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加官(代序)
2024-10-04 18:45:16
作者: 葉廣芩
《跳加官》是戲曲開場前加演的戲曲舞蹈,以恭維討好觀眾為目的。加官角色多以生角扮演,著紅袍,叼面具,手執「天官賜福」、「一品當朝」、「加官晉爵」一類條幅,隨著鬧台鑼鼓《將軍令》的曲牌,邊舞邊跳,展示條幅,呈現祥瑞,以博喝彩和賞頭。
我這大半輩子真是看了不少戲,從傳統戲到「革命樣板」,又到「新編」,又回到傳統。但是看《跳加官》卻只有一次,那次對我來說是沒有準備的被動接受,雖是「被動」,卻印象頗深,一直不能忘卻。
是六七歲時跟著父親去東四錢糧胡同一個人家做客,那家是個坐北朝南的大宅門,很闊綽很氣派。我們去的目的是給一個禿頂的中年男人祝壽,那男的是誰我不知道,只記得那家院裡的戲台很精緻。台子的高矮與我的胸口平齊,上頭鋪著地毯,鑼鼓傢伙在台下口,有紗簾隔著,比戲園子講究。庭院的桌上擺了許多吃食,盤子裡的石榴很大,禿頂男人就是被人稱作壽星老兒的,給我掰了一塊,很甜,水分很足,我坐在父親旁邊吃了半天。桌面上還有紅棗、核桃、鴨梨、洋點心什麼的,我已經懂事了,時刻約束著自己,眼睛儘量不朝桌上掃描。
父親告訴我今天頭場演的是《蟠桃會》,又名《安天會》。我卻是不明白,禿頂過生日,幹嗎讓一隻猴子出來鬧騰?孫悟空大鬧天宮,反正是熱鬧吧。沒等多一會兒,開場鑼鼓一通擊打,猴子沒出來,出來個穿紅袍的老倌,慈眉善目,端著笏板,紗帽翅一扇一扇的。老倌腰身轉得滑稽,步子也走得另類,有人說,加官出場了!
那時我對戲已經知道不少,《逍遙津》、《大登殿》、《盜御馬》、《三岔口》什麼的都看過了好幾遍,有些唱詞已經諳熟於心。但是對於《跳加官》卻是頭回看到,因為這樣的戲很少有演出,那些「升官發財」,那些「馬上封侯」跟時代的發展已經有了距離。雖然大家心裡都盼著升官,盼著得外快,畢竟得表現得矜持一些,含蓄一些,不能像加官表演那樣來得太直接,太露骨。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小孩子總是喜歡熱鬧歡快的場面,我從座位上一下躥到了台根底下,在那獨特的樂曲中恨不得也參與其中。白臉的胖加官在台上舞來舞去,向台下各個方向打著「招呼」,在對著坐在八仙桌旁的主家展示出「壽比南山」、「福壽康寧」的條幅之後,也沒有忘記關照我這個一直站在台跟前目不轉睛看著他的小人兒。他沖我一彎腰,掏出了一條「終南捷徑」的條幅,在我眼前晃了又晃,後來又變出一條「連升三級」,我知道這是專門贈送給我的。因為台底下那些人聊天、吃果子,大聲地寒暄,胡亂地走動,對加官的表演並不在意,只有我,扒在台沿上,臉上滿是讚許和仰慕,看得認真又投入。
加官戴著白面具,面具的一雙眼睛笑眯眯地彎成了月牙兒,在我的眼裡,那面具分明是有了生命,有了無限的親和力。如果他拉起我帶著我去逛隆福寺,去吃炒肝、灌腸什麼的,我一定會去;如果他帶著我走進水裡火里,我想,我也一準會鐵了心毫不猶豫地跟著他走。
加官很可愛,只是我對那「終南捷徑」和「連升三級」一頭霧水,不知所云。
我問父親,什麼是「終南捷徑」,父親說終南是山,在陝西盩厘、鄠縣(1964年改為周至、戶縣)一帶,捷徑就是便道,是近路……我說終南山跟我沒關係,離得遠著呢,我更不會走什麼山上的近道。只是那個「連升三級」還有點意思,趕明兒我可以從一年級直接跳到四年級。
父親說我的理解完全正確。
認識加官以後,我常常把他和《鍾馗嫁妹》里的鐘馗弄混,覺著他們的舉止做派,詼諧氣質和濃厚的人情味十分接近。父親告訴我,加官就是鍾馗,他們倆其實是一個人。鍾馗是終南山的一個落第進士,豹頭環眼,相貌猙獰,做了鬼以後,依舊效忠皇上,要「誓與陛下除盡妖孽」,是個深受老百姓喜愛的大鬼。
父親還告訴我,宮廷里給老佛爺、皇上演戲不能演《跳加官》,都當皇上了,用不著「加官」,再加官該當太上皇了。大凡皇帝,是沒有誰願意當太上皇的。怎麼辦呢,就用「靈官」替代,所以宮裡的開場戲是《跳靈官》。靈官是辟邪、淨台的,他來自江西的龍虎山,紅須紅袍,三隻眼,是道教裡邊很重要的一個角色。
我自然記住了加官,記住了終南山。
加官的祝福是準確的,十幾年後我到了陝西,一待便是一輩子。其中在終南山腳下掛職當官竟有九年,所在的鎮叫終南縝,在鎮東邊不遠一個叫阿姑泉的山谷,便是鍾馗的故里。現在搞旅遊開發,山谷改名叫做了「歡樂谷」,跟鍾馗差了十萬八千里。
鍾馗的故里有個大牡丹園,我一次次到那裡去看牡丹,紫的、粉的、白的,仲春一到,燦爛一片。在花叢中游弋,常常念及那個白臉的加官和他的「終南捷徑」,總覺得有種宿命在裡頭。人生為名為利,為生存為尊嚴,細細思量,終沒跳出加官的囊括。儘管我們有無數冠冕堂皇的理由,有許多巧妙虛偽的遮掩,其實又何必?
這部小說在寫到《豆汁記》一章時,我恰巧住在終南山下的樓觀台,這裡是老子講述《道德經》的地方,是道教祖庭之一。寫作之餘,漫步上山,首見的便是「靈官殿」,殿柱上一副對聯是康有為弟子黎遇航所作,「存心邪僻任爾燒香無點益,持身正大見吾不拜又何妨」。猛然心內有所感悟,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眾生們內心的世界是五彩斑斕的。
天地萬物,六合之內,人心無所不包,求物質、求精神,追求儘管艱難,儘管曲折,卻是人的本意。這其中,不管是我的由不和諧到和諧的父母親,還是窮困散淡、樂觀善良的七舅爺;不管是在壽康宮裡演牧童哥的小太監,還是以叛逆對峙傳統的五哥哥;不管是懷著堅定信念走進「貧下中農」的知青們,還是在新時代浪潮衝擊下赫兔兔一類同性戀的年輕晚輩,大家的生活或蹇或舒,命運的網將我們編織得緊密而嚴實。這網的博大精深,撲朔迷離,實在是一言難以說透的。特別是它和社會人情,和生命歲月融為一體渾然難分的時候,它的價值更遠遠超出了本身範疇。
人生如戲。
戲如人生。
我們的日子融化在《豆汁記》、《盜御馬》、《鳳還巢》之中,我們的觀念由《小放牛》、《三岔口》、《大登殿》而延伸。生活比戲曲更精彩,戲曲比生活更概括……
樹葉黃了,終南山的風帶來了絲絲涼意,我踏著滿是落葉的小徑上山,不遠處是唐代玉貞公主曾經的修煉之地延生觀。公路上車的喧囂漸漸遠去,一路伴隨的山溪也不見了蹤影。在路邊石頭上坐下來,身後有古棧道的痕跡,頭頂有白雲飄過,「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此時此刻應該是一種與加官銜接的透徹和冷靜。
終南捷徑,說的是唐人盧藏用的故事,本意是指謀官職、求名利的近便門路,以隱求仕、曲線飛升。當地人對「終南捷徑」有另一種說法,指的是詩人李白藉助玉貞公主的推介,以自己的文學才華進入朝堂的故事。細想我也竟然依靠文字,在社會立足,這不啻另一種「捷徑」。
兒時的天官賜福,應該是那一刻彼此的感動和真情。
是生活的賜予。
也是天官的賜予。
一批人,一代人用他們的信念和實踐,走出了一條塵土飛揚的路。如今一身重負,一身名譽全部卸去,將戲曲的鉛華洗盡,將面孔還原,兩鬢斑白之時,將自己的內心用文字梳理起來,寫成了《狀元媒》這部長篇小說。回頭望,塵埃中的路依然清晰如昨,秋風中便有了與歷史相對的會意,有了心的平靜與坦然。
我已非我。
感念《跳加官》的人生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