王朝在達斡爾族居住的地區先後建立起自己的統治機構,「哈拉達」和「莫昆達」被任命為基層政權的行政首領,「哈拉」和「莫昆」除繼續履行其血緣組織的功能外,還擔負起基層行政組織的職能。[1]

  1640年8月,清朝政府將在征服索倫部戰爭中俘獲的壯丁、婦女幼小均隸入八旗,編為牛錄。此後,清朝為加強對達斡爾等族的管理,陸續將歸附內遷的達斡爾人編為牛錄。布特哈的達斡爾人編為都博淺、莫日登、訥莫爾3個扎蘭(清朝八旗軍事單位,連或隊之義),將鄂溫克族編為5個阿巴(獵區),隸屬於齊齊哈爾總管衙門管轄。扎蘭是在原先設立的牛錄基礎之上而形成的一種具有地方管理和軍事職能雙重特點的統治機構,它既仿效了滿洲八旗的甲喇、參領之制,又充分利用了達斡爾族社會原有的哈拉、莫昆制度,為日後布特哈八旗的組建奠定了基礎。[1]

  20世紀曾出現郭道甫、欽同普、德古來等人分別用在拉丁字母和俄文字母基礎上創製的達斡爾文,但由於中國的戰亂環境等因素均未大面積推廣。

  建國後在國家的主持下創製以俄文字母為基礎的達斡爾文,並編寫出版不少的教材及翻譯著作。但由於文革等極端因素的影響而停止,未能推廣。

  改革開放後,出現恩和巴圖等的記音符方案和烏珠爾的標音符(省略不清元音)拼寫方案,但未被國家認定為標準文字。

  現使用拉丁達斡爾文字(以標音符為主體吸收記音符的優點,綜合了主要方言區發音方法)應用日益廣泛普及。

  例如:「達斡爾」拼寫法,Daghur【拉丁達斡爾文】,(Daor【記音符】,Dagur【標音符】)

  文學

  達斡爾族有極為豐富的民間文學,包括神話、傳說、民間故事、諺語、謎語、祝讚詞、民歌和民間舞蹈歌詞在內的民間文學作品,不僅題材廣泛,而且其內容豐富,全面地反映了達斡爾族人民物質生產和社會生活、歷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內容,是其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的藝術再現。[9]

  民間故事是達斡爾族民間文學作品中數量最豐富的一種體裁。有人物故事,例如《阿波卡提莫日根》、《德布庫的傳說》;有動物故事,例如《套嘎沁脫險》;有生活故事,例如《阿拉塔尼莫日根》,有薩滿故事,例如《尼桑薩滿的傳說》、《德莫日根和齊尼花哈托》;有「莽蓋」故事,例如《去殺莽蓋》、《天神戰勝莽蓋》。「莽蓋」在中國北方各民族民間文學作品中經常以反面典型的面目出現,是一個半人半獸、肢體龐大、形象怪異的害人巨魔,也是自然力和社會惡勢力的代表。與「莽蓋」進行鬥爭的故事,寄託了達斡爾族人民征服自然、戰勝惡勢力的願望。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