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亞東魂> 06 第八批「援藏小組」續寫新篇章

06 第八批「援藏小組」續寫新篇章

2024-10-04 18:40:31 作者: 羅鳴

  上海市普陀區委、區政府把政治素質好、文化素質高、思想觀念新、作風紮實硬、業務能力強的第八批「援藏小組」6名幹部,派到亞東縣任職。

  前七批「援藏」幹部,從上海來到亞東縣任職時,都是提拔了職務才進西藏工作的。而第八批6名「援藏」幹部都是平職調來援藏。但他們以積極的心態,美好的期盼,帶著普陀區委、政府和全區人民的囑託,牢記「發展與穩定並重、資金援助與智力援助並重、項目建設與隊伍建設並重」的原則,於2016年6月20日,抵達亞東。

  6名「援藏小組」成員來到亞東後,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時刻牢記「援藏一期、造福一方」的神聖使命,樹立大局意識,加強思想建設和能力提升,全身心投入到新崗位中,探索援建新思路。努力在艱苦環境中錘鍊黨性、磨鍊意志、砥礪品格,「不忘初心、快樂援藏、不辱使命、建功高原」。

  他們繼承和創新了以前七批「援藏幹部」工作的好傳統、好經驗、好做法。發揚「老西藏精神」,不懼高原缺氧,不怕條件艱苦,敢於挑戰工作學習中面臨的種種困難。

  

  他們在亞東同住援藏公寓裡,一起工作、一起學習、一起生活。全體同仁做到了心態平和、幹勁十足、精神百倍、激情燃燒。在他們剛剛安頓好,稍作休息調整,還處於高原反應、不適應這裡的環境氣候時,就開始投身工作。

  2016年6月23日,「援藏小組」就組織召開了第一次工作會議。王組長對每人的工作進行了分工,安排學習上級的有關文件精神,圍繞「援藏為什麼、在藏幹什麼、離藏留什麼」等展開了討論。他們結合實際,制定了「每周日的學習例會制度」和「小組學習計劃」。

  大家一致表示,在「援藏」3年曆程中,一定做到「建立好業績,贏得好口碑,留下好經驗」為工作目標,努力學習、忘我工作,深入調研、主動協調、積極配合,全方位提升工作能力。

  「援藏小組」先後制定了援藏幹部行為規範、請銷假、用車、財務等制度,並逐漸完善落實,建立項目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制度公示、職責上牆、責任到人。

  使小組成員的工作與生活在制度的框架內進行。對援建項目,他們更加嚴格按照制度建設,嚴格工作流程,杜絕暗箱操作,全面推進「援藏」工作。

  他們在藏崗位與上海原崗位差異較大,特別是工作生活環境中存在強烈的反差。面對全新的工作領域,陌生的人和事,他們做到了知難而上,迎難而上,創造條件要上,把一個個困難拋到腦後。

  他們積極轉換角色,緊緊依靠當地幹部職工,虛心向他們學習,團結協作,主動作為,迅速進入常態工作。「下基層、上高原、搞調研、出思路」,把他們的身影留在了雪域高原,腳步踩在了這塊邊疆熱土。

  「援藏小組」面對亞東縣發展的新課題、新任務、新要求。6月下旬,在縣委常務副書記王慶濱的帶領下,他們把精準扶貧,作為首選調研內容,來到亞東縣扶貧辦、縣發改委等單位開展調研。了解亞東縣貧困人數、分布區域、致貧原因等情況。

  掌握了基本信息後,7月6日,由王慶濱副書記帶著「援藏小組」工作隊,並會同扶貧辦、發改、住建、旅遊、商務、農牧等部門負責人,邁開了赴全縣各鄉鎮的堅實步伐,開始進行全面深入的調研工作。

  他們來到下亞東鄉,先後考察了卓木景區旅遊項目、夏日村生態度假黨員增收示範點、切瑪村邊貿市場、亞東鮭魚養殖基地等項目點的建設情況。

  在考察中,「援藏小組」與相關委辦、鄉政府幹部進行了座談交流。王慶濱強調,要充分利用好下亞東鄉森林景觀優勢,大力發展旅遊業,爭取夏日村生態度假黨員增收示範點早日投入使用,進一步增強造血功能,推進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努,力保項目真正發揮作用,促進農牧民脫貧,儘快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

  他們還對亞東縣扶貧開發「十大產業」項目,亞東助民扶貧開發有限公司成立情況、亞東扶貧基金會成立的目的及運行管理情況,逐一進行調查研究,以及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難點分別進行了仔細了解。

  他們不怕高山缺氧勞累辛苦,頂著烈陽紫外線照射,先後奔赴到亞東縣7個鄉鎮,走村入戶,深入農牧民放牧點,了解他們的迫切需求,幫助尋找精準扶貧路子,為貧困戶提供切實可行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活來源保障,讓脫貧農牧民不再返貧。

  他們把精準扶貧工作,作為上海「援藏」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2016年度,投入精準扶貧相關項目資金550萬元。用下亞東鄉夏日村農業體驗示範園建設項目,上亞東鄉嘎林崗震後群眾產業恢復項目,以及扶持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建設多情湖景觀平台、多情文化民俗村等。為助推亞東縣2016年按時摘除貧困帽子,做出了積極貢獻。

  在縣發改委副主任許冰、住建局副局長周海峰集中力量,對援建亞東項目的在建、待建情況,進行查看摸底、跟蹤督辦,對援建項目地點、進度、困難進行全面掌握,做到心中有數,以利後續跟進。

  他們煉兩人通力合作,落實各項援建項目的建設工作,加強巡查,保障項目進度。一方面,通過踏勘現場直觀掌握工程進度,對於施工方提出的項目變更要求即時勘驗答覆;另一方面,建立施工例會制度,組織施工單位和監理公司定期開會通報情況。有效保障了「援藏」工程項目建設進度。

  在此基礎上,「援藏小組」通過調研,掌握了亞東縣整體建設硬體設施已達到一定規模,城市化率超過73%,在整個日喀則市名列前茅。同時,對掌握的大型項目建設用地日益緊張等問題,進行認真分析,研究思考。

  他們針對援建項目提出了「有沒有用、誰來用、怎麼用?」的問題,圍繞「可用、好用、實用、耐用」的原則,完善項目細節,補齊計劃短板。從提高項目的「可行性、可用性、透明性、有效性」入手,規範工作流程,做好援建項目落地工作。

  找准援助短板、抓住援建龍頭,推動亞東縣由「設施建設」向「服務建設」、「產業建設」的跨越轉型。真正讓援建的項目起到畫龍點金的作用。從而,力爭重點產業「形成閉環、形成產業鏈、形成造血能力」,達到綜合效益最大化。

  他們堅持「需求拉動、市場為先」的發展理念,提出了援建項目要改變以往「重建設、輕運營」的觀念,對發展縣域經濟,特色產業進行評估定位。不要求大、不要求靚,不要求快。而要做到扶貧優先、民生優先、穩定優先。建設項目要接地氣,只辦好百姓最需要的實事。

  他們還特別關注民生,從老百姓需求的實際出發,提出引進合理經濟的科技方法,重點保證項目的可持續運營性,解決群眾最急切的或最關心的難題。如:鄉鎮農牧區普遍存在用水問題;改善學校師生生活、提高教育質量問題;醫療衛生部門提升能力,增加服務項目等問題。

  在進藏兩個多月的時間裡,他們積極調適身體,努力克服高原缺氧,砥礪攀登,辛勞工作,往返於海拔2800米與4700米的高原峽谷,走遍全縣7個鄉鎮,總行程超過1000公里。

  同時,他們還到30多個縣直部門和有關單位,10多個駐地部隊開展調研,與數百名幹部群眾進行座談交流。還加強與邊防邊檢、公安等單位的聯繫,全方位加強上海與亞東的合作交流、往來互動,有針對性的加強專業人才培養,為推動亞東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拓寬思路,獻計獻策。

  「援藏小組」在王慶濱組長的帶領下,對全縣及7個鄉鎮「十三五」時期重點項目,特別是扶貧項目逐一進行了全面梳理,為三年對口支援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提出援建工作要做到「四個合拍」。即:援建工作要與縣十三五規劃合拍,要與縣迫切需求合拍,要與援建時間節點合拍,要與上海市援建方向合拍。

  「援藏小組」思路理清了,重點項目確定了,就將項目規劃與年度計劃同步實施。在開展工作中,他們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嚴格「工作流程」制度,率先嘗試向縣各相關部門公開徵求意見,提高各項工作計劃的透明度,為全面順利推進項目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八批「援藏小組」,在續接上批待建項目後,從2016年起,投資建設了以下項目:

  安排1000萬元,修建了上亞東鄉沿河防洪堤欄杆、內渠3座、內渠護欄及景觀橋樑,健身步道;實施公共服務區域道路硬化、給排水、強弱電入地工程;修建廣場約7800平方米,綜合農貿市場,開展其他配套附屬設施建設。

  安排1319萬元。修建帕里旅遊綜合服務中心約2500平方米,新修廣場、標誌性雕塑等附屬設施,整修2000米商業街及人行道,改造沿街外立面,提升帕里鎮城鎮化整體功能。

  安排1300萬元。改造「定亞路」、「亞乃段」市政道路約600米,城中路約400米,寬度約7米,定亞路、城中路兩側人行道約14000平方米,改造「亞乃」段河堤約260米,增設城市管理指揮控制中心及附屬設施約320平方米,改善下司馬鎮城鎮總體面貌。

  安排140萬元。完成了亞東縣縣城綜合整治改造項目。用於下司馬鎮景觀燈光建設、線路整治改造,下司馬鎮周邊村居委會的村容村貌整治改造項目。支持亞東縣建立專業化的城市管理、綠化養護隊伍,配置城管執法、綠化養護等工作車輛7輛,環衛清掃人力三輪車30輛及清掃養護設備,開展城市環境衛生整治,改善城市面貌。

  安排550萬元。扶持亞東縣特色產業項目。用於亞東鮭魚養殖基地、上亞東鄉嘎林崗震後群眾產業恢復項目等。扶持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建設多情湖景觀平台、多情文化民俗村等,扶持民族手工業、特色農牧業發展。

  安排21萬元。用於亞東縣人才培訓及交流交融交往項目。對縣鄉村三級幹部及教育、衛生、產業發展、農牧民等專業技術人才進行區內外培訓;開展優秀中小學生夏令營活動;邀請兩地文藝劇團交流演出等。

  安排305萬元。用於亞東縣基層組織政權建設項目,對鄉鎮黨建建設、雙擁、維穩、慰問等以及帕里鎮鄰里中心等項目。

  第八批「援藏小組」工作計劃周密,全面推進有力。所有項目按時開工,大部分項目均已完成。截至2016年11月底,完成投資4100餘萬元,完成計劃的88.79%。

  在2016年的所有項目中,僅有亞東縣新城鎮建設示範點建設項目中的相關工程,因天氣原因有所延誤,相關工程截至11月底,尚有約15%的工作量沒有完成,有30%的資金未完成撥付。

  他們圍繞亞東縣「十三五」規劃,預計在2017年度援建項目19個,投入6200多萬元,完成以下重點項目:

  1.亞東縣衛生服務中心投資780萬元,用於醫療永久性設施的硬體建設和改善;

  2.亞東中學投入1100萬元,新建多功能教學大樓600平方米,確保當年主體工程完成;

  3.縣城燈光線路整治改造、美化亮化工程、旅遊產業1500萬,已經落地900萬元;

  4.亞東鮭魚增殖場1100萬元,已經開工建設。

  他們確定精準扶貧計劃,投資2230萬元,扶持6項目。分別是:帕里鎮鄉村飲水保障工程、健康保障及醫療助困項目、亞東傳統民族文化挖掘、保護和傳承項目、旅遊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下司馬鎮唐嘎布亞東鮭魚養殖基地建設、康布溫泉扶貧產業項目。

  「援藏」重點項目確定後,他們主動地向亞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匯報,經過多次溝通協商,最後形成一致意見。經亞東縣常委會討論審定,得到一致通過。並報請上海普沱區委、區政府批准實施。

  上海「援藏」投資建設的項目,在日喀則市5個縣中,率先審定通過。

  康布溫泉,是亞東縣旅遊資源重點開發項目。同時,它一直是「援藏」扶貧項目。

  第三批「援藏小組」就在上康布村溫泉區建設了援藏賓館,占地約4.5畝,建築面積約2700平方米。

  當時,吸收了20多名當地村民到賓館務工,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為扶貧工作起到了推動作用。由於賓館經過十多年的風雪雨水的侵蝕、地震損害,相關建築出現了開裂滲漏,設備老化等情況。因此,影響到賓館的正常運營。

  隨著亞東旅遊的不斷升溫,慕名前來康布溫泉康復療養和旅遊者與日俱增長。目前,康布溫泉每年遊客超過10000人,且每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尖峰時段遊客每天超過500人。

  而康布溫暖的接待設施、接待能力根本滿足不了需求。亞東縣提出要大力發展「康布溫泉養生康體」為主題的養身旅遊,在2016年建起了10棟別墅型的溫泉室。

  當第八批「援藏小組」來到亞東後,與縣裡的決策形成了共識。於是,他們在「接建」以往援建康布溫泉的基礎之上,準備投資打造康布溫泉賓館。

  2016年7月,「援藏小組」不顧初上高原身體還未完全適應的情況,就毅然前往康布溫泉景區,對第三批援建的康布賓館進行實地考察,了解旅遊產業扶貧項目的作用。於後,他們又四次奔赴康布溫泉,實地調研,多方考察,與當地幹部群眾交流,介紹市場動態,灌輸經營理念,幫助他們樹立做好旅遊產業的信心。

  在亞東縣對康布溫泉整體改造規劃建設中,「援藏小組」確定把康布賓館改造,納入援建項目中。計劃此項目總投資約1000萬,2017年投入500萬元,改修工程共計約3000平方米,其中:客房約2300平方米,大廳400平方米,裙房及花園300平方米。

  項目內容主要包括修繕補牆,對原建築結構破損進行修繕,確保建築使用安全;外立面改造,在與周邊環境協調的前提下,通過燈光設計、外形改造等;完善設計,把原房頂「平改坡」、加建圍牆、增設陽光棚、完善綠化和景觀設計,增建改建淨水池、化糞池、變電間,及給排水和污水處理等附屬設施;內部改造,對原有客房布局進行調整,增加客房,改造裝修,完善設備,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功能增強,對原大廳、食堂、溫泉浴池進行改造,改建為客房和餐飲、休閒、娛樂設施。

  讓援藏資金,確實發揮產業引領作用,把康布賓館打造成溫泉景區的標誌性建築。

  為了推進項目實施進度,王慶斌親自掛帥任項目組長。2017年3月,他們迎著一場大暴雪,到康布溫泉實地查看,在風雪嚴寒中對建築的影響狀況。

  王慶濱一行來到了康布時,只見皚皚白雪把整個山村淹沒起來,康布溫泉的積雪有半人多深,房頂縫隙里的積水在外牆上凍成了一個冰殼。儘管他們特地穿了高腰軍靴,但在工地上沒走幾步,靴里就灌滿了雪,逐漸變成了水,冰涼刺骨。可他們不顧冰雪嚴寒,毅然在冰天雪地里堅持查明了情況,才離開工地……

  為了提高項目質量,推進建設力度。他們請來了上海專業設計機構。2017年5月6日,王慶濱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帶領設計人員、縣扶貧辦、發改委、水利局、住建局等單位到康布鄉,開展現場辦公,清除項目難點,細化項目設計細節。現場拍板項目紅線、給排水、供電、排污、牧道、垃圾處理等問題。

  為了把扶貧項目的成效真正挖掘出來,實現「明細產權、專業運營、多環節扶貧」。他們在做好硬體建設的同時,在整體設計中還增加了崗位規劃和技能培訓等內容。計劃從上海聘請專業人員,培訓當地農牧民成為合格的服務人員。

  縣委、縣政府、「援藏小組」,對此項目改建好後的管理運營,做出了「誰擁有、誰經營、誰得益」的經營模式,保證項目可持續發展,力爭「形成閉環、形成產業鏈、形成造血能力」,達到綜合效益最大化,真正起到精準扶貧、造福一方的作用。

  康布賓館恢復營業後,首年營業預計收入120萬元左右,淨利潤約90萬元。可以直接解決當地勞動力20多個就業崗位。同時,在賓館內設立土特產銷售部,銷售村內百姓製作的羊毛墊、鉤花製品,農副產品等土特產。通過簽訂收益分配協議,預計可以實現受益貧困戶53戶,157人,年戶均增收7870元,人均增收2600元。此外,可輻射帶動243戶1030人增收致富、穩定脫貧。

  「亞東鮭魚養殖場」,是「援藏小組」援助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對此,亞東縣委常委、政府副縣長張軍介紹說,亞東鮭魚養殖業,作為亞東縣重點發展產業,我們第一批投入資金1100萬元,在下司馬鎮唐嘎布建設鮭魚養殖基地。該項目實施後,每年淨產值可以達到400萬元,能使項目區24戶、59人原建檔立卡戶增強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能力。

  亞東鮭魚繁育基地技術領導小組副組長拉巴羅丹說,亞東鮭魚繁殖基地正式投入使用的,經過一年的時間,目前已經繁育出30餘萬尾魚苗,價值600餘萬元。下一步,上亞東鄉、下司馬鎮、下亞東鄉養殖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後。他們將從基地選派農牧技術骨幹專門指導,還將給當地群眾免費提供魚苗和飼料,直至養殖基地能夠成熟運行。

  來自下亞東鄉切馬村的拉吉,到鮭魚養殖基地已經工作半年了。他說:「我們在這裡『以工代訓』,不僅有工資拿,而且學成之後,基地還會提供魚苗和飼料給我們,未來還可以通過合作社方式銷售。」

  「2017年9月,上海市民就有機會吃到亞東鮭魚了。」上海援藏幹部、亞東縣發改委副主任許冰說,「我們計劃9月在上海建立亞東鮭魚的銷售點,10月在上海建立亞東特產的銷售中心,到時候像亞東木耳等特色農產品,就可以與上海市民見面了。這不僅將豐富上海市民的餐桌,更重要的是能夠讓產業與市場相結合,更好地惠及亞東的發展。」

  一年前,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小組」抵達這裡。他們視亞東為第二故鄉,不忘初心、快樂援藏、不辱使命、建功高原。「氧氣稀少,工作不少」,迅速進入工作狀態,以忘我的工作熱情和紮實高效的工作作風,主動融入到亞東縣的改革開放和各項建設事業中,全心全意為當地百姓服務。

  一年來,他們為亞東的經濟建設、精準扶貧、城鎮化建設、產業開發、社會事業、維穩平安等等方面,貢獻了智慧,付出了艱辛,做出了巨大成就。如聚焦打贏脫貧攻堅戰,助推亞東縣2016年精準扶貧,一舉通過國家貧困縣摘帽驗收,在日喀則市率先脫貧「摘帽」。

  援藏幹部播撒激情歲月

  「援藏小組」組長王慶濱,到亞東縣擔任縣委常務副書記等職;張軍任亞東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許冰任亞東縣發改委副主任;周海峰任亞東縣住建局副局長;梁昌明任亞東縣教育局副局長、亞東中學校長;於浩任亞東縣衛生局副局長、衛生服務中心主任。他們到亞東工作已經一年多了,在這塊邊疆熱土上,播撒激情歲月,揮灑智慧光芒……

  王慶濱從上海來援藏之前,任上海市普陀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督察室主任。他是第八批「援藏小組」組長。

  「記得初次踏上西藏高原,第一反應就是缺氧荒涼。所以,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調整好心態,努力適應高原氣候。可到了亞東後,看到這裡青山綠水,森林鬱鬱蔥蔥,環境幽雅,到處充滿了新鮮氣息。特別是當地的幹部群眾,向我們伸出了關心友愛的手,心情也就舒暢了。接下來,帶著使命與重託、懷著熱情與期盼,開始了3年的援藏之旅……」王慶濱在接受採訪時說。

  來到亞東縣後,王慶濱擔任縣委常務副書記,主持全縣對口支援工作,負責黨建和意識形態等工作,分管縣委辦、共、青、婦工作,並擔任了「四講四愛」辦公室主任等職務。

  王慶濱虛心向亞東的幹部群眾學習,努力適應新的環境、工作生活,這裡的人和事。帶領小組6位成員,主動與當地配合,積極開展工作。

  「我們來了亞東縣以後,當地的黨政領導,真心地對待我們,沒有把我們看成是外來人,而是把我們當做主人。例如,我來的第二個星期,縣委就安排我主持紀念建黨95周年的慶祝活動。」在王副書記的講述中,我們回眸看到這樣的場面——

  2016年7月1日,在亞東縣新辦公大樓廣場上,舉辦了隆重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慶祝活動,並舉行了莊嚴的升國旗儀式。9點30分,縣「四套班子」領導,縣直機關黨員幹部,其他黨員職工,駐地部隊官兵代表,以及身穿節日盛裝的各族群眾,數百人聚集在廣場上,參加「七·一」升國旗儀式。儀式由縣委常務副書記王慶濱同志主持。他講:

  今天,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紀念日,我們聚集在這裡,熱烈慶祝黨的生日。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正確的領導下,我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偉大勝利。特別是今天的亞東,鮮紅的黨旗高高飄揚在邊疆熱土,指引著我們奮勇向前,譜寫偉大中國夢——亞東新篇章。

  今天亞東縣經濟社會發展又好又快,民族團結,邊境安穩,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群眾幸福生活指數櫛櫛攀升。這些都是全縣共產黨員,與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奮鬥的結果。為了紀念這個偉大的節日,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國旗升旗儀式。首先有請縣武警中隊護旗手,護送國旗上旗台。

  在雄偉的國歌聲中,英姿颯爽的4名武警護旗手,護送著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隨著莊嚴的國歌聲奏響,國旗徐徐升起。

  國旗升旗儀式結束後,王副書記還組織參加活動的全體黨員,宣讀重溫入黨誓詞,引導黨員牢記莊嚴承諾,遵守行為準則。在這天的慶祝活動中,他們還安排黨員進行了簽名,爭做優秀共產黨員,開展了「軍地共建慶七一,志願服務我先行」等活動,展示了共產黨員的風采。

  借慶祝活動的東風,王慶濱在「七·一」期間,還組織「援藏小組」開展談心活動、重溫入黨誓言,深化「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成果。

  同時,王慶濱還帶著「援藏小組」,慰問國門哨所乃堆拉山口的邊防官兵,檢查口岸保障工作。走訪慰問黨員對口幫扶活動,開展送醫送藥。

  進藏以後,王慶濱帶領「援藏小組」以「建設亞東、發展亞東、穩定亞東」為己任,認真履行崗位職責,撲下身子真抓實幹,全面推進了各項工作。

  他們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不顧身體的各種不適應,走村串戶,訪問民情、聽取民意,在短短的時間裡,踏遍了亞東的山山水水,邊塞牧區,走遍了全縣60多個自然村。嘴裡喝著藏族同胞端來的熱騰騰的酥油茶,他們心裡就想應為當地老百姓多做些什麼。

  經過調查研究,不斷分析為什麼亞東的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為什麼總有一部分群眾富裕不起來。他們就主動向當地領導獻計獻策,提出「經濟發展抓產業、局勢穩定抓關鍵、項目建設抓規劃」的思路,與當地領導形成一致共識,得到了全力支持。

  他們立足特色、搶抓機遇、面向市場、以人為本地開展工作。堅持「輸血」與「造血」並重,突出「造血」功能的完善。他們無論做什麼事情,做出何種重大決策,都要先向縣委、縣政府匯報,認真聽取當地領導的意見,尊重吸取當地老百姓的反映和建議。在基礎設施建設、扶貧工程項目、科教文衛事業、特色農畜產品培育加工、旅遊資源開發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援助。

  他們在實施富民工程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拓寬致富渠道,採取「政策引導+產業支撐」的方式,加大技術培訓和勞動力轉移,擴大就業機會;設立「農牧民增收致富獎勵機制」,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助推亞東縣提前實現了脫貧「摘帽」的艱巨任務。

  精準扶貧工作,在2016年全國開展如火如荼,氣勢旺盛。作為「援藏小組」組長、縣委副書記的王慶濱,更是走在扶貧攻堅的前列。他經常帶領小組成員,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精準扶貧工作。而且,他也肩負對口扶貧3家貧困戶。

  那天一早,王慶濱帶著對「結對」貧困戶的關愛之心,去到離亞東縣城近100公里的堆納鄉,地處偏遠的農牧區,看望慰問了普尺一家人。

  普尺是個60歲開外的藏族阿媽,身患間歇性精神病多年,生活不能自理,常年需要人守護照料。而普尺只有一個兒子,叫拉巴頓珠。因為母親長期患病,家庭貧困,不容易找到對象,至今31歲的他還是單身。這是一家典型的因病致貧的困難戶。

  王慶濱帶著禮品、慰問金,走進普尺的家裡,來到老人的床前,關愛地問寒問暖,詢問她的病情、就醫情況,為她送醫送藥,令這位藏族阿媽感動得熱淚盈眶。

  王副書記還同藏族阿媽的兒子拉巴頓珠,促膝談心,關心他家的生產生活、牲畜的餵養情況,勉勵他堅定信心,鼓勵他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幫助他尋找致富的路子,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我們現在是結對成親了,你家有什麼難題需要我幫助解決的,請儘管開口,我將力所能及地幫助你家。以後有機會我會常來看望你們,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關懷,送到你們的心上。」

  同時,王副書記還要求當地村幹部,積極主動引導農牧民群眾,堅定發展生產信念,發揚團結互助的精神,幫助農牧民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千方百計增加農牧民收入,想方設法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

  經過王慶濱副書記的幫扶,普尺家養餵了氂牛3頭,羊25隻。實現了脫貧的困境,過上了正常人家的生活。

  王慶濱的另一家「對口」幫扶戶普頓。他是一位年過80歲的老人,家裡6口人居住在一起。他的外孫女拉姆與他同住。曾孫女普次,14歲,在亞東中學讀初中。因為家庭貧困,家人不想讓她繼續讀書了。

  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王慶賓就向拉姆說:「請你一定要支持孩子上學,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同時,鼓勵她克服家庭面臨的暫時困難,幫助她制訂脫貧規劃,向她傳達了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鼓勵她發展牲畜業養殖,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隨後,王副書記還專程來到亞東中學,找到普次,送上助學愛心,再三叮囑她一定要努力學習,學好科學文化知識,今後成為建設邊疆的有用人才。同時,他還吩咐校長梁昌明,要特別關心幫助家庭貧困的學生。學校通過愛心人士的捐助,資助了普次等家庭貧困的學生,極大地鼓勵了普次的學習熱情。

  藏族女生普次不但沒有退學,順利讀完了初中。2017年參加了中考,並被學校錄取,將於9月上高中。

  普頓一家人在王副書記的扶貧幫助下,發展了養殖業,餵了氂牛3頭,65隻羊,一舉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對於精準扶貧工作,王慶濱感慨頗深地講:「我們援藏小組,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解決農牧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最關心的問題,加快亞東的建設發展,拓寬幫扶的門路,讓藏族群眾儘快過上富裕的日子,同全國人民一道,早日奔向幸福的小康生活。這是我們援藏幹部,一直牢記的使命。」

  2017年,西藏自治區開展「四講四愛」,喜迎黨的19大勝利召開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作為「四講四愛」活動辦公室主任的王慶濱,根據區、市的有關部署,圍繞「四講四愛」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內容,深入聯繫點、幫扶戶,開展「四講四愛」主題基層講堂活動。

  王慶濱以「四講四愛」為主題,帶領援藏幹部,深入到邊關鄉鎮開展巡講。通過宣講堅定不移地反對分裂、維護祖國統一,堅定不移地做好各民族交往交融、促進民族融合,堅定不移地抓好學習、努力提高民族工作水平。從而,增進了農牧區人民群眾的「四講四愛」意識,引導農牧民知黨恩、感黨恩、報黨恩,堅定不移跟黨走。

  在「援藏小組」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一年來他們做了一些實實在在的工作,得了一個個令人矚目的成績。2016年,王慶濱同志被評為優秀公務員。

  當地老百姓談到「援藏小組」的工作時,藏族同胞的那份感恩之心雖然難於言表,但那些流露出純樸的眼神,道出了真摯的謝意,伸出熱忱的雙手,表達了對他們付出的肯定。讓他們滿心喜悅的同時,更加明確肩負的責任。

  「回憶一年來在亞東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不時令我們思考該做什麼、帶來什麼,留下什麼?這些思考的答案,不只是幾頁紙的總結那麼簡單。援藏工作,不僅僅是人才、資金、科技、觀念的投入,更是真愛真情真干真付出。當然,我們也收穫很多,磨礪了意志,感受了邊疆,充實了人生經歷。更為難得的是收穫了『滬藏』之間的情深誼長,感受到彼此之間的濃濃真情。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一直溫暖鼓舞著我們的心。」王慶濱深有感觸地說。

  進藏一年來,王慶濱組長帶領「援藏小組」的全體成員,在工作中磨礪堅韌、在高原上提升修養,帶著感情真情,在做好援藏工作的前提下,不斷豐富業餘文化生活情趣。

  「援藏小組」精誠團結,相處就像是親兄弟一般,營造出一種坦誠相待、互相關心、竭力合作,互相幫助的良好氛圍。他們不怕工作辛苦,不懼高原反應,以一種堅韌的執著,快樂的心態,來對待工作、學習生活。竭力營造和諧氛圍,打造出一支有活力、有凝聚力、有戰鬥力的「援藏」團隊。

  他們為了加快適應地處邊陲單調寂寞的工作生活環境,在節假日或休息時間裡,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活動。例如:堅持晚飯後集體走山散步,以強健體魄;堅持每周末集體看電影,以豐富業餘文化生活;堅持通過微信群發,增進交流情感。在黨的生日,重溫入黨誓言,堅定理想信念;在建軍節,到艱苦的邊防哨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受教育;在平時倡導與藏族人民交流情感,了解他們的民風民俗,尤其是豐富內涵的藏文化,廣泛培養個人興趣愛好,提高自身修養。

  他們在業餘時間裡,還組織烹飪養花、棋牌比賽、寫文賦詩等活動。

  2017年5月1日,王慶濱他們在參加首屆「亞東·喜馬拉雅杜鵑花文化旅遊節」後,就要求大家寫文賦詩,他就帶頭寫了一首詠杜鵑的詩:

  莫道四月芬芳盡,

  杜鵑綻放笑盈盈。

  不為青山添嫵媚,

  只盼來年春更新。

  副縣長張軍也積極賦詩作文,他在一篇《援藏隨想》中寫道:

  如果要問我援藏為什麼?我只想說,我願做那一顆促進民族融合團結的小鉚釘。在這片廣闊的天地間,讓我用海拔的高度無限擴展人生的寬度,踐行對黨的承諾,磨礪品格和意志。用揮灑的汗水和辛勤工作,讓藏族同胞們感受到大家庭般的溫暖,讓他們感受到,在接近天際的雪域高原,還有我們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同胞們一起,攜手共建美好家園。

  如果要問我在藏幹什麼?我只想說,我願做那頭甘願俯首的孺子牛,用務實的工作作風,為藏區的同胞們開墾出一塊塊致富的沃土;用人本的服務理念,輸送技能和改善民生,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起奮進;用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直面問題,破解難題,創出一條共奔小康坦途的新路。

  如果要問我離藏留什麼?我只想說,我願做那一顆顆播撒幸福的格桑花種子,留下串串的工作足跡,留下口碑載道的業績,留下血肉相連的濃濃援藏兄弟情!讓歷經風雨吹打的格桑花,在呵護和滋養中漫山盛開,頑強屹立在雪域高原,見證西藏的日新月異,見證藏區同胞的幸福生活。

  擔任常務副縣長的張軍,在亞東縣分管人社局、衛生局、安監局、食藥監局;聯繫人大、政協、邊防消防、武警中隊。他來亞東之前是上海市普陀區甘泉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在分管人社工作方面,張副縣長重點側重於勞資糾紛調節機制方面的建立和完善;在衛生工作方面,梳理制訂了提升縣級醫療能力三年行動計劃;在安監工作方面,加大了安監工作機制和應對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的完善,平穩應對了汛期亞東河堤的排險工作;在食藥監工作方面,重點加強了食品安全的檢查和宣傳力度,通過集中銷毀過期食藥品及集中宣傳,起到了較好的警示教育作用;在旅遊發展方面,結合亞東實際提出了拓展康體旅遊的思路,制定了亞東縣旅遊規劃和重點項目建設方案。

  對所聯繫的部門與單位進行了一一走訪,及時協調相關工作,起到了綜合推動相關工作的紐帶作用。

  張軍先生在亞東寫的《守穩初心,牢記使命與責任》的演講稿,抒發了他們在亞東100天的援藏情懷。藉此也可感受到他們在亞東的工作學習情景。現摘錄於後——

  守穩初心,牢記使命與責任。「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大意是「只有堅守本心信條,才能德行圓滿」。當我們毅然選擇援藏的那刻起,人生已翻啟了全新的一頁。

  援藏100天,意味著成長,意味著三年援藏過去了十分之一時光。

  「你是高原人,走遍田間牧場,你牽著我的手扶著我一路前行……」每次聽到這首《我的援藏兄弟》的歌曲時,都會不由升騰起一種自豪感。在這充滿深情的歌詞背後,凝聚了西藏人民對一批批援藏人,辛勤付出所給予的讚譽和祝福。我為我是一名援藏人員而感到自豪,更是激勵著我牢記使命與責任。

  進藏100天,工作生活雖然艱辛,但充實並快樂著。這裡的領導和同事,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我時時感到心暖,也激勵著我奮力前行。亞東縣與不丹、印度相鄰,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既處於邊境維穩一線,又處於脫貧攻堅和災後重建的關鍵時期,身為援藏人,更是深感使命和責任重大。

  懷揣匠心,傳承老西藏精神。「老西藏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西藏建設者,援藏100天以來,更是深刻體會到了這份堅守的力量。而在上海援藏人身上,還有著一種海派文化中獨具的「求真務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這種與生俱來的內涵就是「敬業、精業、奉獻」,其本源正是「堅守」。

  當前,西藏的建設發展成就已是舉目共睹,而隨著建設的深入推進,要求援建項目更趨精細化、精準化。在援建的同時,既要考慮前幾批項目的延續,又要兼顧後續管理服務保障。當我們堅守「務實調研、按需立項、有項必精」這顆匠心,當「工匠精神」與「老西藏精神」碰撞火花時,這就是我們獨特的工作優勢。

  勠力同心,融入團隊揚帆起。「同舟共濟揚帆起,乘風破浪萬里航。」我們遠離家人朋友,來到萬里之外的邊疆熱土,而我們的小組就是我們的家,我們的援友就是親兄弟。

  剛進藏時,大家就克服海拔高度「直上直下」對身體的影響,深入到縣所轄的7個鄉鎮進行調研,第二個月就已初步遴選出了下一批援建項目;雖然相對其他小組所處的環境要優越些,但仍需克服海拔落差大、地處偏遠、陰冷潮濕所帶來的困難。我們勤鍛鍊、勤學習、勤溝通,主動融入到亞東團隊中,齊心協力,建功高原。

  堅守初心,就是要固本守心,牢記援藏是為了能磨鍊意志,歷練本領,不負重託,為西藏發展盡一份力;懷揣匠心,就是要求真務實,敬業奉獻,精益求精;戮力同心,就是要遵章守紀,團結互助,優勢互補,共同進步。這就是我們援藏百日為自己定下的三條準則,也是指引我們前行的三個目標。

  醫療「援藏」大醫精誠

  在西藏高原地區,不少的「地方病」、「特色病」,讓患者喪失勞動力,帶來病痛的折磨,甚至死亡的威脅。關注民生,惠澤百姓,醫療援助,傳遞愛心,一直是上海「援藏」的一項重要內容。

  上海市普沱區人民醫院內科副主任於浩,作為第八批「援藏」幹部,在亞東擔任縣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縣衛生局副局長,兼管縣醫院,負責協調全縣鄉鎮醫療機構,指導培訓醫務人員,在醫療技術方面提供援助。

  於主任在「援藏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帶領「組團式醫療隊」(每批半年5人),在雪域高原上建功立業,傾情出力,為當地群眾防病看病、治病救醫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們到亞東還不到10天,抗擊高原反應,克服身體不適,用超常人的毅力,前往吉汝鄉、康布鄉的農牧民家裡,步行深入放牧場點,為廣大群眾宣傳預防疾病知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有效防控慢性病的發展,開展量血壓、查B超等項目的健康體檢,為患者看病治病,送醫拿藥。

  他們在巡診中,還為當地的貧困戶「建檔立卡」,並與扶貧對象進行交談,聽取了他們對扶貧工作的意見建議。

  2016年7月,結合「兩學一做」,醫療專家組開展黨員活動日。在於浩帶的領下,跋山涉水到海拔4700米的康布鄉舉辦義診、慰問駐村幹部、困難老黨員、同時看望了對口幫扶的「親戚」。為他們看病治病,發放藥品、送慰問金,把真情關懷送到他們的手上,溫暖他們的心窩。

  與此同時,他們開展醫療防治「進校園」活動,深入到各級各類學校,為教師學生進行以「社會共同努力,消除結核危害」為主題的衛生防治宣教活動。他們還把有關預防結核的知識,舉行有獎問答,精心編排小品等文藝節目、利用動漫等鮮活的形式,進行寓教於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醫療專家還組織了「滬藏情、健康行」為主題的系列老年宣講活動。於浩主任親自授課,向老同志講解養生保健、預防疾病知識,開展了「一對一」式諮詢,為他們建立健康檔案,提高晚年生活質量保駕護航,受到了當地離退休老同志們的熱烈歡迎。

  他們積極配合徵兵工作,參與完成了應徵入伍青年的體檢。確保體檢結果全面、客觀、準確,為部隊輸送合格的戰士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他們在搞好衛生健康、防病宣傳的同時,一心撲在臨床一線,直接參與救治各種急難病人,逐步改善當地就醫難的問題,有力地提升了當地的醫療技術水平。

  2016年7月的一天晚上,他們為一名患「壞疽性闌尾炎繼發腹膜炎」的藏族青年實施手術。此為亞東縣歷史上首次急診夜間手術,獲得圓滿成功。

  一天,外科接診了一位九旬老人。老人下肢局部皮膚潰爛,患病達20多年,一直沒有治癒,嚴重地影響了老人的晚年生活質量。

  接診的是洪駿醫生,經他對患者的仔細檢查後,考慮到患者的皮膚有惡性病變的可能。於是,經專家們共商研究,對其實施潰爛皮膚切除手術,獲得成功。

  老人病癒出院時,還叫家人帶來一條潔白的哈達,雙手舉過頭頂,專門獻給洪醫生:「謝謝醫生,為我解除了多年的病苦,讓我的晚年能健康幸福地生活了。」獻過哈達之後,老人還十分激動地拉著洪駿醫生合影留念。

  一天晚上,婦產科收治了一位孕產婦,分娩時新生兒出現羊水誤吸。分娩後新生兒出現反應差、進食少、30小時未解小便、Apgar評分低。於浩主任牽頭,召集本院有關專家討論病情,及時制定診療措施,嚴密觀察患兒病情,不斷調整治療方案。

  經過精心治療,5天後母子終於健康出院。

  2016年,亞東縣衛生服務中心,榮獲了「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的光榮稱號。於浩被評為「亞東英才」。

  2017年3月18日,亞東突降大雪,公路被雪堵塞不通。這天傍晚時分,兩個藏族男子,抬著一位30多歲的婦女來到醫院,急切求醫。

  「醫生,快救救我的妻子,她嘔血拉血,已經不省人事,好像快不行了。」病人的丈夫,焦急地、緊緊地拉著當班主任醫生達普的手說。

  他們立馬把病人收住入院。「立即搶救病人。」達普醫生吩咐護士長德吉:「快給病人抽血化驗。」

  達普馬上給患者進行檢查:患者臉色慘白,話也說不出來,血壓低、昏迷不醒。見狀,他感到病人相當嚴重,已處於病危狀況。

  達普一面應急處治,進行必要的搶救,一面立即向於浩主任報告。

  此刻,於浩主任早已下班。當他接到報告後,立即帶上其他住在一起的上海專家,頂風冒雪,奔跑到一公里之外的衛生服務中心。

  他們氣喘吁吁地奔到了病人床前,病人命在旦夕,只能進行應急搶救。專家們進行集體會診,確診病情。

  德吉送來了病人血檢化驗結果:「血色素只有3克。」(正常人400克)。

  「馬上輸血。」於浩發出指令。

  德吉沒有回答,只是向於主任搖搖頭。

  「馬上止血,治療控制。」於浩這才想起身在亞東。而亞東從來沒有對患者進行過輸血,也沒有輸血儀器,沒有交叉配血實驗,更沒有血漿。

  病人又必須要輸血,而亞東又不具備輸血的醫療手段。因此,於浩立即向病人家屬建議:轉院到日喀則市。

  得到病人家屬的認可後,於浩立即向縣委副書記王慶濱、分管常務副縣長張軍請求支援。兩位領導大力支持,派出交警,組織力量,一路鏟雪,開通生命通道。

  第二天清晨,醫院派出主任達普、護士長德吉等人一路護送,把病人送往日喀則市人民醫院搶救。

  當護送病人的救護車開到堆納鄉時,公路被1米多厚的積雪堵住。車無法前行。

  交警同護送的人員,他們冒著冰天雪地,頂著狂風缺氧,不顧饑渴寒冷,連續奮戰鏟雪,儘快打開生命救援通道。

  正在他們奮力搶通道路的時候,對面正好來了西藏邊防總隊的官兵。他們知道車上的病人危在旦夕時,主動下車幫助鏟雪。經過他們共同奮戰了四個小時之後,才把生命通道打開。

  護送病人的救護車才緩緩地通過了那段被大雪堵塞的公路。第二天凌晨護送病人的救護車才抵達日喀則市。由於送得及時,經過市人民醫院的緊急搶救、住院治療半個月之後,患者就病癒出了院……

  2017年4月,亞東縣邊防某部戰士小袁,因中毒3天,送到縣衛生服務中心來搶救。

  當時小袁出現發熱咳嗽、高燒,手足、軀幹等皮膚出現了大量紅色皮疹。於浩主任高度重視,與其他專家一起,對戰士進行全面體格檢查、做相關檢驗後,考慮患者存在「遲髮型青黴素過敏反應等疾病」的可能。

  旋即,他們立即討論商榷,研究救治方案,決定給小袁予抗過敏、清熱涼血、止咳化痰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在小袁住院治療期間,他們對這位戰士關懷備至,反覆查看病情狀況,給予精心治療護理。小袁住院後4天,就徹底治癒,康復出院了。

  接待病患天天都有,治療病人視為天職。上海「援藏」醫療專家們,以大醫精誠,妙手仁心的職業操守,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心血,治療搶救的病人不勝枚舉,為當地老百姓獻上了一顆顆博大的仁者愛心。

  2017年亞東縣人民醫院成立了口腔診室,填補了該縣口腔科診治的空白。短短數日,醫療隊員便為當地30餘例患者進行了細緻的診療工作,實現了亞東地區口腔診療「零」的突破。

  超聲科隊員完成了203例患者的B超檢查工作,包括了99例心臟彩超、血管彩超、淺表臟器新技術、新業務。

  骨科隊員完成了20餘例病例的診治,並為兩位關節脫位的邊防戰士進行了手法復位治療。

  感染科隊員幫助當地醫生完成200餘例內科門診病人的診療,包括5例急危重病例。

  普外科隊員協助外科醫務人員,完成近百餘例門診患者診治,門診診療量較前幾乎翻了一倍。

  他們結合當地醫療條件,制定了在沒有CT/MRI等精密設備,進行檢查情況下的診斷和治療規範。

  為健全醫療服務網絡,提高全縣醫務人員的醫療水平。上海醫療專家組從醫療技術、科研教學上圍繞「創二級」開展工作,制定相關制度、聚焦醫療質量改進的同時,舉辦鄉鎮衛生人員培訓班。於浩主任精心安排培訓課程、教學內容,親自跟參加培訓的人員授課,指導他們臨床實習。

  第八批援藏小組將投入1500萬元,用於全縣的醫院環境改善、信息化建設、醫療設備等。如今,縣衛生服務中心成功通過了一級甲等醫院評審,並填補了亞東醫療衛生事業,諸如做手術、信息化、績效考核、藏醫藥適宜技術應用等多項空白。

  澆灌的邊疆苗圃花正紅

  梁昌明為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幹部亞東縣教育系統的唯一代表,在亞東中學擔任校長,縣教育局副局長。來到亞東後,在「援藏亞東聯絡小組」的統一領導下,接過教育「接力棒」,在各方的無私援助下,目前為亞東教育爭取援助資金物資進600多萬元。

  梁校長帶領全校近500名師生,堅持面向全體,促進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在祖國邊疆不懼高寒缺氧,挑戰工作生活上面對的種種困難,勤奮耕耘,奉獻智慧、播撒愛心,澆灌藏地苗圃,綻放出艷麗的花朵。2016年,亞東中學獲得了以下殊榮——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亞東中學可持續發展實驗學校」

  日喀則市評為「教育教學質量獎」

  亞東縣評為「科研特色學校」

  亞東縣評為「民族團結先進集體」

  亞東縣評為「禁毒宣傳教育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2016年,梁昌明被評為「亞東英才」

  上海第八批「援藏」教育工作一年中,在科普教育上有了新突破,建起了實驗大樓和科技館。通過梁校長牽線搭橋,上海的愛心單位和個人,向亞東中學捐贈價值3萬餘元的智慧機器人20套,3D印表機一台,建起了60平方米的機器人創新實驗室。為培養學生科技素養,體驗科創樂趣,浸潤學生創新思維,打造教育亮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2016年7月,亞東縣中學創新實驗室成立,有了西藏第一所中學機器人和3D列印室。他們通過網絡課堂,對學生進行每周1次的培訓,現有400多人次的學生接受了機器人常識、組裝調試、程序設計等體驗式培訓,掌握了有關知識技能。

  2016年12月,從未走出過亞東的6位藏族學生,首次代表西藏唯一的學校,參加上海市舉辦的「未來工程師大賽」。經過3天的緊張角逐,參賽的6位學生全部獲獎,其中有2名學生獲得上海市「未來工程師大賽三等獎」。

  上海普陀區教育局青少年中心捐助亞東中學的「氣象與生態探索項目」12萬元,已在2016年10月正式啟動,使亞東中學成為西藏自治區唯一一所「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ESD)實驗校」。他們還收到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第四附中、上海市銅川學校等單位,為學生助學捐款,捐贈書籍、衣服棉被、日常用品,折款達40萬餘元。讓愛心在邊疆校園裡溫暖流淌。

  立德樹人,打造學校美好環境,梁昌明貢獻出了智慧。他們以活動育人、實踐育人、學科育人為載體,拓展德育教育空間,著力打造名師隊伍,培養優秀學生。

  組織學校開展傳統文化「三進」校園,啟迪學生樹立人生夢想,建立心理健康諮詢室,經常為學生做「心理按摩」,讓他們健康茁壯成長。

  他們構架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的德育新型模式。邀請援藏醫療專家,到校園開設衛生保健講座,提高老師學生防病治病意識。開展「一班一品」主題德育實踐,組織學生參加禁毒知識競賽,到法院接受法律知識教育,搞好「軍校共建」、民族團結活動,舉辦中小學生運動會等等,促進了軍民魚水情深,樹立了愛國愛家的思想。讓廣大教師學生在寓教於樂中獲取知識、體會快樂,受到啟迪,自覺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

  他們積極打造美麗校園,對學校操場進行了全面改造,鋪設了漂亮的塑膠地毯800平方米,改建起標準籃球場一個,五人制足球場一塊,提升了運動場所的品質,讓廣大學生老師在優美的校園環境裡,快樂健身地學習生活。

  梁昌明帶領學校攻堅「薄弱學科」,提升「優勢學科」,促進教學質量。邀請上海援藏組團式教育專家,到學校進行教育教學講課指導,並簽訂教育資源共享平台項目,受到師生的熱烈歡迎。

  他們狠抓教學常規,夯實教師基本功,以優勢學科經驗交流會、公開課示範課引領、學生強弱聯合,攜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鼓勵教師開展教研活動、做好課題研究等內容,使教學教育質量有了新的提升。

  2016年中考參考率達100%,成績600分以上2人,最高分634分。其中,物理單科中考成績,獲得日喀則市第二名。被西藏重點高中錄取28名,其中有2名學生被內地高中錄取。進入高一級學校的比例100%,發放獎勵基金14000元。

  梁昌明有個溫馨幸福的家庭。他是重慶市江津區人。1992年在讀大學期間,大學在組織一次聯誼活動中,他有緣認識了一位女同學劉文群。更有緣的是劉的老家也是重慶市江津區,而且,他們曾經在老家一所學校讀過高中,她是他的學妹。只是學校學生太多,那時他們並不認識。

  在茫茫外鄉,他鄉遇故知,能與故鄉的同學相遇,也許是人生的天意,月下老人的賜福。他倆結緣相識之後,一見如故,心心相印。梁昌明這位男子漢,就鼓起了衝鋒的勇氣,向那位漂亮大方、美麗善良的學妹,發起了勇猛進攻,射出的「丘比特」愛情之箭,射中了姑娘幸福的胸膛,一頭倒進他張開的港灣里……

  梁昌明和劉文群於1995、1996年大學相繼畢業,劉文群放棄重慶優越條件,跟隨梁昌明到江蘇崑山工作。一年之後9月10日教師節這天,兩人將這職業節日和結婚紀念日緊密結合在一起,幸福牽手,走進了美滿婚姻的殿堂;一年之後,他們精心耕耘的愛情苗圃,開花結果,生下一個兒子,取名梁森林。如今梁森林已經19歲了在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讀大一。

  2003年兩人又一同調入上海市普陀區新會中學。2013年梁昌明提拔任上海市新楊中學校副校長,劉文群則到上海同濟大學附屬第二中學任政治教師。兩人勤奮好學,到上海工作期間,分別考取上海師範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的碩士研究生。

  2017年3月8日,梁昌明、劉文群的家庭,被上海市評為「最美家庭」。當他們獲得這一殊榮時,被亞東援藏的同事知道後,為他祝賀,為他高興,要他請客。

  身在遙遠異鄉的「援藏」幹部,當他們遇到好事喜事時,就愛聚集在一起,互道一聲祝賀,相互恭喜一番,請客只是一個遊戲。

  在亞東沒有「大餐可請」,同事們其實也不需要吃什麼好吃的東西。梁昌明就想起了去年過中秋節前,妻子專門從上海給他寄來的月餅等食品,他還留存一些。

  想到請客,梁昌明就把妻子寄來的愛心食品,從箱子裡取出來,把同事們召集在一起,共享歡樂。大家聚集一起熱火朝天,一陣鬧騰之後,同事們就去休息了。

  獨自坐在寢室的梁昌明,心中卻久久不能平靜。去年一家人視頻過「中秋節」的情景,立即疊映在他的眼帘——

  (梁昌明身在亞東,劉文群在上海家中,兒子在大學校園。他們三人,視頻聊天。)

  劉文群:老公,這是你到亞東的第一個中秋佳節,雖然我們遠隔千里,可我家三口仍然在同一輪明月之下,賞月過節,我還感覺很浪漫。

  梁昌明:浪漫是有點浪漫,可我覺得對你們有些虧欠:錯過了與你同慶20周年結婚紀念日,也錯過了送兒子進入大學報導的重要日子。我感到遺憾。

  (梁昌明在2016年9月7日的日記中寫道:看到老婆拍的兒子背著書包、推著行李箱前往學校的照片,還有搬著箱子上六樓,感覺兒子還是蠻厲害的;同時也感覺兒子有些無助。如果我在上海,就可以開車送他到學校,幫兒子搬運東西,盡一個爸爸的責任……)

  劉文群:你遺憾什麼呀?我們的結婚紀念日,每年都有,以後年年可過。對你來說援藏經歷,人生也許就只有這一次。記得你曾經一直有個夢想——援藏。把上海的先進教育理念帶到西藏,傳輸播撒在那遍邊疆上,讓那裡的孩子們也享受優質教育,幫助更多的藏族學生成長。你做到了,我很羨慕你,也為你驕傲。

  梁森林:爸爸,我也為你驕傲自豪。我第一次走進大學校門報到時,沒有你送我,反而讓我在同學們面前感到驕傲自豪:因為我的爸爸在西藏援教。爸爸,我已經長大成人了,已經是一個上大學生了,請你放心。如今,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難不倒我,我有能力處理好的。

  梁昌明:兒子,自從我離開上海來援藏之後,發現你真的長大了,成為一個大男人。我也為你驕傲自豪。希望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尊重師長,與同學們和諧相處。

  梁森林:爸爸請你放心,我會天天向上的。倒是你一個人身在雪域高原,要好好保重身體,注意好好休息。

  劉文群:老公,你給兒子聊起來,話題總是很多,讓我插不上嘴了。你要聽兒子的話,注意好好休息,保重身體。家裡的事你就放心好了,不必牽掛,我會處理好的。

  (聽到兒子妻子對他的關切,那個不聽話的熱淚,突然從眼眶裡跑了出來,他心中真是酸酸楚楚的。想到妻子獨自擔當家裡的事,特別支持他援藏工作,他就真的感覺愧對老婆。熱淚已經傾瀉而下,模糊了手機屏幕。他怕妻子發現這個秘密,索性結束視頻。)

  梁昌明:老婆,我這裡信號斷了。

  於是,他立即掛斷了電話……

  援藏曾經是梁昌明追求的夢想。如今實現了這個夢想,他能好好休息嗎?他做不到。於是,第二天清晨他就走出了援藏公寓,走進了亞東中學校園,開始了平常一天的「五同」工作——

  同學習。8點,梁校長冒著淅淅瀝瀝的小雨走進校門,看見三三兩兩的學生在校園操場或坐或走,或讀書交流;同時,從教學樓那邊傳來朗朗的藏文、語文、英文讀書聲。他聽慣了這早讀的、悅耳的匯合交響曲,不由自主地在操場陪伴學生完成一天的早讀課。

  同勞動。9點10分,開過早飯的校園裡,學生們忙碌在「我的校園我做主」,正在進行常規的校園衛生清掃。舉目可見撿拾垃圾的、清潔垃圾箱的、打掃樓道的、整理教室的。梁校長的身影也在其中。亞東中學沒有顧用清潔工,而是全靠師生們自己動手,打理出乾淨整潔的校園。

  同上課。10點,丁零零——上課鈴鐺響起,梁校長又跟著同學們的腳步,走進課堂,跟班聽課。當他聽到有的老師上課方法不新不活時,他就親自站上三尺講台作示範,運用現代教學方法,舉起教鞭,侃侃而講,融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幽默詼諧,抑揚頓挫,贏得學生老師的熱烈掌聲。

  同活動。16點,梁校長帶著學生走進亞東縣人民法院,體驗法庭開庭審判全過程。這是學校組織的以「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為目的的法制教育實踐活動,讓廣大師生受到教育。從而,爭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同生活。19點,梁校長剛吃完晚飯,又來到了校園裡。他走進每一間教室,查看學生的自習情況。晚自習結束了,他又步入學生宿舍,逐一查看了學生就寢情況後,才回到一公里外的援藏公寓中,仍然顧不上休息,而是繼續準備第二天的工作……

  梁昌明在「援藏」一年的時間裡,為亞東縣教育事業發展,竭力盡心,傾情奉獻,艱辛耕耘,勤奮澆灌邊疆的苗圃,演繹了當代園丁的美好形象。

  有人說去西藏旅遊一次,可以向他人炫耀一輩子;而我說援藏幹部一期,他們中每一個人演繹的激情歲月,經歷的種種見聞故事,都可也寫成一部書。

  今天,上海第八批「援藏小組」,他們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增強責任感,使命感,認清崗位職責,敢於擔當,明確項目建設的工作重點、具體措施和要求。從資金援藏、項目援藏向資源援藏、市場援藏不斷探索,充分發揮上海信息、經濟市場、文化資源,不忘初心、砥礪前進,在對口支援事業中建功立業。

  他們用真心真情真干真為,與當地幹部群眾緊密團結,攜手奮進,努力推動亞東縣各項工作躍上新高度,續寫「援藏」歷史上的嶄新篇章。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