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亞東魂> 02 澆灌民族團結苗圃的園丁

02 澆灌民族團結苗圃的園丁

2024-10-08 18:04:19 作者: 羅鳴

  講起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故事,在亞東有著許多感人肺腑的事跡。我在採訪時聽說一個藏族女孩德慶卓嘎,曾因家庭困難即將輟學時,在第一批援藏幹部潘棟樑等人的助學下,不僅沒有讓她輟學,而且,還幫助她讀了高中,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後,回到亞東縣政府部門工作。

  

  德慶卓嘎與「援亞幹部」的故事,在亞東一直傳為佳話。當我聽了他們的感人故事後,被深深地打動了。這個故事,從頭講起——

  1982年,德慶卓嘎出生在亞東縣一個農牧民家庭里。那時她的爸爸媽媽雖然生活清貧,但家裡的生活日子過得和睦,她在爸爸媽媽的疼愛中長到兩歲時,媽媽又給她生下一個可愛的弟弟,全家人過著有滋有味的生活。

  一年之後,德慶卓嘎的媽媽因為生病,臥床不起,不久就離開了他們。她的爸爸經受不住沉重打擊,就把她和才1歲的弟弟,託付給外婆幫助撫養。從此,她的爸爸就離開了亞東沒有回家。後來聽說爸爸在外面又接了一個新媽媽,也就再以不管她和弟弟了。

  德慶卓嘎的爺爺奶奶,生活在偏遠的農牧區,也沒有辦法和能力,照顧兩個幼小的孫女孫兒。姐弟倆從此就跟著外婆一起生活。

  那時,德慶卓嘎的外公已經離開了人世,外婆就擔當起撫養他們姐弟的責任,艱辛地供養他們的生活。

  德慶卓嘎雖然才3歲多,可她已經懂得一些事情了。每當她外出玩耍時,看見別的孩子有爸爸媽媽的疼愛,她就很羨慕、很傷心,常常悲傷流淚,躲在家中不願意外出玩耍。

  外婆問德慶卓嘎:「你為何天天躲在家裡,不去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我是一個沒有爸爸媽媽的孩子,我是這個世界上最痛苦的孩子,我們姐弟是最可憐的孩子。」德慶卓嘎哭著回答外婆。

  外婆就告訴德慶卓嘎:「我們雖然過得不幸福,但外婆一定要把你們撫養長大,今後一定要供養你們上學。」

  聽了外婆的話,小小的德慶卓嘎,心中就被上學讀書這盞光明的燈——照亮。

  從此,她才勇敢地站立起來,與外婆和弟弟相依為命。外婆艱辛地撫養著德慶卓嘎和她的弟弟。後來在外婆的努力下,德慶卓嘎和他的弟弟,也像別的孩子那樣,背起書包走進了美好的校園。她順利地讀完了小學,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亞東縣中學。她在中學裡,學習刻苦,成績優秀,深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歡。

  15歲的德慶卓嘎,在亞東中學讀初三時,外婆因為勞累過渡,加之年齡大了,身體經常患病,眼睛幾乎到了失明的狀態,已經喪失了勞動能力。這時,她的弟弟還在上小學,爸爸一直沒有跟家裡聯繫過。她想找爸爸,聯繫爸爸,可她沒有辦法聯繫上呀。

  面對貧困的家境,德慶卓嘎的內心充滿了矛盾。她想如果繼續上學讀書,外婆又沒有能力來供養他們姐弟,就算讀到初中畢業,自己也不會有什麼前途,今後上不了高中,更不敢奢望能上大學。因此,她就想輟學打工,可以掙錢補貼家用,幫助弟弟繼續上學。

  新的一學期開始了,亞東中學的老師沒有看見德慶卓嘎來上學,就去她家家訪,才得知她的家庭困難,不想繼續讀書了。老師就真誠地對她勸說:

  「你現在年齡還小,假若外出打工,也許沒有人會聘用你的。你不能輟學,必須繼續讀書。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至於你家庭的暫時困難,我們學校會想辦法,幫助你渡過難關的。」

  本來德慶卓嘎就想讀書,不願放棄學習。可又沒有誰來幫她挑起家庭的生活重擔,才打算輟學的。

  那天在老師的語重心長啟迪之下,德慶卓嘎才又背起書包走進了教室。可她坐在教室里,也是心事重重,無法安心讀書。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她人生中的恩人出現了。

  這個恩人就是上海第一批援藏幹部——潘棟樑。他向德慶卓嘎伸出了援助之手。從此,改變了這位藏族女孩的人生命運。

  1997年4月,潘棟樑時任亞東縣副縣長,分管教育工作。那天,他來到亞東縣中學調研時,校長向潘副縣長匯報學校情況時,講起學校有一位藏族女學生,成績不錯,表現也好。但她家裡貧困,沒有人供她讀書,她將輟學外出打工。後來學校把她請回來了,可她現在還是沒有心思上學。

  潘棟樑聽了校長的匯報後說:「校長,請把那個學生帶來讓我見見。」德慶卓嘎來到了校長辦公室,她一直埋著頭,不敢正眼看校長和潘副縣長。

  「你叫德慶卓嘎?」潘棟樑問。

  「是。」德慶卓嘎仍然低著頭,輕聲回答。

  「聽說你不想上學了,準備輟學外出打工?」潘棟樑有意識地打消她的思慮情緒,「是什麼原因,請你講講,看叔叔能否幫上你。」

  聽見這位領導說幫助她,德慶卓嘎才勇敢地抬起頭,看了這位善良叔叔一眼說:「我家裡貧困,沒有錢供我上學,生活壓力大,就想輟學外出打工。」她講到這裡時,睜著兩隻大眼睛,渴望地看著那個叔叔。

  「你叫我潘叔叔吧。家庭為何困難?」潘棟樑在慢慢打開德慶卓嘎的心結。

  「媽媽早已離開了我們,爸爸外出已多年沒有消息,外婆身體有病,眼睛快看不見了,我家還有一個讀小學的弟弟。我想外出掙錢,挑起家庭的重擔。」德慶卓嘎向潘叔叔講述著她家的情況。

  「德慶卓嘎,你就安心地上學吧,你家庭的困難是暫時的,政府會關心你們的。

  路再長也會走到終點,夜再黑也要天亮的。這樣吧,我先資助你讀完初中,以後的事情,我們再商量好嗎?」潘棟樑聽完她的講述,決定幫助這個藏族女孩。

  潘棟樑等援藏幹部,之前已經受青浦區法院的委託,資助了兩個藏族小姑娘求學。而在遇到德慶卓嘎後,他就決定以援藏幹部個人的名義來資助她,並鼓勵她說:「只要你努力學習,將來肯定有出息的。貧困並不可怕,你可以用知識來改變命運。」

  潘棟樑當即拿出400元,送到德慶卓嘎的手裡。

  德慶卓嘎伸出雙手,接過潘叔叔拿給她的錢後,向潘棟樑深深地鞠躬說:「謝謝潘叔叔,我一定記住你的話,我一定發奮努力。」

  1997年冬天。潘棟樑看見大雪紛飛,天寒地凍。他就想起了一直牽掛的德慶卓嘎,這時一定身處寒冷之中。於是,他利用一天中午時間,趕去了亞東中學看望德慶卓嘎。

  那天,在冰天雪地里的德慶卓嘎,身著單薄的衣裳,腳穿一雙單鞋,雙手長滿了凍瘡,站在潘棟樑的面前,冷得渾身打鬥。見狀,他也不寒而慄。

  「德慶卓嘎,請你跟我走,我幫你買件衣服禦寒。」於是,潘棟樑就帶著她,走進了亞東的外貿商場,花了300多元,給她買了一件時尚的羽絨服。

  德慶卓嘎穿著飽暖的羽絨服,臉上綻放出溫暖的笑容。這是她一生中穿過最好最新最暖和的衣服。

  當時,一個援藏幹部月薪才1000多元,可潘棟樑為了這個藏族女生,他甘願捨得花錢。那天,他還為她買了一些學習和生活用品,把她送進了校園門口。當潘棟樑轉身離開德慶卓嘎時,她突然激動對他喊出了第一聲「潘爸爸」。這一聲「潘爸爸」令他非常感動。從此,他就以父親的身份,更加關心這位「藏族女兒」。

  1998年6月,潘棟樑和第一批「援亞」幹部,結束了3年的援藏工作。在他們離開亞東的那一天,德慶卓嘎來為「潘爸爸」他們送行。

  德慶卓嘎還專門帶來一條象徵祝福和吉祥的潔白哈達,雙手舉過頭頂獻給了「潘爸爸」:「祝福好人一生平安,我一定會記住潘爸爸的教誨和恩情……」講著講著,她淚流滿面,泣不成聲。

  潘棟樑看出了德慶卓嘎的心思,就安慰她說:「你放心,我走了,亞東又來了其他援藏叔叔,他們一定會幫助你完成學業的,只要你好好讀書,今後如能考上大學,我們也照樣幫助你,請你放心好了。」即將離別,他們依依不捨。

  德慶卓嘎伸出雙手,緊緊地摟著「潘爸爸」,深情不舍地流著淚水說:「潘爸爸,你有時間,一定回亞東來看我啊。」

  其實,潘棟樑早在一個月前,就為這個「藏族女兒」的未來做好了安排。當時,第二批援藏幹部已經到了亞東,潘便把幫助德慶卓嘎的心事,託付給來自寶山區的援藏幹部李明。李就向潘承諾:「你放心地回上海,你把愛心接力棒交給了我,我一定會傳遞好的。」

  潘棟樑在離開亞東時,雖然已經把愛心接力棒交給了李明,深信李明會做得比他還好。但是,他回到上海以後,照樣繼續關愛德慶卓嘎,時常給她寄錢和學習生活用品,還抽空給她打電話或寫位,鼓勵她愛黨愛國,好好學習,不斷進步。

  而在亞東的李明,自從接過愛心接力棒後,他就擔負起了關心幫助德慶卓嘎的義務。

  1999年8月,德慶卓嘎收到了日喀則市高級中學的錄取通知書。當她看到通知書上寫著600多元的各種雜費,頓感無助。

  李明知道情況後,立即從自己的工資里拿出1000元,交到德慶卓嘎的手中,讓她高興安心地去日喀則市讀高中了。

  高一的暑假時,德慶卓嘎回家照顧外婆。此時她的外婆病得很嚴重,假期很快就結束了,她也捨不得離開亞東,想繼續留在家裡照顧生病的外婆。為了不耽誤外孫女的學習,外婆不讓她請假,催促她趕快返回日喀則上學。

  當李明知道後,主動來到德慶卓嘎的家中,對她說:「你放心到日喀則上學,照顧你外婆和弟弟的事,我會安排好的。」

  聽了李叔叔的話後,德慶卓嘎才安心地離開了家門,返回學校繼續讀書。

  2001年6月,李明已完成了援藏3年的工作任務。在他離開西藏時,還專程到日喀則市去看望了德慶卓嘎。他對她說:「我雖然離開亞東了,也會像你潘爸爸那樣,繼續關心你的生活。同時,我已把關愛你的任務,交給了第三批援藏幹部,今後還是有叔叔來繼續資助你完成學業。請你安心學習,爭取高中畢業後考上大學,到時我們會幫助你的。」李明的一席話,溫暖著她的心。

  德慶卓嘎向李叔叔表示:「我真誠地感謝你們上海叔叔,對我無私的援助,我一定要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做一名時代的好青年,來報答你們的關懷。」

  李明在離開德慶卓嘎時,還留給她一些的生活費。

  第三批援藏幹部李友鍾,在接任李明分管亞東教育工作的同時,也像李明當初從潘棟樑手中,接過愛心接力棒。從此,李友鍾又繼續資助德慶卓嘎完成高中學業的任務。

  2002年7月,德慶卓嘎高中畢業了,因一分之差,沒有如願以償考上本科大學。

  只收到了湖北職業技術學院的錄取通知書。那天她很難過,感覺愧對這些年來上海叔叔的關愛,也許會讓他們失望了。

  德慶卓嘎手捏著這張入學錄取通知書,陷入了深深的憂慮之中:這幾年已經給上海叔叔們增添了許多麻煩,在他們的關愛中,自己才順利地讀完了高中,可又沒能考上一個好大學。如今去上大學還是不去?如果去家庭是無力負擔上學期間昂貴的學費路費。

  那時西藏還沒有通鐵路,要去湖北上大學,只能先從拉薩坐飛機到成都,而後再乘火車去湖北。

  李友鍾知道德慶卓嘎的情況後,主動找到她說:「請你放下思想包袱,雖然你沒有考上本科,我以為你感到有點遺憾。但你上了大學以後,努力學習,還可以專升本。請你放心,我會想辦法為你籌集去讀大學的費用。」

  隨後,李友鍾趁去日喀則市開會時,專程向第三批援藏幹部領隊——日喀則市委副書記尹弘,匯報了德慶卓嘎的故事。

  聽了德慶卓嘎的故事後,尹弘立即號召上海全體援藏幹部,為德慶卓嘎共捐款11000元,解決了她第一學年的學費、路費及生活費。

  2002年9月,德慶卓嘎從亞東去湖北上學那天,李友鍾因工作的原因不能親自送她,就託付給李榮華等援藏幹部去送她。李榮華等人熱情洋溢地對德慶卓嘎講:「你現在已經是大學生了,到了大學以後,一定要努力學習,完成學業後回來為西藏建設做貢獻。如果你在大學裡遇到什麼難題,一定記得給我們講,生活上有什麼困難,儘管向我們提出來,叔叔們一定會關心幫助你的。」

  當李榮華把籌集的11000元助學款,交到德慶卓嘎的手裡時,令這位藏族姑娘發自內心地喊出了「感謝上海『爸爸』們的幫助。我上大學以後,一定發奮求學,今後學成歸來回饋家鄉,以此來報答你們的關愛。」

  助學的愛心關懷,送行的激勵話語,伴隨著德慶卓嘎帶著一顆感恩的心,踏上了去湖北的求學道路。

  大學第一學期的寒假到了,漢族同學都回家了,校園裡只剩下德慶卓嘎等幾名少數民族同學。因為假期短、路費貴,她不可能回西藏過年。

  正在這時,「潘爸爸」從上海給德慶卓嘎打來電話:「卓嘎,我們都很想你的,請你到上海來過年,路費我給你打到卡上了。」接到「潘爸爸」的電話,德慶卓嘎感到上海就是她的家。

  是夜晚,德慶卓嘎激動得徹夜難眠。她興奮地對其他同學講:「我要回家過年了。」

  同學們問德慶卓嘎的家在哪裡?

  「我的一個家在上海,哪裡有我幾位上海爸爸。」德慶卓嘎按捺不住由衷的喜悅之情,無比自豪地說。

  潘棟樑家只有兩個房間,他的兒子比德慶卓嘎大兩歲,家裡騰出不房間來。他就把「藏族女兒」安排到自己父母的家裡住。

  為了迎接「藏族女兒」回家,潘棟樑在父母的家裡,把一個房間重新布置了一番,還專門買了全新的床上用品,讓她來到上海時,感受到家的溫馨。當潘棟樑得知德慶卓嘎來到上海的火車時間時,他還帶上愛人、兒子一起去火車站,把遠道而來的「女兒」接回了家。

  當德慶卓嘎到了上海的家裡,「潘爸爸」為她打開房間時,讓她感到驚訝:「潘爸爸,你們為我考慮得太周全了,為我專門布置這樣漂亮溫馨的房子,真讓我享受到了回家的溫暖懷抱。」

  在上海期間,「潘爸爸」一家人就像對待親生女兒一樣,對德慶卓嘎無微不至的關愛,他們還抽空帶她遊覽上海,為她購買禮物,讓她真正體會了回到家裡的幸福港灣。

  知道德慶卓嘎來了上海過年,李明也把她接到寶山家中,不到10歲的兒子把床鋪讓給了「姐姐」住。由於假期很短,加之路程遠,出行不方便。德慶卓嘎沒有時間再去看望李友鍾。這時李從西藏回到上海休假。在她臨行前,給李叔叔打電話辭行。

  當李叔叔知道她馬上要離開上海回學校時,「責怪」她為何不早點聯繫,並請她下次再來上海時,一定要早點同他聯繫。2003年放暑假,德慶卓嘎回到西藏,李友鍾帶著她去見了尹弘副書記。

  尹叔叔對她噓寒問暖,不僅關心她的生活、學習情況,還教育她怎樣做人,怎樣協調各種人際關係,怎樣學好專業知識,並且鼓勵她學成回歸後,為西藏的建設發展、民族團結工作做貢獻。那天,尹叔叔又拿出5000元,作為德慶卓嘎第二年的學雜費。

  「每一次要交學費時,援藏叔叔早早地就給我準備好了,為我捐助的錢都是從他們的工資里拿出的。如今我不必再為學費、為生活費而發愁,我可以安心地學習、安心地生活。我在想,如果沒有那些熱心的援藏叔叔的幫助關懷,家境貧寒的我還有機會上學嗎?我今天怎能幸福地讀大學啊!」德慶卓嘎在一次班會上,深情地向同學們講述「上海爸爸」對她的助學情懷。

  2004年7月,德慶卓嘎的大學生活結束了,將要離校實習了。她希望借這次實習機會,多學些知識、增長見識。她把就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潘爸爸」。潘棟樑就把她接到了上海,並安排在自己工作的青浦區衛生局實習。

  在上海實習一年中,潘棟樑的妻子像媽媽一樣照顧著德慶卓嘎。雖然她一直稱呼「潘爸爸」,但一直喊潘的妻子徐阿姨。她本來心裡已經把徐阿姨當成了媽媽,可她從三歲開始,就從來沒有喊過誰媽媽,就是喊不出口。

  實習結束時,潘棟樑夫婦曾關切地問德慶卓嘎,要不要在上海找一份工作。德慶卓嘎婉言謝絕了。她回答說:「雖然西藏同大上海相比,還很落後很貧窮。但那裡是生我養我的故鄉。我已經大學畢業了,一定要回到西藏,回去照顧外婆和弟弟。回到西藏,才是最合適我生長的土壤,也更能發揮我的才智作用。還有,你們援藏幹部,如今仍然繼續援藏,造福我們西藏人民,我更應該向他們學習,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帶回西藏,為建設家鄉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最大力量,以示回報你們對我的關愛。」

  在上海實習的一年時間裡,徐阿姨就像對待自己親生閨女一樣,關心德慶卓嘎,像親生母親一樣愛她疼她。當潘棟樑一家人到上海火車站為她送行時,她用雙手擁抱著徐阿姨,終於改口,深情地喊出了「媽媽」……

  德慶卓嘎畢業後回到西藏亞東後,在第四批援藏幹部工作的熱心關懷下,把她安排到縣裡機關工作。從此,她與援藏幹部就成了同事。

  回到家鄉以後,德慶卓嘎工作努力,表現積極,為人熱情,忠厚樸實,深受同事們的稱讚。當然,更贏得青年後生的喜愛。

  一個叫江翔的漢族男人,勇敢地向她拋出了「丘比特」的愛情之箭,射中了她幸福的胸膛,倒進了相愛的懷抱。

  2008年,德慶卓嘎同江翔牽手走進了婚姻殿堂,幸福地結婚了。在他們結婚之後,她還帶上愛人江翔,專程去了上海,特意把「女婿」帶給「上海爸爸」看看,請那些一直為她操心的援藏幹部們放心,如今她也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德慶卓嘎在一次參加民族團結大會上,深有感觸地講:我在亞東中學讀初中時,因家庭貧困面臨失學,在我萬般無奈的時候,遇到了像「潘爸爸」一樣的幾位熱心善良的援藏叔叔們,在他們的關愛接力幫助下,我不僅沒有失學,而且還到日喀則市讀了高中,在武漢上了大學。如今,我有兩個家:一個在西藏拉薩,這裡有愛我的丈夫,有可愛的孩子,家庭生活幸福美滿;另一個家在上海,那裡有「潘爸爸」等上海援藏幹部及其他們的家人,他們都是我的親人啊。

  今天,我能愉快工作、家庭幸福,都是我的漢族阿爸幫助支持的結果。我一生都會牢記他們的恩情,忘不了他們無私關懷,忘不了他們對我的諄諄教誨。因此,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努力工作,積極表現,發憤圖強,回報社會,爭做一個民族團結的模範。

  如今,德慶卓嘎已回到西藏工作13年了,而且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在本職崗位上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她同「潘爸爸」等援藏幹部,一直都保持著緊密聯繫,就像女兒一樣,經常給他們打電話或微信,匯報她的工作學習情況,互相問候,牽掛對方。

  而潘棟樑等上海援藏幹部,總像父親一樣關心德慶卓嘎。他們演繹的「漢藏父女」情結,就像辛勤的園丁一樣,在西藏高原那塊苗圃里,播種澆灌出滿山遍野的格桑花,艷麗綻放。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