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亞東魂> 03 三個支書三面旗

03 三個支書三面旗

2024-10-04 18:39:57 作者: 羅鳴

  亞東縣的基層黨支部書記,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揮出先鋒模範帶頭作用,他們成為黨員和群眾的榜樣。今天呈現的三個農牧區黨支部書記,就是「三面旗幟」。他們帶領群眾給力脫貧致富……

  站在世界最高鎮的支書土登

  土登,現年60開外,中等個。風雪雕刀,在他黝黑的額頭上旋轉,留下了60多道歲月刻痕;白花野草,在他原是青草的平頭頂上,散亂長出布滿光陰的印痕;國字臉上,用繁體字縱橫交錯的筆畫,明顯透露出智慧的光芒。

  1990年,土登站在黨旗下宣誓入黨。從此,他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並在一生中踐行誓言。

  1991年7月,土登擔任帕里鎮第一居委會副書記、主任;從2001年8月至今,擔任居委會黨支部書記16年來。他站在帕里鎮這個「世界第一高鎮」,領導「兩委」成員,帶領全體居民,高舉黨的旗幟,在雪山迎風招展,發揮「老西藏精神」,抗擊高寒缺氧,戰風沙斗冰雪,創造了一個個驚喜,收穫了一串串碩果。

  帕里鎮第一居委會,之前「兩委」的活動場所「小、舊、破」,開展工作受到影響,特別是居民沒有休閒鍛鍊、娛樂的活動場所。

  在一次「兩委」會上,土登書記端起杯中的酥油茶,大喝一口站起說:「我們開會沒有地方,活動沒有場地,工作受到影響,靠等是等不來的,我們必須行動起來,自己動手干!」

  會議形成一致決定,他們立即向鎮裡縣上有關部門請示,得到上級的支持,他們就邁開步伐腳踏實地,多方籌集資金,一步一步推進「決定」向前。

  土登書記首先走在社區的地盤上,四處為居委會活動場所選擇規劃地址。他按照上級要求,選好一個「合適」的地方。隨即,他就在轄區內轉了幾圈,眼光突然閃亮,看見一個原來舊西藏時,頭人用於供奉先祖神位的地方,現在只是一個廢舊荒蕪的遺址。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這裡如今除了周圍種菜之外,是一直沒人使用的地盤。平時,只有一個自稱「神仙」的人,在遺址裡面搞活動,謀其個人利益。

  土登書記心中已定,充分利用這個荒舊遺址,為居委會修建辦公場所,為民眾提供一個娛樂休閒的活動地方。

  當選中的地址向外公布時,卻遭到少數人的竭力反對:「那兒是一個『神仙』活動的地方,在那裡修建活動場所不吉利,要遭遇鬼魂報應的。」

  在當地,極少數群眾仍然存在封建迷信思想,以及傳統觀念、風俗習慣根深蒂固。

  因而,怕得罪鬼魂,帶來災禍,反對在此處修建房屋。

  土登作為共產黨員,一個唯物論者,不信邪說。於是,他走村入戶,向群眾開導勸說,與百姓座談交流,宣傳無神論,打消他們心存的顧慮,講清修建活動場所的好處,得到了居民的認同。

  土登召集「兩委成員」,進行反覆商討,主動積極爭取,得到上級黨政部門的大力支持後。組織施工人員,把推土機開進施工現場。工地上,推土平地,殘垣的牆體被推倒,出現了一片熱氣騰騰、機聲隆隆的忙碌景象。

  平時在這個遺址活動的自稱「神仙」的人,看見施工人員正在用推土機推倒遺址,就跳出來阻攔施工。因為,把這裡推倒了,就砸了他的「飯碗」。他就無賴耍橫,躺在施工現場,以死要挾,破口大罵:

  「你們這些野蠻的人,不敬神靈的人,如硬要推倒『神仙』住的地主,將騷擾神靈,得罪菩薩,會給這裡帶來災難,給這裡的人帶來不幸,要遭五雷轟頂,不得好死,你們也要遭到報應的。」

  正在幹活的工人們沒有辦法,只好暫時停工。有人立即跑去報告了土登書記。

  土登跟隨來人,立即來到施工現場。他深深知道「神仙」的用意,故意挑起事端,以求為他讓步,保留住他在那裡獲取個人利益。

  土登走到「神仙」的面前,伸手去把他扶起。「神仙」看見土登來了,在原地大聲說道:「請你不要忘了,我對你家是有恩惠的。今天你有出息了,請你不要忘記,沒有菩薩的保佑,你家能發達?」

  耐心地聽完「神仙」的一通數落之後,土登書記才擲地有聲對他說:「你不要賴在這裡了,反對是無效的。我們修建活動場所,是按照黨和政府的要求,這是一件為老百姓造福的事,是得到廣大居民支持的事,你一個人能擋得住?我看你還是起來吧,不要在這裡胡鬧了。否則,我將你以阻礙公務行為,請警務人員來把你帶走,那就沒有你的好果子吃了。」

  聽到土登書記的話,那位「神仙」自知擋不住時代的潮流,更保不住他當「神仙」的地盤,只好慢慢騰騰從地上爬起來,用手拍了幾下身上的塵土,無奈地站在原地觀看施工場景。

  土登不僅用「硬道理」來說服人心,而且,他善於利用一個黨員的風範來影響他人。他看了一眼從地上站起來的「神仙」,知道他的心思,就沒有再理他了。土登站在工地上,開始鈧鏘地對在場的人講:

  「為了我們未來的發展,為了給老百姓創造美麗的環境,打造一個能娛樂活動的好地方,就是菩薩也會顯靈的,絕對不會怪罪我們,還會因此而保佑我們,保佑我們平安生活,幸福一生。」

  工地上響起了叭叭叭叭的熱烈掌聲,把那個「刺頭」轟走了。

  施工現場,又出現了熱火朝天的場面。他們中,有來參加義務勞動的黨員,有不計報酬的志願居民,當然,還有請來的技術民工。他們一起施工,同灑汗水,辛苦澆築,壘起成果。

  半年後,在帕里鎮一居委會的地方,建起了一棟2400平方米的嶄新樓房,設立了社區「兩委」辦公室、基層黨建室、黨員活動室、遠程教育學習室、群眾會議室、醫療衛生室、農家書屋等。

  更令社區居民歡欣鼓舞的是,還在這裡修起了一個綜合文體廣場,平時可以來這裡休閒娛樂,健身開懷,盡情地放歌心聲,唱出心中的美好生活;激情舞蹈,舞出狂歡的幸福節拍。

  正規的「兩委」基地建好了,土登書記帶領班子成員,進一步建立健全村規民約、居(黨)務公開等等制度,主動接受群眾監督,保障社區各項工作在陽光下運行。

  「兩委」班子實行每天輪流值班,堅持8點—-20點坐班制,隨時做到為群眾熱心服務,為他們辦事解決難題。近三年來,為社區群眾辦理各類證明材料300餘份,辦理實事60多件,接受群眾諮詢190餘人次,協調好各種關係,不勝枚舉。

  他們還創舉了開會「定座」的方法。在召開居民大會時,把先進黨員、致富帶頭人、勞動模範、五好家庭代表安排坐在前排,以激勵大家向他們看齊。

  土登書記率先致富了,心想眾鄉親。他通過各方籌集資金50萬元,在社區建成羊毛加工廠、壓面機坊、3個洗車場,解決困難家庭人員就業。其中,幫助6名相對困難的黨員就業,4人已脫貧,兩人走上了增收致富道路。

  土登書記積極主導創辦集體經濟,籌集資金100餘萬元,在社區創建了「紅旗興旺磚廠」,大量吸收本地人員務工,讓當地富餘勞動力實現了就地就業,讓他們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收入。

  充分利用地源優勢,組織社區全體居民,在那茫茫荒蕪的沙石中,開墾出一片片綠洲,創立人工草場1000畝左右。他們在遼闊的大草原上,養殖出「吃的是蟲草、喝的是礦泉水」的「西藏品質」最好的氂牛。

  這一創造,為大力推動農牧區的養殖業,提供了發展空間,收割巨大的草料,牧民們為冬季雪季時備足了自用草料,而且他們的牛羊還吃不完,就向外銷售,幫助農牧區群眾增收致富。

  這一創舉,有力地配合了縣裡的旅遊資源開發,在帕里附近的「神山聖湖」打造旅遊名勝景區,提升了帕里草原的美好生態環境,迎來了絡繹不絕的遊客,到這裡旅遊觀光,享受大自然的綠色。

  土登書記,看準了又一個發展機遇。經過多方籌資350萬元,投資建設「世界最高鎮」旅遊接待中心,兩座便民洗浴服務中心,為今後來到高原草原的旅遊賓客,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項目。

  土登書記同「兩委」班子一起,以共黨員的風範,影響和帶領群眾,讓一個昔日吃不飽、穿不暖、住房差的地方,在今天不僅脫貧越溫,家家修起了新房,一排排站列整齊,一棟棟嶄新藏式小樓,佇立在社區範圍,向過往的人們講說著他們的幸福美滿生活。

  如今,站在「世界高鎮」的土登同志,高舉愛黨愛國的鮮艷紅旗,帶領全體居民,發力奔向小康生活,升騰出現代文明的光芒,播種帕里未來更加燦爛輝煌的偉大夢想。

  帕里鎮一居委會的各項工作有聲有色,取得了一個個令人矚目的成就,特別是基層黨建工作,成了亞東縣基層黨建的樣板標杆。

  土登同志也收穫得了很多的榮耀:

  ——連續數年被亞東縣委、縣人民政府授予「優秀生產者」、「先進基層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文明戶」等榮譽稱號

  ——多次被日喀則市委、市政府授予「優秀共產黨員」、「文明家庭」、「先進雙聯戶」等榮譽稱號

  駐守在最邊關的支書朗傑

  朗傑,一個藏族健壯老漢,精神抖擻地從亞東縣最南端的仁青崗村,向我們健步走來。他高高的身材,漢語表白清楚,思維敏捷,開口愛笑。

  朗傑說:「今年我已經60歲了,本來我已提出退休申請,可是組織沒有批准,叫我繼續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我是一個老黨員,只能服從組織決定。」

  朗傑上過正規小學畢業,在他們那一代人中,算是一個有文化的邊民。他從16歲起,當過邊境牧區放牧員、護林員工作。1980年擔任村主任,199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村黨支部書記到2007年。

  2007年,朗傑主動辭職,到外地工作的孩子處生活了幾年。

  2011年,亞東發生地震後,當時的縣委書記紀曉鵬,親自找他談話,請他再次出任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

  縣委書記親自登門,感動了朗傑。他作為一個老黨員,又聽從黨的召喚,站出來繼續為黨工作。

  亞東遭遇地震時,仁青崗村162戶村民的房屋全部受災,全部需要重修。面對鄉親們的遭難,朗傑堅強挺身而出,不分白天黑夜地奔忙在村子裡,帶領村民抗震救災,重建家園。

  朗傑書記講:「在災後重建家園中,按照縣裡的統一設計、規劃建設。當時政府補貼每戶受災村民建房費95000元,並提供全國最低貸款利息,10萬元只付年利息100元。仁青崗全村每家每戶,平均花了30萬元左右,全都建好了一棟棟新房,形成了一條嶄新的街道。當全村建好新房時,家家戶戶都插上了五星紅旗,以示感謝共產黨的恩情。」

  仁青崗村地處「中印、中不」三國交界,邊境線近100公里,對外通道5個,邊境防控和維護穩定任務十分繁重。

  朗傑帶領村「兩委」班子,以「軍警地」開展共建活動,建立「黨群聯勤」機制,組建「黨群巡邏隊」,民兵巡邏隊,聯合邊防官兵,前往邊境一線開展邊境巡邏工作,防止敵對分子從邊境線非法潛入潛出,築牢了邊境防控的銅牆鐵壁,確保了邊境一線的穩定安寧。

  朗傑講,他在當護林員時,認真履責,常常巡山,幾十年沒有發生過一次火災,確保了下亞東原始森林的安全防火工作,為國家保護好綠色生態環境。因此,他先後得到過亞東縣、日喀則市、全國「先進護林員」的光榮稱號。

  朗傑在當護林員時,一次他在森林中進行巡邏時,發現了50多個印度人,圍坐在山地里,他們個個身上背有槍。

  這一重大情況,立馬引起朗傑的高度警覺。他一面派出村民飛速趕往縣城,報告這一特急情況;自己帶領幾人,隱藏在森林之中,嚴密觀察那群人的動向。

  接到報告後,我方工作人員組織力量,迅速趕來,立即把那群「印度人」集中起來,控制在森林中……

  據後來消息說,那批印度人,自稱在邊境巡邏時,迷路找不到方向,誤入我國邊境,闖進了亞東原始森林中。我方按照「國際慣例」,通過外交途徑,全部安全地把「印度人」移送出境……

  2013年的夏天的一個上午,朗傑到下亞東鄉政府開會,走到一棟房子前面時,看見不少人正在那裡圍觀,聽一個站著的人,正在嘰哩呱啦地講著什麼?

  身為邊境線上的一名基層幹部,朗傑時時刻刻擔當著維護邊境穩定安寧的責任。

  每當發現異樣情況,他就射出明亮警覺的眼光。

  朗傑立即把一雙銳眼,放在那個人的身上掃描,只見他滿臉長出大鬍子、頭髮凌亂,污垢蓬鬆,伸出的雙臂上露出刺有圖案的文身,背上背著一個包,一看就知是怪異人物。

  上級發過的「通報」上,印有通緝此人的照片。在朗傑的大腦頓時閃出被「通緝」照片上的人。反覆切割——來回搜索——演變定格:他是一個「通報」中的人。

  朗傑一個健步,衝到那個正在發表講演人的面前,伸出有力的大手,一把抓住他說:「你在這裡胡說八道,散布謠言,跟我走!」

  在眾多鄉親們的維護下,那個人不敢反抗,只能束手就擒,乖乖地被朗傑帶到了鄉政府保安室,交給了鄉政府工作人員處理。

  果然不出所料。經過我方公安人員的審查核實,確定那個人就是被通輯的敵對分子,最近潛入邊境,為非作歹,進行破壞活動。沒有想到,這個人,腳剛剛踏進中國邊境一線,就被火眼金睛的朗傑識破,把他捉住,送入法網。

  邊境農牧民,在組織到放牧區放牧時,政府制定嚴格的管理規定,定點定員定區域。如「01」號放牧區,邊境線50多公里,稍不注意,放牧的牛羊,就會跑出界線去吃草,搞得不好,既要損失畜生,又會帶來國與國之間的麻煩。

  仁青崗村的牧民,趕著牛羊在「01」號牧區放牧時,一不注意,牛羊就放到對面的山地里吃草去了,可一去就找不回。他們曾經丟失過幾次牛羊,就去詢問對方。可他們堅決否認,回答沒有見過。毫無辦法,牧民只能自認倒霉,自認吃虧。

  而不丹的牛羊,常有跑到我們這邊來放牧。仁青崗村的牧民,主動把他們的畜生趕過去,完整地歸還給他們,從未收留過他們放過來的牛羊。

  一次,不丹的氂牛就跑到我們境內63頭。而仁青崗的牧民,先把跑過來的氂牛圈好看好,然後一一拍照,再請邊境管理人員來驗證,按程序全部如數給他們送交過去。

  對此,不丹的報紙報導稱:中國的牧民好樣的,主動歸還他們跑失的大批牛羊……

  仁青崗的農牧民,上山到邊境一線挖蟲草,也是一項重要的經濟來源。以前雙方曾出現過「過往邊境」挖蟲草的事件,往往引起「事端」,發生吵嘴打架是小事,若是惹起了邊境事件,那就開了一個「國際玩笑」,誰以擔當不起這個重大責任。

  在亞東縣有關部門的嚴格管理指導下,制定了嚴格的組織紀律制度。他們在挖蟲草季節里,如把上山挖蟲草的村民,分成5至8人一個小組,每個小組有小組長負責,帶隊早上8點出山,晚上8點回來,不得有誤。每個小組出村上山,回村歸隊後,必須立即報告情況,人員登記在冊。因此,這些年來,仁青崗村組織上山挖蟲草的人,杜絕了越境採挖蟲草的現象發生。

  如今仁青崗的農牧民,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家家戶戶住上了新的藏式洋房,過上溫暖幸福的生活。精神面貌好,文明程度高。而且,至少80%以上的家庭,都有孩子考上大學。

  牧民旺加,妻子央宗,生了一兒一女,大女從西南民族大學畢業後,已考上了拉薩市堆龍德慶縣公務員;兒子從西藏大學畢業後,在拉薩移動公司工作。

  旺加夫婦住著一個2012年,花了50多萬元修建的獨立院子。走進這家院子,看見房頂上插著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心裡被紅色印染溫暖,感覺喜氣洋洋。這是一棟漂亮的兩層樓房,面積超過200多平方米,家裡裝修華麗,展示出邊民的幸福生活。因為還屬於放牧修養期,他們就在院子裡養雞養鴨,這對夫妻過著令人羨慕的生活。

  像旺加夫婦的家庭,走在仁青崗村,舉目可見,家家如是,不再贅述。

  今年亞東縣開展「四講四愛」,喜迎黨的十九大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朗傑就在「3.28」西藏百萬農奴解放日時,組織村民宣講,知黨恩、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同時,開展「新舊社會對比」教育,籌資2.4萬元,收集整理圖片資料,在村委會設立了新舊對比宣傳展覽牆,還請來從舊西藏走過來的老人,為年輕人講述在舊西藏社會農奴的苦難日子,教育年輕人,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懂得感謝共產黨的恩情。

  位於祖國最邊端的仁青崗村,近年來獲得許多殊榮。他們連續榮獲縣、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文明村居委、軍警地共建先進集體等榮譽——

  被評為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先進集體

  被日喀則市評為「雙聯戶」先進單位

  村里湧現出全國擁軍模範代表——三個老阿媽

  2016年,村黨支部被評為「五好黨支部」,村委會獲得縣委先進一等獎

  朗傑個人一生獲得的榮譽太多,僅摘錄幾項——

  縣、市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

  日喀則市維護邊境穩定工作先進個人

  亞東縣、西藏自治區、全國優秀護林員

  活在群眾心中的阿爸支書多吉

  2016年7月一天的上午,在堆納鄉唐布村的一個農家院落里,搭建起一個大柵,柵里正中停放著一個靈柩。這是為因患癌症逝世的村黨支部書記多吉設的靈堂。

  在大柵的四周,擺滿了幾十個花圈。這是村里百姓,自發前來參加為心中的阿爸,舉辦的追悼會既遺體告別儀式。

  全村的男女老少湧來了這裡。他們個個胸前佩戴著一朵白紙花,人人手臂上扎著一個青紗,站在停放多吉阿爸的靈柩前面默哀三分鐘,悼念他們的阿爸。

  他們中不少人悲傷痛哭,泣不成聲,追思多吉阿爸在生時,對群眾灑下的心血,向逝者傾訴著對他的永遠思念。他們來送阿爸最後一程。

  這天他們將把多吉支書送去安葬,祝福他一路走好,到天堂享福……

  一個普通的老人去世,為何贏得全村父老鄉親如此的敬重緬懷。當你聽了那些真誠訴說的心聲時,回望多吉支書一生走過56個春夏秋冬的身影時,就可以得到準確的答案。

  多吉1988年入黨,10年後走上唐布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的崗位,他就開始尋思如何帶領父老鄉親脫貧,奔向致富的大道。

  唐布村緊靠帕里大草原。多吉就充分結合本地資源,大力組織發展牲畜業養殖,號召群眾養羊。每當他走在山頭上,看見那些像雲朵一樣,散在草地快樂吃草的羊時,他的心頭就湧起陣陣暖流。

  可暖流還沒有溫暖多久,唐布村就進入了寒流。這裡海拔平均在4500米以上,是全縣條件最為艱苦、環境最為惡劣的鄉村之一。這裡常年颳大風,每年無霜期僅3個多月。風災、霜災、雪災、冰災等自然災害頻繁。

  10月來了,唐布村就開始下雪。這雪一下就好大好久,連續十來天,雪也下個不停,鋪天蓋地的雪,把全村掩映得嚴嚴實實。看著這場大雪,多吉的心像雪一樣冰涼:這是育羊羔、生羔羊的時節。可在冰雪寒冷中,羊最容易生病或流產,小羊羔經受不住寒流,往往易死。

  多吉書記在家中實在待不住了,他已經按捺不住心中的焦慮,通知「兩委成員」到村委會開會。他顧不上室外的暴雪飄落,地凍天寒。他不顧妻子的勸阻,硬是衝出了家門,迎風斗雪,向村委會艱難地走去。

  路上的積雪很深,多吉書記使力地挪動淹沒到大腿的腳,艱難地爬行在茫茫的雪路上。他的身影在茫茫雪山之中慢慢向前移動,顯得十分枯寂冰涼。

  雪花漫天飛舞,把整個村落鋪蓋,這對正在育羔接羔的村民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的考驗。中年喪夫的拉姆,在多吉書記的幫助,用泥土、鵝卵石修建好羊圈,剛餵養起20隻小羊。她整天辛苦勞作,精心飼養,盼望著羊羔長大賣錢,改善家庭的生活。

  雪淹沒了拉姆的羊圈,羊羔已經凍死了3隻,10多隻羊羔在圈裡已被凍僵,發不出叫聲,奄奄一息地躺在羊圈裡。拉姆痛惜地抱起一隻凍僵的小羊羔,像是憐惜自己的孩子受傷一樣,表情凝重,苦不堪言,痛心的淚水像雪花一樣紛紛飄落。於是,她一轉身跑回家裡,把被蓋全部抱了出來,蓋在羊子的身上……

  「兩委班子」的其他人員已經到了村委會,升燃了火爐。多吉書記終於連爬帶走地進了村委會。溫暖的火爐,烘烤著他凍僵的身體。一位村幹部把一杯熱乎乎的酥油茶,端到多吉書記的手中,他喝了幾口溫暖了心窩。小憩了一會兒就組織開會。

  他們圍坐在火爐旁,互通情況,商討賑災防雪工作,研究如何保護好群眾的羊子越冬。一位村幹部講:「這場大雪,已經凍死全村的羊子,至少在300隻以上,死的羊羔占絕大多數,估計過兩天的數字還會增加。」

  多吉語氣沉重地問:「拉姆家的羊子情況怎麼樣?」

  「受災嚴重,據報告她家已經死了3隻羊。」

  「拉姆家庭貧困,那些羊子是她脫貧的希望,我們要立即幫助她家,幫助她修一個能保暖、能擋雪的柵圈。」多吉書記講到這裡時,他又端起火爐上的茶杯喝了幾口後說:

  「我們村最怕的就是下大雪,但每年偏偏在這個時節雪下最猛,所以村里羊羔的成活率歷來比較低,牲畜凍死病死的也比較多。因此,我們必須要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建大柵羊圈是我們村的頭等大事,號召老百姓行動起來,組織他們修暖圈,才能大大減少牲畜的死亡率,才能保證牲畜安全過冬。」

  隨即,多吉通過駐村工作隊的大力幫助下,各方籌集資金20萬元,在村「兩委」和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個月後,唐布村就集中修起了4個嶄新的羊柵暖圈。

  羊柵暖圈交付使用那天,全村牧民都來了,他們帶來了甜茶、酥油茶、青稞酒和風乾牛肉,大家像過年一樣聚在一起,個個興高采烈,臉上掛著笑容。

  拉姆捧著一碗青稞酒,敬獻到多吉手中激動地說:「今天,感謝書記幫我圓了多年的夢,為我們修起了暖圈,以後就再也不用擔心羊子被凍死了,你們就像活菩薩,我真心地向你們說聲謝謝!」

  羊柵暖圈建起後,多吉書記就號召全村老百姓,結合本地資源,開發人工種植草場200多畝,大力發展牲畜養殖業,為本村脫貧致富開闢了一條保障通道。組織村民在禁牧區10000畝的草地,安裝好網圍欄,為保護生態和草原環境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堆納鄉唐布村位於亞東縣北部山區,距縣城60多公里,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制約了經濟發展。如何帶領村民儘快脫貧致富奔小康,是多吉書記考慮得最多的一件事。

  「要想富,先修路。」過去,村里通往鄉里的道路坑坑窪窪,十分難行,成了村民致富路的「攔路虎」。多吉書記就協同其他三個村,召開黨員群眾會議,發動大家獻計獻策,廣泛動員,得到群眾支持。他就向上級提出新建公路,在鄉政府的大力配合下,請示很快得到上級批准實施。

  在組織群眾修建公路中,多吉書記一心撲在修路建設中,不論颳風下雨,還是炎炎烈日,總能看到他在工地上巡視檢查、匆匆忙忙的身影。僅僅用了一年半時間,一條寬闊的水泥路就順利竣工了。

  目前,唐布村已建成通村油路22公里,山區砂石路道9公里。過去當地群眾出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現象被徹底改變了。

  多吉書記領著「兩委」班子成員,帶領全村老百姓,發憤圖強,脫貧致富,貢獻出巨大的智慧和能量。從此,一舉改變了過去村民貧困的生活,使本村人均收入達到了近10000元。

  與此同時,唐布村逐漸修復完善了水利設施,保證了農牧區種植用水,建成了人畜飲水工程,讓村民喝上了乾淨水、放心水,促進了他們的身心健康。而且,還新建農村衛生室,村民參加新農合達到100%。

  這些年來,多吉書記為發展本村的農牧業生產操碎了心思,想盡了辦法。他大力倡導全村修建溫室大棚,種植蔬菜,改善群眾的生活。在他的帶動下,僅兩年時間裡,唐布村就修起了蔬菜大棚66個,不僅讓村民家家戶戶吃上了新鮮蔬菜,而且還上市進行銷售,讓老百姓增加了經濟收入,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2015年,多吉的身體經常感到不適,工作時常常疼痛難忍,豆大的汗珠滴答滴答地從額頭滾落下掉。他的老伴孩子,看著十分心痛,勸說他到醫院去檢查看病,可他總是倔強地搖搖頭說:「我沒啥大病,吃點藥就會好的,用不著去大醫院折騰。」

  其實,多吉比誰都清楚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越來越差了,經常讓他疼痛難忍,只是咬緊牙關,儘量不讓別人知道。他只盼在有生之年,竭力為鄉親們多做一些實事好事,哪怕就是明天離開這個世上,他也能心安瞑目。

  多吉最後病得實在起不了床,家人才硬把他送到日喀則市醫院去看病。經過醫院檢查,確診多吉是一個患了肝癌晚期的重危病人。

  當村民得知這個壞消息時,整個唐布村的人都為多吉惋惜,祈禱佛祖保佑,願他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多吉阿爸是多麼好的人呀!佛祖有眼,保佑他快快好起來吧。」

  「他整天忙忙碌碌為我們謀幸福,操勞過度才累病的啊。」

  「他生病了,硬是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捨不得花點時間到醫院去看病治療。」

  當拉姆聽說多吉書記病了,她就去病床上看望他:「阿爸,是你幫助我們修好的羊柵暖圈,才保住了我家的羊子。祈求佛祖保佑,阿爸早日康復,平平安安!」

  那一天,多吉平靜地走完了一生。村民在為他舉行追追悼會時,每一位村民都記得他的功勞,訴說著他在世的好——

  你當書記、村主任以來,村里不管大事小事,誰家有困難,首先想到的是找你這位阿爸,你總會想方設法幫助解決;

  誰家出現了不和睦的現象,鄰里發生了矛盾糾紛,阿爸,你總是趕去進行化解;

  村里決定的有些事情,少數群眾有看法,一時不理解,你總是親自找上門,和藹可親地給予他們解釋;

  如今我們村民富裕了,你卻倒在了鍾愛的崗位上,再也看不見了。

  「你一生沒有豪言壯語,卻時時懷揣著一顆為民的心,為牧區灑下滿腔熱血,為促進邊民和諧穩定,幸福生活貢獻了畢生精力。你曾經獲得過亞東縣新長征突擊手、先進個人、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還有,你的家庭被日喀則市授予『文明家庭』,被西藏自治區評為『文明戶』。這些榮耀,是對你一生奉獻的褒獎。」

  村民為多吉同志寫的悼詞,還有這樣的評語:多吉同志雖死猶生,楷模永存精神不滅,永遠激勵感召後人。你是一位永遠活在唐布村群眾心目中的——阿爸。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