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正面聊天2> 話題5 不同的家庭模式

話題5 不同的家庭模式

2024-10-04 15:37:29 作者: 【澳】麥可·帕克著;玉冰譯

  背景介紹

  我們現有的家庭模式通常是一位或者兩位成年人帶著孩子一起生活。這孩子往往是這對成年人(或一個人)的親生子女。這就叫作「核心家庭」。不過,我們不難想像,不同的社會模式會需要不同的家庭模式;而目前被我們當作是理所當然的家庭模式,很值得我們認真反思一下。

  討論

  · 假如說有這樣一種家庭體系:家中有8個成年人住在一起。一般來說,這8個成年人會帶著大約20個孩子,共同生活在一個大院子裡,這些孩子也都是他們相互生養的孩子。你願不願意生活在這樣的家庭模式中呢?這樣的生活環境,有些什麼好處?有些什麼壞處?

  · 假如說有這樣一種家庭體系:家中父母帶了孩子一起生活;不過,家中所有的叔伯姑舅、堂兄弟表姐妹乃至好幾代的親戚全都生活在同一個族群里。你的姨媽們、姑姑們、舅舅們、叔父們,年長的堂兄表姐什麼的,全都像你親生父母那般地呵護你。你願不願意生活在這樣的家庭模式中呢?這樣的生活環境,有些什麼好處?有些什麼壞處?

  · 假如說有這樣一種家庭體系:幾乎跟第2條所說的族群一樣,唯一不同的地方是沒有誰告訴你,誰是你的親生父母;相反,他們告訴你說,家中的10至15個長輩全都是你的「父母」,都一樣非常愛你。你願不願意生活在這樣的家庭模式中呢?這樣的生活環境,有些什麼好處?有些什麼壞處?

  · 假如說有這樣一種社會體系:一個社區里幾百人生活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大家全部圍坐在一張特別長的長桌上,夜裡孩子們則一起睡在集體宿舍里(當然有舍長監管),等等。你願不願意生活在這樣的社會模式中呢?這樣的生活環境,有些什麼好處?有些什麼壞處?

  · 假如說有這樣一種社會體系:由於政府認為要給每個孩子以「均等的機會」,因此,所有孩子必須在年滿6歲時就離開各自的父母,住到由舍長監管的小型集體宿舍里,一年只有幾次機會能見到爸爸媽媽。你願不願意生活在這樣的社會模式中呢?這樣的生活環境,有些什麼好處?有些什麼壞處?

  · 假如說有這樣一種社會體系:每家每戶都只有一對或者一位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生活,再也沒有其他人。所有的事情,包括做飯、寫作業、睡覺等等,全都只可以在這個核心家庭中進行。你願不願意生活在這樣的社會模式中呢?這樣的生活環境,有些什麼好處?有些什麼壞處?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

  背景介紹

  在歷史上,有些社會就不以傳統的核心家庭為生活單元。比如古斯巴達,社會體系就更接近於上述第5條的模式。成年男女不可以住在一起,而孩子滿了7歲就要住到管教嚴格的集體宿舍里去。為了磨礪心性,孩子們必須分毫不錯地遵守紀律,否則會遭到嚴厲體罰。古斯巴達的士兵還須在女人生孩子時前往檢查新生兒是否足夠強壯,若是遇到不夠強壯的新生兒,他們就會把孩子帶走,扔到山頭上任其死去。

  在澳大利亞以及非洲的許多部落里,則有類似於上述第2條那樣的很複雜的親戚關係。每個家庭可以由10至20人組成,而需要圍獵或者舉行慶典時,這些家庭就會加入到部落群體當中,數百人一起活動。也有大約由50個人組成的小型家族部落。在澳大利亞土著部落中,親屬關係之間的不同稱謂多達70多種,這比歐洲社會中那簡單的aunt(和父母同輩的女性親戚,包括姑姑、姨母、嬸嬸等)、uncle(和父母同輩的男性親戚,包括叔父、舅父、姑父等)和cousin(和自己同輩的男女親戚,包括堂兄弟、表姐妹等)的親戚稱謂要遠遠複雜得多。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