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4-10-04 15:16:12 作者: 汪思源

  《孫子兵法·謀攻篇》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戰爭,也適用於日常生活。從某種角度看,生活中我們每次與他人的接觸,也算是大大小小的「戰爭」,需要了解的對方以及對方的心理,則相當於「敵人」。要想取得人生的勝利,我們就必須了解周圍的人。

  識人作為一門獨立的學問,自古就有,且蔚為博大精深。西方有顱相學,中國有相面術。中國的相學著作非常多,比如《麻衣相法》《柳莊相法》《太清神鑒》等。它們記載了大量神乎其神的識人技巧,雖說有玄虛成分,但也有從經驗中得來的真智慧。識人,可不僅僅是看靜態的五官和體相,還要仔細觀察動態的言行舉止,動靜結合才好作判斷。中國人既相信面相學,卻又說「人不可貌相」,這就把握了識人的真諦,即看人不能只看表面,還需要挖掘、辨別其內在素質。

  

  要想了解一個人的內在品質,最直觀的方式是觀察其言行。近現代心理學研究為識人提供了更深入、更準確的視角,幫助我們從外在的言行舉止去透視一個人內心的真實想法,乃至這個人的性格特性。

  人的心理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在人際交往中,人們會出於各種目的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有時甚至故意製造迷霧。怎樣去了解一個人的內心,以便做出恰當的應對呢?這個過程是否有章法可循呢?

  章法是有的,而且不難掌握。

  弗洛伊德曾說:「任何人都無法保守他內心的秘密,即使他的嘴巴保持沉默,但他的指尖卻喋喋不休,甚至他的每一個毛孔都會背叛他!」可見,無論多麼厚的面具,都不能阻擋真實心理活動的流露,線索就藏在人的各種細微的行為當中。

  是的,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人各種各樣的微行為,判斷出他的真實想法。一瞬間的表情、一個小動作、一個無意識的小習慣,都可能成為暴露真心的浮標。對微行為的研究,可以使我們直抵他人內心,讓對方的真實想法無所遁形,從而使我們突破人與人之間的層層障礙,無往不利。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並不重視那些細微的表情、動作或習慣,或將其當作無意義的行為忽略掉。事實上,所有微行為都能夠透露出有用的信息。你在說話的時候,如果對方頻繁地點頭,那說明他不想聽下去了;男性在女性面前侃侃而談,女性突然捂住自己的嘴,靜靜地看著對方,那麼她是在掩飾喜歡對方的激動心情;如果你在工作上取得了成績,老闆卻沒有表揚你,只是輕輕拍了一下你的肩膀,不要覺得委屈,因為老闆的這個動作本身就是對你的一種認可和鼓勵……本書將生活中常見的細微表情和動作以及不被注意的習慣等微行為與心理學分析緊密結合,希望藉此給讀者一雙慧眼,識別他人的真實心思,從而做出最恰當的反應。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將在工作、生活中少走很多彎路,獲得更多機會。


關閉