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兄弟同室操戈

2024-10-04 17:54:37 作者: 張程

  為了終止亂局,康熙皇帝不得不重新恢復胤礽的太子位,但這一舉動絲毫不起作用。

  

  阿哥們的野心被挑逗起來了,不可能馬上黯淡下去。同時,康熙對胤礽已經失去了信心,重新立他只是利用他,並不想真的傳位於他。胤礽的表現也很糟糕,驕縱、暴戾的脾氣沒有改正。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皇太子胤礽再次被廢。康熙明確說:「祖宗弘業斷不可託付此人。」自此,廢太子胤礽被圈禁,黯然度過餘生。

  二廢太子,紛爭更盛。諸臣紛紛向康熙諫言早立太子,其中以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呼聲最高。就在康熙猶豫的時候,又發生了一件疑點重重的事件,導致八阿哥胤禩一蹶不振。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康熙前往熱河巡視。胤禩本該隨從前往,但因為是生母去世兩周年的祭日,所以他中途去祭奠母親,不能親自隨侍,就派了一個太監去向康熙請假。誰知道,那個太監帶了兩隻將死的老鷹送給康熙。康熙極為憤怒,認為胤禩在詛咒自己快死。他當即召集諸位皇子,痛罵胤禩「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聽相面人張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覓人謀殺二阿哥,舉國皆知」「與亂臣賊子結成黨羽,密行險奸,謂朕年已老邁,歲月無多,及至不諱」。最後,康熙撂下狠話:「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老皇帝也不想想,胤禩如果真的要咒他死,會當面送奄奄一息的老鷹給他嗎?

  看來,胤禩在皇位爭奪戰中提前出局了。他為此大病一場,眼看就要死了,康熙也不去探望,反而下令將病危的胤禩抬得遠遠的,不能沖了御駕。後來胤禩雖然僥倖活了過來,但大勢已去。

  接下來,十四阿哥胤禵成了一匹黑馬,跑到了皇位爭奪戰的前列。青海戰亂,康熙任命胤禵為撫遠大將軍西征。胤禵出師時,禮節極為隆重,用正黃旗纛、親王體制,胤禵稱「大將軍王」。人們普遍猜測胤禵最有可能繼位。失利的「八爺黨」轉而支持胤禵繼承大統,來和其他派別抗衡。

  其間,三阿哥胤祉看到骨肉相殘,政壇險惡,萌生退意,放棄了奪位之心。他退回書齋,一心以編書、寫字自娛,最後得以善終。

  就在胤禵還在外面征戰之時,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月底康熙去皇家獵場南苑行圍,十一月初因病住進暢春園。十一月初九,因冬至將臨,康熙命四阿哥胤禛到天壇,代自己行祭天大禮。人們不禁迷惑起來:康熙到底是要選擇胤禵,還是胤禛?

  胤禛每天遣侍衛、太監等至暢春園請安,康熙都傳諭「朕體稍愈」。可就在十三日,康熙病情突然惡化。之後的情形,就完全按照胤禛的意思,順利展開了。也就是本篇開頭我們看到的情景。胤禛在最後一個月內,突然後發趕超,笑到了最後,出乎所有人的預料。胤禛尚未正式登基,命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和大臣馬齊、隆科多四人總理事務。同時,胤禛加封競爭對手胤禩為和碩廉親王。喜訊傳出,胤禩福晉的母家趕來稱賀,福晉卻說:「何喜之有,不知隕首何日。」

  如果胤禛真的是康熙的選擇,那麼康熙為什麼選擇他呢?最常見的解釋是,胤禛常年注意韜光養晦,不露聲色,勤慎敬業。在康熙晚年,康熙交代胤禛辦理了很多事情,胤禛珍惜每一次機會,把事情都幹得不錯,得到了父親的讚許。隨著主要競爭對手的失利,胤禛就成了最現實的選擇。不過,這樣的解釋畢竟是純主觀的推理。同時,胤禛繼位後迫害兄弟和大臣們的行為,也不禁讓人聯想到他得位不正。

  不過,「疑似」得位不正的胤禛,繼位後年號「雍正」,疑似是雍親王得位正、為君正之意。這是多此一舉,還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話說回來,中國古代那麼多次皇位更迭,完全沒有異議、沒有疑點的能有幾次?又有幾個皇帝的家族內,沒有爆發出同室操戈、爭奪最高權力的鬧劇?清朝相對還算是好的了。

  一直到雍正朝,清朝都沒有明確的皇位傳承制度。在努爾哈赤和康熙死後,皇室內部都掀起了激烈的皇位之爭。雍正親身經歷了殘酷的骨肉相爭,汲取教訓,認為皇位傳承是國之大事,應由皇帝獨斷,不用群臣參與;同時擔心過早挑起繼承話題,容易引起皇子們明爭暗鬥,大傷人倫。因此他一登基就建立了秘密立儲制度。就是皇帝偷偷選定繼承人,親寫兩份詔書,一份隨身攜帶,另一份密封在錦匣里,放置到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皇帝死後,由宗室、大臣們共同開啟、核對。此一做法後成清朝立儲慣例,清朝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骨肉相殘爭嗣的鬧劇。這也許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傳位制度。

  | 擴展思考:奪嗣之爭 |

  1.為什麼說一切皇帝遺詔都是「偽造」的?

  2.為了防止諸位皇子爭位,皇帝們沒少費心思。有的皇帝早早就確立了太子,加以培養,斷了其他皇子的念頭;有的皇帝則故意在皇子之中製造競爭,營造你追我趕的氛圍,讓脫穎而出者繼位;更多的則是猶豫不決,拖到自己快不行了,才臨時指定或者以「遺詔」的形式確定繼承人。不過,經歷過奪嗣之爭的雍正皇帝卻創造了新的立儲方式,打破了奪嗣困局。請問,雍正用的是什麼方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