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亞東魂> 01 唱響民族團結之歌

01 唱響民族團結之歌

2024-10-08 18:04:16 作者: 羅鳴

  亞東作為以藏族為主體,另有漢族、回族、夏爾巴人等少數民族同胞居住。另外,境內還有不丹、尼泊爾、印度等國僑民居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各族人民團結互助、和睦相處,用血肉凝結成兄弟般親密無間的感情。

  亞東縣委書記舒成坤在談到民族團結工作上說,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團結友愛。一個家庭不團結,可能親人反目;一個民族不團結,可能一盤散沙;一個國家不團結,可能分崩離析。

  回望亞東的發展史,各民族在歷經遷徙、貿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錯雜居、共生互補的格局,孕育了團結友愛的寶貴傳統。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每一頁都書寫著民族團結一心、共同發展前進的史實;每一頁都記載著民族團結交流,兄弟情意深厚的篇章。

  不同民族的人匯聚在亞東這塊沃土上,共同生活、共同交往、共同融合、共同開創、共同成長,形成了濃濃的民族團結氛圍。而今,亞東經濟社會的繁榮與發展、和諧與安定,印證著民族關係的和諧穩固,印證著各族人民親如一家的血肉關係牢不可破。

  藏族縣長扎西次仁在講到民族團結工作時說,亞東縣全面貫徹落實「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西藏」的重要指示。堅決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是社會安定、國家昌盛和民族進步繁榮的必要條件。

  團結就是生命,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形象,團結就是希望,團結就是勝利。各民族團結友愛,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是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生動體現,是亞東繁榮發展的重要保證。

  因此,亞東縣牢固樹立了「五個認同」、「四個自信」、「三個離不開」思想,加強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大力表彰民族團結模範集體和先進個人,努力營造「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濃厚氛圍,爭創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

  亞東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彈奏民族關係的主旋律。牢固對立了「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共同攜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唱響了民族大團結的和聲,為打造平安亞東、和諧亞東、美麗亞東,培植澆灌出絢麗多姿的民族之花。

  為進一步引導全縣人民自覺增強民族團結意識,為和諧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亞東縣在開展民族大團結的宣傳教育中,集合宣傳教育、民族宗教、工青婦等部門的力量,將民族團結宣傳工作進一步深入鄉鎮街道、村居委。

  他們通過各種媒體、電視專題片、LED電子顯示屏、架設路燈花壇標語、發放宣傳單、製作宣傳欄、張貼海報、製作展板、微博微信、演講比賽、知識競賽、文藝演出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載體,大力宣傳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規以及各民族團結的基本知識,做到年年有新內容,年年有新辦法,年年有新成效。

  

  在2017年「3﹒28」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期間,亞東就舉辦了民族團結為主體的大型宣傳活動。在學校年級會、班會上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的主題教育,在社會開展「熱愛偉大祖國,建設和諧家園」的知識競賽,在軍警民聯合開展了射箭、籃球等體育比賽,舉辦了民族歡歌大型文藝節目演出等等活動。

  3月28日上午,筆者有幸目睹了亞東縣政府大樓前的廣場上,隆重舉辦的「3·28」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慶祝活動。

  在慶祝活動中,亞東縣委宣傳部首先播放紀錄片《西藏今昔》,揭露舊西藏政教合一封建農奴制的黑暗和殘酷,展現西藏實行民主改革以來,社會面貌和藏族人民的命運發生的巨大變化。讓廣大群眾及幹部職工,更加直觀了解民主改革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西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廣場擺滿了桌凳,聚集了各族男女老少,他們歡慶地圍坐在一起。他們一個個穿著嶄新的藏族服裝,有的吃著自帶的零食,喝著青稞酒和甜茶,喜氣洋洋地觀看正在舉行的各種文藝節目表演,盡情地享受歡歌舞蹈。

  一個狂歡的歌舞節目表演完畢,掌聲四起,高潮熱烈。擔任節目主持的一位女武警軍官。她站在舞台中央飽含激情,熱情洋溢地宣布:「下面請看具有亞東特色的、精彩的《獅子舞》表演。」

  獅舞由四個角色組成:紅獅子、白獅子以及兩位領獅人。其中,每個獅子模型下,有兩位表演者,共6人參加表演。據領隊講,獅子舞演出時,要以雪山、草原為背景,以模仿獅子動作為舞蹈內容,包括跑、跳、睡等。不過,在藍天下的廣場上表演,以蔥蔥鬱郁的森林為背景,也會很氣派,很喜慶的。

  鼓聲的節奏很慢,「獅子」和人的步伐,嚴格地隨著鼓點節奏一步一步往前走。

  在行走過程中,領獅人還要不停地逗「獅子」,與它做出各種互動的遊戲。「獅子」時而溫馴,時而發怒,但最終還是在領獅人的引導下,來到舞台中央。

  舞台中央的桌子上,擺著一盆牛奶。到達桌子前,領獅人用手裡的刷子沾上牛奶,然後去餵「獅子」。「喝」了牛奶的「獅子」,頓時興奮起來,舞蹈狂歡,仰天長嘯。

  據組織這台文藝節目演出的工作人員講,獅子舞在亞東起源於清末時期。當時,每逢節日期間,駐紮在亞東海關的清朝官員,他們就組織演出內地的京戲,以及印度的一些劇種,獅子舞便是從中衍生出來的。

  也是由於這個原因,在西藏其他地區,跳獅子舞的較少,而在亞東這個重要的邊境縣,流傳著這種在內地極為普遍的傳統娛樂活動。可以想像,當年那些清朝官員,在偏遠的亞東,能看到獅子舞是一件多麼開心的事。一定程度上,獅子舞緩解了他們的鄉愁,成了民族交流的一種手段。

  演出現場,舞台的布置換成了以森林、鮮花作為背景。觀眾最愛看的《孔雀舞》即將開始表演。

  隨著笛聲奏響,一隻美麗的「孔雀」,從舞台後面展開雙翅,優雅地「飛」上了舞台。她從孔雀模型中一邊伸出一對發光的眼神,在地上啄著青稞粒,一邊舞起「孔雀」飛翔的翅膀,展示出與生俱來的嬌艷。

  孔雀在舞台上表演優美、華麗、靈動、節奏感強。她在舞台中央,細細的頸勃子向上伸展,張嘴歡歌,舒展開漂亮的雙翅——孔雀開屏。

  演出掀起高潮,台下觀眾掌聲熱烈,讚嘆表演者扎西的表演技巧掌握得很好。

  孔雀舞是亞東極具民間特色的舞蹈,歷經幾代傳人,成了「非遺」藝術。一位叫邊巴的藏族老人是這個「非遺」表演的傳承人,他以家庭為演出單位。那天,邊巴老人身體不適,就請徒弟扎西上場表演,獲得了成功,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孔雀舞本是我國傣族獨具特色的一種舞蹈。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楊麗萍,將孔雀舞獨具魅力的舞蹈,演繹得淋漓盡致,將其舞蹈推上了巔峰,亮眼了全世界的觀眾。

  孔雀舞來自傣族民間的一個美麗傳說。據說在唐朝時期,一個傣族小伙子為了謀生,每天都要到江邊的一棵空心樹下釣魚。有一天,這位小伙子在河邊釣了一整天,結果連一條魚影子都沒有見到。

  正當他納悶沮喪之時,天空突然飄來了一股綠風,吹進了那棵空心樹里。隨即,一陣「嗡嗡」的聲音響了起來。小伙子放眼望去,看見一隻美麗的孔雀從空心樹中走出來,下到水中央展開雙翅,翩翩起舞……

  小伙子回到村莊後,把自己看到的奇遇景象講給村裡的人聽,可是誰也不相信他說的話。為了讓人信服,小伙子就憑著記憶,把他看到那隻孔雀的舞姿,惟妙惟肖地比畫出來。誰知,村民們越看越喜歡,百看不厭,並學習表演,慢慢傳播開來。

  孔雀舞很快傳到了長安的皇宮,令宮廷的人也愛不釋手,把孔雀舞承襲下來。

  據說,當年文成公主西嫁時,就把孔雀舞帶到了西藏,作為大唐文化與西藏文化進行交流,以當成民族大團結的使者……

  文成公主把孔雀舞帶到西藏後,也深受西藏人民的喜愛。後來,亞東人也學會了孔雀舞,並逐漸進行創新編排,傳播至今,慢慢地演繹成今天的孔雀舞蹈。他們在農閒時節和重大節日期間,這裡的人都愛聚集在一起,觀賞演出,深受喜愛。

  2017年6月6日下午,為慶祝日喀則市設立首屆「民族團結進步日」活動,「用民族團結之水,澆亞東和諧之花」,進一步將「四講四愛」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引向深處。

  亞東縣舉辦了以慶祝「民族團結進步日」暨「講團結愛祖國」為主題的「藏漢雙語」演講比賽活動。

  參加演講決賽的12名選手,他們來自全縣機關事業、企業單位、駐軍部隊。他們一個個用真摯的語言、深情的話語,飽滿的激情、豪邁的姿態,精彩地演講了一個個民族團結的動人故事,從不同視角謳歌了亞東的先進典型,表達了各民族間團結互助、攜手共進的濃濃感情,詮釋了「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中華民族是一家」的偉大真理。

  選手們激情精彩的演講,像一首首民族和諧的讚歌,一曲曲感恩祖國的頌歌,飄蕩在亞東縣這片熱土,匯成了「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宏偉樂章。

  他們的精彩演講,贏得了在場150多名觀眾的熱烈掌聲。同時,讓觀眾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民族團結教育的洗禮。使他們深深認識到: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進步。只有各族人民互相團結,我們的社會才能穩步發展,我們偉大的祖國才能更加繁榮昌盛。

  縣委常委、邊貿管委會主任、縣「四講四愛」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冷阿海,在演講結束時講,此次演講活動,不僅為參賽選手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也是一次自我教育提升的機會,更是一次引導廣大幹部群眾,真正領悟民族團結的重大意義。使之堅定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維護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的信念。從而,從自身做起、從家裡做起、從工作中做起,努力為亞東的民族團結和諧穩定做出貢獻。

  亞東縣充分利用國外藏胞回國探親、朝佛、旅遊,進行邊境貿易等機會,加強對國外藏胞的宣傳交流,大力宣傳黨的民族團結、宗教工作的方針政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西藏各行各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進一步增進他們對我國現行好政策和新西藏的了解。

  亞東縣民族宗教活動場所較多,目前共有9座,其中6座寺廟和3座拉康,5大教派,現有持證僧人40名,20名駐寺幹部。

  他們大力宣傳民族團結和宗教演變的歷史,教育僧俗群眾愛國愛教,使民族團結、宗教工作躍上了一個新台階,取得了優異成績,湧現出一批先進模範人物和集體。

  白瑪﹒桑巴瓦活佛,就是一位高舉民族團結旗幟的典範。

  2015年9月23日,經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認定,白瑪﹒桑巴瓦為轉世活佛,並在吉汝拉康寺舉行了盛大的坐床典禮。

  2017年4月初的一天,在亞東縣召開的「兩會」期間。縣裡安排採訪白瑪﹒桑巴瓦活佛。他們特別重視,專門安排了縣委宣傳部朗傑副部長和另一位普布拉姆做翻譯。

  採訪時,白瑪﹒桑巴瓦活佛講,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工作十分重要。中國政府執行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的民族政策,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和風俗習慣。

  這些年來,我充分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讓那些崇拜活佛、聽活佛話的民眾,堅信共產黨的領導,要感恩共產黨,感謝國家支援西藏建設,明白我們的幸福生活,要靠民族團結、社會穩定才能得到保證。

  因此,我積極引導廣大僧俗民,堅決貫徹執行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重要戰略思想,認真貫徹學習黨中央關於西藏工作的一系列新指示、新要求,堅持民族團結。凝聚民族大團結的力量,投身經濟社會建設,改善民生,努力保持西藏全面發展和持續穩定勢頭,確保西藏長治久安。

  白瑪﹒桑巴瓦活佛,還向我們講述了他的一生簡要經歷。

  1962年,白瑪﹒桑巴瓦出生在吉汝鄉,父親是一個村幹部。在他3歲時,母親就去世了。後來他父親娶了繼母,又生下兩個妹妹,一個弟弟。住的是土房,生活很貧困。

  白瑪﹒桑巴瓦的家,和當地群眾一樣,那時生活很苦,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但他與生俱來靈氣,聰明超人,天賦獨有,才智過人。他在幼小的時候,總是與別的小孩不一樣,天生就懂一些宗教知識,嘴裡常常誦念經文……民間猜測,他可能是一個轉世靈童。

  在白瑪﹒桑巴瓦4歲時,文化大革命就開始了。那時,西藏照樣反對「四舊」,也就是不准信教信佛。可他無師自通。從9歲開始到12歲,在吉汝鄉民辦小學讀書。

  後來,白瑪·桑巴瓦就同村裡的其他孩童一樣,夏天上山放牧,住的是帳篷,一直到22歲,都是以牧業為生,閒暇時研讀經文。

  白瑪﹒桑巴瓦22歲時,由父母做主,同一個比他小兩歲的藏族姑娘曲吉結婚,一直幸福生活在一起。他們生了4個孩子,一男3女。

  1984年,白瑪﹒桑巴瓦就利用號召力、影響力,組織當地信教群眾,以捐款捐物等形式,籌集資金,在吉汝鄉色熱札村,新建一座拉康。該拉康的創建人就是白瑪﹒桑巴瓦,這是一座噶舉派寺廟。

  1987年7月,日喀則市宗教事務局,給吉汝拉康發放登記證書,確定其為合法的宗教活動場所。

  25歲的白瑪﹒桑巴瓦正式進入寺廟,開始自學經文,念經送佛,追求宗教信仰,立誓用佛學來為信眾服務。

  白瑪﹒桑巴瓦駐寺傳教,影響越來越大,他的名氣也越來越高,影響力、號召力更大,令信教民眾崇拜。他在進行宗教活動中,不斷完善自我修養,提高自身素質,積極發揮宗教界人士的重要作用,教化信徒從良從善,做一個遵紀守法的愛國愛教信徒。

  白瑪﹒桑巴瓦通過自己的影響力,愛國愛教,積極發揮作用,為民眾辦好事,協助政府搞建設,幫助解決草場糾紛,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穩定大局,做了許多工作,受到人民群眾的高度讚揚,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認同。他先後被推選為西藏自治區政協委員、佛協理事會理事;日喀則市政協常委,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副會長。

  2012年7月,白瑪﹒桑巴瓦當選為亞東縣政協副主席。

  2015年9月,白瑪﹒桑巴瓦被認定為活佛。

  身為活佛的白瑪﹒桑巴瓦,卻從不利用自己的權威,來謀取個人私益,反而對家庭和兒女要求嚴格,從不要求政府照顧,不准孩子們走任何關係。而是經常教育子女緊跟共產黨走,要做好民族團結工作,為維穩社會穩定貢獻力量。

  如白瑪﹒桑巴瓦活佛的兒子,從西藏藏醫學院畢業後,一直在海拔4300米的帕里鎮從事行醫。

  二女兒在家務農。

  三女兒正在西藏農牧學院讀大學;小女也在求學之中。

  白瑪﹒桑巴瓦活佛在參加一次重要會議時深有感慨地講,作為新時期的宗教界人士,我切身感受到當前是藏傳佛教發展歷史上最好時期,我們應該倍加珍惜。我們感到非常幸福,國家對西藏的經濟社會發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雖然西藏現在跟內地省市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比舊西藏好上百倍。

  特別是近年來自治區出台了一系列利寺惠僧政策,讓宗教界人士切實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我一定要在秉承愛國愛教優良傳統的前提下,積極配合當地黨委政府,依法管理寺廟各項事務,帶頭做好民族團結工作,維護好西藏宗教和睦、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貢獻我的畢生經歷。

  日窮波多寺是一個愛國愛教、民族團結的典型寺廟。他們積極響應習總書記「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西藏」的指示精神。教育僧人爭做新時期「愛國愛教、遵規守法、棄惡揚善、崇尚和諧、祈求和平」的五好佛子。

  該寺僧人長期以來,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維護祖國統一,服從黨的決定,聽從黨的指揮。做到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堅決與藏傳佛教敗類分子劃清界限,同一切搞民族分裂活動的壞人做鬥爭。

  在民族團結工作中,日窮波多寺一直以來,與當地老百姓、駐軍部隊情同一家,團結互愛。寺廟近年來所用生活用電,全部來自駐地部隊電站供電,無須繳納一分錢電費。

  駐地部隊每周星期六、重大節假日時,都會組織官兵打掃寺廟院子,清理寺廟周邊垃圾;平時寺廟有什麼體力活,駐地官兵也會積極過來幫忙。

  帕里地處高寒地帶,氣候惡劣,環境艱苦,每當因惡劣天氣導致停電時,寺廟僧人及駐寺幹部積極協調,主動將寺廟房屋騰出來,燒起牛糞爐,供駐地部隊燒水做飯使用。

  每年「八﹒一」建軍節等節日期間,日窮波多寺都要組織僧人到駐地部隊慰問官兵,送上節日用品,獻上一條潔白的哈達。每年老兵退伍時,寺廟僧人都要組織隆重的歡送儀式,贈予西藏紀念品、與他們合影留念;每當迎接新兵時,他們同樣組織歡迎儀式。他們共同演繹了民族團結的讚歌。因此,日窮波多寺多次被日喀則市、亞東縣評為「民族團結先進集體」。

  該寺僧人洛桑平措,2012年至2016年,被亞東縣評為「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

  駐亞東部隊官兵,時刻牢記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把民族團結工作,維護邊境和諧穩定、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作為一項光榮使命。與駐地人民群血肉相連,魚水情深。幫助地方政府和人民群眾解決困難,特別是在搶險救援中方顯英雄本色,受到駐地群眾的擁護愛戴。

  駐亞東武警部隊尊重藏族群眾的民族文化、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經常組織開展民族團結聯歡晚會,民族團結知識競賽、板報比賽、電視專題片展播等活動,並組織宣傳隊深入各村社區進行民族政策的宣傳,為藏族同胞提供服務。取得了顯著成績,多次獲得各級授予的「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光榮稱號。

  特別是常年戰鬥在乃堆拉「國門」前哨的官兵,全面實施愛民固邊戰略,發揚老西藏精神,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他們在執行邊境口岸的管控、維護口岸穩定、增進民族團結、樹立文明窗口形象,為過往口岸的中外商人、遊人香客,做到彬彬有禮,熱忱服務,贏得了高度讚揚。他們用實際行動,為駐地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立下汗馬功勞,共同唱響了民族團結和諧之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