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2024-10-04 15:29:42 作者: 莫然

  黃昏,宋府廳堂內,宋申錫一身便裝站在祖宗牌位前,四姐和五姐站在一旁,不住抹眼淚。宋申錫回頭看著她們,長嘆一聲:原來真是兩位姐姐告密,你們好歹毒!

  

  四姐哭著說,兄弟受苦了!我們原是為你好,不想讓你被那個女人牽連。宋申錫冷冷地說,可此案還牽連到一個無辜的王爺!你們忍心嗎?五姐流淚道:我們也不知道,竟會把漳王牽扯進來。宋申錫心灰意冷地揮手說,你們走吧,我沒有你們這樣的姐姐!兩姐妹哭著擁到他面前,異口同聲地說,原諒我們吧,我們也不知道會這樣……

  宋申錫嘆息著揮揮手:好了,你們下去吧,小弟即刻要去開州,還沒打點行李。

  兩姐妹只好抹著眼淚,嘆息著離開。

  一身素衣的杜秋娘走進來,宋申錫又驚又喜地望著她:姐姐,你怎麼來了?

  杜秋娘笑道:來跟你見最後一面,此後,你我便將各自東西。

  宋申錫上下打量著她:姐姐在宮中幾十年,如今出宮,竟一件東西也沒帶?

  杜秋娘灑脫地笑道:皇家之物,我一件也不要,就這麼走了,反倒利落!

  宋申錫又問漳王在哪裡?杜秋娘說,已押去淮南,我想見他一面也不行。宋申錫感嘆不已地說,小弟知你放不下漳王,日後只能看他造化了!杜秋娘歉意地望著他說,申錫,姐姐此來,還想對你說一句,實在對不起,讓你受了這場委曲。虧得陛下鼓起勇氣,下詔放了你我,否則我們只有到陰曹地府去相見了。宋申錫突然激動地說,不,若有來生,我們還會在一起,干一些驚天動地的大事!杜秋娘也感動地說,申錫,你是個好男兒!可惜你我今生今世,難以走到一起。宋申錫驚訝地說,姐姐,你早就知道,小弟對你的情意?杜秋娘點頭說,你我已是知己,有些話不必明講……

  宋申錫卻激情澎湃地說:但小弟襟懷坦白,應該承認這點:多年來,小弟一直關注著姐姐的命運,包括姐姐一生的愛恨情仇,小弟只能為此扼腕嘆息!

  杜秋娘也感動地說:是啊,如今我們已過折花季節,再也尋不回少年時的激情。但申錫,我會珍惜這份情。你我不妨認為姐弟,日後天長地久,永遠銘記在心!

  宋申錫高興地說:好,今日小弟能把這份情剖析給姐姐,真是無比暢快……

  突然,一身便服的王守澄走進來。杜秋娘驚訝地看著他:你?你來做什麼?

  宋申錫搶上一步,把杜秋娘拉到自己身後:王守澄,你來我府中,想幹什麼?

  王守澄苦笑道:你們誤會了,我探聽到仇士良要來追殺你們,已團團圍住府上。

  宋府大門緊閉,仇士良帶著一群神策軍趕來,手持火把,舉著兵器,圍住了這座府第。仇士良騎在一匹馬上,喝道:給咱家圍嚴實了,一個都不准放走!

  宋申錫和杜秋娘、王守澄急忙跑出廳堂,看見了院牆外閃耀的火光……

  宋申錫忙說,姐姐,你快跟王公公從後門逃走,小弟留下來,拖住仇士良!杜秋娘卻說,不行!我們走了,你怎麼辦?宋申錫急得跺腳說,哎呀,姐姐,難道你不知?小弟對朝廷對陛下都已失望,料想此去開州,也是死路一條,不如拼死反抗!你若留下來,我們誰也走不成!王守澄也在旁邊說,是啊,秋娘,我被仇士良奪走所有大權,在宮中備受凌辱,早就不堪忍受,不如我帶你一起逃走,咱們回羅浮山吧?

  杜秋娘卻說,不行,申錫,你我剛結為姐弟,理應同生共死!我怎能丟下你獨自逃生?宋申錫更加著急地說,姐姐迂腐了!能走一個是一個,王公公,快帶她走啊,再晚就來不及了!東南角有個小門很隱蔽,少有人知。王守澄連忙拉著杜秋娘說,我們走吧!杜秋娘堅決地說,不,申錫,我死也要死在這裡!否則此生都會愧疚於心。宋申錫急得沒辦法,對王守澄使了個眼色。王守澄會意,搶上前去把杜秋娘扛在肩上,大步離去。杜秋娘在他肩上掙扎說,快放我下來,我不能走,我們要一起死!王守澄不管不顧地扛著她走開,她只好不舍地頻頻回望。宋申錫一直目送著她離開,也是熱淚盈眶……

  一個僕人見他們走開,忙問宋申錫:大人,我們怎麼辦?

  宋申錫平靜地說:你去下令讓僕從們,把所有柴禾都堆放在廳堂前……

  僕人大吃一驚,不覺怔住了,宋申錫嚴厲地喝道:快去!

  稍頃,僕人們便在廳堂內堆了一堆柴草,宋申錫神色平靜,屹立在廳堂中央。

  一個年輕婦人帶著一個男孩跑來,大驚地叫道:老爺!你要幹什麼?宋申錫悲壯地看著她說,夫人別管了,快帶孩子走,給宋家留一條根!婦人哭泣著,跪倒在他膝下說,夫君,你死了,我也不能獨活。男孩也抓住宋申錫的袍角,哭道:父親,孩兒要跟你在一起!宋申錫悲憤地閉上眼睛說,好吧,你們可能也逃不掉,不如我們一起死!

  宋申錫緊緊摟住妻兒,神情堅定,大義凜然地站在柴禾堆里……

  他高聲喝令:一道道打開我宋府的大門,讓閹賊看看,本相視死如歸!

  宋府門外,仇士良指揮神策軍士在擂門,大門搖搖晃晃,快要支撐不住……

  仇士良怒喝道:裡面再不打開,咱家就破門而入,衝進去!

  突然間,宋府大門一道一道地打開了,兩個開門的僕從立刻閃在一邊。

  仇士良驚訝萬分,朝里望了望,大吃一驚:不好!宋申錫要放火自焚!

  火光閃閃的廳堂里,火焰熊熊,宋申錫攜妻抱兒,神情悲壯,毅然自焚……

  火灰里飄蕩著他的聲音:但願本相的死猶如警鐘長鳴,敲響了閹黨的喪鐘!

  四姐五姐跑來,看見這一切,驚得熱淚長流,一起哭道:堂弟,是我們害了你!

  宋申錫神情凜冽,不看她們一眼,視如無物,只是緊摟妻兒。

  四姐五姐大哭著,愧悔難當,也都不約而同地一起投身火中……

  自動打開的大門,烈火焚燒的廳堂,沖天的熊熊火光,其情其境異常慘烈……

  仇士良率領人馬衝過來,看著這一切,只能恨得咬牙切齒:好啊,宋申錫,你倒有骨氣!等著吧,咱家要讓你們這些文臣良相,都統統下地獄!

  他突然想起什麼,又揮手叫道:杜秋娘跑了!快,命人去關城門。

  杜秋娘跟著王守澄從宋府後院的小門逃出,回頭望去,只見宋府火焰沖天……

  她不禁淚如雨下:申錫!不料你我,竟從此永別了!

  王守澄也深受感染,又急忙拉著她:咱們快逃吧,再晚就要關城門了!

  城門口,幾十個金吾衛士兵把守著,市民正陸續出城。一個神策軍騎馬趕來,大喊:中尉有令,快關城門!不放任何人出去!金吾衛遲疑了一下,才去關城門,那幾個百姓趕快跑出城。神策軍士跳下馬來,喘著氣:尤其要防一個女子,決不能讓她出城!

  突然,王守澄從他背後竄出來,一劍刺死他,又回身對旁邊的杜秋娘說,你快上馬,衝出城去!杜秋娘一躍上馬,回頭望著他說,你呢?也上來吧?王守澄猶豫著說,一匹馬載不動兩個人。旁邊看呆了的金吾衛,此時一擁而上,紛紛舉劍對著他們……

  為首的金吾衛喝道:你們是何人?為何殺了傳令官?還想強行出城?

  王守澄高高舉起一個令牌:咱家是神策軍右中尉!快開城門,放我們出去!

  金吾衛楞了楞,有幾個人就乖乖去打開城門。為首的看著馬上的杜秋娘,突然一機靈,便喝道:你可以走,這女子不行。王守澄乘他不備,又一劍刺死他。關城門的金吾衛很遲鈍,反應不過來。王守澄忙對杜秋娘說,你快衝出城去,仇士良的人來了就不好辦了!杜秋娘也在馬上猶豫著,又問:那你呢?王守澄著急地跺腳說,我也是神策軍,他們不會把我怎麼樣!杜秋娘深受感動,不禁流下淚來,說:守誠!保重……

  王守澄欣慰地笑道:這麼多年了,你第一次叫我名字,守誠知足了!

  金吾衛已經有些明白,立刻衝過來,團團圍住他們。王守澄連忙舉劍抵擋,一邊喊道:秋娘!快走!杜秋娘在馬上遲疑著,突然看見街那頭,仇士良帶著一群神策軍趕來。她不再猶豫,調轉馬頭向城門口衝去。有幾個金吾衛看見,又跑回去急急關城門。王守澄也跟過去,拼死跟金吾衛搏鬥著,一邊大喊:快走啊!我要頂不住了……

  杜秋娘熱淚盈眶,不再遲疑,一抖韁繩,奮力朝城門外衝去!

  城門就要關上的一瞬間,杜秋娘躍馬揚鞭,沖了出去……

  仇士良也縱馬趕到了,連忙大喊:快追!

  王守澄不顧一切地撲到城門前,用力關上了城門,然後回身抵在城門上。

  仇士良看清他,吃驚地說,王守澄?你也是他們的同黨?王守澄微微一笑說,若真如此,我很榮幸!仇士良惱怒地喝道:快讓開!等咱家抓住賊黨,回頭再跟你算帳!王守澄沉聲喝道:狗賊休想!杜秋娘是咱家師妹,咱家拼死也要護她周全。仇士良恍然大悟說,原來如此,你們真是一黨的?快拿下。眾多神策軍和金吾衛一擁而上,所有的刀劍都對準了王守澄。他卻哈哈大笑說,仇士良,你早晚會殺了我,我不如死得值一點,也壯烈點!他以後背抵住城門,揮劍跟禁軍對打,似乎殺紅了眼,狀如瘋狂!

  十幾把劍一起刺進了他的胸膛,鮮血大量地湧出來……

  王守澄抬頭望天,臉上露出一絲微笑:師傅,你還認我這個徒弟嗎?

  他垂頭死去,身子卻仍然抵住城門,堅持著沒有倒下……

  仇士良惱怒地喝道:把他拉開,衝出城去,抓住杜秋娘!

  一個金吾衛小聲說:來不及了,她騎著馬,早就跑遠了。

  仇士良怔了怔,回頭對著城裡,瘋狂地喝令:堵住街頭,見人就殺!衝進皇宮,抓捕所有大臣,一個都不放過!搜查所有官員府第,若有反抗,滿門抄斬!

  次日,仇士良威逼唐文宗下旨,以清除逆黨為名大開殺戒,瘋狂報復。皇宮成了屠宰場,數百名官員及家眷被關入天牢,或死於非命,或流放邊域。其後波及到整個京城,街坊鬧市,處處刀光劍影,血雨腥風。神策軍甚至見到讀書人便殺,無數市民百姓跟著遭殃。長安城屍橫遍地,血流成河。這場前所未有的政治劫難,史稱「甘露之變」。

  十年後的一個黃昏,宣政殿前的廣場。夕陽西下,縷縷金光灑下來,殘照著紅牆飛檐,敗柳荒草,一派淒涼肅殺。唐文宗瘦骨嶙峋,猶如枯樹,在幾個太監和一位老臣的陪同下緩步走來。稍傾,他站住了,長嘆一口氣,喃喃說:叢蘭欲茂,秋風敗之!

  旁邊的老臣怔住了:陛下,這是當年先帝太宗說過的話……

  唐文宗回頭望了望,只見不遠處,一隊隊神策軍表情冷酷、刀劍肅立。

  他又低頭望著夕陽給自己投下的長長身影,又不禁嘆道:唉,朕老了!自那場「甘露事變」後,天下事皆決於北司!朕坐在這皇位上,只是個影子而已……

  老臣連忙勸解:陛下別這麼說,陛下還不到三十歲呢!唐文宗流淚說,可朕的心已經死了!今日山川對垂淚,傷心不獨為秋悲。老臣似乎明白了,沉默著不再搭腔。

  唐文宗想了想,又緩緩地問:不知在眾臣心中,朕是個什麼樣的君王?

  老臣忙說:百官皆言,陛下有堯之聖,舜之明,商湯之仁,夏禹之儉。

  唐文宗搖頭:朕哪能追堯舜禹湯之明?朕只想問,朕比那周赧王、漢獻帝如何?

  老臣大吃一驚,忙說:周赧王、漢獻帝乃亡國之君,豈能與大唐的聖明天子相比?陛下饒是為人鉗制,也屬有為之君,功德齊天,恩澤萬民,為何心哀如此?

  唐文宗苦笑著:朕比那周赧王、漢獻帝還不如呢!他們是受制於強臣,朕卻受制於家奴!朕這一生也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到頭來,可能連自己的兒孫都保不住!

  他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突然俯首痛哭,淚如雨下……

  老臣見狀,連忙跪倒塵埃,也是涕淚交流:天子受辱,人臣之過呀!

  唐文宗一直被仇士良軟禁,後在悲憤鬱悶中薨逝,年僅三十二歲。

  一時間,儲君的位置又成問題。幾代天子都不享晚年,或沒留下嫡脈,或皇子沖幼,擁有霸權的宦官便能決定皇帝的上位。在太子已立的情況下,仇士良扶持文宗的弟弟李瀍為武帝。這是又一個傀儡皇帝,在位五年,除了賜死皇嫂侄兒,殺掉幾個大臣外毫無見樹。會昌五年也即公元845年,年僅三十幾歲的武宗匆匆撒手而去,死因不明。

  神策軍總部門外又掛起白幡,仇士良只得與宦官商議著,立誰為君?

  一個宦官說:李湊死了,李昂死了,他兒子也被咱們殺了!皇子皇孫都死完了!

  又一個宦官說:是啊,李唐子孫還有誰?咱們總不能自己當皇帝吧?

  仇士良突然站住,陰險地說:李唐子孫還剩一人,就是那光王李忱。咱家覺得,立他挺合適!一個傻子當皇帝,形同傀儡,還不是咱家說了算?

  一個宦官提醒道:可這光王已快不惑,乃成年皇子。自先帝代宗以來,我朝已有一百多年,沒出現過這種中年即位的天子了!萬一他朝綱獨斷,咱們可怎麼辦?

  仇士良不禁哈哈大笑:你們在擔心什麼?一個憨痴呆子有何決斷?捏在咱家手心裡,要他圓就圓,要他扁就扁!這皇位就是他的了!

  公元846年,三十七歲的李忱登基,是為唐宣宗,改年號為大中。

  宣政殿內,百官班定,內侍齊集,鴉雀無聲地望著大殿門口,似乎都有所期待,但又不抱幻想。誰都知道,這位即將入替大寶的新帝是個什麼人。國運居然要繫於一個白痴,一個傻子,至少都是一個愚鈍的人,眾臣無可奈何,只能感到悲哀。

  身穿龍袍的李忱走向皇座,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踏上去,腳步沉穩有力……

  他目光炯炯,神情悲壯,眼神堅毅地走來。他的面容也滿含著真切的悲哀,此外一切都如常人——不,從他那深邃的眼神看來,他的聰明睿智絕對要超過常人!

  李忱登上台階,突然轉過身來,坐進了皇位,兩眼立刻精光四射。

  所有人都被他不凡的氣質懾住了,驚呆了,楞在當地,一動也不敢動。新上任的皇帝在舉手投足之間,就讓所有人都明白,人們以前對他的認識是大錯特錯了!

  李忱沉著地開口說:卿等須知,朕不是軟柿子!朕,歷經磨難而百折不撓,忍辱負重而矢志不移,嘗遍疾苦而勵精圖志。卿等好自為之,若負朕,日後便難以相見!

  群臣先是驚詫,繼而欣慰,又突然明白,於是喜出望外,激動萬分,熱淚盈眶。好似一陣春風掠過,他們情不自禁地一起伏地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站在前列的仇士良卻目瞪口呆,如遭電擊,一陣寒意襲上心頭,他不禁倒吸一口冷氣,頃刻之間便汗水涔涔。心裡暗嘆:天哪!原來他此前果真在裝傻?咱家上當了!

  李忱也目光如炬地瞪著他,眼神充滿了憤恨,心想:閹黨,你們的死期不遠了!

  三天後,仇士良被撤去神策軍中尉等職,隨後賜死。

  繼而,李忱到太廟去祭奠列祖列宗,在唐憲宗的牌位前放聲大哭,淚飛如雨,百感交集。父親死後,他的生存環境極其險惡,若非自己頑強堅韌,豈能活到今天?

  是夜,中和殿的牆上掛著杜秋娘的那幅畫,李忱和身穿太后華服的鄭玉棠,激動地站在畫前。他腦中回想著杜秋娘站在桌案邊,飽蘸濃墨,龍飛鳳舞的樣子,以及自己那時的誓言:如有一天,本王能把山河掌在手中,必將振興我李唐!

  鄭玉棠深情地說:秋娘姐,無論你在哪兒,你都會知道,忱兒終於當上皇帝了!

  杜秋娘的身影似乎出現,微笑著說:好啊!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李忱也激動地對著這幅畫說:先生,如今到了本王實現諾言的時候了!

  這是忍耐的勝利,毅力的勝利,智慧的勝利,更是處心積慮、堅忍不拔的最好報償。李忱以其超凡的精神,實現了自我的輝煌。唐宣宗從此開啟了傳奇的一生。

  他是唐朝三百餘年歷史上,唯一一位繼承侄子皇位的皇帝,在晚唐皇帝中聲譽最高。他在位執政十四年,處理政務井井有條,剖決裁斷,無不英明。他用自己的不凡見識和智慧氣魄,延緩了李唐王朝的衰亡,成就了大唐最後的輝煌。《資治通鑑》稱其:「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謂之『小太宗』。」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